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实践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玻璃水槽1个,在水不同沉浮状态塑料块三个。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8种(小石块、木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气球
2、、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4枚,木块4块,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如果把这个气球我把它放进水里,你们猜是沉是浮(猜的时候板书沉、浮),看看老师怎样放的?(浮出示课件说明浮的状态,必须将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放进水里)。再放进一个气球,猜是沉是浮。(沉,出示课件说明沉的状态)这物体的沉浮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课题)2、结合课件和实际操作,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方法。 用课件说明第三种情况物体在水中,也是浮。明确只要物体不沉
3、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放气球却得出不同的沉浮情况,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随后在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下学生进一步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的方法,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二、科学探究,修正概念:1、思考:你认为哪些物体容易浮,哪些物体容易沉?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说,教师随即板书)2、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谈话:刚才看了物体的沉浮,想不想自己来亲自做一做呢?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哪7种材料:蜡烛、木块、回形针、小石块、带盖的空瓶、橡皮、萝卜。引导猜想。谈话:直接做没有悬念不好玩,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是沉是浮,沉可
4、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那么浮怎样表示?当然要简单地说明理由。如预测泡沫块是沉是浮?理由是什么?(较重)学生猜想,汇报猜想。第一组汇报时,其它组看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预测。(汇报两组即可)实验: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要求实验。实验步骤:把物体轻轻地从水面放入水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沉用“”表示,浮用这个“”表示。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注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请材料员到材料区领取水槽.、组织交流:汇报实验结果:请其它小组听,有没有不一样的。(1组即可)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
5、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引导完成实验方案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苹果、蜡烛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3、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谈话聚焦问题:刚才同学们预测物体的重量、体积与物体的沉浮有关,如果我们改变了同一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
6、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发生改变吗?(板书问题)引导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把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做哪些方面的变化?(重量变重或变轻,体积变大或变小)看一看我们现有的材料,哪些物体可以比较容易做这方面的变化?沉和浮的物体各选择一个。(提醒学生进行记录)怎样进行变小、变大。(介绍:切分和叠加的方法)引导预测.明确实验步骤:小组合理分工,切分、叠加材料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做出结论。(教师指导分工的情况: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让切分和叠加同时进行?)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引导使用安全:我们要切分橡皮、萝卜,需要使用什么?(小刀)小刀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注意:
7、使用小刀注意安全,在旧报纸上切分以免损坏操作台,苹果和橡皮不要切的太小。小组分工要合理,合作要有序。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上一活动的递进,开始围绕变量,进行沉浮原因的探究。在这一活动的实验方案较之上一个实验难度更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把切分和叠加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充分
8、的思考和实验的时间。在这一实验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三、总结回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2、课前老师用什么方法把一个原本浮的苹果沉在水底,同学们可以用浮在水面的小瓶回去自己研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了解学生对以前认识的修正情况,同时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行下面的谈究。布置的这个拓展作业,即与开课前后照应,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铺路搭桥。)【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猜测: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切分 体积切分叠加验证:同一种材料 改变 在水中的沉浮不变。叠加 轻重【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是沉和浮这一单元的第一课,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观察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的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个活动中不同程度地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验证修正概念这样一个典型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深入学习新知。对仪器进行了改进,将效果不好的萝卜换成了苹果,将粘贴的木块换成了数学教具中用的塑料块可以拼插比用胶带粘更节省时间也易操作。对实验进行了整合,将切分和叠加两个实验同时进行。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但是学生的实验时间比较紧张,活动三有些过于繁琐可以再进行整合;第二,小组合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实验完成早的组等待的时间如何处理,小组中仍有学生无事可做等。实验(观察)报告单班 级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器材:小石块 木块 回形针 蜡烛 带盖的空瓶 气球 橡皮 萝卜 小刀 旧报纸 抹布我的发现:实验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小石块木块回形针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规划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考核试卷
-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考核试卷
- 股权质押简介及合同示例
- 建筑行业个人年终总结
- 安全生产违法处罚办法辅导讲座考核试卷
- 紧固件行业市场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考核试卷
- 海底隧道工程中的海底地震安全性评价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的市场需求预测考核试卷
- 纺织品功能性设计考核试卷
- 有机合成中涂料树脂的合成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审计审查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简答200问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 2025天津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趣味迷宫课件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