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版小学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共篇)第一篇: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夏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
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2感受夏天的气氛。(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
3、怎样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3欣赏夏天的色彩。(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4感悟夏天的旋律。(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
4、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1四、背诵,积累语言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2简介作者。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
5、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背诵,并默写古诗。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教学反思:3: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3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
6、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五、完成课后习题二。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听写课后的词语。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
7、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
8、事物的不同神态。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这些景物都各有什
9、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三、课堂练习。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5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略)板书设计:顶风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2积累古诗名句。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10、。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二、语海拾贝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三、互动平台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四、自主学习园地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五、口语交际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六、习作百花园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
11、感受。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3动笔,写作,讲评。教学反思:5: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7起来。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第一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
12、生字。认识部首“竹字头”。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3、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4、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明人,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3、了解诸葛亮,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 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 简单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
13、是复姓。2、 板书:小皮匠 学习生字:匠。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3、 揭题、读题。4、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完成填空: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条乌江( ),他想了很多办法都( )后来,三个小皮匠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 ),最后他的军队顺利过了江。(三) 学习课文,感悟体会1、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 挡住了他们的去路。(2) 分组学习第
14、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挡。 (3)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4) 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5) 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2、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办法。(1)自由轻声读二、三节,思考: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 (2)集中学习出现的生字:筏、撞、贴、揭。(3)引读第二节:诸葛亮让可是诸葛亮又让可是 (4)归纳小结,并板书:架人桥 做木筏 (5)想象:这些办法不奏效,诸葛亮会怎样? (6)读第三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学习课文第四节,了解三个小皮匠的办法。 (1)三个小皮匠想出了什么办法?指名读第四节。 (2)说说他们的办法。 (3)引读第四节。(4)启
15、发想象:军队顺利地过了江,诸葛亮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4、小结,理解“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意思。(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读全文,说说:文中的诸葛亮、小皮匠是怎样的人?2、讲古今中外聪明人的故事。(五)复习字词,指导描写 描写“士”。 课后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32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沪教版沪教版一年级下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这堂课基本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
16、与朗读两个教学重点落实到位,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两方面做得比较好;1、采用“分组合作、自主识字”的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八个生字两次分组集中学习,第一次以讨论字形,学习部首查字法为主;第二次以运用部首查字法,通过比赛提高速度为主。每一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形式,学生们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识字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有序的小组学习能保证“练”到每位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程度较差的学生在好同学的“指点”下会有所获,也能学会不少;而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帮助他人时一定会提高得更快。我想,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们不但会感受
17、到知识方面的提高,更会体验到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乐趣。2、以读为主,读思结合,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读书活动,教学时,我坚持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的读书过程。一堂课中,我安排了六次读,从读课文到读懂课文,直至最后高质量地读好课文,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作品中。为了鼓励学生用独特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感悟,我还有意识地将读思结合起来,在阅读穿插了好些引发学生思考使之身临其境的问题。如:这些办法不行的话,诸葛亮会怎么样?看到小皮匠的办法获得了成功,诸葛亮会怎么想?怎么说?让学生大胆想象,灵活表达,深切感悟。这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
18、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虽说整堂课按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堂课的教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了。目前,学生在读书方面的能力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一堂课教一篇课文,时间很紧,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识字,难免要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在重视读书、识字同时,加强听说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这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诸葛亮与小皮匠这篇课文是讲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聪明人诸葛亮与三个普通人小皮匠之间发生的事。通过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意
19、思。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采用了观看有效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成功。课文的第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诸葛亮遇到的困难: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军队无法过河。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了解乌江,体会乌江的险: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教学片段:师: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看这就是乌江。(出示乌江的有关视频)(学生们看到乌江的江水白浪翻滚,水流湍急,礁石在江中时隐时现)(同学们边看边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水流好急呀!我还看到了礁石呢!”)师: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遇到了什么麻烦事?生1:乌江水深流急。生2:江中还有礁石。师:是啊!乌江水深流急,江中又有礁石,这就是追击敌人过程中遇到的困
20、难。谁来把这两件麻烦事连起来说一说?由于学生观看了有效视频,学生马上就讲出诸葛亮遇到的困难,后来同学们在朗读时不仅能读通了这句话,还能把遇到麻烦时焦急的语气表达出来了,真是一能多效呀!在介绍了诸葛亮想到的两个办法“架人桥”和“坐木筏”的“坐木筏”方法时,我也运用了让学生看有效视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木筏是用一根根木头做的。把一根根木头扎起来就做成木筏了。有了直观的感受再问学生:士兵们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能够过江吗?学生立刻回答:不行。因为江中有礁石,礁石会撞坏了木筏的。在教学皮匠们制作牛皮筏子,帮助大军解决了困难,顺利渡江。我也采用了这一方法,让学生看看牛皮筏子的制作过程,学生马上明白了牛皮筏子好
21、处。教学中的难点在学生观看了有效视频后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理解、感悟,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当孩子对于文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感悟时,更能促使他们读好课文,提高朗读水平。观看有效视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特别有效。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之处:在学生了解了牛皮筏子的制作过程后如果能让学生与木筏进行比较好坏,可能学生会对“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的更深。介绍了诸葛亮想到的两个办法之一的“架人桥”时,能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可能学生更体会此方法的不可行!第三篇:诸葛亮与小皮匠教案诸葛亮与小皮匠教学目标:1在不同的语境中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2通过看图片、听涛声、动作演示等直观
22、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水深流急、架人桥、木筏、揭布告等词。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介绍诸葛亮,引入课题。 2学习生字:匠3过渡:平凡普通的小皮匠和聪明机智的诸葛亮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 三国时,一条乌江挡住了 ( )的去路。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都( )。后来( )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帮助这支军队过了江。2交流。随机“士兵”正音。三、学习课文1-2节。1看乌江图片,听浪涛声。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理解:水深流急学习生字:礁 4指导朗读。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
23、,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5诸葛亮想了什么办法?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圈出答案。(出示第二小节) 6交流,并分析失败原因。(板:架人桥、坐木筏) (1)架人桥演示。(2)坐木筏出示图片学习生字:筏、撞7师:看来,诸葛亮想的这两个办法都(板书:没有成功) 8指导朗读。 9引读作小结。诸葛亮发愁了,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四、 学习课文三五节。1 过渡:诸葛亮又想出了第三个办法,那就是叫人张贴布告,征求过江的办法。2 学生演示“贴”布告。 3 补充布告,填填读读。 4 学生演示“揭”布告。5 听录音小皮匠介绍皮筏作用。6 交流:你听明白了什么?(板:坐皮筏)(板书:成功) 7 指导朗读。8设疑:这
24、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三个小皮匠能想出来,而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却想不到呢? 8出示句子:这真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赛过”什么意思?9总结。10 指导朗读夸夸小皮匠。师:这句话后来就成了一句谚语,比喻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五、 复习总结 1复习词语。2指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四篇: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一课时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有关的词语。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有关描写乌江特点的句子。积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3读懂课文,能根据板书和图片用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来简单介绍课文的部分内容。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读法、自我
25、探究法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介绍诸葛亮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请你借助拼音来读出他的名字。(指名) 2诸葛亮姓?名?3你们瞧,图上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4诸葛亮是谁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记一句句子,仔细听,用心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师,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5交流,理解“足智多谋”“聪明过人”富有智慧,善于谋划,比一般的人聪明的就是足智多谋”“聪明过人介绍小皮匠1就在诸葛亮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有一些人,他们整天穿街走巷,忙忙碌碌,让我们 也来认识一下。(拼读音节,出示:小皮匠)2学“匠”:看笔顺框书写。匠指的就是有手艺的人,了解
26、“木匠、花匠、皮匠”。 3皮匠和刚才我们提到的木匠、花匠一样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老 百姓了,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叫做?(小皮匠)(出示:平凡普通)。 引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聪明过人的诸葛亮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之间。而且就因为这个故事,民间还流传下一句话呢。(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2赛过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换个词语,但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呢?过渡:有什么问题是聪明过人的诸葛亮解决不了,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却能解决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和疑惑走进今天的课文。 3揭题、读题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红围裙”的照片和小故事,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设计意图
27、: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兴趣先导。二、新授(一)自读课文。 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我们一起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读一读。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说说你听懂了什么?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课文,听听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和不同需求,选择自身喜欢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 学习生字,识记生字。1播放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初读中或平时中已识记了哪些字,学生试读生字
28、。其他学生可提出意见,如:易读错的字音。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当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各种形式读) (三) 指导写字,巩固识字。1指名认读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回答)2相互议议,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并为这些生字组词。3播放生字书写。 4学生描红,掌握字在田字格的位置。5写生字,老师巡回指导。交流易写错的生字,老师板书于黑板上,并把易错的部分用其他颜色的粉笔表示出来,带领学生书写(四)初读第一段课文,把握内容。自由轻声读,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 挡住了他们的去路。2. 分组学习第一段中
29、出现的生字:士、兵、击、礁、挡。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3. 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练习 1我会填空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乌江水深流急,江里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2我能写生字匠士兵击挡3我能认一认 筏竹字头篮箱筑笑四、总结1.部首查字法定部首,数几笔,部首目录找到它; 部首外,再数数,检字表中找门牌; 快快快,快快翻,找到正门找到家。2.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过乌江呢?结果怎么样呢?五、作业1.完成第二课时学案。2.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过乌江呢?结
30、果怎么样呢?尝试阅读课文并解答。六、板书38 诸葛亮和小皮匠聪明过人平凡普通水深流急 架人桥乌江(架不成) 还有礁石 用木筏(撞坏了)过江失败第五篇:诸葛亮和小皮匠诸 葛 亮 和 小 皮 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认识部首“竹”字头。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6个生字。2.通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3.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教学重点难点:看图理解词语:水深流急。能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诸葛亮指挥士兵过江的方法说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收集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
31、亮”。 2.指名读课题。 3.学习生字。 匠(“匠”书空)请在书后的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 师:“诸葛亮”姓什幺你们知道吗?“诸葛”是复姓,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是复姓?(欧阳、司马、南郭、东郭、上官) 4.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幺?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句),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呜呜呜,火车开起来,我们坐车厢,一节一节连起来,看看火车有多长。”) (2)出示句子,评选“金话筒”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 (评选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带点字的音,读通句子。) 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 诸葛亮让士兵站在江里架人桥。 (3)学习生字出示本课
32、生字,请小老师带读。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说说你是怎幺认识的? 交流(4)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三个生字。 (5)认识部首竹字头。(演示由“竹”变成“ 竹字头”的过程) 读读字典里的“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你是用什幺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6)比较形近字“击出”、“故敌”、“士土” (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士”、“击”) (7)书空“揭”(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归类:“挡、撞、揭”都是“扌”旁,表示动作,这样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挡”、“揭”。“挡”、“揭”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还应注意左窄右宽。)(8)生字宝
33、宝把拼音帽子丢了,他们躲到课文里去了,自己再轻声读课文,并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三、读课文、学课文过渡:课文讲了诸葛亮和小皮匠之间的一件什幺事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1 学习课文第1节(1)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幺困难?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1节。 师(引):三国时,。乌江。(2) 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指导朗读这句话(开火车读齐读) 2 学习课文第2、3小节 过渡:这下怎幺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幺办法呢?让我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2、3小节,并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1)全班交流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34、2)出示:诸葛亮先,再,最后。 (同桌互说指名说)(3) 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第2、3小节 师(引);诸葛亮先让士兵,可是。诸葛亮又让士兵,可是。诸葛亮发愁了,最后。结果怎幺样呢,。 齐读第2、3小节 学习课文第4、5小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幺做呢?老师这儿有张小纸条,上面写了小皮匠要告诉诸葛亮的话。(纸条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做成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 ,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A)指名读、请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幻灯片出示纸条上的内容)B)师:小皮匠的方法能行吗?课文的第4节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师(引):这真是。生(读第5节) (男女同学互读这句话
35、) 小结: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诸葛亮和小皮匠之间的这幺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整篇课文吧!四、巩固总结,课外延伸 1 开生字长火车。(呜!生字火车开动了) 2 读词语今天,老师把过乌江的“士兵”请来了。(出示扎成一排人桥的士兵模型)他们齐心协力,手挽着手,鼓足勇气,准备过江。他们把词语宝宝带来送给我们啦!词语宝宝在他们的背后,谁会读?(请到的学生上讲台抽取藏在“士兵”背后的卡片,带着全班学生一起读)3 请学生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附:参考资料聪明人的故事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2.练习查字典。六、板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7《跳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苏教版)
- 诸城建筑水泥地砖施工方案
- 主题一《新春花市喜洋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广州版
- 第二单元第四课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学设计-4.3.1 构图的设计2-粤教版
- 总分支机构协议书6篇
- 悬臂施工施工方案
-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Reading and Thinking 语言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ZT 0276.13-2015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3部分:岩石比热试验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 (高清版)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 华为狼性培训课件
- 江苏省初中美术学业水平考试参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短视频运营实战:抖音短视频运营
- 设备维保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
- 杏花乡卫生院岗位说明样本
- 三亚市崖州中心渔港停泊避风水域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
- 大数据与会计单招面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