![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1.gif)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2.gif)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gif)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4.gif)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3e09a296edfc4e4b5d49c61703965b9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定义的三个主要类型被称为逻辑学家,直觉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每个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学派。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
2、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沟通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
3、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一)沟通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沟通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4、【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沟通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育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
5、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沟通: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6、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
7、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育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育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
8、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阅历,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号锐角和A尺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号锐角和B尺号
9、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沟通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老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沟通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
10、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沟通: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沟通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沟通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
11、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沟通,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沟通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
12、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育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进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爱好。】 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
13、察、操作分析,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制造意识。 (3)培育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14、。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
15、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老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
16、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老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
17、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4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学生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
18、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阅历进行估量)。 再估量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
19、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
20、长,既培育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
21、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量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量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
22、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量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量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
23、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北师大小学二班级数学教案5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制造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维修合同范例
- 仓库发货员合同范例
- 加机房合作租赁合同范例
- 公司合作养殖合同范例
- 保洁耗材采购合同范例
- 企业人员工合同范本
- 21浙江施工合同范本
- 专升本工作合同范例
- 北京土地流转合同范例
- 住房和门面出租合同范例
- 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楼市调控政策解读培训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装饰定额子目(河南省)
- 【高速铁路乘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800字】
- 北师大版英语课文同步字帖三年级下册课文对话原文及翻译衡水体英语字帖三年级起点
- GB/T 2550-2016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 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FEVE氟树脂涂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 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课件
- Y2系列电机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