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网换热器_第1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_第2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_第3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_第4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细管网换热器与 节能减排降耗、提升建筑品质”关系密切建筑能耗占整个能耗的40%左右,是最有潜力的节能领域。毛细管网换热器结构具有换热面积大、流量分配均匀、水流阻力小、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还能够耐高温、耐高压、耐 腐蚀,是一种理想的高效换热器,用途十分广泛。毛细管网换热器的突出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利用低品位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以及土壤、地下水、空气、污水、地表 水、发电厂废水等说蕴含的能量),还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做到节能减排环保并提高 建筑物的品质。毛细管网换热器与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结合,加上合理的控制组成一个节能系统,节能可达 70%;如果再配套太阳能和冷热储能系统,节能可

2、达90%左右。毛细管网换热器与“节能减排降耗、提升建筑品质”关系密切,具有巨大推广应用前景。第一部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简介一、常规空调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人体的热舒适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度、 湿度进行全面控制。 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C,相对湿度 60%此时露点温度为 16.6 C。空调排热排湿的任务可以看成是从25c的环境中向外界排热,在 16.6 C的露点温度的环境下向外界排湿。目前空调方式的排热排湿 都是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再将冷却干燥的空气送入室内,实现排热排湿的目的。常规温湿度混合处理的空调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能源浪费。使用一套系统同时制冷和除湿,为了满足用

3、冷凝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 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6.6 C的露点温度需要约7 c的冷源温度,这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 57 c的冷冻水、房间空调器中直接 蒸发器的冷媒蒸发温度也多在5c的原因。在空调系统中,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部分,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c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含湿量)满足要求,但温 度过低,有时还需要再热,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2、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 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

4、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过高的结果是不舒适,进而降低室温设定值,通过降低室温来改善热舒适,造成能耗不必要的增加;相对湿度过低也将导致由于与室外的始差增加使处理室外新风的能耗增加。3、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大多数空调依靠空气通过冷表面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这就导致冷表面成为潮湿表面甚至产生积水,空调停机后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繁殖的理想场所。空调系统繁殖和传播霉菌成为空调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因此有效过滤空调系统引入的室外空气是

5、维持室内健康环境的重要问题。 然而过滤器内必然是粉尘聚集处,如果再漂溅过一些冷凝水,则也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频繁清洗过滤器既不现实,也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4、传统的室内末端装置有局限性。为排除足够的余热余湿同时又不使送风温度过低,就要求有较大的循环通风量。例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如果有80 W/m2显热需要排除,房间设定温度为25C,当送风温度为 15c时,所要求循环风量为 24 m3/hr/m2 ,这就往往造成室内很大的空气流动, 使居住者产生不适的吹风感。为减少这种吹风感, 就要通过改进送风口的位置和形式来改善室内气流组织。这往往要在室内布置风道,从而降低室内净高或加大楼层间距。很大

6、的通风量还极容易引起空气噪声,并且很难有效消除。在冬季,为了避免吹风感,即使安装了空调系统,也往往不使用热风,而是通过另一套的暖气系统(如采暖散热器) 供热。这样就导致室内重复安装两套环境控制系统,分别供冬夏使用。5、输配能耗的问题。为了完成室内环境控制的任务就需要有输配系统,带走余热、余湿、CO2气味等。在中央空调系统中, 风机、水泵消耗了 40%- 70%勺整个空调系统的电耗。在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多采用全空气系统的形式。所有的冷量全部用空气来传送,导致输配效率很低。相对而言,1m3水所输送的热量和 3840 m3空气所输送的热量是相当的。此外,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以低品位热能作为夏季

7、空调动力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北方地区大量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在夏季由于无热负荷而无法运行,使得电力负荷出现高峰的夏季热电联产发电设施反而停机,或者按纯发电模式低效运行。 如果可以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空调,既省下空调电耗,又可使热电联产电厂正常运行,增加发电能力。 这样即可减缓夏季供电压力,又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热电联产系统继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空调负荷在如何实现有效的蓄能,以协调天内变化显著,与热电联产电厂提供热能并不是很好匹配,如何实现有效的蓄能,以协调二者的矛盾也是热能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空调的广泛需求、人居环境健康的需要和能源系统平衡的要求,对目前空调方式提出了挑战。新的空调应该具备

8、的特点为:减少室内送风量、高效换热末端、采用低品位能源、设置冷热蓄能系统。 从如上要求出发,目前普遍认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可能 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的特点空调系统承担着排除室内余热、余湿、CO2与异味的任务。研究表明:排除室内余湿与排除CO2异味所需要的新风量与变化趋势一致,即可以通过新风同时满足排除余湿、CO2与异味的要求,而排除室内余热的任务则通过其他的系统(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来实现。 由于无需承担除湿的任务,因而用较高温度的冷源即可实现排除余热的任务。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从而避免

9、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损失。由于温度、 湿度采用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 克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难以同时满足温、湿度参数的要求,避免了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 的现象。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为:处理显热的系统与处理潜热的系统,两个系统独立调节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见图1)。处理显热的系统包括:高温冷源、余热消除末端装置,采用水作为输送媒介。由于除湿的任务由处理潜热的系统承担,因而显热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不再是常规冷凝除湿空调系统中的7C,而是提高到18c左右,从而为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即使采用机械制冷方式,制冷机的性能

10、系数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余热消除末端装置可以采用毛细管网换热器、辐射板、干式风机盘管等多种形式,由于供水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因而不存在结露的危险。处理潜热的系统,同时去除室内 CO2室内异味等,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此系统由新风处理机组、送风末端装置组成,采 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的媒介。在处理潜热的系统中,由于不一定需要处理温度,因而湿度的 处理可能有多种方法,如冷凝除湿、吸附除湿等。图1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新风来承担排除室内余湿、CO2和室内异味的任务,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这些排湿,排有害气体的负荷仅随室内人员数量而变化, 因此可采用变风量方式

11、,根据室内空气的湿度或 CO2的浓度调节风量。由于仅是为了满足新 风和湿度的要求,如果人均风量40 m3/hr,每人5平方米面积,则换气次数只在 23次/hr, 远小于变风量系统的风量。这部分空气可通过置换送风的方式从下侧或地面送出,也可采用个性化送风方式直接将新风送入人体活动区。室内的显热则通过另外的系统来排除(或补充)。由于这时只需要排除显热,就可以用较高温度的冷源通过辐射、对流等多种方式实现。当室内设定温度为25c时,采用屋顶或垂直表面辐射方式,即使平均冷水温度为20 C,每平米辐射表面仍可排除显热40 W/m2已基本可满足多数类型建筑排除围护结构和室内设备发热量的要求。由于水温一直高于

12、室内露点温度,因此不存在结露的危险和排凝水的要求。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分别控制。尤其实现了新风量随人员数量的同步增减,从而避免了变风量系统冬季人员增加,热负荷降低,新风量也随之降低的问题;与目前的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比较,免去了凝水盘和凝水排除系统,彻底消除了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这一隐患,同时由于不再存在潮湿表面,根除了滋生霉菌的温床,可20C),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由于室内相对湿度可一直维持在60蛆下,较高的室温(26C)20C),以健康的危害。图2 毛细管网辐射三、高温冷源的制备由于潜热由单独的新风处理系统承担,因而在温度控制(余热去除)系统中,不再采用7c的

13、冷水同时满足降温与除湿的要求,而是采用约18c的冷水即可满足降温要求。此温度要求的冷水为很多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如深井水、通过土壤源换热器获取冷水等, 深井回灌与土壤源换热器的冷水出水温度与使用地的年平均温度密切相关,我国很多地区可以直接利用该方式提供18 c冷水。在某些干燥地区(如新疆等)通过直接蒸发或间接蒸发的方法获取18c冷水。即使采用机械制冷方式,由于要求的压缩比很小,根据制冷卡诺循环可以得到,制冷机的理想COP各有大幅度提高。如果将蒸发温度从常规冷水机组的23c提高到1416C,当冷凝温度恒为 40c时,卡诺制冷机的 COP各从7.27.5提高到11.012.0。对于现有的 压

14、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怎样改进其结构形式, 使其在小压缩比时能获得较高的效率, 则是对制冷机制造者提出的新课题。图3是三菱重工(MHI)微型离心式高温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采用“双级压缩+经济器”的制冷循环形式和传热性能优异的高效传热管,优化设计离心式压缩机叶轮和轴承,不仅突破了离心式冷水机组难以小型化的误区,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性能系数COP图4示出了利用该微型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备高温冷水时的性能计算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冷冻水进、出水温度为21/18 C、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 37/32 C时,其COP=7.1,在部分负荷条件下或冷却水温度降低时,其性能则更为优越。图3图3微型离心式高温冷

15、水机组图4 18C高温冷水机组的性能曲线四、结论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或全空气方式相比,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特点可总结如下:适应室内热湿比的变化。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满足建筑热湿比随时间与使用情况的变化,全面控制室内环境。并根据室内人员数量调节新风量, 因此可获得更好的室内环境控制效果和空气质量。末端方式不同。可采用辐射式末端或者干式风机盘管吸收或提供显热,采用置换通风等方式送出干燥的新风去除显热,冬夏共用同样的末端装置。处理显热的系统只需要18c的冷水,这可通过多种低成本的和节能的方式提供,降低了运行能耗。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即使采用普通空调机组系统

16、能效也会大大提高。 这个特点有利于 能源的广泛选择利用,特别有利于开发利用低品位的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能、热电厂余热回收等,对节能减排降耗意义重大。舒适度大大提高。没有强风感、没有噪声、不传播细菌,是一种健康绿色的空调方式。第二部分 毛细管网换热器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的基石、毛细管网换热器的结构毛细管网是一种集配式结构(见图5),具有以下特点:1、换热均匀;2、水力损失小;3、换热面积大;4、换热效果好。图5集配式结构的毛细管网因此,毛细管网是一种高效换热器。毛细管网是PP-R原料制造,因此又具备了耐高温、 金属箔图5集配式结构的毛细管网因此,毛细管网是一种高效换热器。毛细管网是PP-R

17、原料制造,因此又具备了耐高温、 金属箔塑料支管图6毛细管网换热器二、毛细管网换热器的优点:1、高效节能。毛细管网换热器能够有效利用低品位能源、能够大大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建设部评估委员会专家认为:“毛细管网换热器与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结合,加上合理的控制组成一个节能系统,节能可达70%;如果再配合太阳能和冷热蓄能系统,节能可达90%左右。”2、高舒适度。毛细管网换热器没有强风感、没有吹风危险、没有噪声、不传播细菌、温差小、轻柔安静。3、安装方便。毛细管网换热器薄(4.3mm)而柔软、荷载小(满水后不足 900g/m2),便于与装饰层结合使用,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地面、墙面或顶棚,对装饰影响最小。产

18、品一般免维修、免清洗。4、绿色环保。采用 PP-R原料制造,可靠使用五十年以上,可回收利用,不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三、正确应用毛细管网需要解决的问题1、防止冷辐射表面凝露这是人们在使用毛细管网制冷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掌握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原理后就知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了,有多种可靠的技术可以选择, 关键在于以下两点。(1)采用高温冷源。供水温度保证冷辐射表面在室温设计温度以下满足制冷要求,同 时在室内露点温度以上不发生凝露。(2)利用新风除湿。新风系统往往是高档建筑必备的,利用新风控制室内露点始终低 于冷辐射表面的温度。系统的组成与控制:高温冷源、毛细管网换热器、新风机组、除湿机组

19、、温度-露点探 测器、执行器。当有了露点信号的时候,通过提高循环介质的温度、加大新风量、降低新风 温度等手段都可以避免凝露。2、防止毛细管阻塞(1)建议采用独立的小型循环系统,与大系统连接时通过板式换热器隔开。(2)循环系统全部采用耐腐蚀的管道及阀部件,如塑料管、铜镀馍阀部件和连接件等。金属氧化物沉积会阻塞管道,游离的金属离子会对塑料管材老化产生影响。(3)对系统的补充水进行过滤,防止大型颗粒物阻塞管道。如果系统始终在冷水状态 下运行,不必考虑水质的软化问题。(4)系统中需要加防冻液或除氧剂,或采取真空脱气措施。原因是塑料管是透氧的, 采取以上措施可以防止管道内滋生微生物形成生物粘泥。3、漏水

20、修复毛细管网是由PP-R原料制造,干管漏水可以热熔修复,毛细管漏水可断开通过热熔手 段焊死。毛细管网一般安装在装饰层下面,漏水点寻找及恢复比较方便,但是还是建议加强成品保护及警告措施,尽量避免破坏。4、与装饰面层结合毛细管网与装饰面层结合时可以随面层形状随意安装,但是要与装饰层结合紧密避免产生空气隔层影响换热。面层抹灰时应该注意有一定的厚度及使用聚合物砂浆,防止开裂。四、毛细管网推广应用的成熟性1、产品制造技术十分可靠毛细管网是由PP-R管道焊接成型的,PP-R原料及管道的理化性能已经通过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证明是可靠的。目前的焊接工艺也是十分可靠的, 无数次的压力测试证明爆破点一般 发生在毛细管

21、和主管上,毛细管与主管的焊点十分牢固。产品通过了国家化学建材检测中心 的有关测试,而且经过建设部组织的各方专家评估得出权威结论:企业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国内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正在完善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在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毛细管网换热器企业标准(Q/CYPLF001-2007),已经在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备案发布,制定了产品应用技术规程,通过了国家空调与净化设备标准委员会组织专家的审 定和建设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争取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后尽快上升为行业标准和规程。3、应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和可

22、靠毛细管网在欧洲已使用二十年, 有很多成功案例,使用面积已经超过一千万平方米以上, 近年来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我国从2005年清华大学节能示范中心引进毛细管网产品和技术以后,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已经开始在很多项目上投入应用,反映效果很好。第三部分:毛细管网让可再生能源插上腾飞的翅膀广泛应用于高低档建筑一、世界能源的历史与形势自古以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越来越清晰,即物质、 能量和信息。尤其是近代 的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化石燃料被疯狂的开采,能源消耗从煤炭到石油和天然气, 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就有可能

23、看到它们的枯竭。更可怕的是,我们在经历能源危机的同时,不得不接受它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所幸的是有识之士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行动起来。为防止地球温暖化(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要求控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的CO2S,因为它对于地球温暖化的影响占1/2以上。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部分国家签署 了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在20082012年间,将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1990年的排放水平平均降低 5.2%。2004年6月在德国波恩召开了国际可再生 能源大会,154个国家代表通过了波恩宣言,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讲话指出“能源的 有效使

24、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世界获得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双重策略”。我国著名能源科学家吴仲华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提出“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基本原则。在当前的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是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尽量减少 煤炭的使用,将天然气的比例增加,将石油的比例减少,到 2030年前后,大规模使用可再 生能源,到2050年前后,化石能源降低到次要地位,甚至于逐渐淡出能源结构。二、我国的能耗状况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 高耗能的特征。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能耗量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能耗

25、量将很快居世界第一。能源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能源问题搞不好,有可能拖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后腿。不远的将来,能源危机在中国可能不会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4%,而石油和煤炭的需求量则分别占世界的7.4%和31% 2005年,中国能源 消费量为22.2亿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9.5%,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 石油消费国。据有关专家预测,到 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超过 5亿吨,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为 70%F口 50%另外,我们的能效也不容乐 观,每一万元的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

26、3倍,日本的7.2倍,并远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了解决这种状况,52位院士和百余位专家联名发出了节能和科学用能的倡议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三、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特点和方展方向我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既有建筑近 400亿平方米,95姒上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超过了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到2000年底,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累计仅占全部城乡建筑总面积的 0.5%,占城市既有供暖居住建筑面积的9%绝大部分新建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2004年,我国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8

27、.8%,北方采暖地区,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占中国能源总消耗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解决好北方的采暖能耗和南方的空调能耗,将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一般建筑用能中,采暖空调占65%左右,生活热水供应占 15%左右,电器口明等占 14%左右,炊事占6%左右。除电器照明和炊事外,其他的建筑用能具有以下特点:1、 低品位能源:热能根据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低品位能源和高品位能源,越接近环境温度的热能品位越低,而高出环境温度幅度越高则热能品位越高。建筑采暖所需的温度通常低于100 C,空调所需的温度通常高于 5C,均为低品位能源。如果将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品位能量

28、 用于建筑采暖、空调,是不符合“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热力学基本原则,存在着严重的 能量浪费;2、2、2狭窄的温度范围:Qfw建筑空调冷冻水白温度一般为512c (毛细管网系统所需温度为1620C),供热热水温度在5560c左右(毛细管网系统所需温度为 3035C)。由此可见建筑能源的温 度范围非常狭窄;3、 Rq2|w%m vw建筑用能温度与可再生能源的温度接 近:地球环境内的各种介质均含有低品位的热(冷)能,这些介质包括土壤、地下水、河流 湖泊及海水、污水和空气。以北京为例:土壤的地下水温度全年约14 c左右;污水厂冬季排出的处理后污水温度仍在16c左右;空气温度一般为-1540C。显然这

29、个温度范围与空调供暖所需的温度相当接近,我们可以通过热泵将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建筑用能的使用温度;4、可直接使用太阳能:。我国西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采暖季日平均太阳辐照量均在9,00015,000kJ/m2之间。如果采用目前流行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每日集热时间按8小时考虑,建筑面积热指标按50W/m2计算,采暖供回水温差 15C (毛细管网采暖供回水温差不超过5C),每天供暖时间为8h,则可以推算出,每单位建筑面积所需要的集热器面积 在0.210.33m2之间。由于农村地区的建筑形式和城市的别墅多为3层以下的建筑,所以按照这个面积比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于多层建筑,也可以作为能源的补充而节省部

30、分能源。由此可见,低品位的可再生能源即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应是建筑用能的最佳选择。一般来说自然能源可以包括以下六个来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湖泊、河流等)、海水、污水及空气,它们所含有的热能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热能,同时地球表面包括土壤和水体的储能作用也在自然能源的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解决建筑用能最科学、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四、高效采暖空调末端要想减小建筑运行的能耗,除了要解决好围护结构(墙体、屋顶、门窗等)的保温问题 外,还必须解决好暖通末端的低效利用问题。古人从钻木取火以来,每一次取暖的发展, 末端的温度都会有所下降,人类文明也向前迈进了一步

31、。最初是用火堆,高温且烟熏火燎,采暖面积小;后来,用火炉,同样的温度但 室内没有了烟气,但采暖面积仍然有限;再后来,用中高温度的火炕、火墙和壁炉,使整个 房屋温暖;到上世纪期四、五十年代普遍采用100c以上的汽暖和80c以上的水暖;到上世 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采用55c60c水温的地板辐射采暖;到了 1986年,又开始采用16c40c水温的毛细管网恒温恒湿新风技术来使建筑物一年四季保持温度和湿度的恒 定不变。随着末端的温度不断降低,末端的效率极大地提高,节能越来越显著,而舒适度也越来越(Wj O开发利用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是中国乃至全球性的问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

32、缓解能源危机、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但仅仅是 开源是不够的,必须与节流并举,开发从冷热源到末端的整个系统,使系统的整体效率提高,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这对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欧美国家兴起的毛细管换热技术正在我国建筑业正引起越来越大的 关注。它与传统传统的供热空调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和创造舒适的人 工环境。目前我国的毛细管空调末端产品大都注重在毛细管平面辐射的开发和应 用。但是由于我国主要空调地区(如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具有高温,高湿的特 征,从目前北京, 上海等城市的示范工程来看,毛细管平面辐射末端也暴露出 一些问题,如:(1)本身不具备除湿功能,潮湿季节空调房间结露现象严重;(2)为了防止结露,不允许开窗,带来室内空气品质严重下降;(3)需要独立的新风处理机组,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毛细管空调换热技术的研发不应当只停留 在平面辐射末端上。重力循环式毛细管空调末端设备是毛细管换热空调技术与我 国国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但具有除湿功能、不需要独立的新风处理 设备,而且设备在厂中预制、便于与装修施工配合、维修方便。殷切期望广大行 业同仁、专家学者和毛细管换热产品生产厂家相互交流,献计献策,开发出更多的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