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_第1页
社会学论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_第2页
社会学论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_第3页
社会学论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学论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导语: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化考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因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内容提要】文章考察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训的历史、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目的及经历等。全文共分四部分:1.家训,简述先秦至明清,家训从萌芽构成到成熟繁荣至广泛推广的历史,着重从修身、治家两个方面,讨论家训对传统家庭教育及家内秩序的影响;2.修身,阐述传统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向子孙进行修身教育,重点阐述了家训中关于立志、读书、待人等几个方面;3.齐家,指出齐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内容大致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及

2、节俭持家等方面;4.综合评讲,指出由于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家训中掺杂了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东西,但总体而言,仍不失为祖先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关键词】家训/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数千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浩瀚的文献,其中,家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化考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因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一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撰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

3、本的形式。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构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西周时周公曾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论语)中也载有孔子教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不过当时的家训以口头训诫、家书、遗书等形式为主,由后人记载而流传。秦汉以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家训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逐步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教育后代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假如讲从先秦到秦汉是家训从萌芽到初步构成阶段的话,那么此后,家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理论越来越系统,种类越来越繁多,影响越来越深远。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家范典)多达116卷,分31部,各又再分5类,辑录了先秦至清初的大量家训资料,真可谓浩如烟海。其中

4、,十分值得提出的三部家训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和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家训的成熟期、繁荣期和广泛推广期三个不同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总结了前人家庭教育理论的成果,对治家修身、求学处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理论和范畴,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完好的家庭教科书,在家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此书讲:“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也盛赞此书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可见其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到了宋代,家训进入繁荣阶段,不仅文献资料数量多,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也有了

5、大的发展。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等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家训中集大成者。此间在理学的影响之下,家训中“礼教的气氛更为浓重,名分的拘谨更为严格。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广泛推广的时期。由于家训作用的日益彰显和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家训理论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构成了家训教育空前繁盛的局面。明末清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流传很广,影响宏大。它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仅用五百余字,阐述了人生的深入道理,总结了古代的治家之道,语言平实,脍炙人口,三百年来盛传不衰,成为官宦士绅、书香世家乃至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教子妙方和治家

6、良策。中国历代家训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霍松林教授在(中国家训经典)一书的序言中举其要者概述为六端,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其三,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四,妥善把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其六,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11我以为这一概括是较全面准确的。本文拟着重从修身、治家两个方面,讨论家训对传统家庭教育及家内秩序乃至社会秩序的影响。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向子孙进行修身教育。修身,谓修养身心,学会做人,塑造品学兼优的完美人格。由于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十分强调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络,以为只要做到身修、家齐,才

7、能到达国治、天下平,故而古代家训几无例外,以“修身为本,将修身提到突出的位置。家训中有关修身的内容甚为广泛,主要包括立志、读书、待人等几个方面。立志。立志是修身之基,立志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只要确立志向,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会克制困难险阻向着目的前进。要想使子孙自立自强,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关键是鼓励他树立人生志向。家训在这方面多有阐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21强调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中也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3(曾国藩家书修身之道)第一条便是“勉君子应立志

8、。45同书“述立志之重要条曰:“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苦本人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5反复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立志如此重要,那么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古人要求子孙要立圣贤之志、立报国之志、立光前裕后之志。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讲:“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侧然有所感。223“若志不强毅,势必永远沦为凡夫俗子。王守仁在(示四侄正思等)中讲:“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694他期望侄子们以仁礼存心,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根本,努力学习圣贤,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又如中国历

9、史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便是家庭教育中教子树立大志,建功立业的典型事例。人生立志,不能空发誓言,而要落到实处。从道德的角度、从谋生的角度,古代家训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技艺(即谋生手段)的培养。(颜氏家训勉学)云:“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784“有学艺者,触地而安,782谓有学问有才艺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够站稳脚跟,或入仕,或学问,或农工商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首先找准本人的位置,把握了安居乐业的技艺,方可真正自强自立,对家庭和社会有所奉献。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讲:“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

10、与群小为伍,以致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8这些话朴素通俗,但很深入,说明了年轻人立大志、务正业,对个人前途和家庭、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读书。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鼓励子弟读书是家训的一大主题。提起读书,人们往往想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以为古人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做官,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对此,霍松林教授在(中国家训经典)序言中指出:“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形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却并不是讲学习好了就只求做官,谋取个人利益。11这一见解在古代家训中得到了印证。读书以求仕,并非必然。(袁氏世范子弟不可废学)中讲:“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

11、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然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用其不到而使之废学。盖子弟知书,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85这里所讲“无用之用者,应解为读书能够学习圣贤的嘉言懿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颜氏家训勉学)中明确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789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以有利于本人的行动。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朱子治家格言)也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6126不少家训将读书、进德、做好人摆在第一位。(曾国藩家书教诸弟进德修业)云:“吾辈读书,只要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

12、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921即读书首先是为了增进本人的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以无愧于此生;其次才是将读书作为谋生的手段。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讲:“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6135“明理做个好人就是要通过读书,作个知书识礼、通情达理,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屡次受苦受辱之后,仍能矢志不移,谆谆告诫儿子:“你读书,若中举进士,思吾之苦,不作官也是,若是作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吾之狂愚,亦不可因吾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笑。6100很

13、多家训作者都以本人的经历教训,鼓励子弟勤奋读书,从小养成良好的学风。应当成认,随着科举盛行,读书入仕成为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捷径,家训中出现一些鼓励子弟应试科举的倾向。如唐代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科举趋之若鹜的社会心态。明代王守仁得知子侄学有所成,获居前列,喜而不寐,连夜命笔:“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694家长望子成龙的企盼与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致使后来一些士子埋头八股,孜孜以求,淡忘了读书明理的初衷,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渐趋于单一化和名利化。待人。待人接物,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是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家训强调慎于接物、辞让待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先秦时周公旦对其子伯禽的一番训导,堪称典范。伯禽封于鲁,赴任前周公以数事相诫:不要怠慢亲戚,不要使大臣抱怨没被信誉,不要轻易舍弃故旧,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并指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10即便才能过人,也不要与有特长的人争强斗胜。诚实守信是与人相处的一条原则。古人将诚信作为“正性、“养心、“成德的基础。(韩非子外储讲左上)所载“曾子杀彘的故事,给信而勿欺作了最好的注脚。曾子为了给儿子树立守信的典范,不顾妻子的阻拦决然杀猪,成为千古教子佳话。豁达大度也很重要。王夫之(姜斋文集丙寅岁寄弟侄)中讲:“和睦之道,勿以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