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正文讲义考点八诗歌鉴赏(共42张)_第1页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正文讲义考点八诗歌鉴赏(共42张)_第2页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正文讲义考点八诗歌鉴赏(共42张)_第3页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正文讲义考点八诗歌鉴赏(共42张)_第4页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正文讲义考点八诗歌鉴赏(共42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八诗歌鉴赏【大纲要求】 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能力层次】 理解与应用、分析与评价。2019年浙江各地考题归纳地区题材考查内容核心考点题型杭州写景诗西溪独泛对意象、意境特点的分析和概括填空题对诗歌情感的对比赏析简答题宁波叙事诗牧童词牧童对诗歌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简答题温州写景诗玉仙馆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填空题绍兴写景诗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简答题湖州叙事诗写景诗奉诚园闻笛次韵刚父即事绝句对诗歌典故的理解与情感的对比赏析简答题金华丽水思乡诗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填空题对诗歌情感的体会简答题衢州写景诗枕石竹里馆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的

2、对比赏析简答题台州送别诗南行别弟卢溪别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对比分析简答题3能力要求: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视背诵:长期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以写促学:从运用入手,即从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分析预测】 分析近几年的浙江省中考试题可以发现,诗歌鉴赏中的诗歌多为浅易的古代诗词,但是命题的形式是多样化的。2019年浙江省的不少地市采用了两首或三首诗歌的对比赏析,在考点

3、的分布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占比较高。预测2020年的考查,以对比阅读形式的诗歌赏析依然会占不小的比例。在考查点这一方面,预计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考查依然会是重中之重。一、(2019温州)古诗阅读(4分)玉仙馆唐张籍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选自全唐诗)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4分)镜头脚本设计(部分)景别摄法整体画面 配音预期效果远景从人物后面拍摄_(1)_水流声、鹧鸪声_(2)_【答案】 (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

4、背影。(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解析】考查对诗歌所展现出的意境的体会。(1)考查的实质即对诗歌中所展现出的画面的描述。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2)考查的实质即对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的体悟。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给出的拍摄方法和配音进行分析即可。1赏析诗歌意象的技法归纳:(1)体味意象:描述画面或意境时,要紧扣“情”或“景”。一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景物;二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连缀成一幅画面;三是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2)答题步骤:

5、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3)答题模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作用):动物类鸿雁抒发游子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杜鹃(子规)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沙鸥有飘零、伤感意味,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青鸟象征传递书信的使者,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猿猴能塑造哀伤、凄厉的氛围,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植物类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梅性耐寒,常被借以表达孤高、不屑世俗的品格,例:零落成

6、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菊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松柏孤直耐寒的品质,例: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杨花、芦花飘零之意,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自然现象类明月象征思乡之愁,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形容愁绪绵长,例: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黄昏、落日有思乡怀人、感伤、孤寂之意,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浮云多指代游子,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的象征,例: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露多指代人生短

7、促、生命易逝,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重阳、中秋思念亲人,例: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特定地点类长亭陆上送别之所,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南山隐居,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他号角意指战争,例: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笛象征凄切之声,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4分)【答案】 示例一: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

8、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示例二: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磬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示例三: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

9、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相同点1分,结合内容分析每首1分)【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表达技巧的对比赏析能力。题干要求“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来阐释对这三首诗的理解。一般来说,对比赏析诗歌,可从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故我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如从情感方面来分析,枕石中的潺潺流水、悠悠白云,多么清澄莹澈,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远离污浊的世俗,更与黑暗的官场隔绝,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诗人枕卧偃仰于山石之上,顿感安恬舒展,尘虑皆空。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质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10、,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据此可概括出三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远离尘世的生活的向往。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常见题型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4.某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储备知识,明确内涵,了解相关术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准确到位。大致来说,需要注意五大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抒情方

11、式,三是描写手法,四是表现手法,五是行文结构。(2)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明确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运用技巧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要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再结合诗歌主旨以及情感进行分析。答题技巧/答题步骤(3)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典型手法。一首诗歌中一般不只用到一种表达技巧。从命题的形式上看,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加上了“最突出”“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地要求评析表达技巧。即便要求宽泛,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也应该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技巧。因此,在找出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后,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

12、(4)明确要求,规范整合,突出表达效果。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来看,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有的着眼于诗作中的某个句子,具体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答题技巧/答题步骤特别提示: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找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是怎样运用的指出这种表达技巧怎样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或在凸显诗作主题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做出分析。(5分)【答案】 示例一: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二:不一样。牧

13、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词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结合具体诗句1分,明确牧童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两首诗歌的大意是关键,其次需要在其基础上,找到两首诗中对牧童形象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作者对牧童生活的描述即作者所向往的生活。若回答“一样”可分析两首诗中牧童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点或作者表现出的相同情感;如果回答“不一样”则应分析两首诗中牧童所反映出的不同形象或作者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作

14、答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且不可泛泛而谈。常见题型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表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哪句?2.诗中提到诗人“”,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3.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做出分析。4.诗人说,你怎样理解?(1)审清题干要求,直接提取。(2)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通过注释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得知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3)从题目入手。诗歌的题目往往能揭示其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信息。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的氛围。(2分)【答案】 清幽恬静【解析】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

15、特点的分析和概括。从诗歌的标题“西溪独泛”可以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去泛舟的,作者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答案】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对比分析能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而本诗尾联“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写诗人独自一人去西溪泛舟归来,只有明月陪伴着自己。两处都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表达了诗人安闲自在、超然物外的情怀。常见题型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本诗联与中的“,”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2.这两首诗歌都写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歌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3)明确与诗歌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体味诗歌的感情色彩。(5)要注意避免因对作者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