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交叉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_第1页
发展交叉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交叉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名单。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始正式办学,该校秉持“融合学科”的发展思路,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彰显了独特的学科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件事情都涉及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但关注点不同,前者是在学科建制体系中发展交叉学科,主要指向新兴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后者则是打破学科建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与研究。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论是学科建设工作,还是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一切工作都应该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中心。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

2、命、技术进步、产业格局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创新,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界能力,且能够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单纯的劳动力被机器取代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现象,未来被取代的工作岗位可能包括更多属于“知识经济”的工作,如医学诊断、股票分析、法律咨询、翻译等。因此,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是高等教育回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建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带动交叉课程的建设和学科交叉研究,对于带动整个学校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现有的国家学科目录式管理制度下,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对于革新学科专业制

3、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指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交叉融合,可能同样值得办学者思考和探索。为实现“双轮驱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学科发展理念、大学组织理念、学科和院系结构、组织制度设计多个层面的协同推进。从大学组织理念来看,要确立从学科分立转向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学科交叉融合广受办学者认可,并明显体现在学校的相关制度文件和具体工作中。积极设立交叉学科,抑或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当前的学科建设制度而言是一个很有力的补充。这种做法有助于新增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更大范围的学科交叉

4、融合。从学科和院系结构来看,要积极探索学科与院系的组织机制和结构。在实践当中,交叉学科的发展并没有脱离具体的学院或学系,涉及到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活动仍然难以越过森严的学科建制。为了改变这种情景,国内诸多高校采取了“学部制”的改革举措,将相近的院系整合在一起,在大学与院系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旨在更大学科范围内实现学科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从组织制度设计来看,要构建符合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制度体系。不论是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还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广泛推进,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科组织及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为了激活整个学校的学科交叉融合潜力,诸多国内外大学已经采取了教师互聘、双导师培养、学院副职跨学院兼职等做法,在以往的办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发现,单项的制度改革往往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这是因为配套制度体系不健全而出现改革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制度建设还要统筹考虑、顶层设计,要从交叉学科发展的实践需要入手,构建符合学科交叉融合规律的组织制度体系。总的来说,如今的交叉学科建设具有较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回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乃至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同时,从学科分立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