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札记_第1页
《春秋左传》札记_第2页
《春秋左传》札记_第3页
《春秋左传》札记_第4页
《春秋左传》札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秋左传札记【提 要】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 一部史书,其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在文中主要就 读春秋左传之后的心得体会进行介绍,以期为深入了解春秋左传 提供帮助。【关键词】春秋左传 札记 鲁国 定公四年传“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 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 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 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 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 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2、初读左传,对鲁国来由颇感兴趣。据定公四年传记载,成王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到少皞之虚。而史记周本纪却记:“武王追思先圣 王,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曰齐。封弟 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即又说是武王封周公于鲁。两相比较,应是左 传一说可信。任伟西周封国考疑有论及此事。毕竟武王克商二年就病倒离世,天下尚未完全安定便做出实质性分封 的可能性较低。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则天下格局底定是在成王时, 能做出实质分封亦应在此之后。再者,诗经鲁颂閟宫:“王曰叔父,建 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周公和成王是叔侄关系,称 周公为“叔父”则此处的王是成王,“建尔元子”便是让周公

3、长子伯禽到封地 去。最后,诗经左传成书均早于史记,春秋又是鲁国的史 书,作左传时对鲁国是如何封国的想必是不会草率。关于鲁国封地。诗经鲁颂閟宫:“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 川,土田附庸。 ”鲁封地在东。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 鲁始封之处或其附近原本是商奄国。因而封伯禽到此多半是为了就近控制 这一殷商遗族。有以上推知,这一地域上先后出现的地名依次是:少皞之 虚商奄国鲁曲阜。少皞之虚是怎样的一个地理概念?商奄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又具体是在 什么方位?关于“少皞之虚” ,杨伯峻引杜注: “少皞虚,曲阜也,在鲁城内。 ”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也直接写明少昊(皞)之虚即为曲阜:“封周公旦 於

4、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周公卒,子伯 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在鲁国封至此处之前这片被称为“少皞之虚”的 东方土地应该是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就是在后来的曲阜。但“曲阜”在隋 朝以前都并非是指城市名,而是指地貌特征,最早出现在礼记明堂 位: “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阜”字的甲骨字 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因此,少皞之虚与曲阜在 当时似乎都是笼统的地理概念。关于商奄国。杨伯峻引杜注: “ 商奄,国名也。 ”马宗琏云: “ 说文:郁国在鲁。括地志: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之地。奄本殷诸侯,故曰:商 奄。 ” 伯禽灭奄之后的初期都城,就算

5、不在奄墟之上也会在其旁以便监 控。奄国的位置说法很多,有说奄国就在曲阜,鲁的都城就建在奄都的旧 址上,但至今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商代遗址。也有说滕州前掌大村的晚商 至周初遗址群可能便是奄都所在(许宏在曲阜鲁国故城之再研究),从 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 1998 年发掘简报来看,当中的西周初期 墓葬带有与安阳殷墟遗址风格一致的青铜器、玉器等,但只能说存在着可 能性。就以上论述,目前似乎无法明确少皞之虚、商奄国、曲阜三者在地域 上界限:是后者完全覆盖前者,还是彼此临近发展而后连成一片?关于鲁国都城。杨伯峻先生注解里提到清代学者龚景瀚认为鲁城有两 处,一是曲阜,一是奄城。龚景瀚鲁都考中如此写:“伯禽

6、及子考公 皆都曲阜。考公之弟炀公始迁于奄城。传十数世入春秋后,鲁迁曲阜,盖 在僖公时。”迁都这一说法的来由,任伟认为或是因炀公时奄国又有叛 乱,因此把都城从曲阜迁到奄城,以控制奄人。但他同时也认为伯禽至炀 公已有 50年,如果曲阜和奄城仅相距三里却没有被彻底平服似有让人难 以信服之处,而僖公时迁回曲阜则证据不足(西周封国考疑,34-35 页)。笔者则认为以时间长短来判断奄城应该已被平服似乎也不太有说服 力,商代存在了几百年,覆亡后 50年的这段时间也不算很长,商代的第 一代遗民恐怕也还未亡尽,并且叛乱也未必就纯粹是与殷商后裔的身份有 关,也可能是其他的事件。曲英杰认为,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

7、 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煕,是谓炀公。炀公筑茅阙 门。 ”所谓“炀公徙鲁”可能是经伯禽之世,周人在东土仍然未完全控制局 面,为此让考公之弟炀公驻守在鲁城之外,待到他即国君之位以后才徙居 鲁城。(鲁城再探)总之,“炀公徙鲁”一说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集 解引世本,而左传似乎并没有记载炀公和僖公迁都的事。从考古学上对鲁故城考证。据曲阜鲁国故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 、山东省博物馆等编,济南:齐鲁书社 1982年版),鲁城地形中东 部高,西、北、南较平缓,高起处是城东防山,与古文献中的“曲阜”这一 地貌相符。曲阜故城两周时期的 129座墓葬,分四处墓地,有两种类型。对比甲 乙两组墓,甲

8、组墓墓主人头向向南的居多,西周墓一般如此,乙组多向 北;甲组西周墓盛行殉狗的腰坑,乙组无此风俗;甲组 M301 的陶钵有商 代作风;甲组墓主要器类成偶数,乙组无;甲组年代从西周早至春秋晚, 战国无,乙组年代有西周、春秋末至战国晚,缺春秋,两组墓皆有年代缺 环;甲组西周已有并列墓,至春秋后期普遍,乙组西周未见并列墓,至春 秋末战国初出现夫妻同穴墓。有个说法(王尺曲阜鲁国故城评介)认为这两种类型一是与商人 埋葬习俗近似的当地土著居民的墓葬,二是周人的墓葬。两类墓葬的长期 并存,说明当时曲阜故城居住着两个不同族群。但这一观点显然还需更多 考古材料来加以证明。尽管如此,从考古材料上看,曲阜故城两周墓葬

9、确 实存在两种廻异的墓葬风格,鉴于鲁国封于此地的背景与商奄国分不开关 系,似是能相佐证。桓公三年经: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 齐。庄公二年经: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庄公四年经: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庄公五年经:夏,夫人姜氏如齐师。庄公七年经: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 侯于谷。庄公十五年经:夏,夫人姜氏如齐。 庄公十九年经:夫人姜氏如莒。 庄公二十年经: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庄公二十一年经: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庄公二十二年经: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桓公三年传:齐侯送姜氏于讙,非礼也。冬,齐仲年来聘,致夫 人也。桓公六年传:公之

10、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 公与 文姜、宗妇命之。桓公十八年传: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以告。庄公元年传:元年春,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三月,夫人孙于齐 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庄公二年传: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庄公六年传: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庄公七年传:文姜会齐侯于防,齐志也。相较商代,西周女性地位开始下降。在左传中对女性着墨不多 但有趣的是开篇就是从惠公原配孟子、继室声子、第二任夫人仲子说起 的,可见当时对于母系血缘的重视。有关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的记载则更有意思,如上面所列,春秋经 上只记录了文姜的行踪或会面对象,左传却进一步详细书写了其作风 问题,而公羊传和榖梁传的相关记载就少很多。从结果上看,文姜私通其兄,涉嫌谋害亲夫,事后也不避讳地继续私 通,整个过程中似乎也没有人对她的行为加以约束,文姜除了名声不佳之 外并没有受到什么迫害。到死时亦是书“薨”“小君”,可见文姜在鲁国仍然 是被尊为诸侯夫人的。值得注意的是,其晚年时有两次出访莒国,不知缘 由,杨伯峻注里也写到此时文姜已经五十多岁,不太可能是通奸之事。将 左传表达的态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