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过滤的全血质量控制及临床之研究_第1页
白细胞过滤的全血质量控制及临床之研究_第2页
白细胞过滤的全血质量控制及临床之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细胞过滤的全血质量控制及临床之研究摘要目的讨论血液过滤白细胞的质量控制及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不同过滤器过滤白细胞的血液作常规外观、热源及无菌试验质控,并随机抽取902名承受输血的病人进展观察。其中以482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病人为观察组,42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响情况。结果经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合格。输血反响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可以减少输血反响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平安输血方法,但必须对白细胞过滤技术进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关键词:白细胞输血反响白细

2、胞过滤质量控制Keyrd:hiteell,transfusinrespnse,hiteellperlating,qualityntrl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输血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一代血液制品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输血既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响,甚至是危害严重的传染玻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响BNHF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反响,这主要是由于屡次输入的供者白细胞与受者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应答而产生的针对白细胞的抗体所致1。一般认为血液滤除后的白细胞降至5108个/L时,可

3、防止因白细胞抗体所致的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响,残留白细胞数小于5107个/L可使发生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大为降低,白细胞降至5106个/L那么剩余P0.05。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记录两组患者输血前15in,输血后15in,1h、2h体温腋窝体温变化情况,观察有无畏寒、皮疹等病症的发生。输血反响诊断判断标准参照文献4,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出现以下病症之一的即判有输血反响,体温升高1度排除外源疾病或非输血因素所引起的体温升高,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皮疹,血压下降,胸闷和呼吸困难,未出现上述病症者为无输血反响。14统计学方法,利用EXEL建立数据库,2结果21滤器外观、热原及无菌检测,

4、4种过滤器均外壳光洁,无明显机械杂质、异物,焊接面均匀、无气泡,滤器检测无热原、细菌生长。22过滤后血液外观、容量等检测,外观无凝块、溶血、气泡、血袋无破损、容量符合要求。过滤后血液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剩余量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经A、B两种同批次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合格,而、D两种同批次滤器不合格,主要是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剩余量和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符合要求,通过多个样本均数间每2个样本均数比拟的q检验,血袋白细胞的剩余量,A、B、均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32、6.921、5.273,P0.052.3输血前后发烧体温大于37.5情况比拟观察组输血前后发烧率差异无显

5、著性P0.05对照组发烧率输血后比输血前明显增高P0.05;输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烧率比拟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后观察组6.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烧率14.8%,两者比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输血前后发烧情况比拟(单位%)组别n输血前输血后观察组48230(6.22)32(6.63)对照组42032(7.61)62(14.76)对照组输血后与输血前比拟:P0.05;输血后观察组与对照比拟:P0.0524输血反响发生情况观察组仅出现2例体温升高1者0.4%,对照组16例发生输血反响3.8%,反响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6例输血反响者除出现体温升高外,

6、还有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的皮疹等病症。多因素lgisti回归分析,以是否有输血反响为应变量Y=0有输血反响,Y=1无输血反响,以年龄1、性别2=0为男性,2=1为女性、输血量3、研究组别4=1观察组,4=2为对照组、输血前体温是否大于37.55=0输血前体温不大于37.5,5=1输血前体温大于37.5为自变量,进展多因素lgisti回归分析,未采用过滤白细胞输注血液的患者发生输血反响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R=9.876,P0.053讨论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对患者造成危害,所以早在6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第一代白细胞过滤器,到目前第三代过滤器已在兴隆国家广泛应用。但随着对去白

7、细胞过滤器和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化,sprgeu发现由于血液过滤前保存的时间越长,白细胞去除率越低,而且仍不断引起输血反响,引起输血反响的原因不仅是残留的白细胞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含白细胞的血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可溶性HLA抗体、细胞因子、生物反响修饰因子和酶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也参与和介导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响和同种异体免疫反响的发生.因此在血液被保存前去除白细胞是非常必要的,可有效的滤去上述物质。输注白细胞血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平安输血方法,可防止或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响,为了保证输血平安和血液质量,必须对白细胞过滤技术进展严格的质量控制5。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输血亦有较

8、多的不良反响。某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与白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可通过白细胞的输注而传播,如巨细胞病毒V、HIV等常因漏检,通过输血而传染。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是预防输血不良反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它操作平安简便,无毒副作用,目前,一次性使用滤白细胞滤器可以选择性过滤去除99%以上的白细胞,从而到达很好的输血治疗效果。本文观察数据显示,正确的操作技术是白细胞过滤合格的保证。最好在采集后8-72小时内过滤血液,假设超过72小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大部分破裂,并释放细胞物质,使过滤白细胞失去意义。另外滤除了白细胞的血液所引起的输血反响率明显低于未滤除白细胞的血液的输血反响率,两者比拟差异有

9、显著性。说明将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滤除后再给患者输注,可降低输血反响的发生率,到达了预防BNHFR发生的目的,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作者也应用多因素lgisti回归分析,排除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未采用过滤的白细胞输注血液的患者发生输血反响的相对危险显著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输血器是一种筛网式滤网,孔径为170,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少量可能存在的聚集血小板,大部分白细胞和纤维蛋白不能滤除。而使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滤器采用醋酸合成纤维等做为滤过膜,孔径为20-40,白细胞去除率可达99%以上,从而大大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输血反响,在平安输血上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参考文献:1DearyFeerp,Giavedni,etal.AninvestigatinsfnhelytiTransfusinreatinJ.VxSung,1984,46:2772王培华输血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察检验检总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I8469-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4-134徐文皓,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