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_第1页
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_第2页
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_第3页
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_第4页
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及其保护姚伟钧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张之洞在湖北执政期间,大力兴办重工业和轻工业,不仅为武汉地区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切实的贡献,而且也为武汉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由此,武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给武汉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近代工业文化记忆。加强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这有利于保护武汉的工业遗产;有利于提高市民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有利于提升武汉的城市文化品格;有利于武汉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关键词:张之洞武汉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张之洞(18

2、37 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R北)人。张之洞乃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1889年8月8日,清廷调两广总督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从此,张之洞踏上了治鄂兴汉之旅,迈向其一生事业的巅峰。1889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执政期间,大力兴办重工业和轻工业,规模之大,速度 之快,不仅在中国独占鳌头,而且在东亚也是突出的。如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电厂、水 厂以及织布局、纺纱局、缭丝局、制麻局,还有造纸、制革等都在这时相继建成投产。经过 近二十年的努力,武汉的工厂数目和工业实力超过了天津和广州,仅次于上海,武汉三镇也一跃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之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

3、口的对外贸易额居全国第二,“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张之洞督鄂18年间的新政实绩,不仅为武汉地区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切实的贡献,而且也为武汉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什么是“工业遗产”呢?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 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 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与之类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

4、NESCO)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 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 ”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一一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 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对工业遗产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即“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 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 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近代工业遗

5、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工业, 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谱写了悲壮宏伟的历史篇章,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 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建于1890年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和黄石港区。它与武汉市近代工业遗产直接相姚伟钧: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关。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由张之洞创办,是中国第一

6、个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1893年创办的汉冶萍主体工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 钢铁厂的世界第二个现代化钢铁企业,被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可见,在中国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中,武汉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武汉近代工业的崛起是以张之洞1889年任湖广总督后陆续兴办的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布、纱、丝、麻局等著名企业为代表:1、湖北枪炮厂又名汉阳兵工厂。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图谋自强,萌发了 兴建新式枪炮厂的思想,1888年向德国商购机器,1889年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后张之洞改 任湖广总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

7、铁方便为由, 奏请将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湖北枪炮厂的 设备是当时全国兵器制造工厂中最新式的,主要设备购自德国力佛厂和格鲁森厂。生产枪、 炮、枪弹、炮弹,以及与其配套的炮架、铜壳、底火等产品。张之洞委派候补道蔡锡勇为总 办,兼领其事。1892年(光绪十八年)四月开始施工,1894年(光绪二十年)五月枪厂竣工。七月,枪厂发生火灾,机器、厂房均遭损坏,经修复后于翌年六月正式开工,所产步枪为改良后的德国1 8 8 8年式5响毛瑟枪,此枪便是湖北枪炮厂生产数十年的汉阳式7 9步枪, 即“汉阳造”。同年四月,枪炮厂从铁政局分离,另设枪炮局。

8、八月成立炮厂,仿造德国3. 7生的克虏伯陆路快炮和5. 7生的过山快炮。接着又添购压炮钢大气锤、试枪炮钢拉力和枪炮速率各机器。光绪二十一年冬,建炮架、炮弹、枪弹三厂,熔铜厂亦相继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 1904年时,湖北枪炮厂规模宏伟,分厂林立,厂各有名,张之 洞以该厂非枪炮二字所能包括,奏请朝廷,改名为湖北兵工厂。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战时内迁。清末时,此厂规模、水平居全国之首。抗战后此厂改、并入其他厂,机器设备 也流入各厂。2、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位于汉阳龟山北麓(今国棉一厂厂址),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1891年动工,1893年9月建成投产。该工程

9、由英国人约翰逊设计, 厂区占地约730亩。它是中国19世纪以前唯一的近代化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化 钢铁企业,比日本的八幡制铁所早八年。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 厂、铁货厂、熟铁厂等六个大分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四个小分厂。其中六个大分厂均为钢结构厂房,是中国较早使用钢结构的工厂。四个小分厂,均为砖木结构厂房。工厂建成时,炼铁厂拥有100吨和250吨高炉各两座,日产能力为200吨。最高年产铁 12万吨。钢厂有8吨贝色麻砖炉两座,年产钢 6万吨左右。全厂共有烟囱 16个,最高达67 米,并铺有2414米长的专用铁路。至辛亥革命前,工厂有炼铁炉 3座,

10、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 轨2万余吨,共有工人约3000名。到抗日战争前,共产铁 250万吨,钢55.8万吨。抗日 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即重庆钢厂的前身),在汉厂房被炸毁,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了结。3、湖北布、纱、丝、麻局清末湖北纺织企业, 即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纱官局、湖北缭丝局和湖北制麻官局,均 系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局址在武昌平湖门、文昌门和望山门一带。自1890年(光绪十六年)织布官局开始筹建,到 1906年制麻官局落成,四局建成达16年之久,耗银316万两,占地246.04亩。四局建设的

11、具体情况如下。湖北织布官局是1890年底在武昌文昌门外破土兴工的,两年后建成,装英国布机1千张、纱绽3万枚,雇工2500人。产品有原布、斜纹布、花布、面巾等,月产两千匹,每匹 十丈。投放市场,销路很好,“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购取者争先恐后,以故货不停留, 利源日广。” 1893年至1901年,织布官局共产原色布 33万多匹,斜纹布11785匹。正如 织布官局大门口张之洞亲题的楹联:“布衣兴国,蓝缕开疆”,华中地区的机器纱织工业从此奠基,并在一定程度实现了 “略分洋利”的目的。“自湖北设织布局以来,每年汉口进口之洋布,已较往年少来十四万匹。”织布官局初见成效。随后,张之洞又筹建纺纱官局。张之

12、洞原计划建南、北两个纱厂,共装纱绽九万枚。北 纱厂首先兴工,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建成投产,装绽 5万,是为湖北纺纱官局。投产 后不久,官、商即生齿吾。商人以为官权太重,提出异议。张之洞以为“但欲官助商人之赞, 而不欲官问商人所办之事,似此用款无定,成见难融,是官商合办之局诸多窒碍,自不能不另筹变通办法”,原商股 30万两,退还一半,另一半作为官方借款,年息八厘。纺纱官局 开工后,经营情况不错,1899年一年即获利约 5万金。南纱厂原定装纱绽 4万,但因财力 不逮,无法兴工。湖北蚕桑业发达,但丝绸织造惯用土法,品质低劣。张之洞以为“惟民间素未见机器缭丝之法,无从下手,亟应官开其端,民效其法

13、。”他派湖北候补道刘保林赴沪考察,并将鄂 茧在沪试缭,结果十分满意。张之洞遂于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上了开设缭丝局片, 1894年底,在武昌望山门外购地建厂,遴选“家道殷实,综核精明,久居上海,其家开设 机器缭丝厂有年,且在汉口设有丝行,情形极为熟悉”的候选同知黄晋荃主持其事,官督商 办。黄在上海筹商股 2万两,官本8万两,以作开厂经费。1895年,湖北缭丝局建成投产, “釜数二百另八,织工三百人,每日制出上等品三十斤,普通品十八九斤”,“原料用湖北产、沔阳产最多,专用黄丝,其制品全部输于上海。除布、纱、丝局外,张之洞还在武昌平湖门外建湖北制麻局。湖北制麻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为吾国机制麻业

14、之滥觞”。张之洞兴建的湖北布、纱、丝、麻四局,构成比较完整的近 代纺织工业体系,这在中国近代纺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华中地区在张之洞督鄂之前,近 代纺织工业尚为一片空白。由于四局的建成, 武汉成为华中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张之洞兴办的这些企业在当时,不仅是武汉地区和全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而且在远东和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除以上三大近代工业外, 张之洞还在武汉地区先后兴办了近十个中小型近代工业,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针钉厂、武昌制革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印制局等,作为三 大工业的卫星群。这个以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为龙头的近代大工业体系的建成, 使武汉一跃成为晚清全国最重要的

15、工业中心之一。在短短的十余年间, 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兴办的大小近代工业,共投入资金达白银1700余万两,职工总数最多时达16000余人。武汉还是近代中国的“铁路城”。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1906年)和粤汉铁路( 1936年)的重要枢纽站便设在武汉。武汉近代工业依托铁道的兴建发展起来,为京汉 铁路铸造钢轨而兴建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1894年6月正式开炉),同时兴建的汉阳兵工厂是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军工企业,汉冶萍公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商办联合企业( 1909年)。位于汉口大智门的武汉老火车站候车厅,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我 国惟一有幸保留的一个百年老火车站。可以说,铁路兴建奠定

16、了武汉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东方芝加哥”的历史地位。在张之洞兴办近代大工业体系的同时期,武汉近代工业另一引为骄傲的企业是既济水电 公司。这个公司的诞辰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既济水电公司的全称是 “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口既济公司),由浙江籍商人宋炜臣发起,联络江苏、浙江、江西及汉埠商贾18人,并得到 张之洞的批准,创建于 1906年,初名“商办汉镇既济水电有限公司”,经营自来水和电气灯。这家企业被公认为是中国创办较早、创办时资金最多、规模较大的民营水电公司。公司开创时,股本为 300万元,张之洞拨官款30万元,以官钱局名义认股 3万股,以 示支持,并派“会办” 一人“协助”公司事务。从

17、历史的眼光看,1906年7月24日既济水电公司的成立,是武汉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公用水电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成为武汉城市生活革命及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引擎,具有宏阔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武汉兴办近代工业的庞大规模,在晚清整个洋务运动过程中,呈现着后来居上之势。因 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张之洞为旧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张之洞兴办的实业, 对全国近代化的影响功不可没,因而毛泽东同志称誉他为旧中国四大实业家之首(其他三位是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纺织业的张骞)。1958年,毛 主席在武昌主持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期间还谈到:“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 兵工厂、京

18、汉铁路等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武汉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最多的地区之一。1912年前,在外资工厂白工人约 3万,在官营企业、铁路的约 5万,在民营工厂的约 8000。1919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武汉近代 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数达20万,另有手工业工人5万多,体力劳动工人4万多。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这些人物包括政治家、企业家、 商人、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武汉近代工业的先驱不仅大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机器设备,同时还大胆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如有着多国留学经历的蔡锡勇任汉阳铁厂督办,多次出国去订购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为了学习当时欧洲最前沿的钢铁技术和企业管

19、理经验,他聘回了卢森堡人欧仁吕贝尔,并委以铁厂总工程师的重任。正是有了放眼世界选俊才的通达思想,一大批外国专家来汉工作。据初步统计,在张之洞督鄂时期,仅武汉引进有名有姓的外国人就有200多人。这些人不仅包括工程师、科学家,甚至还包括工匠、化验员等技术工种。如英国人哈里森,是汉阳 耐火砖厂的技师,从英国带来一整套制砖机器,在汉阳铁厂一角建起一座制砖厂房;德国人题来,来到汉阳任湖北枪炮厂的总工程师;日本人本庄道,1904年起任湖北枪炮厂技术顾问,等等。除了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早期工业的创办者们还十分注重自己人才的培育。早在徐荣廷承租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时,他就创办了楚兴纺织学校,专门培训技术干部和

20、管理干部。为了学习“洋人”先进的技术,徐荣廷还要技术人员改名换姓到日本去“偷”学,学 成归来予以重用。可以说,在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杰出人物辈出,武汉近代工业的崛起和辉煌,离不开以上这一批杰出的近代人物,正是他们的改革新政和开拓进取,奠定了近代武汉工业的坚实基础,特别是 张之洞,他在督鄂期间,扬弃了 “以商立国”的重商主义,确立 “以工立国”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产业结构观,并提出先重后轻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武汉早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武汉迅速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工业城市。由此,武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给武汉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近代工业文化记忆

21、。加强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保护武汉的工业遗产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武汉的工业遗产非常丰厚,但武汉尚未有一处国家级工业遗产(汉冶萍煤铁厂矿虽与汉阳铁厂有一定关系,但其旧址主要在黄石),全市工业遗产的普查工作以前也没有开展,这和武汉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地位远远不符。建设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可以配合全市工业遗产的普查。(二)、有利于提高市民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建设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武汉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人们习惯于把历史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 对它们悉心保护,而

22、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东西尤其是 旧厂房和设备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抛弃、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 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三)、有利于提升武汉的城市文化品格武汉地区的老厂房、老设备等具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以及工业生产、工业建筑、工业美学和其他人文信息,它们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足迹,是武汉城市文化个性的独特呈现。博物馆的多少和种类是衡量一

23、个城市尤其是大都市文化品格的重要指标。我国因人口 多、底子薄的国情,目前博物馆的建设还不尽如人意,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我国科技博物馆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据统计,美国 2004年全国的科技博物馆(包括科技馆及与之 相关的动物园、植物园等)的总数为 560座,日本为320座,我国台?!地区为 90座,而整 个大陆地区仅有250座。而近代工业博物馆则更是少得可怜。武汉作为我国有悠久的近代工业传统的大都市不能没有一座或多座像样的工业博物馆。(四)、有利于武汉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通过工业博物馆的建设来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近二十年来,在西方工业遗产旅游非常流行,工业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 “工业遗产” 意识,以博物馆形式,特别是科学、技术、铁路博物馆形式保护了大量的工业文 物,满足并吸引了部分具有特殊兴趣的人们的旅行和观光。英国是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