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篇)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以及综合力量. 3.通过复习,培育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教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展答复吗? 学生答复: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
2、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日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 1.教师提问:依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应: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
3、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争论两道题的区分.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仔细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留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假如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其次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其次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
4、立解答. (2)学生争论两道题的区分.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一样.同样需要留意仔细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留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稳固反应.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规划节省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
5、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规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规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推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 ,其次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大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 ,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
6、员少 ,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2、 经受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把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例如题: 某村今年植树20 xx棵,_,去年植树多少棵? (设去年植树x棵) 2、连线: 1.去年植树是今年的3/5 (1-1/4) 20 xx或20 xx(1-1
7、/4) 2.今年植树是去年的3/5 20 xx(1+1/4) 3.今年比去年少1/4 20 xx3/5 4.去年比今年少1/4 3/5 =20 xx或20 xx 3/5 5.去年比今年多1/4 (1+1/4) =20 xx或20 xx(1+1/4) 6.今年比去年多1/4 20 xx (1-1/4) (二)、解法分类,归纳总结。 1、小组沟通: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B:把这六题进展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2、小组汇报: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a:画出分率句,找出单位“1”。 b:写出数量关系式。 c: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B:把这六题进展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a:当单位“1”
8、是已知的的量时假如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b:假如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c: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或用方程计算。 (三)、练习 1、说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 (1)行驶了全程的3/4。 (2)一本书,看了2/5。 (3)今年比去年增产1/4。 (4)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省3/11。 (5)铁丝比铜丝短1/3。 (6)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5。 2 、 依据问题写算式,依据算式提问题,不计算。 一批水果900吨,第一周运了它的2/9,其次周运了它的1/4。 第一周运了多少吨?(算式 ) 两周共运多少吨?(算式 ) 900(12/91/4)
9、(问题: ) 900(2/91/4)(问题: ) 再运多少吨就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一半?(算式: ) (四)、全课小结。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育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其次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其次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先让
10、学生摆一摆,再让学生说一说:其次行摆了()个()根,其次行摆了()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练一练第1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圆片画了()个(),一共画了()个。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依据题意教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预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
11、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预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1)改编题意:一辆面包车可以坐11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面包车的4倍,我们班有55人,一辆大客车够吗? (2)学生独立思索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
12、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4 教学内容:期初复习第1012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稳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熟悉,学会分析应用题,把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把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预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同桌相互介绍角的各局部名称。 2、提问: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3、出示“直角”,提问:这是什么角?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4、第5题 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图中有几个直角? 学生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5、回忆画角的方法,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学生评价。 6、比一比 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怎样比拟
13、?你发觉了什么? 一、复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1、学生互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呢?时间单位呢? 2、提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 6米=()厘米=( )分米 80厘米=( )分米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60秒=( )分 1时=( )分 三、复习文字题。 出示: 比34多25的数是多少? 比68少29的数是多少? 8个5是多少?再减去23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应用题 1、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贵”、廉价“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9题 学生口头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3、第10题 学生读题,列
14、式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第11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算的? 5、第12题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学生依据图意,试编一道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问:依据问题,你会解答吗? 五、作业: 第6、7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稍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够比拟娴熟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 2实际比规划节省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 4乙数比甲数少 (二)谈话导入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讲授
15、新课 (一)教学例7 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规划节省了 ,十月份原规划用水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2教师提问 (1)哪句话是说明数量关系的? (2)怎样理解这句话? (3)你能依据这句话画出线段图吗? 3分析数量关系 把原规划用水的吨数看作单位1,原规划用水的吨数是未知的,可以用 表示 已知实际用水比原规划节省 ,也就说规划用水吨数节省的吨数=实际用水吨数或者说原规划用水吨数 =实际用水吨数依据这样的等量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解答 4列方程,解方程 解:设十月份原规划用水 吨 答:原规划用水540吨 三、稳固练习 (一)依据方程补充一个已知条件 学校种了苹果树和桃树,苹果
16、树有20棵,_,桃树有 棵 1 2 3 (二)找出单位1,说等量关系 1海豚每小时可以游70千米,比蓝鲸的速度快 ,蓝鲸的速度是多少? 2有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48页,其次天比第一天少 ,其次天看了多少页? 3李红家一月份用煤气20立方分米,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省了 ,二月份用煤气多少立方米? 四、质疑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和数学方法有什么主要区分? 五、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规划节省了 ,十月份原规划用水多少吨? 解:设原规划用 吨, 答:原规划用540吨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6 教学内容:P5354、第413题,思索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
17、 教学目的:进一步把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学问解答根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P53第4题,口答并说明理由 二、根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2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呢? 用比例的学问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 评讲: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肯定)=反比例 =正比例 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练习:(略) 三、综合练习 3、练习十第11题 启发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4、做练习
18、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1”,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学问解答吗? 四、讲解思索题 引导: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3,有怎样的关系式? 五、课堂: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 第8、9、10题 七、课后作业: 第6、7、12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7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应用题的解题力量。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19、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其次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察,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12 6) =600 6 =7200 72 =100(箱) =100(箱) 让学生比拟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忆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拟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 第12题,两道
20、小题也要让学生比照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 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 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赐予适当的启发。 2、 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 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挨次,能比拟娴熟地进展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
21、计算的文字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拟娴熟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式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察,发觉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消失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 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需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
22、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察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留意的问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构造,初步学会解答比拟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
23、析应用题,初步培育分析、比拟和推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习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2、师:刚刚同学们补了一个问题成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3、思索: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例如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争论:依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依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争论结果,并让
2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索:这道题和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醒课题:今日学习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索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拟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三、稳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
25、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三、四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9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后的思索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学问解答根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进一步把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学问解答根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提醒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依据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可以应用比例的学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2根本
26、训练。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第4题,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结合第(1)题推断说明: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书:ab=c),假如积肯定,另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假如一个因数肯定,依据乘、除法的关系,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二、根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 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用比例的学问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27、,都要先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依据比值肯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应用题要依据乘积肯定列等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其次个圆柱高的 还可以怎样说?(第一个圆柱的高和其次个圆柱高的比是4 :5,或者第一个圆柱的高看做4份,其次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请大家思索两个问题,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学生口答式子,教师板书(包括用分数应用题的
28、方法解答)。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式子,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说明:根据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 依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分数和比例学问,采纳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板书)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把树苗总棵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l,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学问解答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列式理由。 四、讲解思索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 :3,有怎样的关系式?依据这样的关系式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
29、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过去我们学过的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可以用比例学问来解答。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先推断成什么比例,找出数量之间对应数值,然后依据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量关系,列等式解答。解同意用题,还可以依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第8、9、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6、7、12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0 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构造,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
30、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预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看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依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依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
31、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当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依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4X312(人)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由于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其次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
32、312(人)或4X3+7 12+719(人)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同意用题时肯定要仔细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终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留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与思索,如观看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让学生自己观看画面,口头编题。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
33、小鸟? 列式:10-4+3或: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 列式:4X2+3 (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要确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肯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其次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X3=27(个)27+
34、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教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与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 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育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力量和学问迁
35、移的力量、 3、培育学生的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力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 依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引新 刚刚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教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转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
36、(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 (千米) 3、质疑:观看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一样: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样;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
37、一次运了50千克,其次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其次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4、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稳固练习 (一)写出以下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
38、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 ,其次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学问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分? 五、课后作业 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经过 小
39、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其次次运了 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教案点评: 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用比例学问解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P113例5,练习二十三。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并把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
40、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进展分析、推理的力量,进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具预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增减 一、复习: 1、推断比例关系练习 出示一块小黑板,指名学生答复以下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汽车行驶的速度肯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 (3)、一段大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 (4)、总产量肯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 (5)、一本书的单价肯定,售出的
41、本数与总价。( ) (6)、长方形的面积肯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 2、说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二、复习用正比例学问解同意用题 1、教师出示 例5:“修一条大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大路还要多少天?”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成比例?假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生:分析、争论、沟通并汇报。 师:巡察并提示学生,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大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
42、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1)、学生动脑想、动手试做。 (2)、学生相互沟通并说解题思路。 (3)、教师分析并讲解解题思路。 设修完这条大路还要X天: 设修完这条大路一共要X天。 = (直接设未知数) = (间接设未知数) (4)、分析比拟两种不同的解法。 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大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是还要多少天。 2、引导学生用算术解解答。能用几种方法?讲出
43、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比照。 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假如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三、复习用反比例学问解同意用题 例: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假如每小时多航行5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尝试做题。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推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假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假如有时间,还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
44、的第4、5、6、7题。 自我加减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比照,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看、比拟、分析,提高学生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
45、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例如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看、比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看比拟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亲密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依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
46、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答复的同时,教师板书: 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表达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争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争论、自学的根底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沟通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每台1小时)
47、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3师生共同总结 (1)今日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日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 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 (2)通过刚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觉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加以概括: 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犹如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
48、析数量关系 4比照 (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 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根底上,二人争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分? 订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 (两道题的区分:(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连除应用题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 教师给以确定后,再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展检验 (三)稳固反应 1独立计算根本题 (1)3
49、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 (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坦操场,35人3小时平坦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坦多少平方米? 2表达条件有变化 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 3改编题 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4变化提高题 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业 练习三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
50、说明 本节课学习连除应用题的要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与前面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重点分析第一种思路和方法 其次层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在小组争论的根底上,明确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自己类推出其次种思路和方法在此根底上共同总结出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第三层是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比照,明确这两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逆关系 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有根本题、变化题、改编题为以后学习稍简单的归一问题打根底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
51、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比照(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 5天运货多少吨? 2045 2054 =805 =1004 =400(吨) =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比照(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 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吨) =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4 教学内容:
52、教科书第54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规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两步应用题可以通过转变条件或问题成为三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也可以通过转变条件和问题变成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规划与实际相比拟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二、新课 .教学例。 教师出例如:“学校运来吨煤,规划烧40天。由于改良炉灶,每天节约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么一回事?题中告知我们规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这就是说,规划烧的和实际烧的都是这1吨煤。要想求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必需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煤。实际每天烧多少煤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只告知我们“每天节约5千克”。谁知道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踝泵运动护理宣教
- 中医儿童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解读
-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含答案
- 吉林省长春兴华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教学剧目排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游钓渔业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2025届八校联考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物理试题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湘教版 2025年春)
- 2025年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自动准同期装置技术规范书
- 井下电气设备防爆完好标准
- 《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
- 精油营销知识培训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医疗工作场所暴力预防与应对》
- (2025)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药代表大客户管理经验分享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