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_第1页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_第2页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_第3页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_第4页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矿井通风全压局部阻力自然通风对角式通风通风压力理想气体能量方程局部通风角联网络降尘相对湿度等积孔中央式通风风墙位压(能)正面阻力一条龙通风总压层流机械通风通风网络图分散度卡他度紊流百米漏风率通风机全压动压风机工况点风压损失摩擦阻力掘进通风统一通风二、简答题如何用皮托管等设备测量风流某一点的动压?(绘图表示)什么是扩散器?安装扩散器的作用是什么?简述风网中风流流动的普遍规律。通风构筑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当前,我国矿山防尘技术措施主要有几种类型?矿井空气的成份与地面空气相比有何变化?如何用皮托管等设备测量风流某一点的全压?(绘图表示)试述摩擦阻力、摩擦风阻、

2、摩擦阻力系数和等积孔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矿井自然通风是怎样产生的?影响自然风压大小和方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请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对串联风网和并联风网进行比较,两者的优劣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皮托管与U型压差计测得某通风管道中压力之值分别为下图(压力单位:Pa),问静压、动压及全压各为多少?并判断该巷道的通风方式。已知二个压差计的读数通风阻力和风压损失在概念上是否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降低某巷道的局部阻力,可采取哪些措施?什么是风硐?在风硐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单一风机工作的通风网络,当矿井总风量增加m倍时,矿井总风压增加多少倍?通风网络中各巷道的风量和风

3、压分别增加多少倍?矿井总风量的计算有何规定?简述侧身法测量井巷风速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方法。某圆形巷道断面S9m2,平均风速v=1.2m/s,问该巷道的风流流动状态是什么方式?并说明理由。影响空气重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相比,哪种空气的重率大?为什么?一台几何尺寸和转数固定的扇风机在某通风网中工作,其风量和风压是否固定不变?若不固定,在什么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如何?什么叫通风井巷经济断面,应如何确定?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造成空气在井巷中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风流流动方向的规律是什么?绘图说明两风机串联作业所出现的效果。两条风阻值相等的巷道,若按串联和并

4、联成两种连接网络,两网络的总风阻值相差多少倍?若两网络的通过的总风量相等,两者的通风阻力相差多少倍?什么叫矿井通风最大阻力路线,如何确定?主扇工作方式(抽出、压入)不同,计算矿井通风阻力的公式有何区别?(绘图进行说明)简述角联网络中对角巷道的风流方向。(绘图表示)矿井通风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设计的步骤为何?简述井巷风速的特征?平均风速与最大风速之间的关系?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相比,哪种空气的重率大?如何精确计算湿空气的重率?某梯形巷道断面S9m2,平均风速v=2m/s,问该巷道的风流流动状态是什么方式?并说明理由。扇风机的工作性能由哪些参数表示?表示这些参数的特性曲线有哪些?绘图说明两

5、风机并联作业所出现的效果。简述局部风量的调节方法,并说明采用风窗调节法时的调节风窗的近似风阻。矿井为什么要进行通风?要降低某巷道的摩擦阻力,可采取哪些措施?井巷等积孔有什么意义?它与井巷风阻有什么关系?什么叫自然风压?能否用人为的方法产生和加强自然风压?绘图说明风机的合理工作范围。三、计算题1.竖井井筒的直径为6米,阻力系数为0.042,当风流量为100m3/s,井深为600米时,求井筒的通风摩擦阻力。2.如图示抽出式风井,在风硐断面1得测得Q1=40m3/s,S1=4m2,hs1=1960Pa,1=11.76 N/m3,风硐外与断面1同标高处的大气压P0=100KPa,试求Ps1,Pt1,h

6、v1,ht1各为多少?113.如图所示的垂直等断面管道中,测得A、B点的相对静压分别是80、150Pa,管道内外的空气重率分别是11.76、12.25N/m3。A点的大气压力是100KPa,A、B两点的距离是100米,试确定管道内风流方向,并计算A、B间的通风阻力。AA8080BB1501504.通风网络如图所示,已知巷道的阻力h1=180pa,h2=100pa,巷道3的风阻R3=0.2N.s2/m8,求巷道3的风流方向及风量。32 132 15.已知某矿井通风总阻力为1440pa,风量60m3/s,求其等孔积和风阻?如果风量增至80m3/s,问其和是否改变?矿井阻力增至多少?6.如图示通风系

7、统中,测得通风机两端静压差为1764pa,风速v2=v3=12m/s,v4=8m/s,空气的平均重率为11.76N/m3,求全矿的通风阻力和通风机全压。47.如图所示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测得井底、点间的静压差为60pa,两井筒的风阻RAB=0.2,RCD=0.2N.s2/m8,矿井流过的风量Q=6m3/s,求矿井自然风压的大小。48.通风系统如图,已知各巷道的风阻:R10.4,R21.2,R30.9,R41.6,R50.4,R61.0 N.S2/m8,该系统的风压为h=95Pa。正常通风时风门E关闭,求此时各巷道的风量。若风门打开,而且系统的总风压保持不变,求此情况下系统的总风量和风门通过的

8、风量。CD54CD54E63E63A12A12BB9.某矿井(压入式通风)内某点空气相对压力为1KPa,与地面同标高的大气压力为103.02KPa,空气温度t=170C,求空气的密度和重率。10.某矿井深250米,采用抽出式通风,已知风硐与地表的相对静压为1800pa,入风井筒空气的平均重率为12.5 N/m3,出风井筒空气的平均重率为12.0 N/m3,风硐中的平均风速为8m/s,如下图1所示,求矿井的通风阻力。11.某矿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风压为400pa时,矿井总风量为20m3/s,若自然风压为300pa,但仍要保持矿井总风量为20m3/s,试求该矿井风阻应降低多少?矿井的等积孔是多少?1

9、2.通风网络如下图所示,已知巷道风阻R14.0,R20.5,R30.1,R43,R57 N.S2/m8,试判断对角巷道的风流方向。4 C4 C2C2C55BB3311QQ013.某自然通风矿井如图,已知,=15m3/s,入风井筒R1=0.25N.s2/m8,排风井筒R2=0.32N.s2/m8。现利用静压管及压差计测得两井底1-2间的静压差为105pa,求该矿井的自然风压(不计出口动压损失)。R2R2Z0Z1105paR114.用皮托管和压计差测得某巷道某点风流静压为hs=100Pa,全压为ht=123.52 Pa,空气重率=11.76N/m3,求井巷该点的风速。15.某巷道如下图所示,在倾斜

10、巷道上、下口的平巷中,用皮托管的静压端与U型压差计相连接,测得两断面间的压力差150pa,已知风速v1=4m/s,v2=6m/s,空气平均重率=11.76 N/m3, 求1-2断面间的通风阻力。22115016.某矿通风系统如下图所示,已知R00.8,R10.16,R20.25 N.s2/m8。风量Q110 m3/s,Q220 m3/s,求该矿井的等积孔。RR1 R0 R2 17.某矿井地表大气压力Pa=101.62KPa,矿井深度每增加100米,大气压力递增1.307KPa,求井下-400米处大气压力为多少?若该处气温t=180C,求空气的密度、重率为多少?18.抽出式通风机的风硐与地表间的

11、差为2156Pa,风硐中的风速为8m/s,扩散器出口的风速为4m/s,风硐内外空气的平均重率为11.76N/m3,计算通风机的全压。19.某矿井通风系统如图所示,已知各巷道风阻R1=R2=0.2,R3=0.36,R4=R5=0.1N.s2/m8,当主扇停止运转并在风硐中隔断风流,用压差计测得密闭两侧的静压差h=PB-PC=520pa,同时测得风量为Q1=20、Q2=5、Q3=15m3/s,各巷道的风流方向如图,求A1BC、A2BC、A3BC各网路的自然风压。114 2 54 2 53320.通风网络如图所示,各风路的风阻为:Ra=2.4,Rb=1.5,Rc=0.38,Rd=0.25 N.s2/

12、m8;风路所需风量为:Qa=15m3/s,Qb=16m3/s,Qc=4m3/s,风路a、b的断面为6m2,风路c的断面为8m2,若采用风窗调节法,应在哪条风路上安装风窗,风窗的面积应为多大?ddccbbaa21.矿井总排风量为2500m3/min,入风流温度为+50C,空气相对湿度为70%,排风流温度为+200C,相对湿度为90%。求每昼夜风流从矿井中带走的水蒸气量。(查表得:50C时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为0.8710kPa,200C时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为2.33367kPa)22.某矿井在标高为+400米处测得a-a断面相对静压hs=-2260Pa,如下图所示,风硐距地面很近,在下部平硐+25

13、3米A点处测得压力PA=100.23KPa,气温为t=250C,求扇风机硐内的绝对压力多大?a+400ma+400maaAA+253+25323.某梯形木支架巷道,巷道长度L500米,断面积S6m2,周界P10.2米,巷道的摩擦阻力系数为0.01764 N.s2/m4,若通过的风量Q1080m3/min,试求摩擦风阻和摩擦阻力。24.某矿井抽出式通风,主扇正常运转时,测出矿井风量80m3/s,主扇有效静压hs=2000pa,当主扇停止运转时,仍有风流流动,并和原风流方向一致,风量20 m3/s,求该矿井的自然风压及通风阻力。25.某通风网络如图,已知各巷道的风阻R1= 0.35, R2=0.4

14、4, R3=0.58N.s2/m8,巷道1的风量为25 m3/s,求BC、BD风路自然分配的风量Q2、Q3及风路ABC、ABD的阻力为多少?AABCDR1,Q1R2,Q2R3,Q326.某矿井在一次爆破后的CO浓度为2400PPM,试换成体积浓度和毫克/升浓度。27.通风网络如下图所示,风路a、b所需风量Qa=35m3/s,Qb46m3/s,其风阻为Ra=0.9,Rb=1.8 N.s2/m8,总进风段R1-2=0.19,总回风段R3-40.015 N.s2/m8。通过主扇的风量为81m3/s,扇风机的风压Hs=3865Pa,求在不调整主扇工况的情况下,如何对a、b风路进行风量调节。4343ba

15、ba2121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竹材重点知识1竹材及非木质材料作为原料的应用特点与局限A非木质原料应用中具有的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原料单一,对稳定产品质量有利,生产工艺易于控制;备料工段设备简单(竹材除外);工业生产中动力消耗较木质原料少(加工、干燥等)。B不利因素原料收获季节性强。为保证常年生产,工厂需储备8-9个月的原料,而该类原料体积蓬松,占用地面与空间很大,造成储存场地之困难;原料收购局限性强。非木质原料质地松散,造成收集与运输上的不便,为降低成本,收集半径一般不超过100公里;非木质原料储藏保管较难。非木质原料所含糖类、淀粉及其它易分解的物质较木质材料高,易于虫蛀或产

16、生霉变与腐烂(采取的措施:高密度打包储存,切段堆积储存,干燥后储存,喷洒药剂储存等,但增加了工序和成本);非木质原料含杂杂物多(蔗渣含20%以上的蔗髓,棉杆含残花和泥沙,芦苇有苇髓和叶鞘,稻壳含米坯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生产前应分离,增加了工序与成本;其它尚未解决的问题:棉杆皮韧性大,缠绕设备造成堵塞、起火;原料易水解,湿法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大;稻壳板硬度大,对刀具磨损十分严重等,目前尚无参考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克服。2.分布概况: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中国竹类资源分为四个区: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西南高山竹区。3地下茎: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

17、,节侧有芽,可萌发而为新的地下茎或发笋出土成竹,俗称竹鞭,亦名鞭茎。因竹种不同,地下茎有下列三种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复轴型。4.竹秆:竹秆是竹子的主题部分,分为秆柄、秆基和秆茎三部分。1)秆柄: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或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短缩、不生根,俗称螺丝钉或龙眼鸡头,是竹子地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2)秆基: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10数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秆基各节密集生根,称为竹根,形成竹株独立根系。秆基、秆柄和竹根合称为竹蔸。3)秆茎:竹秆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形圆而中空有节,上部分枝着叶。每节有两环,下环为箨环,又叫鞘环,是竹箨脱落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秆环,是居

18、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下的环痕。两环之间称为节内,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间有一木质横隔,称为节隔,着生于节内。竹秆的节、节间形状和节间长度因竹种而有变化。5.竹子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竹连鞭,鞭生芽,芽孕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增殖,互为因果,鞭竹息息相关的统一有机整体。6竹林的采伐竹林采伐时必须做到“采育兼顾”,才能达到竹林永续利用、资源永不枯竭之目的。正确确定伐竹年龄、采伐强度、采伐季节、采伐方法四个技术环节是竹林采伐的关键所在。7.采伐竹龄:竹林为异龄林,一般只能采取龄级择伐方式,根据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竹笋成竹后,秆形生长基本结束,体积不再有变化,但材质生长仍在进行,密度和力学强

19、度仍在增长和变化,根据其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材质增进期,材质稳定期和材质下降期。竹子的采伐年龄最好在竹材材质稳定期,遵循“存三(度)砍四(度)不留七(度)”的原则。8.伐竹季节:春栽夏劈秋冬伐。 一般竹林应该在冬季采伐,应在出笋当年的晚秋或冬季(小年春前)。花年竹林,应砍伐竹叶发黄、即将换叶的小年竹,而不应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孵笋的大年竹;丛生竹林,一般夏秋季节出笋,采伐季节选在晚秋或早春,使新竹能发枝展叶。 原因:a.该季节竹子处于休眠状态,竹液流动慢,同化作用较弱; b.可溶性物质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储存,竹材力学性质好,不易虫蛀; c.冬季,林地中主要害虫处于越冬状态,不会对采伐后的竹林造

20、成伤害; d.该季节新竹尚未发出,可避免采伐时造成损伤。9.竹材的储藏与保管具体要求:1)按照不同质量分类保管;2)按照规格大小,分别存放;3)先进先出,推陈出新;4)防虫防蛀,喷熏药物。10.竹材的缺陷及其发生规律:1)虫蛀和霉腐一般发生规律如下:a.竹黄较竹青严重;b.6-7年生竹材较轻,3-5年生以下较重;c.冬季采伐的较轻,秋季次之,春季采伐的较重;e.山地生长的较平地生长的轻;f.通风透光储藏遭受损害的较少,阴暗不透风的则多。11.竹壁:竹秆圆筒状的外壳。一般根部最厚,至上部递减,自内向外分为竹青、竹肉和竹黄三个部分。 12.影响竹材密度的因素:竹种: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分布在

21、气温较低、雨量较少的北部地区的竹材(如刚竹)密度较大,反之,则密度较小。竹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不断的提高和变化(因竹材细胞壁和内容物是随竹龄的增加而逐渐充实和变化的),可根据其规律性作为确定竹材合理采伐年龄的理论依据之一。立地条件:气候温暖多湿,土壤深厚肥沃的条件下生长好,竹竿粗大,但组织疏松,维管束密度小,从而密度小,反之密度大。竹秆部位:同一竹种,自基部至稍部,密度逐渐增大,同一高度上,竹壁外侧高于内侧,有节部分大于无节部分。13竹材特性竹材与木材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刚性好、易加工等特点,使竹材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但这些特性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优越性的发挥,竹材的基本特性如下:

22、1)易加工,用途广泛:剖篾、编织、弯曲成型、易染色漂白、原竹利用等;2)直径小,壁薄中空,具有尖削度:强重比高,适于原竹利用,但不能像木材一样直接进行锯切、刨切和旋切,经过一定的措施可以获得高得率的旋切竹单板和纹理美观的刨切竹薄木;3)结构不均匀:给加工利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竹青、竹黄对胶粘剂的湿润、胶合性能几乎为零,而竹肉则有良好的胶合性能;4)各向异性明显:主要表现在纵向强度大,横向强度小,容易产生劈裂5)易虫蛀、腐朽和霉变:竹材比木材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造成;6)运输费用大,难以长期保存:壁薄中空,体积大,车辆实际装载量小,不宜长距离运输;易虫蛀、腐朽和霉变,不宜长时间保存;砍伐季节性强

23、,规模化生产与原竹供应之间矛盾较为突出。14. 竹材人造板的构成原则:以克服竹材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使竹材人造板具有幅面大且不变形、不开裂等特点为出发点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对称原则:对称中心平面两侧的对应层,竹种、厚度、层数、纤维方向、含水率、制造方法相互对应。奇数性原则:主要针对非定向结构的多层人造板15.竹材人造板的结构特性:1)结构的对称性:尽可能的克服各向异性2)强度的均齐性:材料在各个方向强度大小的差异,以均齐系数表达(竹纤维板、碎料板趋于1)。 3)材质的均匀性:能提高板材外观质量,也可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板材优于竹材,结构单元越小的板材均匀性越好).16.胶层厚度:不

24、产生缺胶的情况下,越薄越好(2050微米)?1)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2)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流动或蠕变的几率增大3)胶层越厚,由膨胀差而引起界面的内应力与热应力大4)坚硬的胶粘剂,胶合界面在弯曲应力的作用下,薄胶层断裂强度高5)胶层越厚,气泡或其他缺陷数量增加,早期破坏几率增加17. 竹材胶合板:是将竹材经过高温软化展平成竹片毛坯,再以科学的、比较简便的、连续化的加工方法和尽可能少改变竹材厚度和宽度的结合形式获得最大厚度和宽度的竹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胶粘剂用量,从而生产出保持竹材特性的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损的工程结构用竹材人造板。竹材的高温软化-展平是该项工艺的主要特征。A

25、原竹截断截断:先去斜头;由基至稍,分段截取;截弯存直,提高等级;留足余量。B竹片软化的目的:将半圆形的竹筒展平,则竹筒的外表面受压应力,内表面受拉应力,其应力大小为:=ES/2r减小E值是减小竹材展平时反向应力的有效手段,从而可以减少展平时竹材内表面的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减小竹材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措施统称为竹材软化。C.软化方法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提高竹筒含水率和温度是提高竹材本身塑性、减小竹材弹性模量,从而达到减小展开过程中方向弯曲时拉伸应力的有效措施。D.刨削加工目的:1)去青去黄,改善竹材表面性能,提高胶粘效果; 2)使竹片全长上具有同一厚度,以获得较高胶粘性能和较小的厚度偏差。E.竹片

26、干燥: 实践证明,使用PF时,竹片的含水率应低于8%,而使用UF时,应小于12%,才能获得理想的胶合强度。预干燥:目的为了提高竹片的干燥效率,主要设备是高效螺旋燃烧炉竹片干燥窑,干燥周期较长,一般10-12小时,终含水率由35-50%降至12-15%。定型干燥:因竹片是由圆弧状经水煮、高温软化、展平而成平直状,但在自然状态中仍具有较大的弹性恢复力,故需采用加压的干燥和设备。F组坯:将面、背板竹片和涂过胶的芯板竹片组合成板坯的过程成为组坯。1)板坯厚度的确定:s=100s合/(100-)式中:s为板坯厚度(各层竹片厚度之和,mm),s合为竹材胶合板厚度(mm),为板坯热压时的压缩率(%)。板坯的

27、压缩率与热压时的温度、压力和竹材的产地、竹龄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温度为140-145,单位压力为3.0-3.5Mpa时,板坯的压缩率为13.0%-16.0%。2)组坯操作注意事项:a. 面、背板竹片应预先区分好。b.组坯时芯板与面、背板竹片纤维方向应互相垂直。面板与背板竹片组坯时,竹青面朝外,竹黄面朝内;芯板竹片组坯时,为防止竹材胶合板由于结构不对称而产生变形,应将每张竹片的竹青、竹黄的朝向依次交替排列。c.竹片厚度较大,宽度较小(平均100毫米左右),涂胶量不大,因而其吸水膨胀值(绝对值)不大,故芯板组坯时不必留有吸水膨胀后的间隙,只需将竹片涂胶后紧靠排列即可。d.组坯时面、背板及芯板竹片组

28、成的板坯要做到“一边一角一头”平齐,可为锯边工序提供纵边和横边两个基准面。G热压胶合1)工艺过程:竹片涂胶以后组成板坯,经过加温加压使胶粘剂固化,胶合成竹材胶合板的过程称为热压胶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可压力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从放第一张板坯进入热压板至全部热压板闭和并达到要求的单位压力,称为自由加热期。B第二阶段:从热压板内的板坯达到要求的单位压力至降压开始,称为压力保持期;C第三阶段:从热压板的板坯降压开始到热压板全部张开,称为降压期。在降压期,因压力降低,板坯中的水蒸气急剧向外溢散,同时呈过热状态的水也很快变为水蒸气,因此产生板坯内外压力不平衡的现象,降

29、压越快,压力不平衡就越大,严重的可使胶层剥离,即“鼓泡”,层数越多,鼓泡现象越多。所以降压时务必缓慢进行,应在板坯内外的压力基本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进行,为防止“鼓泡”现象的发生,通常要求实行三段降压,即:由工作压力降至“平衡压力”(即与板坯内部蒸汽压力保持平衡的外部压力,PF胶一般为0.3-0.4Mpa,这一阶段的降压速度可以快一点,一般3层板掌握在10-15s内完成);由“平衡压力”降至零,该阶段易发生鼓泡或“脱胶”,降压速度要缓慢,要求降压速度与水蒸气从板坯中排除的速度相适应,一般3层板约在30-50s内完成,多层板应适当延长;由零到热压板完全张开,该段可打开阀门,以最大速度卸载,使热压板张

30、开。应注意的是压机最下面一个工作间隔中的板坯,在表显示为零的时候,实际上还承受着所有热压板自重的压力,因此压板张开要适当放慢速度,以防“鼓泡”。2)影响胶合质量的因素:A.压力的影响:压力过大,重者压溃被胶合的材料,破坏其自身的结构,轻者加大了热压时的压缩百分率,增大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竹材的利用率。适宜的单位压力是保证胶合质量和材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单位压力是3.0-3.5Mpa,板坯的压缩率为13-16%,随着竹片加工精度的提高,热压时的单位压力可随之下降。B.温度的影响:温度是促使胶粘剂固化的重要条件。热压胶合时,温度高可适当缩短胶合时间,但同时胶合板内的温差较大,内应力也较大,板子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越高,板坯的压缩率越大,则竹材的利用率越低,因此不能为了缩短热压时间,采用过高的热压温度,通常竹材胶合板生产中,PF的热压温度以135-140为宜,UF的热压温度以115-120为宜,压制厚胶合板时,温度应适当降低,单位压力适当增加。C.时间的影响:板坯在热压胶合过程中,所有胶层全部固化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热压时间,其在工艺中的具体表现是热压板全部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