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五下_第1页
《题西林壁》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五下_第2页
《题西林壁》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五下_第3页
《题西林壁》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五下_第4页
《题西林壁》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五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 西 林 壁题 西 林 壁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学习古诗的方法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诗人,解题意。学习古诗的方法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1、知诗人,解题意。1、知诗人,解题意。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苏轼 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艺术家。谁能说出苏轼是什么

2、朝代的什么人? 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艺术家。谁能说出苏轼是什么朝代2、释诗句,明诗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释诗句,明诗意。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学们认为庐山怎么样?远近高低各不同。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学们认为庐山怎么样?远近3、想意境,悟诗情。3、想意境,悟诗情。 诗人在庐山漫游,

3、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 因为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要

4、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因为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小 结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 主要内容:小 结情感:写景 明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寄意深远只缘此山中变幻莫测侧看成峰不识真面目远近高低不同 赞美庐山奇景写景 明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寄意深远只缘此山中变幻莫测人生哲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人生哲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你能想到哪一句俗语来阐释这首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能想到哪一句俗语来阐释这首诗?“当局者迷,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