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_第1页
《山中访友》教案_第2页
《山中访友》教案_第3页
《山中访友》教案_第4页
《山中访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中访友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精品重点难点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教学方法与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

2、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二、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快速默读)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备点评指正。一生主动读过后,别人主动点评。师提醒注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n,与

3、弦(xin)和舷(xin)不同。“露”有两个音“l”和“l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l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回答“二”中的两个问题。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五、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解决问题1)生说师板书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六、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生各说看法感受后,小结:1)设下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2)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article/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

4、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这是课后第一题中第2小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的答案)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回答。八、概括写作技巧。九、朗读感受画面美、语言美。(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就读哪一句哪一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十、有没有诗句与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十一、作业:(一)拓展延伸。欣赏情感有相同之处的诗词。(见附页)1、陶渊明的饮酒(五)2、本人的拙作西江月育盆景(二)完成课后练习二自由写作。结束语: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

5、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山中访友详细教案【1】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

6、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

7、用。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3、情感目标:体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四、教学难点: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

8、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

9、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2)全班交流: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4)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

10、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在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心,透过语

11、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因为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

12、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联想创作: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写一段回应的话吧。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13、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

14、珍惜现在的一切啊。(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6、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山中观景(事)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热爱自然(情)教学反思: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

15、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

16、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山中访友详细教案【2】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所访之“友”。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展开想像,感受的心境,体会所表达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的感情。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的感情。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教学设计整体感悟导入 新课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的写作意图。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

17、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可能会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教师:可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的心,去会晤“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a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怎样

18、的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研读与赏析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

19、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合作探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讨论明确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的心境中,仿佛

20、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体验与反思质疑交流我们随着“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教师小结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

21、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拓展延伸作业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山中访友教案设计思路: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

22、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

23、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

24、磁带。制作教学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时(一) 导入(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二)整体感知全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5、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栀(zh)子 湛(zhn)蓝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

26、”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

27、“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三)研读与赏析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精读段落: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

28、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

29、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