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平行边形面积,沪教版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P64-65 例1、例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利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操作习惯 ;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复习导入 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1说一说下面各是哪些图形? 2我们最近研究的是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4. 揭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有针对性、清晰有效地运用相关的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二、探究新知 利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面积的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一)猜测 1、首先我们通过数格子来看
3、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并在课堂练习本上记录。2、还是通过数格子来看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也做好记录。3、比较两次记录结果,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4、比较这两个图形,你还发现了什么?(长和底,宽和高相等)4、根据这个发现,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二)推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对应边上的高求面积的方法是正确的,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呢?现在做个实验: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不想试一试? 1(学生操作后)提问:你是沿着哪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的? 剪开后,你是怎样拼成长方形
4、的?(边回答边演示) 2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形成完整的板书) 长方形面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三)应用 1根据公式,说说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填表 2.判断题 (1)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 3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明白操作要求,能够主动利用提供
5、的材料进行操作,并且边操作边认真记录。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亲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积极作答。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并且正确率高。三、巩固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1、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地,面积是24平方米,底是6米,求这块地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2、选择合适的条件计算面积。合作学习的意愿强烈,
6、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能积极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四、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S=ah =52.5 =12.5()答:这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是12.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S = a h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转化 书面作业设计 校本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P65 试一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会计
7、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初步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有关数据。3、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5、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图形、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灵活仔细地整理数据计算面积以及对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分析理解。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操作习惯 ;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平行四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
8、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基本练习 能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1)(2)(3)师:逐题统计做对的人数,第(3)题,你为什么要用2010来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形外高是10CM,对应的边是20厘米,所以我用2010求情形四边形的面积(两三人说)2、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0厘米,比底长10厘米,求他的面积 (
9、3)第65页的第3题 师:第(1)题要注意什么,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第(1)要注意把8厘米化为0.8分米,他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师:第(2)题的底是几厘米,他的面积是多少? 生:第(2)题的底是40厘米,他的面积是2000平方厘米。生:我先算草坪的面积,再算铺平共需多少元,算式是243147(两三人说)师:逐题统计做对的人数 小结: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二、变式练习 初步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10、式求有关数据。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师:大家把书翻到65页,做第2题 1、 师:展示学生练习,全对的举手,在平行四边形中,怎样求高,怎样求底的长度 生:底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两三人说)小结:在平行四边形中:S=ah h=Sa a=Sh大家要熟记三个数量关系。2、 用平行四边形的是指解决下面的问题, (1)S平50CM2 求C平 (2)C平=70CM,求S 师:第(1)题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相等的 师:已经知道了一条边是25厘米,要先求
11、什么,才能求他的周长? 生:先求他的另一条边长才能求他的周长 师:大家做这两题 解:50020=30CM(底)解:702-25=10CM(底) (30+25)2=110CM(周长)1020=200CM2(面积)师:第(1)题做对的举手,第(2)题做对的举手 小结:我们要运用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既发展了我们的思维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独立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他的底是2.5分米,高是几分米? (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是高的2.5倍,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平行四边形两条相邻的边分别是30米和20米,在它的四周每隔
12、5米种1棵树,共要种几棵树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60厘米,底是20厘米,另一条边上的高是15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第(1)题做多的举手,第(2)题做对的举手用102.5=4,先求出高, 师:第(3)题先求周长,再求种几棵树,做对的举手 师:第(4)看图,先要用602-20=10求出另一条边的长度,再用2010求出他的面积 做对的举手。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积极作答。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并且正确率高。合作学习的意愿强烈,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能积极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总结 初
13、步形成仔细观察图形、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拓展: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乐于探究、积极作答。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 S=ah, a=Sh h=Sa 周长=邻边长度的和2 边长=周长2-另一条边长 书面作业设计 练习册 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4、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2、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1、估算(得数保留整数)34.6 56.4 47.823.1+34.3 43+54.8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估算有关的知识。2 探究新知1.用估算来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8主题图师: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了,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课件出示问题(2)整理信息,理解
15、题意。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发现的信息填在课前准备的表格内。(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理解题意,填写表格)师:把这些信息写在表格里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容易理清题目的意思。(3)自主解决问题。A、讨论解题方法。师: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首先要知道买完大米和肉之后还剩多少钱。生:拿剩下的钱和10元,和20元去比较,就知道钱够不够了。B尝试解决问题。师:那么如何计算还剩多少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主计算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预设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还剩17.6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
16、蛋。生2: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结果和生1说的一样。生3: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1袋大米不到31元,两袋大米就不到62元,买0.8kg肉不到27元,用100元减去62元,再减去27元,还剩11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生4: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一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 kg肉超过25元,0.8 kg肉也就超过250.8=20(元)。如果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100元,所以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师:题目中的肉每千克是26.5元,那为什么要估成超过25元呢?估成超过26元不是更接近准确的结果吗?生:因为妈妈买的是0.8千克的猪肉,那计算猪肉的价格是
17、用250.8=20(元)算起来比较方便,但如果估成260.8的话,那计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师:那题目中估出来的30+30+20+20不是正好等于100吗?为什么不够呢?生:因为前面的30、30和20都是超过的,那么最后加起来的和就超过100了(4)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的算法真多!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生:用估算来解决比较容易师:谁能说说第三、四名同学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两种估算方法的不同汇报:生:一种是估法是偏大估计,还有一种是偏小估计师: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呢?学生思考,交流总结生:偏大估是用来说明够的情况,而偏小估是说明不够的情况。两种估法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使
18、用。总结: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2.解决分段式问题(1)课件出示例9主题图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信息。生:车子开了6.3千米收费标准是:3 千米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千米,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千米也按1 千米计算(2)解读收费标准。师:谁来说说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坐出租车行驶的距离在3 km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km,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km也按1 km计算学生发表自己对收费标准的理解。师:王叔叔的乘车里程是6.3
19、km,应该按多少千米计算呢?生:0.3千米按1千米算,所以6.3千米根据收费标准明确应该按7 km计算(3)讨论7千米的收费方式并解决问题想一想,按照收费标准,王叔叔的乘车费用应该分成几部分来计算呢?生:应该分成两部分来计算,即3 km以内应付的钱数和超出3 km应付的钱数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汇报结果汇报解题方法。方法一:前面的3 km应收7元,后面的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7+1.5(7-3)=7+1.54=7+6=13(元)想一想:如果全部里程都按每千米1.5元来计算的话,比正常收费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生:全程每千米1.5元的话,前3千米就是1.53=4.5(
20、元),而实际是收了7元,所以这样收费会比正常收费少。那这样又应该怎么列式呢?方法二:先把7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 km少算的。1.57=10.5(元)前3 km少算:7-1.53=2.5(元)应付: 10.5+2.5=13(元)(4)对比加深认知师:对比这两种解题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他用了两种不同的解师方法,但最后却得到了同一个结果生: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解题方法。师小结:有的问题可能不止一种解法,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5)检验计算结果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收费标准,完成下面的表格吗?课件呈现表
21、格,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你发现了什么?生:7千米正好收费13元,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3、巩固练习1、30元买下面的东西够吗?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答案:计算:1.25+1.60+3.704+6.60+2.40=1.25+1.60+14.8+6.60+2.40=2.85+14.8+9=26.65(元)30元答:30元钱够的。估算:1.252 1.60 23.704 446.60 7 2.40 0.9(4)解决实际问题(连线)。旺仔牛奶棒棒糖饼干火腿肠鲜橙汁3 .6元0.5元4.5元3元2. 8元用心爱心专心 1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数(一)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
22、数(一)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把008扩大100倍是008。( )(2)三位小数比两位小数大。( )(3)2缩小1000倍就是21000。( )(4)甲数的100倍等于乙数的100倍。()二、填空题。1小数的()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不变。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5.4,这个数是()。4一辆本田轿车在国内的售价是25.48万元,在日本的售价折合人民币是23.15万元。这种轿车在国内购买要贵()万元钱。5买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钢笔共需要25元,买一枝圆珠笔需要2.65元,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元。三、比大小。(1)6.036.0300.991.001
23、元1.4米1.399米75.7575.0759.33千克9.326千克0.48元0.84元(2)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05米205分米20.05分米250厘米四、解决问题。1.你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吗?把1000张相同的纸叠在一起,量得厚度为9.1厘米,平均每张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2.某地平均每10千克海水含盐03千克100千克海水含水量盐多少千克?用心爱心专心 1第三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小数乘小数执教人:陈超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材简析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
24、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引导学生积
25、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显示例1中标有长、宽数据的片面图。师问: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解决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小明的房间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吗? 出示算式:3.62.8= 师追问:你根据什
26、么来列式的?指导观察:“3.62.8”和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小数 二引导探究1、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
27、2)尝试计算 师板书: 3.6 2.8 -提问:计算时“3.62.8”可以看作多少乘多少呢?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 板书: 3.6 2.8 - 2 8 8 7 2 - 1 0 0 8 追问:按整数乘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28) (361008与原来的积比较,是大了还是小了?说说你的想法。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按整数乘得的积与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 (3)分析原理师问: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说说你的理解。 追问:第一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又表示什么意思? 把两个因数都 “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多少
28、? 最后一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0” 表示是什么意思呢?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10.08)教师点上“.”。得出: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1008除以100还原成原来的积。 师问: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的估计是否一致呢?2、独立推理,实现转化(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
29、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3、专项对比,概括方法师问: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看看有什么联系? 归纳: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4、练一练(1)指导完成第1题。 (2)指导完成第2题。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集体核对。2、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1)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说说算得对不对。 (2)学
30、生发表意见,说说错误的原因。 (3)学生订正。(4)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估计一下得数大概是多少?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教案 苏教版认识米教科书52-53页 教学目标1、1、结合实际,使学生经历用米尺和铅笔、身高及桌面长度相比的活动,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2、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一米的线 米尺 教学过程一
31、、回顾导入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哪个单位?你能比画一下?2、分组用你的尺量一量1、你的课本。2、教室的长。3、通过刚才的量,你们有什么想法? 指出: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二、认识厘米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它的长度就是1米。2、比画:1米有多长?3、你见过大约1米的物体吗?(身高 桌子等)4、看看米尺你能发现什么?(1米=100厘米)5、还见过什么尺吗?(卷尺等)三、估一估1、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2、教室的门大约有( )米。3、黑板的长大约有( )米。四、量一量1、量一量上面这些长度。2、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大约是( )米。 用卷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大约是( )米。 走10步 大约
32、是( )米 立定跳远 大约是( )米2、 米你还想量什么,然后汇报。五、比一比 说一说1、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出示小黑板P53第4题) a) 床长2( ) b) 粉笔盒高8( ) c)铅笔长20( ) d)旗杆高15(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米1米=( )厘米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认识线段董北实小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
33、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正方形纸等。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信封打开看看(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34、)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3、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 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端点)4、小结线段的特征。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小结:线
35、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二、巩固线段的特征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折线段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请同桌学生每人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源管理硬件运维方案
- 中学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方案
- 教师职业道德应急预案
- 交通监控系统机房建设方案
- 英语戏剧表演活动方案
- 校长任职表态发言稿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微机通讯仪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幼儿园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 2024年中国镁钙铁合成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室外游乐设施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成就8900亿战绩《华为铁三角工作法》.读书笔记
-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成立老年俱乐部方案
- 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质量检验标准
- 客户投诉案例及处理技巧课件
-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 中南大学新能源与储能工程培养方案
- 2022年长江产业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150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希特勒演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