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教案_第1页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_第2页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_第3页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_第4页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

2、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

3、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

4、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5、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

6、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

7、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

8、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9、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0、,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

11、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4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

12、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

13、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14、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