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邦大旱》札记_第1页
读《鲁邦大旱》札记_第2页
读《鲁邦大旱》札记_第3页
读《鲁邦大旱》札记_第4页
读《鲁邦大旱》札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鲁邦大旱?札记孔子对曰1号简原释文作“孔子答曰。围绕这个读为“对的字,原注释云:“从曰,合声,读为答。?集韵入合?:答、畣、畗,德合切,当也。古作畣、畗,通作荅。简文从曰。从曰、从田常通用。这种写法的字在先前发表的战国文字资料中已有所见。望山2号墓47号简云:“雕杯二十合从曰。朱德熙、裘锡圭、李家浩先生所作考释说:“合从曰从曰合声,答之古文作畣,应即由合从曰讹变。信阳109号简为之如何?合从曰曰,合从曰曰即答曰。字在此当读为合。合字古训配,训对。二十合即二十对。1传出洛阳金村的一件玉璜铭云:“上变下动,相合从曰和同。“相下一字裘锡圭、李学勤先生都读为“合2。又郭店?老子?甲组26号简“治之

2、于其未乱句下有此字,原释文释为“合,原注释对其下缺文说:“简文所缺之字,据帛书本和今本可补作抱之木生于毫。3黄锡全先生?汗简注释?“畣字条认为:“畣盖合字别体,由合从曰而变。4从上揭诸例看,战国文字中的此字,似当如黄先生所云,看作“合字别体。在多数场合,迳读为“合。“合用作对答之字,按后世的用字习惯,有两种可能。一是用作“答。唐张参?五经文字?卷中艸部“荅“字条云:“此荅本小豆之一名。对荅之荅,本作畣,經典及人間行此荅已久,故不可改变。5按照前引黄锡全先生的推测,“畣即“合字别体。又如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二:“奉阳君合臣曰,?十问?“容成氏合曰、“彭百合曰,“合

3、均读为“答。二是用作“对。?汗简?有如“合之“对字。黄锡全先生指出:“即合字。合古义同荅,与对字互训。陈侯因次敦合扬氒德即金文习见之对扬。6在先秦古书,习见“对曰,而少见“答曰。在?论语?、?礼记?中,屡见“孔子对曰7,“孔子答曰那么无一见。有鉴于此,简文恐当读为“对。3号简的“毋乃谓丘之合非与的“合亦然。庶民知说之事鬼也2号简记孔子之语原释文作:“庶民知说之事,视也,不知刑与德并解释说:“智敚之事,读作知说之事。敚,夺字,从兑得声,通作说。说乃古代传统的求雨祭名。?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皆祭名也。郑玄云:攻、说皆以

4、辞责之。贾公彦疏:攻、说用殷而已。本简下文云传统的大旱之祭用圭璧币帛,是辞中之敚宜读作说。?淮南子泰族训?祈祷而求福,雩兑而请雨之兑,与敚、说乃同一字的通假。孔子以为,抗御大旱民间但知说祭,不知须保持刑德之治。对于原释文中的“视字,黄德宽先生有不同意见。他说:“视字释文可商。其字作,从示无疑。被隶作见的局部,就形而言自然也有道理,但读视也,文辞不通。我们以为此字应当分析为从示、鬼声,即鬼之异文。一是视字在郭店、上海楚简中均从目从人作,与见之别在人之腿部的弯曲与否,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尚未见从“示的“视。二是此字的写法与郭店简?老子?乙之畏作,本书?民之父母?中的威作,构形非常接近,不同之处在于一

5、作鬼头,一作目。其实古字中“目写作“田伺空见惯,本书之胃屡次出现,或作,或作。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此处所谓的视,与?民之父母?的威和?老子?乙篇的畏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和用法。?陈方簋?恭盟鬼神,之鬼也从示、鬼声,故可将此字读作鬼。8按照黄先生的分析,此字释为“鬼,在形体上应可讲通。在将此字释为“鬼之后,相关句读也连带有了调整的可能。即原来断读的“事、“鬼二字当连读。事鬼,即奉事鬼神。?论语先进?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既为“事鬼一读提供了传世典籍方面的辞例,同时也说明“事鬼的“鬼可以兼赅鬼神。至于全句的句读,那么似有两种选择。一作“庶民知说之事鬼也,一作“庶民知说之,事鬼

6、也。在后一种场合,事鬼是孔子对“说的含义的判断。而在前一种场合,事鬼是民众的知识。由于随后说“不知刑与德,与“知如何相对,似以前一种选择为好。其欲雨又甚于我,又必待吾命乎4、5号简所记子赣之言原释文作:“夫山,石以为膚,木以为民,如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何必寺恃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膚,鱼以为民,如天不雨,水将涸,鱼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何必寺恃乎名乎?原注释于“石欲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说:“此言天久不雨,山石将因日炙而焦,树木将枯槁而死,山本欲施雨之需,更甚于人世。其,指山石神格化。本简中二或字前者读作本义字,后者读作何。或、何同声纽,或古韵在职部,何在歌部,属旁对

7、转,音近通假。又于“寺虍从壬名说:“读为恃乎名,辞意指山川之神恃名傲世,不欲施雨。?逸周书武纪解?:恃名不久,恃功不立,虚愿不至,妄为不祥。这些注释有几处可商。我们先看“或字。在楚简中,“或除如字读外,往往用作“又。如包山121号简“邞拳窃马於下蔡而儥之於昜城,或杀下蔡人余睪;134135号简“今阴之堇客不为其断,而倚执僕之兄呈,阴之正或执僕之父舟;郭店?老子?乙3、4号简“损之或损,以致亡为也;?六德?20、21号简“既生畜之,或从而教导之;?语丛四?27号简“入之或入之,至之或至之之,至而亡及也已。此外,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此三宝者,或非王之有也;“公仲倗谓韩王

8、章“今或得韓一名縣具甲,“或亦读为“又。或、又为匣纽双声,韵部属支、职旁对转。古音相近,故可通假。本篇中两句“其欲雨或甚于我“的“或字,恐当读为“又,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与“甚的意义正好相关。子赣将石、水、与木、鱼比作山川的皮肤和臣民,面临皮肤焦涸、臣民死亡的困境,山川对雨的需要当然很迫切。假如按本字读,就很不好解释。“又甚连文在古书中亦往往可见,如?左传?昭公三十年说“光又甚文,将自同于先王;?国语郑语?“又甚聪明和协,盖其先王;?墨子非攻上?说“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战国策齐策一?说“闬说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于齐。这也可印证。“或必待吾命乎中的“或,何琳仪先生也读为“

9、又。他指出:“或训“又为典籍恆诂。参?礼记檀弓?“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9?国语晋语?“或作“又。二字音义均通。“又作为副词,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10。如?史记游侠列传?云:“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简书,应该是顺适的。“寺,刘乐贤先生读为“待。他说:“待乎名,是等到叫名字的意思。在求雨祭仪中,祭祀者必定会叫呼山川之名。11按照将“寺改读为“待的思路,对简文可以作另外一种解读。即将其后的“虍从壬读为“吾,将“名读为“命“奉告或“召唤。“又必待吾命乎,意思是说难道必须等待我们的呼唤吗。转贴于论文联盟.ll.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第29

10、5-296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2裘锡圭:?战国文字释读二那么玉璜铭?;李学勤:?释战国玉璜箴铭?。并载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铭文“合形少口上一横,裘锡圭先生认为是“亼旁下面和“口旁上面的横画并成一笔。李学勤先生认为是“从合时。论文联盟.LL.编辑。3?郭店楚墓竹简?,第112页、116页注释六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4第21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5四库全书本。6?汗简注释?,第505页。7?论语?见“为政、“八佾、“雍也、“先进、“颜渊、“子路、“卫灵公等篇,?礼记?见“哀公问、“儒行二篇。8黄德宽:?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简帛研究网(03/01/21).babsilk.rg/ssf/2022/huandekuan01.ht9?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03/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