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根本概念为根底,与试验严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连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拟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熟悉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留意不要随便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
2、新的“单位”,学生是很生疏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的积存,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纳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一样,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一样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识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生疏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熟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
3、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稳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
4、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预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纳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略)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及其
5、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需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查找到缘由。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构造,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构造,进而深入熟悉物质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究物质的神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根底。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量目标: 提高同学们区分概念的
6、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构造的讨论,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究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构造的学问,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拟简单承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学问。 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六、课前预备: 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怀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现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
7、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构造亲密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一样。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构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打算。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全部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
8、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3 作为老师想要把一节课上好,那么就需要课前做相关规划,那就是教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化学老师是如何做自己的教案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
9、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
10、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
11、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 通过实验75,利用刚刚建立
12、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13、。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 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
14、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3。实验74,并思考以上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总结该实验。 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 (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
15、不饱和”才有意义。(2)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 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投影)提供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 碳酸钙:0.0013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0.17克 判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地毯翻新与采购合同书3篇
- 物业管理公司课程设计
- 幼儿国旗下讲话消防记我心讲话稿(17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24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汶上县教育事业单位招聘301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槐荫区事业单位招考统计(9.13)及调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枣庄市邮政快递安全中心招聘工作人员2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房地产员工试用期的工作总结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23篇)
- 小学心肺复苏课程设计
- 2024-2034年全球及中国药用菌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 Ceph之RADOS设计原理与实现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中国十五冶招聘线上笔试测评题库
- 牙医诊所创业计划书
- 《胆碱能受体作用药》课件
- 肥胖危害及相关疾病
- 语音通知营销方案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与仪器设备的使用》 课件 15.9 轮胎气压表的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