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共33张)(同名480)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共33张)(同名480)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共33张)(同名480)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共33张)(同名480)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共33张)(同名48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帮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参考译文问题探究句子翻译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拓展帮真题帮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参考译文全文主旨 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寺的经历,创设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写作特色 内容“真”

2、。明月朗照,激发游兴,寻伴同游,意趣横生,情感触动,境由心生。结构“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来写,自然成文。语言“纯”。如拉家常,娓娓道来,虽无奇景,但胜在精纯。结尾“精”。“闲人”一词,表面是自嘲,实则传达出微妙心境。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参考译文思路导图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4)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耳:

3、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问题探究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解衣欲睡 欲:将要,快要(2)月色入户 户:门(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就,于是 寻:寻找(4)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纵横交错(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清闲的人问题探究参考译文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采分点念:考虑,想到。遂:就,于是。寻:寻找。 特殊句式省略句:念无与(吾)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

4、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采分点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 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相与于中庭步。问题探究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庭院里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采分点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采分点但:只是。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问题探究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

5、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A.内容理解类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结合写作背景,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答案】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月夜游承天寺;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苏轼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答案】 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

6、流露中可以感受到;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中知音难求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以感受到;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中可以感受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和我们现在说的“闲人”是同一种人吗?请简要分析。【答案】 不是。作者所说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能够欣赏月夜美景的人,现在所说的闲人是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人。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B.情感态度类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

7、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参考译文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C.写作技法类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层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答案】 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叙事,交代赏月缘由;第二层是描写,写庭下月景;第三层是抒情,抒发既喜悦又苦闷之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月光。示例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

8、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二者结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示例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凡人”雅趣。参考译文原文呈现原文呈现知识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

9、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庭院里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一)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二)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注】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

10、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张君梦得:张怀民。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内容理解类)阅读语段(一)(二),说说苏轼与张怀民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2.(内容理解类)苏轼为何找张怀民“夜游”?请从语段(二)中寻找答案。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内容理解类)阅读语段(一)(二),说说苏轼与张怀民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虽遭贬谪却不悲伤;寄情山水;乐观豁达,胸襟开阔。2.(内容理解类)苏轼为何找张怀民“夜游”?请从语段(二)中寻找答案。【答案】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

11、水之间(或:张怀民心胸开阔,不因贬官而忧愁,在闲余时间纵情山水)。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参考译文】 (二)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开始进入平地,它的水流变得奔放浩大。当它南面汇合了湘水和沅水,北面汇合了汉水和沔水,水势越发盛大。到了赤壁之下,波涛吞吐汹涌,犹如大海一般。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在靠近其住宅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为“快哉”。如今张梦得不因贬官而忧愁,利用处理公务的剩余时间,让自己在山水之间尽情游玩,说明他心中理应有超过常人的东西。即使编蓬草为门,用破瓮口做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能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会集西

12、山的白云为伴,让耳目尽情饱览美景以自求安适快乐呢?如果不是这样,绵延的峰峦,陡峭的山沟,大片的森林,古老的树木,清风吹拂其间,明月当头映照,这些都是使忧郁失意的人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承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能使人快乐呢?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一)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二)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节选自苏轼书舟中作字)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内容理解类)苏轼在被贬后仍能赏月自适,语段(二)中的哪句话揭示了原因?2.(写作技法类)语段(一)(二

13、)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试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内容理解类)苏轼在被贬后仍能赏月自适,语段(二)中的哪句话揭示了原因?【答案】吾更变亦多矣。2.(写作技法类)语段(一)(二)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试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答案】语段(一)中,“积水空明”从正面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语段(二)中,“吾作字不少衰”从正面写出“我”的处变不惊,“士无人色”则通过舟中士子的表现,从侧面烘托了“我”的处变不惊。 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3.(写作技法类)结合语段(一)(二),说

14、说作者的乐观、豁达分别是如何体现的。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3.(写作技法类)结合语段(一)(二),说说作者的乐观、豁达分别是如何体现的。【答案】语段(一)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月夜美景,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却能自我排遣的豁达与乐观;语段(二)借事说理,通过讲述船欹侧“吾作字不少衰”这件事,抒发了作者遇事处变不惊的豁达与乐观。拓展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参考译文】 (二)(有一次)将到曲江时,船在险滩上倾斜,撑船的有十个人,篙声石声清晰分明,四面望去都是波涛,舟中士子(吓得)面无人色,而我写字不受一点儿影响,为什么呢?我经过的变故多了,(知道)即使放下笔来,终究不能做任何一

15、件事,何如只管写字呢?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2015河南B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4分)(一)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二)喜儿曰:“从台可以望月。”即在梯门之上叠开一窗,蛇行而出,即后梢之顶也。三面皆设短栏,一轮明月,水阔天空。纵横如乱叶浮水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月色入户户: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6、(1)月色入户户:门(1分)(2)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1分)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意思对即可。“但”1分,大意1分。共2分)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3.语段(一)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3.语段(一)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17、)【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与知己一起赏月的欣喜(月下漫步的闲适从容)。(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2分)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语段(一)(二)在写景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子题)同是月下赏景,但不同的景物所表现的作者心境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真题帮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语段(一)(二)在写景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语段(一)示例:把月色比作空明的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为全文营造了清丽的意境。语段(二)示例:把月下纵横的酒船比作乱叶浮水,把闪烁的酒船灯比作满天的繁星,形象地写出了月下水面繁华热闹的情景。(意思对即可。一个语段2分,共4分)(子题)同是月下赏景,但不同的景物所表现的作者心境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语段(一)通过描写月下漫步,表现了作者与知己赏月的欣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