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_第1页
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_第2页
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_第3页
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_第4页
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部分化学成分与矿物矿物的概念及自然界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主要方式:气体凝华、液体或熔融直接结晶及固体再结晶作用。岩浆岩依据成因可以将岩石分为哪几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的概念及其分类岩浆是来自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温度一般为8001200,具有较强粘性,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当其沿岩石圈断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喷出地壳则迅速冷凝成火山岩或喷出岩。按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2、结构:玻璃质结构:喷出熔岩因快速冷却不及而结晶形成的。显晶质结构: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而形成的斑晶:冷却速度先慢后快形成粗大晶体后形成细粒或微粒晶体即基质从而形成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因矿物排列无定向而形成。斑杂构造: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粒度杂乱排序或分布不均匀而形成。气孔构造:气体逸出后残留的。杏仁状构造:喷出岩气孔被次生矿物填充而形成。岩浆岩的主要类型;依据化学和矿物组成: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深成岩、浅层岩、喷出岩沉积岩沉积岩的概念、成因、特征、主要类型。概念: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成因:原有沉积物不断被

3、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分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物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若埋藏很深,还产生压熔、交代与重结晶作用,使晶体变粗和晶体进一步压固。基本特征:沉积岩富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之分。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原生构造结构。主要类型:碎屑岩类,主要指母岩分化碎

4、屑搬运再堆积后胶结而成的岩石。黏土岩类:具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组成,硬度低。生物化学岩类:多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湖相沉积物。变质岩变质岩的概念及变质作用类型。概念: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动力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和超变质作用。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

5、匀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即使非常缓慢道德构造运动也不是匀速进行的。构造运动规模与幅度具有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构造运动的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岩相:海相、陆相、过渡相。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之分。类型: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水平构造:水平岩层经垂直运动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物。如丹霞地貌倾斜地貌:岩层经共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夹角时。褶皱、断层或不均匀

6、升降都可造成岩层倾斜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褶皱能直观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断裂构造: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断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主要内容: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大断裂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变形只能发生在其边缘部分。三种类型:扩张型边界:是新地壳增生地方,喷出物多为玄武岩;以张应力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主;地震震源较浅,烈度也不大。 俯冲型边界:见于两

7、板块汇聚、消减的地方。又可分为岛弧海沟型边界和地缝合线型边界。 转换断层型:这类边界是由前两类边界活动导致板块间其它部分作剪切向水平错位而形成,仅见于大洋地壳中,以浅层为主,亦有少量玄武岩喷出。三个板块的相邻接地点称为三联接合点。槽台说与低洼说槽台说与地洼说的主要内容。槽台说: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震荡运动,而水平运动是派生次要的。驱动力主要是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上升造成隆起,下降造成拗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和地台两类,地台由地槽演化而来。地洼说: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卡可以转化为地台,地台也可以转化为地洼,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

8、复,而是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地质力学学说。地质力学学说的主要观点。全球地质构造的展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火山火山的概念、分类及分布规律。概念:火山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释放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类型: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裂谷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 中心式或管状喷发。分布规律:火山几乎无一例外地分布在大小板块边界上,环太平洋-沟系统火山密集。地震地震的概念及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震源及震中:地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主要地震

9、带: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但扩张边界上地震带较窄即最集中,汇聚型边界上地震带较宽,大陆碰撞型边界上地震带尤为分散。地震多分布与靠大洋一侧海沟中,火山则多分布于靠陆一侧海弧上。主要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或称环太平洋震环;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洋中脊带;东非裂谷带。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量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按照温度与运动情况把大气分成哪五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的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平流层。随高度上升温度不变或微升,即由等温分布变成逆温分布。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暖层。空气密度

10、很小,强烈地吸收紫外辐射,因而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很快增加。散逸层。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但无明显边界。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可分为哪两个部分。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它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如何获得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对地面辐射的吸收潜热输送。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得以输送到大气层中。感热输送:陆面、水面温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于感热交换而产生能量输送。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湿度的概念。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水分进入

11、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蒸发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称为蒸发。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和风。大气降温的四种方式。绝热冷却。空气上升时,因绝热膨胀而冷却,可使气温迅速降低,在短期内形成凝结现象,形成中雨或大雨。辐射冷却。空气本身向外放散热量而冷却。平流冷却。较暖空气经过冷地面,由于不断把热量传给冷的地表而造成空气本身冷却。混合冷却。温度相差较大且接近饱和时,混合后气体的平均水汽压可能比混合前的饱和水气压大,多余水汽压就会凝结。雾的概念及分类。雾是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辐射雾。夜间地面辐射冷却

12、后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雾。平流雾。暖空气到冷下垫面上而形成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而形成。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产生。锋面雾。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降水的概念,形成基本条件,增长过程及类型。概念: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基本条件:一是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流速度。二是雨滴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至完全蒸发。增长过程:一是云滴凝结增长。二是云滴冲并增长。类型:对流雨。暖季空气湿度较大,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降水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较高山地阻碍而被被迫抬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是便产生

13、降雨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暖湿空气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雨。台风雨。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空气漩涡。与对流雨性质相似。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一、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运动可以包含哪几种类型。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可分为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作用于空气的力有哪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曲线运动时的惯性离心率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是空气运动即形成风和决定风向、风速的主导因素。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转动而使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力。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地面摩擦力:空气作曲线运动时

14、还受惯性离心率作用。摩擦力:运动状态不同的气层之间、空气和地面之间、都会产生都会产生阻碍气流运动的力。自由大气中形成的风。地转风: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率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含义: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全球气压带的分类。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到高空向外流散,导致气压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区。极地高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而高空伴有空气辐射,导致气柱质量增加,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副热带高压:从赤道上空流

15、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砖偏向力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纬流动,空气质量增加,形成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的一个相对低压带行星风系的含义及地球上的三大盛行风带。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信风带:由于南北纬3035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因受地砖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西风带: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气流一部份流向高纬度,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

16、用变成偏西方的西风。极地东风: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三圈环流的含义。信风环流圈:直接的热力环流,约占30个纬度。暖空气在热带辅合上升,到高空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向东偏转出现高空西风。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一支流向赤道,在低纬形成闭合环流。中纬环流圈:中纬即3565地带,从高空到地面都盛行偏西风,但地面具有指向低纬的风速风量,分别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相结合,因而构成环流圈。极地环流圈: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中纬地区形成偏西风。季风的概念。概念: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

17、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热的极地大路气团构成。季风定义:季风角大于120,季风指数大于40 季风区 季风指数大于60季风显著区。局地环流的分类。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焚风: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压越坡后顺坡下沉,基本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至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气温高,

18、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主要的天气系统。气团:指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气团。锋: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的过渡区域。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气旋: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中间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概念概念: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变化特征。具有较长的时间,相对稳定性,概念广泛。完整的气候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生物圈大气圈:是气候系统的主体,也是系统最易变化和最敏感的部分。气

19、候形成的影响因子。辐射因子。(1地球辐射平衡温度。(2地球上的天文气候。即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假想简单模式。影响因素包括日地距离、太阳高度、日照时间。环流因子。(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的水分循环。(2大气环流雨海温异常。地理因子。(1海陆分布。(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度气候的气候型 p156-159略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受赤道和热带气团控制,全年气温高,最冷月温度在158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亚热带高压。(1赤道多雨气候。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压槽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全年正午太阳

20、高度角大,昼夜基本等长,一年两次受太阳直射。其特点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适合热带雨林发育。(2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岛屿上,终年受热带海洋海洋气团控制和信风影响。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均温在25下,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全年降水多,夏季相对集中,但无明显干湿季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水循环的主要方式。蒸发是其初始的,最重要的环节。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在适宜条件下水汽凝结引发降水。其中大部分直接落在海洋中,形成海洋水分与大气的内循环;另一部分水汽被水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出现三种情况(1通过蒸发和蒸腾

21、返回大气。(2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潜水及地表径流最终注入海洋,后者即水分的海陆循环。三是内流区径流不能注入海洋,水分通过河面和内陆湖面蒸发再次进入大气。第二节 海水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形式。海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深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内海。四周几乎被陆地包围,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领海相分隔,便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邻海相分隔,但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岛间海。大洋中有一系列岛屿所环绕形成的水域。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潮汐: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

22、现象。潮流:海水受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流动。分为半日潮流、混合潮流、全日潮流。波浪: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四个要素。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作水平流动。按其成因,可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和潮流。水团:大洋中具有特别温度和盐度值的、性质相同的大团水体。海洋资源: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第六节 河流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水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不经常地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

23、水系的概念及分类。概念: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可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树枝状水系一般出现在抗侵蚀能力较一般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区;格状水系经常出现在岩石软硬相间、地下水源比较丰富的平行褶皱构造区。长方形水系则往往和巨大的断裂构造相联系;众多支流汇入干流称为扇状水系;支流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干流两侧,交错汇入干流,称羽状水系;一侧支流很少,一侧支流很多称梳状水系。河流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水情要素有哪些,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流速: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段水断面的水量。水情与冰情:河流的补给特征是影

24、响河水温度状况的主要因素。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可分为哪几个过程。停蓄阶段。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称为填洼。漫流阶段。植物截留和填洼已经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叫做漫流阶段。分为片流、沟流、壤中流。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后沿河网向下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有哪些特征径流。洪水: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浓痰收到威胁。分为上流

25、演进洪水和当地洪水。枯水:一年内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河流的补给方法。降水、冰川积雪补给、地下水、湖泊和沼泽、人工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的特点。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方法。直线分割法、退水曲线法(涨水、洪峰、退水)河流的分类。以河流的水源作为河流最重要的典型标志,按照气候条件对河流进行分类。根据径流的水源和最大径流发生季节来划分。根据径流年内分配的均匀程度来划分。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按河流月平均流量过程线动态来划分。根据河槽的稳定性来划分。根据河流及流域的气候、地貌、水源、水量、水情、河床变化等综合因素来划分。我国河流的分类。P220东北型河流、华北型河流、华南型河流、西南型河流、西北型河流、内蒙

26、古型河流、青藏高原型河流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湖泊的概念、成因及类型。概念:地面洼地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成因: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水则是形成湖泊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内力和外力作用都可以形成湖盆。一部分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湖;死火山口和熔岩高原的喷口形成火山湖;冰蚀洼地中,冰渍丘陵间或终渍后方可以形成冰川湖;山崩、熔岩流或冰川阻塞河谷可以形成堰塞湖;风蚀盆地积水可以形成风蚀湖;喀斯特地貌作用可以形成喀斯特湖;浅水湾或海港被沙提或沙嘴与海水分隔,可以形成藛湖;河水曲流裁曲取直后可以形成牛扼湖;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后,地表下形成热融湖;人工筑坝形成人工湖。类型:按湖水来源:海迹湖,陆面湖。湖水

27、与径流的关系:内陆湖,外流湖。湖水的矿化程度:淡水湖、咸水湖。湖水的温度状况:热带湖、温带湖、极地湖。存在时间的久暂:间歇湖、常年湖。湖泊的水文特征。定振波、湖流、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沼泽的概念及成因。概念:通常把比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称为沼泽。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情况,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水体沼泽化是沿湖岸水生植物或漂浮植毡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质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陆地沼泽化可分为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森林沼泽化:在过湿区域的森林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草本植物大量繁殖,一方面阻碍木本植物生长另一方面有称为苔藓植物的温床,最后形成苔

28、藓沼泽。草甸沼泽化: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状态,以致低洼处水分积聚,土壤形成厌氧环境,死亡的有机质在厌氧菌作用下,缓慢分解形成泥炭层。沼泽的水文特征。沼泽一般排水不畅,加以植物丛生,故沼泽水的运动十分缓慢。泥潭中水流动很缓慢。苔藓沼泽中的潜水面多是中间凸起,周围逐渐低落,潜水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径流极小。第八节 地下水地下水的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一般分布范围不广,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损耗形式是蒸发和渗透。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受气候、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啊强烈。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

29、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这个表面就是潜水面。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下伏隔水层之间的岩层称为含水层,而隔水层称为底板。潜水面以上通常没有隔水层,大气降水、凝结水或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潜水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为承压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隔水顶板妨碍含水层直接从地表水得到补给,故自流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第九节 冰川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有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成冰作用:积雪转化为粒

30、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低纬地区,由于雪线较高,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严格限制。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雪线下降,补给增加,冰斗冰川溢出冰斗进入山谷形成山谷冰川。大陆冰川:分布于两极,由于面积和厚度很大,冰川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央向周围流动。冰流之下常掩埋巨大的山脉和洼地。高原冰川:也叫冰帽,冰川覆盖在起伏和缓的高地上,向四周伸出许多冰舌山麓冰川:数条山谷冰川在山麓扩展汇合成广阔的冰原。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地球水循环中,冰川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由于蒸发、蒸腾和渗透等原因,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地

31、表径流。冰川推进时,将毁灭它所覆盖地区的植被,迫使动物迁移,土壤发育过程也将停止。第五章 地貌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地貌成因的影响因素。构造运动、气候因素、岩性、生物、人类活动基本的地貌类型。基本的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底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由外力切割而成。山岭包括山顶、山坡、山麓。山顶呈狭长带状延伸时称为山脊。山顶按形态特征分为尖顶山、圆顶山、平顶山。山坡分为直行坡、凹形坡、阶状坡。谷地包括河床、河漫滩、阶地。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依据海拔可分为低

32、平原和高平原两类。低平原地势低而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很小。高平原切割较为强烈。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改变降水量的分布格局对生物界有重要影响对自然界区域分异有重要影响对土壤类型分化有重要影响。分化作用与块体运动。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或称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作用: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化学分化: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

33、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风化壳的含义、形成条件及其基本特征。风化产物:分化作用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形成条件:一是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二是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特征:由于各地风化作用强度与风化产物就地残留条件不同,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很大。组成物质以黏土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发育和保存较好的分化壳,可以划分为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34、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1. 重力地貌的分类.崩落、滑落和蠕动崩落: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花落的过程。蠕动: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地表流水的类型及特征。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流水具有的三种作用。侵蚀、搬运、堆积3.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影响。下切主要针对谷底并使谷底加深,侧蚀使谷坡后退,谷底拓宽。溯源侵蚀则使谷底向源头方向伸长。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一是推移即使沙砾沿沟底或河床滑动、滚动或跃动;二是细粒物质呈悬浮状态运动,即悬移。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泥石流必须具备的三

35、个条件。固态松散物质储备丰富。坡面坡度与河谷纵比降较大,以重力作用为主,土体失稳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纵比降较大且具有土质沟床沟谷。可以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河流地貌河谷:河谷是以流水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型凹地。通常有谷底和谷坡组成。河谷的发育过程。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以下蚀为主,谷地形态多为V形谷或峡谷;尔后恻蚀加强,凹岸冲刷与凸岸堆积形成连续河湾与交错山嘴。河湾既向两侧扩展,又向下游移动,最终将切平山嘴展宽河谷,谷底发生堆积形成河漫滩。河床与河漫滩:河床是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则是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

36、河床两侧的谷底。河口三角洲: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泥沙在可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三角形沉积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三带洪积扇:指干旱、半干旱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可分为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和冲积-洪积平原。河流阶地的概念及分类。概念: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谷中,并由基岩构成,其阶地面为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堆积阶地:对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全部由堆积物组成,是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未达到冲积层底部的情况

37、形成的。基座阶地:形成条件与堆积阶地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因此阶地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则为基岩。准平原的概念及形成过程概念: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形成过程:原始地面平缓。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河流恻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残丘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使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

38、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积,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作用因素。化学过程。岩性与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P277如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石灰岩致密、层厚且产状平缓,将首先发育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继而形成独立的洞穴系统,地下水位高低不一。随后独立洞穴逐渐合并为统一系统,地下水位也趋向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现干溶洞、地下水位附近发育地下河,地面成为缺水的蜂窝状。再后地面蚀低,浅溶洞与地下河因崩塌露出地表,地下水陆续转变为地面河,破碎的地面出现溶蚀洼地以峰林。最后,喀斯特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但仍残存孤

39、峰。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的刨蚀作用与拔蚀作用。刨蚀作用:冰川主要依靠冰内尤其冰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对地表进行侵蚀。在冰川滑动作用中,他们不断挫磨冰川床。拔蚀作用: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块拔出带走。冰川地貌。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陡峭岩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谷肩,横剖面近似U行。冰面地貌:冰川表面因冰层褶皱、断裂、冰床坡度变化、差别消融、流水侵蚀等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冻土:凡处于零度或副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地下冰是其最基本特征。风沙与黄土地貌风对地表的三种形式。风蚀作用。风蚀包括两个方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叫风蚀。起沙风挟带沙粒的风,对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