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传统节日”专题检测 1汉字书写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国画,根据画面内容将与之相关的一首唐诗书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填写诗歌的标题、作者;用楷书工整地书写诗歌内容。) 诗题: 作者: 正文: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句中斜体字的意思。 (1)随着2007年12月16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公布,传统节日放假时间已经尘埃落定。 (2)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的血液,使之与时代需求充分“对接”,是当务之急。 3语序调整 对下面材料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新方案公布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展示

2、出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节日的姿态并且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方案砍掉了已经坚持了8年的五一黄金周这种努力无疑是为我们保护传统节日的愿望打了一剂强心剂日前,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 AB CD 4诗词积累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诗歌的璀璨星空里闪耀着传统节日的光辉,请你积累一下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诗词。(要求:从中选取) (1)春节:, (2)中秋:, (3)重阳:, (4)清明:, (5)七夕:, 5材料探究 材料一:1999年,国家对原有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形成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

3、长假。然而在经历20多个黄金周之后,人们在不断审视着它的疲态:交通“超负荷”、景区“超负荷”、服务“超负荷”黄金周的初衷是通过长假促进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但黄金周的含金量正在打折扣。 材料二: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其中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办法通过增加“小长假”是节假日分布更合理,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 材料三:将清明、端午、中秋纳

4、入到国家法定节假日,增加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可实现民众尽情分享民族“文化空间”的心愿,这不仅有利于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真正意义上贴近百姓的愿望和情感,让大家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的探究结果: 6语言运用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些尴尬: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年轻人不懂得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圣诞节受到都市男女青年的热捧,而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受到冷遇;热衷于情人节,忘掉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 某网站针对此种现象向网友征集留言,你的留言是: 7综合性学习 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

5、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国务院通过并于2007年16日对外公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并各放假1天。某校九(4)班特举行一次“亲近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你会这样设计: 8按例仿写 某校九(4)班开展“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加入你被列入调查对象之列,你会从下面传统节日中选取一个作介绍。要求介绍出节日的来历与内涵。 A中秋节B端午节C清明节 示例:春节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

6、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我会选择【】: 9、现代文阅读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

7、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

8、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

9、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

10、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请你揣摩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请你划分请你给选段划分层次,你会怎样划分?为什么? (3)请你品析语言的角度对文章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第一处: 第二处: (4)请你探究作者在文末写到囊萤映雪故事,你觉得是否离了题? (5)请你拓展下面是一首北宋诗人张耒写的和端午,说说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 卢新宁 2000多年前

11、,当神情孤伤的屈原徘徊汨罗江边时没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愤悲壮的自沉,构成了中国文化史至为厚重的一页。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脚下的土地和后来子孙回望历史的重要凭依。 因此,当传说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将以国家法规的形式,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有谁会否认它“表明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这可能是迄今我们对于弘扬传统最为一致的共识了。 不同于读经活动,不同于国学私塾,甚至于丹的讲论语、易中天的品三国,与其他复兴行动总引起议论鼎沸迥异,将除夕、端午、清明、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消息几乎赢得了学者和百姓的齐声赞同。 这种难能可贵的同心,来自我们对

12、共有节日传统强烈的情感认同,也来自对节日文化日渐沉寂现实困境的忧心。 没有比节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了。千百年来,除夕的祝福演绎了举国同庆、万民同乐的社会和谐,清明的祭扫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端午的龙舟,中秋的圆月节日民俗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有情有义的社会。它既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作为文化中国最突出的“表情”,成为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然而,传统节日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尽管传统节日在民间从未中断,但它越来越像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立事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法定假日没有充分配套的文化生活,而有丰富内涵的传统

13、节日,却没有法定假日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形成了一种节日“二元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促进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鲜明地表明了对待文化传统的“国家态度”,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但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节日文化的兴盛与否,关键在其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已经“南橘北枳”的圣诞节在中国并无法定假期,但却日益红火、声势浩大,原因就是契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放松愿望。相反,早已法定化的春节,却因内容单调之弊,已使许多人呼吁要“捍卫”、“拯救”。 因此,一旦传统节日法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上的阐释和创新。当传统节日赖以生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

14、刻变化之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将四个传统节日法定化,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但一个国家的发展无法忽视这些印证历史的细节。倘若再把这个细节,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征程上看,放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曲折路途上看,我们会更加百感交集 经过百年激荡,三十年变革,在日益融入世界大潮之后,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的来路、清楚自己的未来。 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孩子习惯了清明踏青、中秋望月时,谁说不会正是这些节日的熏染,让他们领会了文化中国寓意深厚的“表情”?(选自2007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

15、1)说说标题中“中国表情”的具体含义。 (2)为什么将除夕、端午、清明、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法定化”赢得齐声赞同?用课文原句回答。 (3)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请你将它改为一个陈述句。 (4)按照春节、清明的句式,将另外两个补充完整。 除夕的祝福演绎了举国同庆、万民同乐的社会和谐, 清明的祭扫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 端午的龙舟, 中秋的圆月。 (5)文中说:“但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节日文化的兴盛与否,关键在其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以春节为例,你觉得如何在形式和内涵方面有所创新? 10作文 节日,留下了我们的欢笑,留下许多难忘的瞬间,祥和、热烈、和谐是主

16、题曲。但有时节日又让人欢喜让人忧,节日的内涵怎样充分彰显,节日与现代如何对接,这些又引发我们无穷的思索。 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标题: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1)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2)指互相接触、沟通。 3C 4(1)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燕子来时新社,

17、梨花落后清明(5)七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节假日调整顺应形势、民意,将清明、端午、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6示例: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作为中国人不能忘本。此题围绕保护传统文化谈感受和应采取的措施,语言简明即可。 7(1)示例:亲近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分享传统佳节文化,留住民族精神家园(2)示例:确定活动主题、目的;活动内容:组织“亲近传统节日”演讲、进行“传统节日知多少”竞猜,组织传统节日主题报告会,举办传统节日展览语文教师或主持人总结 8示例:清明节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

18、后。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

19、俗。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中秋节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