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U6S3X9G9J6 HX3C8I1M3M7 ZO3J3Z6K9W4七下第六单元学问点归纳 20、黔之驴一、字词注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好(hao ):船载以入:2、至就无可用,放之山下至:庞然:就:以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为:4、蔽林间窥之蔽:稍:窥(kui ):5、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相知:慭慭( yinyin )然:遁 dun 6、虎大骇,远遁大骇:7、以为且噬己 ;以为:且:噬:8、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者:9、益习其声;益:习:10、荡倚冲冒:胜sheng11 、 驴 不 胜怒 , 蹄之 ;蹄:12 、 虎 因 喜 , 计之 曰 :“技 止 此

2、 耳 !”计 :耳:1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二、一词多义1 、 以 为 : A 、 虎 见 之 , 庞 然 大 物 也 , 以 为 神()B、 以为且噬己也()2 、然:A、慭 慭 然,莫 相 知()B 、 然往 来 视 之 , 觉 无 异 能 者()()3、且:A、以为且噬己也,甚恐4、者:B、且焉置土石()B、A、 觉无异能者 (有好事者()B. 虎A.黔之驴 5、之:见之 ( B、A、益习其声(6、益:稍近益狎()C、香远益清()三、词性活用(请指出哪个字是词类活用并分析是哪种情形)1、稍出近之()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驴不胜怒,蹄之()4、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3、()四、通假字:技止此耳:止,五、课文内容懂得1、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知人们什么道理?答:2、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以下填空(每空限填一词);驴 驴 驴驴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古怪又可怕的神态的词:、4、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及行为动作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 语句分别是“ 以为神” 、“ 觉无异能者” 、“ 莫相知” 、“ 终 不敢搏” 、“ 以为且噬己也” 、“ 技止此耳” 等;虎初见 驴时,“ 蔽” “ 窥” 勾画出虎既古怪,急于

4、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骇” “ 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惧怕心理;接下来“ 稍出近之”、“ 往 来视之” 、“ 近出前后” 直至“ 荡倚冲冒” 而激怒驴,写虎一再摸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终“ 跳踉大阚” 、“ 断其喉” 、“ 尽其肉” 、“ 乃去” 等 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 意满的情态;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画了虎对驴的认 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且使其波澜起 伏,引人入胜;5、成语:22、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说明 1 、谈笑有鸿儒鸿:馨:案牍: 2 、无案牍之劳形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调: 4 、可以调素琴,阅

5、金经 5 、水不在深,有龙就灵灵:丝竹:耳6、斯是陋室斯: 7 、往来无白丁白丁: 8 、阅金经金经:9、无丝竹之乱乱:10、有仙就名 名:二、懂得性默写 1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 、用比如颂扬 陋室 的句子是:三、古今异义词: 1 、惟吾德馨 古义:今义: 2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今义: 3 、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 1 、素: 调素琴 () 2、之: 无丝竹之乱耳()何素湍绿潭(陋之有()然吴玠素服飞(往来视 之()、耳: 无3、就: 有仙就名 4丝竹

6、之乱 耳()技论语六 就(止此耳()五、课文内容懂得 1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哪一项 (); A 、“ 山不在高,有仙就名;水不在深,有龙就灵; ”表现了作者期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 向;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写出了环境的清 幽雅致; C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乐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 子云亭的例子, 是为了说明“ 陋 室” 不陋的道理; 2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3、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说明 1 、 可爱者甚蕃蕃: 2 、香远益清 益: 3 、亭亭净植植: 4 、陶后鲜有闻 鲜:5、

7、濯清涟而不妖濯:而:妖:亵: 6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8、晋陶渊明独爱 7 、宜乎众矣宜:菊 独:二、划分朗读节奏 1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懂得性默写 1 、描写莲花高洁纯朴的句子是:2、最能概括莲花珍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 子是: 4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5 、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如某些人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6、比如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

8、攀附权贵的句 子是:四、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 2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 4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译: 5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 6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 7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五、一词多义:1、之:水陆草木 之花() 2、而:出污泥 而不染()濯清花之隐逸者 ()涟而不妖(莲之出污泥()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妇拍)菊之爱(而呜之(六、课文内容懂得 1、文中”的的莲花比牡丹,写“ 菊花” 和喻“作用是;“ 2、“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句照管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

9、达了作者; 3 、本文接受了 的写法;课文中的“ 牡丹”、“ 菊” 、“ 莲” 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颂扬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 丹 -“花花 之 富 贵 者“象;”象征菊- 2 之隐逸者“花之君子者;象征莲- 3 ”;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24、口技 一. 重点词语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呓语()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夫叱大儿声()几欲先走()犬吠(2、说明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词;(1)施八尺屏障() (2)但闻()(3)众妙毕备()(4)意少舒()(5)虽人有百手()二、指出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古今异义;(1)会来宾大宴古义:今义:(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

10、义:(3)两股战战古义:今义:(4)几欲先走古义:今义:(5)虽人有百手古义:今义:(6)来宾意少舒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几: 几欲先走() 2、指: 手有百指()不能指几二千年矣(其一端() 4、坐: 稍稍3、妙: 众妙毕备(正坐()满坐以为妙绝(寂然() 6、名: 不能5、绝:以为妙绝 (名其一处()有仙群响毕绝(就名 ()名之绝巘多生怪柏(者谁 ()卷卷哀转久绝 (有爷名()日中不至,就7、是:当是时(是无礼 ()四、指出以下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的情形; 1 、京中有 善口技者: 2、会宾 客大宴: 3 、妇拍儿乳: 4、不能 名其一处:五 、 通 假 字 :通,六、翻译句子;满 坐

11、宾 客 无 不 伸 颈(1)京中有善口技者:(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七、课文内容懂得1 文章首尾为什么都交待“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文 中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失火、救火场景 的?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A. 俄而 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连接前后大事 的作用;B. 段写声音的次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 外;C. 段用五个 百千 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 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精深;D. 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 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总观全段回答:4. 全段是围绕口技者之“_ ” 来描述的;5. 此段有四次描写听众情

12、态, 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属 A.正面描写口技者 B. C.直接表达侧面描写口技者6. 文中描写来宾听得入神的句子 是,表现来宾由紧急而放松的句子是 _ ,“ 变色” 、“ 战战” 、“ 几欲先走” 这些词语都是写听众表现的,都很好的从_面描写口技者技艺之“_” ;7.“ 虽” 、“ 色” 、“ 股” 、“ 走” 的意思依次应是 A. 即使 脸色 大腿 跑 B. 虽然颜色屁股离开8第4 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 善” 仍接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 ,侧写_ ;附文言虚词的用法:中学阶段常见的文言虚 词有“ 之” 、“ 而” 、“ 以” “ 于” 、“ 其” 、“ 者” “ 之” 字的

13、用法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敏运用于第一人称或其次人称;例:蔽林间窥之;闻者皆惮之;(之:它,指驴)(之:他,包拯)死乃知之;(之:代词,指董宣的廉洁)2.指示代词,这,此;二、动词,到 去;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到 去)三、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 (名词)之间;(助词,“ 的” )例:水陆草木之花 大言数主之失爱莲说之:的强项令之: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 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飞何功之

14、有?4.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 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音节助词)例:强使顿 之 帝伤 之“ 而” 字的用法(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 又” ;例:妇拍 而呜之(口技)哭之 而育其孤 (岳飞)2表示承接 /顺接关系;可译为 就 或不译;例:愿乞一言 而死 强项令谋定 而后定岳飞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但是 却 ;例:出污泥 而不染爱莲说学而不思就罔论语4表示修饰关系, 即连接状语; 可译为 “ 地” 或不 译;例:默而识之论语笑而遣之卖油翁白而往黑而来杨布打狗5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6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 假如” “假如 ” ;7表示因果关系,翻译为“ 因而”(二)通 尔 ,用作代词,其次人称,译为 你的 ;有时也作主语,译为 你 ;例:而翁知我而:你的蔡勉旃坚仍亡友财“ 以” 字的用法 一、介词1译为:拿,用,靠着;例:而以奴骖乘;以:用;将以何理天下乎;以:拿,凭 2译为:把;例:宣悉以班诸吏;以:把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3 表示依据;译为:依据,依照,依据; 例:葬以大夫礼;以:依据 4表示缘由;译为:由于,由于;例:以宣尝为二千石;以:由于 二、连词,用法同 “ 而” ;1表修饰,译为 而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表示目的关系,译 来 用来 等;例:以刺疆事耶 立斩以徇率取数十倍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