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地和根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由植物生 产、动物生产和土壤治理三个环节组成。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其产品可直接作为粮食或工业原料被人类直接利用,也可作为饲料、饵料等用于动物生产,从而为人类供给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产品。农业生产的废弃物,通过耕作归还土壤,连续进入土壤物质循环之中,更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性能。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因此还能给供给大局部生命必需元素。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主 要是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植物生产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离不开土壤这个基地的。土壤是一种格外重要的自
2、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不行再生型资源,由于土壤的形 成和更速度格外缓慢,而土壤质量的破坏却可能是极为快速的。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是全人类的一项迫切而又长远的历史任务。土壤和肥料的概念土壤(Soil)是陆地外表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陆地外表”说明土壤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则是土壤这“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未固结层”指其物理状态之疏松多孔,明显有别于坚硬固结的岩石等。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阶段性产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变得疏松多孔局部矿物彻底分解成为可溶性物质。生物的活动不仅加快了
3、岩石风化进程,而且为土壤积存有机物质制造了条件,于是具有肯定生物活性、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诞生了。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这一概念涉及到土壤学的各个分支。狭义的土壤肥力的概念是指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 力量。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说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因素至少应包括养分、水分、空气和温度四个方面,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依据肥力产生的主要缘由,可将之分为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和人为肥力 (anthr
4、opogenicfertility)。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也就是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 和进展起来的肥力。纯粹的自然肥力只有在原始林地和未开垦的荒地上才能见到。由耕作、施肥、灌排、改土等人为因素作用形成的土壤肥力称为人为肥力。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 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制造出来的。农业土壤又称为耕作土壤、耕种土壤,既具有自然肥力,又具有人为肥力,就其发生而论可以区分,但极难分出各自的权重。在农业生产上,土壤肥力受到环境条件、土壤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植的那局部肥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effective fertility,又称为经济肥力(economic f
5、ertility),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暂不能被植物利用的那局部肥力称为潜在肥力(potential fertility),土壤潜在肥力在肯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土壤的植物生产性能还可以用土壤生产力(soil productivity) 即土壤产出农产品的力量加以描述。土壤生产力凹凸除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外,还受到环境条件及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土壤肥力仅仅是植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养分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fertilizer)。肥料又可分成有机肥料organic manure和化学肥料chemical fertilizer,前者养分释放速度较慢,但肥效较长
6、且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相当于医学上的“中药”;而后者养分释放速度快,但肥效时间短,植物可直接吸取,相当于医学上的“西药”。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植物体,如叶面喷施、根饲等;更多的则是将肥料施入土壤后被植物吸取利用。土壤和肥料学进展概况土、改土和对肥料积造、保护与施用的阅历。早在夏代以前2100 年前,人们就意识到未开垦的处女地一般是很肥沃的,再加上杂草、荆棘、小树等烧后的草木灰,土壤就更肥了。所以,一旦地力衰退现象消灭,他们就放弃旧地, 另选地。夏、商、西周公元前2100 年771 年前后将近一千五百年,农业生产上放任自然方式的经营中开头消灭了人工干预,人们回到多年以前在“撂荒”地上再行生产。
7、通过这一措施,人们体会到土壤经过一段时期休闲之后,仍旧可以照常生产。而且还逐步觉察,在地里施入某些物质灰、粪之类之后,可以不必通过休闲阶段,而能在原地上连续种植下去。诗经里的“菑”开垦一年的土地、“”开垦后其次年的土地和“畲”开垦后第三年的土地,正是其遗迹的反映。春秋、战国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2 年时期,铁制农具的消灭,使黄河流域的开拓进展快速,并消灭了浇灌农业,可以做到深耕、多耕、多锄,准时因地生产,重视粪灌,生产力明显提高。管子地员篇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文献。它将平原地区土壤分为五种渎田悉徙、赤垆、黄堂、斥埴、黑埴,将平原以外的土壤分为三等十八级,并分别记述了各种土壤所适宜生长的
8、植物、草木 等等。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并依据其肥沃度订赋税,分为三等九级。周礼职方氏之地官司徒下还记述了以各种不同的动物粪肥施于不同土壤的“土化之法”,以恢复和提高地力。221581 年东汉的四民月令和后魏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尤其是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全书约十一、二万字,正文局部有十卷、九十二篇,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隋、唐、五代、宋、元、明、清581 年1911 年以来,对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则有了更明确的分类和更具体的归纳总结,消灭了诸如四时纂要 政全书、沈氏农书、张氏补农书以及农桑经、马首农言、农言著实、山居 理论的进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晚近一个世纪以来,欧
9、、美近代的土壤肥料科学,逐步传入我国,对我国土壤肥料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九世纪中叶,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派,从化学的观点来争辩土壤与植物养分,提出了“植物矿质养分学说”,认为植物的养分主要依靠于土壤的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在当时,这种观点推翻了由泰伊尔提出的植物靠吸取腐殖质而生长的错误腐殖质学说,不仅推动了土壤植物养分科学的进展,而且使得化肥工业快速进展。从今,化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李比希的学说片面地认为土壤是单纯的养分贮藏库,矿
10、质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只要施用矿质肥料把植物吸取的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就能保持土壤肥力,从根本上抛弃了有机肥的施用及各种生物因素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重要作用。19 世纪下半叶,以德国地质学家法鲁Fallou, 1882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学派,从地质学的观点来争辩土壤,提出了“土壤矿质淋溶学说”。虽然他们也累积了一些自然土壤形成的资料,但是片面地认为土壤是岩石矿物的风化碎屑,土壤中可溶性矿物质在风化作用下不断淋溶损失,土壤肥力不行避开地要渐渐下降。19 世纪下半叶1870,以俄罗斯的道库恰耶夫Dokuchaev,1846-1903为代表,从土壤进化观点动身,创立了土壤发生学派,认为土壤是在母质
11、、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 用下形成的,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从而推动了土壤的形成与分类的争辩。20 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土壤学家威廉斯建立了土壤的生物学观点,提出了土壤生物有机体和土壤肥沃度的概念。之后,英国洛桑试验站的腊赛尔Russel又提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的概念。在我国,土壤肥料学已有 80 多年历史,1910 年以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1930 年在中心1931 年在广东农业厅成立土壤调查所,这些均为土壤肥料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学科进展、人才培育和实践方法的根底。1949 年中国成立之后,土壤肥料科学的争辩有了明显的进步,土壤肥料工作队伍也得到迅
12、猛进展。早在1953 年,党和政府就提出了“以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肥料工作方针,1957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争辩所,在各省农业科学争辩的作用。1958 3 亿公顷0.9 亿公顷,编绘了“四图一志”农业土壤图、土壤肥力概图、土壤改进概图、土壤利用概图、农业土壤志,为我国有1974 年,全国化肥使用座谈会总结提纲中提出:“合理用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从 1979 年开头,进展了全国其次次土壤普查,在应用航片或卫片编绘土壤图方面,其进展速度是国外少有的。八十年月初在恢复和重建的根底上开展其次次全国肥料试验网工作。依据八十年月我国化肥试验网数据,化肥在4056%46
13、.8%。化肥施用量折纯养重量0.6 万吨1995 3595 378kg。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最多的国家。从肥料构造上来看,上世纪 50 年月我国农业进展靠的是有机肥,有机肥料供给的养分比重占95%以上,化肥的比重很少;60 80%20%左右;70、80 年月有6070%30%40%90 40%,而化肥的比重到达了 60%以上;从肥料中养分元素含量构造变化看,50 年月使用的化肥几乎是单一的氮肥,60 年月开头使用磷肥,70 1995 N:磷P: 钾K1:0.14:0.09,磷钾使用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进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根底。
14、面对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与能源 五大问题,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可持续农业应能维护土、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并能够被社会所承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持续农业也在不断提高与完善。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根底,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为宗旨,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法来治理而建立的一种农业综合体系。其中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不仅是根底的根底而且是各种持续关系的纽带。人类从事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据考古证明,我国黄河流
15、域、长江流域,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农 业进展都有数千年历史,这些古老的农垦区土壤肥力不仅没有枯竭,而且越种越肥,产量持续上升。由此可见,农业可持续进展是完全可能的。我国地少人多,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就必需 60%以上,其中养分贫瘠是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加上施肥技术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而,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亲热关联的土壤肥料学的进展对可持续农业的进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进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土壤肥力是地球生命中能量和物质沟通的库容。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 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
16、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根底。很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进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打算之中。0.67 亿公顷。六大农业区黄淮海平原、北方旱区、黄土高原、南方黄红壤丘陵区、三江松嫩平原、南方喀斯特地区中低产区域总面积330 多万平方千米,耕地0.73 亿公顷。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农业可持续进展赐予了高度重视,分区治理,并在大范围取得成效。在我国历史上,曾大面积推广扩种绿肥,土壤养分供给较为平衡,土壤肥力得以维护与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耕地质量消灭了令人担忧的征兆, 综合表现为土壤根底肥力与上世纪
17、八十年月相比仍在连续下降,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如耕层变浅、容重增加,土壤缓冲力量下降,各种污染加剧等,已明显地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土壤肥力建设的调查、争辩和实践,探究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土壤改进培肥途径,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我国将来农业的可持续进展。肥料在农业可持续进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物质根底,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因而也是农业可持续 Norman E .Borlaug 在全面分析了二十世纪全球农业进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全世界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肥料的施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也说明,在提高单产方面,肥料对增产
18、的奉献额为 40%60%。我国农业部门认为中国的这一比例在 40%左右,从现代科学储藏和生产条件动身可以预见,将来农业中,肥料在提高产量与品质方面仍连续会发挥乐观作用。在我国,占全部耕地 60%以上的中低产田中,普遍存在着养分贫瘠问题。绝大多数耕地都缺氮,二分之一的耕地缺磷,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耕地缺钾,还有相当大比例的耕地同时还存在中、微量 元素缺乏问题。在我国将来的农业中,化肥的总用量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尽管我国氮肥产量已居 世界第一,化肥总产量居世界其次,但单位面积上的施肥量仍低于欧洲和日本等兴旺国家。有限的耕 3在乐观增加化肥投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需看到我国肥料的投入尚存在
19、不合理性, 增产潜力还很大。其不合理的肥料投入主要表现在:1投入化肥品种不够协调,始终以氮肥为主, 磷、钾及其他元素肥料比例较低,在今后尤其应加强钾素等化肥的投入; 2对化肥投入后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未赐予高度重视。如太湖地区因施氮肥偏高致使一半以上的饮用水样品中 NO 浓度超标;3肥料的宏观安排不合理,肥料过多地投入到高产地区,造成沿海各省、城郊、交通沿线、 老商品粮基地施肥过多,而遥远地区肥料投入量远远缺乏;4肥料生产、销售、供给存在不稳定3性,肥料的销售与指导部门协作不佳,配方施肥、平衡施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争辩土壤肥力的争辩 土壤肥力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物质根底
20、,通过调整土壤发育过程,使其朝着可持续高产优质方向进展是可持续农业的根本措施。应及早开展有关不同生态系统如水田生态系统、旱地生态系统、雨养生态系统下土壤肥力的演化规律及定向培育的争辩,说明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形态与转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不同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提高循环效率的措施,化肥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争辩 由于土壤条件及施肥习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仅在 30%左右,比兴旺国家低 10%20%。而田间小区证明,我国局部地区氮肥利用率可到达 5070%。因此,大面积提高氮肥利用率尚有很大潜力,其他肥料
21、利用率的提高也有相当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我们重点争辩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各种技术,包括物理及化学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先进的节肥农艺技术等。高产作物养分特性与高效施肥综合配套技术的争辩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头日本美国、英国等兴旺国家,对高产作物的养分特点与养分吸取运转规律进展了大量的争辩,建立了各种作物高效施肥技术。我们也应连续加强这方面的争辩工作。并运用相关领域最科学技术组合形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的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植物养分基因型差异硏究 与生物工程技术穿插,进展植物养分遗传的争辩,尤其是在选育耐养分胁迫及耐逆境土壤的优良品种上开展工作,从植物遗传育种角度改进植物养分性状,用生物学途径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土壤植物养分问题。植物根际微生态学争辩 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水分、养分向根的迁移、转化和有效性,有益和有害生物的生殖与活性,以及污染物的聚积与降解。深入开展根际微生态学争辩,将会提醒植物根系与土壤作用的机理。植物养分和水分交互作用争辩 土壤水分既影响到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和运移,又影响。因此,通常状况下,水肥对土壤与植物的交互作用是农业生产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过程,应当在以前水肥争辩的根底上,进一步开展水分生理与养分生理的交互作用机理争辩,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城镇市郊已大量消灭了大棚生产,并取得明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塔吊设备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年三方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采购原材料协议模板
- 2024餐饮配送员工作服务协议
- 2024年铁矿开采业务承包协议模板
- 2024年度煤炭购销合作模板协议
- 2024年度XX酒店装饰施工协议
- 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 构建完善的义务教育治理结构与机制
-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分析
- 空气栓塞培训课件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HG∕T 5248-2017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用环氧结构胶粘剂
-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 高血压病三级预防策略 医学类模板 医学课件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食品营养学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入团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6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