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克与千克教学反思克与千克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克与千克对于学校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依据学校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阅历。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同学们观测购买的物品,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沟通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选择了重约1克的2分硬币和5粒黄豆,和重约1千克的盐,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很轻
2、,“千克”较重的概念。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同学提供了“用数学”的机会,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同学提供更多实物材料,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物,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 如: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500克盐有多重,1个文具盒、1个小伙伴,1个西瓜,1个乒乓球,1支粉笔等让同学对质量单位的感知,迁移到对1克、1千克重量的感受。知道1千克=1000克,让同学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
3、”、“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肯定的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中,我给同学提供了充分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在课前,让同学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调查,同学了解了许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常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常用千克来作单位的。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了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让同学更有爱好,更有效地学
4、习后面的新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时,我着重的是同学的探究体验。让同学猜一猜、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详细化。我让同学将自己带来的实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称一称系列活动,同学通过这些操作,同学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台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慢慢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教学千克和克的字母时,让同学观测台秤的单位,我更着重
5、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在一堂课中老师能正确地把握好知识传授与探究体验的度,使同学更加学得快乐,学得自主。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中,同学由于没有基础,在课前,就让父母陪同学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有关“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调查,同学了解了许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等,知道了比较轻的东西常用克来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常用千克来作单位。为了使同学更好地接受这节课的内容,我细心地进行了设计,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先通过出示一个大雪梨和一个小雪梨来比较,又用大雪梨和一包薯片比较,引出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再让同学出示课前
6、预备的一些物品,例如:2分的硬币、水果、铅球、圆片、两袋盐等,接着让同学猜一猜、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详细化。我让同学将自己带来的实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称一称系列活动,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台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让同学在活动中同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着重在活动中培育同学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欢乐。 不足之处:同学对这节课的内容爱好很高,但同学有时没有等老师讲完活动规
7、章时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肯定会多着重同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培育孩子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完成得更好。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4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敬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同学常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预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同学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同学亲身经受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老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同学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以“做”的方式
8、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控了发觉、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育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验中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径直阅历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由于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进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纳讲授记忆的方法,同学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9、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涌现同学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峻脱节。 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阅历。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同学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同学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事。“克”“千克”的概念在同学头脑中的建立,同学经过眼晴观测、耳朵倾听、脑子思索、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受、体验
10、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同学的内心深处。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观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数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老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制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同学沟通平常
11、购物中的一些发觉,同学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同学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二、为同学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老师讲的。老师的讲授代替了同学的操作与思维,同学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同学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同学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同学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同
12、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同学体验的自由空间 同学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老师要发挥同学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加,拓宽同学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同学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
13、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沟通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同学体验的空间。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5 教材要求同学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的安排是分两个课时分别认识千克和克的。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单位的开始,同学虽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使同学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着力加强同学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关注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
14、让同学建立重量观念。 详细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景,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 在课前,我就布置了回家调查自已喜爱的物品的重量的作业。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先问同学“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在静止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出物体有轻重之分,接下来就让同学径直进行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物体的重量,斤、公斤、两、克、吨、千克,我依据同学的汇报把相关的重量单位作为副板书记录下来,再结合超市情景图,抽象出克与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斤、公斤、两是我国人民用的重量单位,从而引出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克与千克。 2、教学设计落点是“体验”数学 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的目标是:在详细的情景
15、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能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但单凭他们课前的认识,是远不能胜利的建立实际的质量观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给同学提供实际操作的过程,进而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围绕这一目标我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如何实现让同学了解“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和糖果,径直告知同学2分的硬币重1克,让同学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1克很轻,在告知同学1克中的物体还有1枚发卡、一颗纽扣、一张名片进而加深同学对1克这个重量单位的理解
16、,接下来让同学掂一掂糖果的重量,让同学在认识1克的基础上,对稍重物体的感知和估量,在初步估量的基础上自然过度到“谁估量的最精确?”引出用天平来称一称,在称完糖果的重量后让同学在找一找,看自己带的物体中哪些比糖果稍重一些,再一次让同学对常见的物体象铅笔、鸡蛋、苹果等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在完成这些活动后,我问同学“你知道一袋盐有多重吗?”“那两袋盐有多重呢?”同学说用计算的方法用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老师说“除了计算,你还有其他的方面但到建两袋盐的重量吗?”同学说用天平称,这时老师介绍这个天平里最大的砝码是500克,它只能称较轻的物体,在此产生冲突,引出盘秤。通过在盘秤上
17、称,使同学发觉:通过计算两袋盐的重量1000克与称出来的1千克是相等的。紧接着立刻让同学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体,感受1千克的重量,在小组合作,几人在一起轮番掂一掂2千克、3千克、4千克的重量,然后老师出示大包菜,还是让同学先估一估,再掂一掂,最末称一称。让同学充分感知和认识千克的基础上,我有让同学同学汇报了自己的体重,有的同学是用斤的描述的,为了让同学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和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我让同学选出了本班最重和最轻的同学到体重秤上称一称,使全部同学通过对比,对自己的体重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即其他的同学的体重应当在2042千克之间。 3、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同学
18、差不多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在最末,我设计一些连一连、填一填质量单位、认一认称上的读数、判断和是真是假的练习,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同学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同学介绍了关于公斤、斤与千克之间的换算,世界上最小的鸟和最大的鸟的重量,使同学拓宽知识面。 整节课同学的爱好较高,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加强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对低班级同学的教学组织不到位,教学中虽然做到了以同学为主体,但放手不够,象称物体的重量可以让同学上台称,同学自己读数等,在用天平称物体时用时过长,导致拖堂,
19、以至于最末草草收场,没让同学谈收获,进行质疑问难。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6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教材人教版的内容。而省编义务教材中内容编排体系让是同学在学习二上班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本学期再来学习“克的认识”。但人教版试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在二下班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省编教材二下“克的认识”为基本内容,并借鉴和汲取人教版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同学的心理特点,对于低班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那么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班级的同学来说,“克
20、”、“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特别具有挑战性。一是由于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受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同学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表达以下二个方面:1、在比较肯定的情境中唤起同学对物体重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同学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分。2、.在建立重量
21、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执教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反思之一 端详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着重同学对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同学充分地经受、体验、探究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同学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状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同学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控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控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末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
22、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二、反思之二让同学充分地进行想像、推理、猜想、判断等心智的运动,挑战自己的思维。如上课伊始的情境中,让同学举例说一说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轻很轻的物品,而这些物品究竟重多少,你能说一说吗,不仅引发同学进一步对轻重的关注,更调动已有的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阅历,尽管同学没有说出吨等知识,但为老师的下一步教学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当同学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同学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阅历来加以建立。从教学实施中看,老师出示了一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让同学猜想,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想。
23、同学在初步关注到物体的重量有重有轻后,让同学大胆估量这些物品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同学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实际标准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同学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剧烈需要,从而带出物体重量单位的一个简约序列,而序列的意图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让同学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 三、反思之三本节课,为了引起同学对重量的关注,所创设的情境比较开放,因此对组织实施的老师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调控要求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同学竟然会将问题的解决带着个人的感情色调,选择成果优秀的同学,还有的同学只关注到同学的个子的
24、高与低,这些都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课堂上,究竟有同学在老师的“千呼万唤”的引导下,将问题的焦点锁定在物体的轻重上。 四、反思之四老师鼓舞性的语言同学的学习提供情境场。老师的评价会对同学的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激励会让同学更投入更有效地学习。课堂上同学进行大胆的猜想,逐步接近标准答案,好胜心理的激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爱好和积极的学习心情都离不开老师语言的激励。这节课中,老师对课堂上随时涌现的同学的状况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这种动态地生成性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同学的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情感。如,当老师想让同学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时,有同学不由自主叫起说已经知道答案了,老师赶忙接话,问是怎
25、么知道的,同学兴奋地说是上课前偷看的,老师灵机一动让他俩兴味盎然地写到黑板上去,特别自然特别和谐地生成了下一环节的内容,同学也得到了鼓舞。在老师的鼓舞下,时常同学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如同学问: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单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单位呢?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7 一、教学案例 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后面的班级是在修改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案一: 1、从生活引入,初步认识克与千克 出示图中的主题图,让同学观测,发觉一枚硬币的重量是1克,一袋盐的重量500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一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60克,从而引出重量单位克与千克。 2、亲身体验,认识一克与一千克、几克或几千克 同学拿出
26、老师课前预备好的一克与一千克的物体进行亲身体验,用手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克与一千克的重量。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一克或一千克。估一估你四周物体的大约重量。 3、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4、通过各种练习强化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案二: 1、从阅历出发,初步认识克与千克 T:说说你喜爱的物品的重量。 S:一袋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一袋奶粉的重量是500克、一粒泡泡糖的重量是5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同学在说的过程中,我板书,左边书写以克为单位的物品,右边书写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同学通过观测发觉: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2、讨论与体会一
27、克、一千克物体的重量 同学从自己预备的物品当中拿出一克的重量来,掂一掂,然后找一找你四周的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一克。同时认识一千克。估一估,四周物品的重量。 3、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4、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二、教学反思 教案一教后分析:课的开始也是从生活情景引入的,但这样的情景引入并没有从同学生活实际考虑,在实际生活中二班级的同学根本没有有关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不是实实在在的同学所亲身经受过的生活阅历,按理说,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应当可以形成一克与一千克的概念,但在同学的已有阅历中,根本就没有与一克、一千克产生对比的阅历,所以这样的掂一掂、估一估,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大多数同学来
28、说,还是无法通过这样的掂一掂,估一估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第二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同学在课前进行了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充分预备。要求同学回家同学用手掂一掂几粒绿豆、几粒米、一个鸡蛋、一袋盐、一袋米、一桶油、一棵菜的重量,用弹簧秤称一称。在教学时,径直从同学的阅历出发设计教案二。 对比两者进行反思:同学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克与千克的生活阅历,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预备,所以同学在引入的情景中,就会很主动。在掂一掂、估一估的过程上,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掂一掂,估一估,有利用于形成正确的克与千克的观念。 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与分析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
29、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争论等活动,让同学在认识的同时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8 一、教学目标: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小
30、组学习的实效 四、教学预备: 1、老师预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 2、小组预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
31、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知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事实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伙伴。 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番掂一掂,悄悄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大家把1千克的
32、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觉大家全都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觉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
33、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真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 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 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
34、一下。果真,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 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 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真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悄悄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特别轻 与1千克比呢?1克特别轻,1千克特别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常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社区方案华为
- 糖尿病相关最简单的知识
- hpv的课件教学课件
- 盐酸泄漏事故演练
- 儿科手术的特殊需求
- 水利工程净化施工合同
- 维修施工合同体育场馆维护
- 航空销售飞机租赁合同范本
- 财务管理规范释义
- 建筑改造施工总价承包合同
-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流程
- 2024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技能考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 2023.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机考问答题库(珍藏版)
- Unit4-Hows-the-weather-today-说课(课件)人教精通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大学新生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策略与心理调整与发展计划
- 黄旭华(修订版)
- 项目风险评估与缓解措施
- 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处理规范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护理课件
- 医疗器材广告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