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系统传导通路Pathways of theNervous System丁卫国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分为两类: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上行传导通路 ascending pathway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下行传导通路 descending pathway定义: 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这种由特定的神经元通过突触构成的神经元链,在中枢传导不同感觉的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感觉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
2、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接受一级纤维的中枢突。 轴突:上行投射至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一般位于间脑。接受二级纤维的信息 轴突: 投射至端脑特定感觉区。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有二条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深感觉。该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两点辨距觉、纹理觉、质地觉等)。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路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一、本体感觉传导 P
3、athways for Proprioception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上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进入脊髓后索。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在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薄束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纤维:发出的弓状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腹侧,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纤维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的背侧折向上行,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
4、盖前缘,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背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侧。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侧。中脑脑桥延髓躯体感觉区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VPL内侧丘系楔束薄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楔小脑束楔束副核背核脊髓边缘细胞顶核中间核梨状细胞感受器脊N脊髓后索脑干延髓 椎体背侧脑桥 被盖前缘中脑 红核背外侧丘脑端脑楔束 (T4以上)薄束 (T5以下)肌肉 肌腱关节 骨膜皮肤精细脊神
5、经节薄、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VPL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央旁小叶后部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同侧深感觉、精细触觉对侧深感觉、精细触觉(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二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脊髓C8L3的背核、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纤维: 由背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由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纤维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由延
6、髓楔束副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功能: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中脑脑桥延髓躯体感觉区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VPL内侧丘系楔束薄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楔小脑束楔束副核背核脊髓边缘细胞顶核中间核梨状细胞薄、楔束核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脊N节C8L3背核脊髓小脑后束旧小脑皮质脊N节L2S3边缘细胞白前联合脊髓小脑前束肌肉 肌腱关节 骨膜肌肉 肌腱关节 骨膜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小脑上脚脊N节楔束副核楔小脑束旧小脑皮质肌肉 肌腱关节 骨膜小脑下脚下肢深感觉上肢深感觉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包括:(一)躯干和四肢的
7、浅感觉传导通路(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Pathways for Pain, Temperature and Touch(一)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痛温触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入脊髓。在后外索上升1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胞(、和层)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和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斜越(或上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
8、束( 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临床表现:脊髓丘脑束或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的对侧。中脑脑桥延髓躯体感觉区内囊腹后外侧核 VPL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白质前联合感受器脊N脊髓侧索、前索脑干延髓外侧 内侧丘系外侧丘脑端脑皮肤脊神经节灰质后角层白质前连合2节段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侧束VPL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中上央旁小叶后部同侧对侧浅感觉(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
9、)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节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在脑桥和中脑紧邻内侧丘系的外侧,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VPM)。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临床表现: 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对侧。三叉丘系以下
10、损伤,症状表现在同侧。中脑脑桥躯体感觉区(面部)腹后内侧核 VPM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髓束核三叉神经脊髓束三叉神经感受器三叉N脑干延髓外侧 内侧丘系外侧丘脑端脑皮肤粘膜角膜结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VPM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同侧对侧深感觉、浅感觉头面部的深、浅感觉传导通路三叉神经脊束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蜗螺旋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道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脑,止于蜗神经前(腹)核和后(背)核。三、听觉传导通路 Auditory Pathway第二级
11、神经元:胞体:蜗神经前核和后核。纤维:大部分纤维横穿内侧丘系形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少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外侧丘系在脑桥被盖部的外侧上行,大部分止于下丘,少部分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MG)。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豆状核下部)投射到颞横回(听觉区)。皮质听觉区 颞横回内侧膝状体下丘外侧丘系蜗神经腹、背侧核蜗神经节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临床表现: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
12、,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生听觉明显障碍。感受器蜗神经脑干:脊髓丘系外侧后丘脑端脑蜗神经蜗螺旋器蜗神经节蜗神经背腹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听辐射 内囊豆状核下部颞横回听觉区同侧听觉双侧听觉听觉传导通路内侧膝状体四、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一)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枢突:至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视网膜内的节细胞。纤维: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两侧视神经交互形成视交叉并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13、。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LG)。纤维:形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豆状核后部)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觉区)。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完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一部分。视网膜视神经间脑端脑视网膜鼻侧颞侧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幅射 内囊豆状核后部距状沟两岸视觉区单眼全盲视觉传导通路视交叉双眼对侧偏盲视神经视束中央:双眼颞侧偏盲两侧:患眼鼻侧偏盲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缺损。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患侧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
14、瘤压迫)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动脉瘤压迫)可致患侧视野鼻侧半偏。一侧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受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反射通路: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冲动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分布至瞳孔扩约肌。(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鼻侧颞侧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幅射内囊距状沟两侧视觉区视觉传导通路视交叉视神经视束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副核同侧瞳括肌
15、对侧瞳括肌顶盖前区睫状神经节对光反射消失临床表现: 一侧视神经损伤:由于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侧瞳孔,两眼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但光照健侧瞳孔,两眼瞳孔对光反射均存在。临床表现患侧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的现象。一侧动眼神经损伤: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但健侧对光反射均存在。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前庭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门进入颅腔,在脑桥小脑脚处入脑,止于前庭神经核。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Vestibular Pathway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前庭神经核
16、。纤维:止于双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纤维: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的头面部代表区。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还有: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下降的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颈髓前角细胞。功能:完成眼球注视与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前庭脊髓束:下行止于各节段的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的反射性调节,以维持身体的直立。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入古小脑以维持身体平衡。功能:前庭脊髓束和前庭小脑束共同完成眼注视与躯干、四肢姿势反射和平衡。至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等。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和呕吐等反应。眼球震颤 nyst
17、agmus 为眼球不自主和有规律的来回摆动,是平衡觉传导通路受到损害的特征性症状。皮质前庭区腹后外侧核 VPL内侧纵束前庭神经核群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前庭脊髓束上丘下丘感受器前庭神经脑干丘脑端脑前庭神经囊斑、壶腹嵴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核内囊中央前回下部同侧平衡觉双侧平衡觉平衡觉传导通路VPL前庭小脑束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古小脑皮质小脑下脚动眼、滑车、展神经核副神经核、上颈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鼻腔上部嗅粘膜的嗅细胞,兼有感受嗅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双重作用。周围突:分布于嗅粘膜。中枢突:组成嗅丝(即嗅神经,约20余条)穿过筛板,止于嗅球
18、与嗅球内细胞构成突触联系。六、嗅觉传导通路 olfactory pathway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为嗅球内细胞。纤维:形成嗅束,经外侧嗅纹投射至海马回钩及其邻近皮质(梨状区)。临床表现:两侧之间有较多纤维联系,中枢病变极少出现嗅觉丧失,但可出现幻嗅。嗅神经端脑感受器嗅粘膜嗅细胞海马回钩临近皮质(梨状区)嗅觉传导通路嗅神经嗅球嗅束嗅三角外侧嗅纹嗅球嗅区杏仁体至 隔区至 海马嗅神经七、味觉传导通路 gustatory pathway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膝神经节(面神经)和上神经节(舌咽神经)内的节细胞。周围突:分布于舌和会厌的味蕾。中枢突:组成孤束止于孤束核。第二级神经元:胞
19、体:位于脑干的孤束核。纤维:通过中央被盖束投射到对侧的丘脑腹后内侧核(VPM)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为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纤维:投射到顶叶岛盖和岛周皮质。感受器脑N脑干丘脑端脑面神经孤束舌下神经孤束舌体膝神经节孤束核(头端)VPM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島盖皮质島周皮质味觉传导通路同侧味觉对侧味觉舌根 会厌上神经节小结:重点用线图表示下列传导束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4.视觉传导通路 5.听觉传导通路楔束 (T4以上)薄束 (T5以下)肌肉 肌腱关节 骨膜脊神经节薄、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VPL丘脑中央辐射内囊中央后回
20、中央旁小叶后部脊髓 脊神经脑干 间脑 端脑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皮肤脊神经节灰质后角层白质前联合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侧束VPL丘脑中央辐射内囊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脊神经脊髓 脑干 间脑 端脑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皮肤粘膜角膜结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VPM丘脑中央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三叉神经脑干 间脑 端脑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视网膜鼻侧颞侧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幅射内囊距状沟两侧视觉区视神经间脑 端脑视觉传导通路视交叉视束蜗神经蜗螺旋器蜗神经节蜗神经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听辐射内囊颞横回听觉区蜗神经脑干 间脑 端脑听觉传导通路内侧膝状
21、体思考题:根据所学的感觉传导通路试分析:1.针刺右手小指皮肤,试述其产生的痛觉如何传至大脑皮质?可用箭头示意其径路投射至何部位?2.针刺左侧眶下孔处皮肤,试述其产生的痛觉如何传至大脑皮质?可用箭头示意其径路投射至何部位?3.右手握物,试述其产生的纹理觉和质地觉如何传至大脑皮质?可用箭头示意其径路投射至何部位?运动传导通路,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锥体系调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层的巨型锥体细
22、胞(Betz细胞)和其它类型的锥体细胞。轴突:锥体束。下行至脊髓前角细胞的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为皮质核束。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胞体:位于脊髓的前角细胞。位于脑干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8个)。轴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最后公路 final common pathway。胞体:大脑皮质初级躯体运动区(头面部投影区除外)、运动前区、补充运动区的锥体细胞。纤维:内囊后肢前部中脑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脑桥基底 延髓锥体。 约75%的
23、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后行于对侧脊髓外侧索的后部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约25%的不交叉纤维行于前索的最内侧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一)皮质脊髓束1.皮质脊髓侧束:在下行过程中逐节止于前角细胞外侧核。支配:四肢肌。2.皮质脊髓前束:在下行过程中,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止于对侧前角细胞内侧核,少部分不交叉纤维止于同侧前角细胞内侧核。支配:躯干肌。效应器脊神经脊髓内囊后肢中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中央前回中上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锥体交叉前角内侧核前角外侧核中央前回中上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束锥体束肢体肌躯干肌躯干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支配: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躯干肌受双
24、侧大脑皮质的支配。临床: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以上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的硬瘫,而对躯干肌的运动没有明显的影响。 躯体运动区内囊锥体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胞体:大脑皮质初级躯体运动区 头面部投影区的锥体细胞。纤维:内囊膝中脑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脑桥基底 延髓锥体。与皮质脊髓束伴行(二)皮质核束控制的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的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疑核和副神经核。小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下部(主要支配口周围肌)、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下部动
25、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副神经核疑核内囊效应器脑神经内囊膝部中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中央前回下部其余脑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中央前回下部锥体束 皮质核束面肌下部舌肌其余头面颈肌锥体束 皮质核束锥体束皮质核束支配:支配双侧眼外肌、咀嚼肌、眼裂以上表情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支配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和舌肌。临床: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核束的单侧支配;其它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一侧皮质核束受损时,只出现对侧口周围肌和对侧舌肌的瘫痪。表现:口角偏向患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舌肌不萎缩。核上瘫:一侧皮质核束受损时,只出现对侧口周围肌和对侧舌肌的瘫痪。表现:口角偏向患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舌肌不萎缩。核下瘫:一侧面神经(包括面神经核)受损时,出现患侧所有面肌的瘫痪表现: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口角偏向健侧。一侧舌下神经(包括舌下神经核)受损时,会出现患侧舌肌的瘫痪。表现:患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头偏向患侧。锥体系对随意运动的调控是通过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性实现的,若其完整性受到损伤(锥体束的损伤或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就会导致瘫痪。(三)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瘫痪性质痉挛性瘫痪(硬瘫)迟缓性瘫痪(软瘫)肌张力增高降低腱反射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B-22-N-5-Hydroxypentyl-3-carboxyindole-metabolite-生命科学试剂-MCE-1773
- L-Glutamic-acid-ammonium-生命科学试剂-MCE-7975
- 1-Octadecyl-lysophosphatidic-acid-PA-O-18-0-0-0-生命科学试剂-MCE-8369
- 2025年度绩效合同签订与履行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未签合同员工劳动仲裁应对措施及赔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与业主之间绿化赔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烟酒店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合同
- 柴油发电机组技术协议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防雷工程施工
- 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识字2《日月明》教学设计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零模)英语 含解析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