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1.gif)
![冷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2.gif)
![冷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3.gif)
![冷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4.gif)
![冷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c10020a1d557868c20a3e41ebca9e19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冲裁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指导老师 目录一冲裁模设计题目3二制件工艺分析32.1结构与尺寸32.2精度32.3材料3三冲裁工艺设置4四确定模具结构方案44.1模具类型44.2操作与定位方式44.3卸料及出件方式4五工艺设计计算55.1排样设计与搭边值的计算 55.2材料利用率计算55.3计算压力值55.4初选压力机65.5确定压力中心65.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7六工作零件及模架尺寸的确定86.1模架尺寸的确定86.2 凹模的设计96.3凸模的设计106.4凸凹模的设计10七其他零件的设计127.1模柄尺寸设计127.2
2、推件装置137.3卸料橡胶137.4卸料螺钉147.5定位零件14八各模板的零件图158.1上模垫板158.2凹模固定板168.3卸料板178.4凸凹模固定板188.5下模垫板19九装配图20十心得体会21十一.参考文献22一冲裁模设计题目材料:Q235厚度:2mm生产批量:大批量尺寸如下:二制件工艺分析2.1结构与尺寸 该制件为一个36mm圆片,厚度2mm,内部有两个6mm圆孔,两孔间距为18,结构简单,形状对称。孔的直径d1.3t,两孔间距a2t,故改制件适合采用冲裁加工。2.2精度 该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均已给出:零件外形:36 公差等级为IT14零件内孔:6 公差等级为IT10孔心距:1
3、8 公差等级为IT62.3材料 该制件材料为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查阅文献2附录一 冲压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Q235未退火 抗剪强度为304373Mpa,抗拉切强度为432461Mpa。断后伸长率21%25%。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进行冲裁加工。三冲裁工艺设计该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道工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方案一模具结构较为简单,但是需要两副模具进行两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两次定位积累误差大。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
4、的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方案三级进模只需一副模具,同样适合大批量生产,但是冲裁精度低于复合模,制件的平整程度也低于复合模,考虑到孔心距的位置精度IT6较高,为避免多次定位积累较大的误差,这里选用方案二,复合模进行生产。四确定模具结构方案4.1模具类型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复合模具。复合模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复合型式的凸凹模,它既起落料凸模作用,又起冲孔凹模的作用。凸凹模在上上时为正装结构,正装复合模的结构特点是:冲裁结束后,制件由顶件装置从下往上顶出,冲孔废料由上模的打料装置推出,冲孔废料落在工作面上,不易排除。凸凹模在下时为倒装结构,倒装
5、复合模的结构特点是:冲裁结束后,制件由推件装置将制件从上往下推出,冲孔废料由凸凹模孔下漏,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倒装复合模省去了顶件装置,废料也容易排除,故采用倒装结构。4.2操作与定位方式 虽然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安排生产,可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批量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考虑到零件尺寸大小,材料厚度,为了便于操作和保证零件的精度,宜采用导料板导向,固定挡料销挡料,并与导正销配合使用以保证送料位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零件精度。为了保证首件冲裁的正确定距,采用始用挡料销,采用始用挡料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4.3卸料及出件方式采用弹性卸料的方式卸料,弹性卸
6、料装配依靠橡皮的弹力来卸料,卸料力不大,但冲压时可兼起压料作用,可以保证冲裁件表面的平面度。为了方便操作,提高零件生产率,冲孔废料由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推出。五工艺设计计算5.1排样设计与搭边值的计算 制件的结构为圆片型,排样的方式为直排有废料排样。排样的方式如下图。搭边值aa1=1.52t,取a1=3mm,a=3.5mm。级进模送料的步距A:39mm。条料宽度:B=D+2a+,B取公差IT13,查阅文献3表1-8标准公差数值,=0.39mmB=(36+23.5)=43mm5.2材料利用率计算根据零件图的到制件面积S=3.1418mm18mm=1017.36mm2一个步距材料的面积AB=39mm
7、43mm=1677mm2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5.3计算压力值落料力的计算:F=KLt制件外圆周长L1=3.1436mm=113.04mm抗剪切强度=340Mpa厚度t=2mm系数K=1.3F1=1.3113.04mm340Mpa2mm冲孔力的计算:F=KLt两圆孔周长L2=23.146cm=37.68mm抗剪切强度=340Mpa厚度t=2mm系数K=1.3F2=1.337.68mm340Mpa2mm=33.31KN推件力的计算:F推=nK1F2 凸凹模刃口直壁高度h=6mm废料积存量n=h/t=3 推件力系数K1查阅文献1表2-5推件力系数、顶件力系数和卸料力系数 K1=0.055 冲孔力F
8、2=33.31KN F推= 30.05533.31KN=5.50KN卸料力的计算:F卸=K3F1推件力系数K3查阅文献1表2-5推件力系数、顶件力系数和卸料力系数K3=0.04落料力F1=99.93KNF卸=0.0499.93KN=4.00KN倒装复合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件方式,总冲裁力F0=F1+F2+F推+F卸F0=99.93KN+33.31KN+5.50KN+4.00KN=142.74KN5.4初选压力机 对于冲裁工序,压力机的标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冲裁时总压力F0的1.11.3倍,即p 查阅文献2附表3-2 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部分)技术参数,初步选用J23-16型压力机,具体
9、参数如下:标称压力:160KN 滑块行程:55mm行程次数:120/min 最大封闭高度:220mm连杆调节长度:45mm 工作台尺寸:前后300mm 左右450mm 孔径210mm模柄孔尺寸:直径40mm 深度60mm电动机功率:1.5KW5.5确定压力中心 为了保证压力机和冲模正常平稳的工作,必须使冲模的压力中心通过模柄轴线与压力机滑块中心重合。凹模刃口如下图示,作XY坐标系。刃口形状关于X、Y轴左右对称,压力中心位于圆心处(0,0)。5.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凸、凹模尺寸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落料件尺寸和冲孔时的尺寸都是以光亮带尺寸为准的,落料件上光亮带的尺寸等于凹模刃口尺寸,冲
10、孔时光亮带尺寸等于凸模刃口尺寸。故设计落料模时,要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间隙取在凸模上,考虑到冲裁过程中凹模的磨损,凹模的刃口尺寸越磨越大,因此,凹模的刃口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较小的尺寸,以保证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取最小合理间隙值,以保证模具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间隙仍然在合理间隙以内。(2)设计冲孔模时,要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间隙取在凹模上,考虑到冲裁过程中凸模的磨损,凸模的刃口尺寸越磨越小,因此,凸模的刃口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较大的尺寸,以保证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取最小合理间隙值,以保证模具磨损到
11、一定程度时,间隙仍然在合理间隙以内。(3)考虑到制件的形状规则,凹模、凸模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即分别标注凹模和凸模刃口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根据上述设计原则,设计外形的落料模应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其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再减小凸模刃口尺寸以保证最小的合理间隙Zmin落料模计算公式如下:DDDd为工件的制造公差,已由题目给出=0.62mm;x磨损系数,与制造精度有关,由工件的外圆精度IT14查阅文献1p28页得x=0.5;Zmin最小合理间隙,根据t=2mm,查阅文献1表2-2冲裁模刃口双面间隙得ZD落料件的基本尺寸36mm;dp为凹模和凸模的制造公差,由基本尺寸D查阅文献1表2
12、-4规则形状冲裁时凸模的制造公差,DD设计内孔的冲孔模应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凸模刃口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大尺寸,再增大凹模刃口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Zmin冲孔模计算公式如下:dddp为工件的制造公差,已由题目给出=0.048;x磨损系数,与制造精度有关,由工件的内孔精度IT10查阅文献1p28页得x=1.0;Zmin最小合理间隙,根据t=2mm,查阅文献1表2-2冲裁模刃口双面间隙得Zd孔的基本尺寸6mm;pd为凸模和凹模的制造公差,由基本尺寸D查阅文献1表2-4规则形状冲裁时凸模的制造公差 dd六工作零件的设计及模架尺寸的确定6.1模架尺寸的确定 (1)凹模尺寸的初计算 落料模首先确定了
13、凹模的刃口尺寸,从凹模开始尺寸开始设计模架尺寸,考虑到凹模内部需要装配推件装置,凹模的外形结构采用平刃口凹模,刃口的结构为直筒形,固定方式采用螺钉和销钉定位固定在模座上。凹模轮廓尺寸LBH,从凹模刃口至凹模外边缘的最短距离称为凹模的壁厚c,由于凹模的刃口形状简单对称,凹模的平面尺寸可沿刃口孔型向四周扩大一个凹模壁厚c来确定,凹模壁厚查阅文献5表2-29凹模壁厚c得2432mm故凹模平面尺寸L=D+2c=84100mm B=D+2c=84100mm厚度尺寸H由经验公式H=Kb=0.4236=15.12mm因数K查阅文献4表2-17因数K的数值,K=0.42;凹模孔的最大宽度b=36mm。根据凹模
14、计算尺寸LBH查阅文献2表5-5复合模矩形厚凹模典型组合尺寸,取接近的较大规格的尺寸LBH=125mm125mm25mm (2)标准模架的选择 选择了凹模板的尺寸规格后,模具其他模板典型组合尺寸在文献文献2表5-5复合模矩形厚凹模典型组合尺寸中得到,并作为模架设计的参考尺寸,依次为:凹模周界:LB=125mm125mm凸模长度:46mm配用模架闭合高度H:最小160mm,最大190mm孔距:s 95mm 孔距:s孔距:s2 95上垫板厚度:6mm 凹模固定板厚度:14mm凹模厚度:25mm 卸料板厚度:12mm凸凹模固定板厚度:16mm 下垫板厚度:6mm螺钉:M1055 圆柱销:1055卸料
15、螺钉:1042 弹簧:设计选用螺钉:M1065 圆柱销:1070圆柱销:1040参考文献2附录五 冲压模具标注模架 附表5-1滑动导向后侧导柱模架确定模架尺寸凹模周界LB=125mm125mm 闭合高度H上模座125mm125mm35mm 下模座125mm125mm45mm导柱22mm150mm 导套22mm85mm33mm6.2 凹模的设计刃口高度h根据材料的厚度t=2mm,由文献1表2-8凹模孔的主要参数 查得h6mm,取h=6mm。冲裁结束后,制件将嵌在凹模,在凹模内需要装配推件块将,内侧直壁的与刃口直壁间距预留4mm。凹模尺寸LBH=125mm125mm25mm。凹模与模座用6个螺钉M
16、10连接,加工螺纹孔。采用2个定位圆柱销10mm,加工销钉孔。凸模零件图如下 6.3凸模的设计 冲中间两个圆孔的凸模可以采用标准凸模的形式,按文献2圆形凸模形式和尺寸 结合选用模架的模板厚度对凸模进行尺寸设计。凸模分为5段,从左到右,依次为轴端段,与固定板配合段,导入段,圆滑过渡段,和凸模冲孔段。凸模与固定板安装孔按H7/m6配合。 轴端段沉孔式安装在凸模固定板,底面与垫板相配合。与固定板配合段,按H7/m6查阅文献3表1-10轴的基本偏差数值和表1-8标准公差数值得到轴的尺寸为80.004导入段的尺寸由标准确定,按基轴制,轴的上偏差为0圆滑过渡段按R=5过渡,采用圆滑过渡可以提高轴的强度。冲
17、孔段的尺寸即为刃口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粗糙度R6.4凸凹模的设计凸凹模孔口形式为柱形孔口的筒形凹模,最小壁厚值参考文献1表2-10 凸凹模最小壁厚a为4.9mm,凸凹模刃口尺寸为5.65mm,满足最小壁厚要求。凸凹模整体高度53.2mm,由凸模固定板厚度16mm,橡胶的安装25.2mm,卸料板厚度12mm确定。h=16mm+25.2mm+12mm=53.2mm 模具完全打开时,凸模刃口与卸料板齐平。入模深度0.5mm,即模具闭合后橡胶的压缩量为2.5mm。凸凹模与固定板按H7/m6装配,底端为直径44mm,高度5mm的凸台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刃口高度由上文5.3节已定位6mm,内部出料孔的直径
18、为9mm。 七其他零件的设计7.1模柄尺寸设计采用标准冲模模柄,压入式模柄,尺寸参数如下:模柄下端需要装刚性出件装置,钻直径为32mm,深度为10mm的沉孔d(js10)D1(m6)d2LL1L2L3d3d4(H7)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基本尺寸极限偏差400.05042+0.025+0.009501053564116+0.01207.2推件装置(1)打杆的尺寸设计 推件装置中打杆装入模柄连接打板,打板推动推杆和推件块,使制件顺利脱模。打杆与模柄为间隙配合,模柄内孔尺寸d3(2)打板的尺寸设计 打板与打杆配合连接安装在模柄内部,打板为直径30mm,厚度4mm的圆形薄板。(3)推杆的尺
19、寸设计 推杆传递打板的力到推件块上,推杆的数量为4,长度根据上垫板厚度6mm,凹模固定板厚度14mm,凹模厚度25mm,推件块厚度10mm,推件时推件块推出量1mm确定。L=6mm+14mm+25mm10mm=36mm(4)推件块的尺寸设计 推件块的作用是将嵌入凹模的制件推出,推件时推件块推出量1mm,推件块与凸模为间隙配合,凸模尺寸6.00.028+0.048推件块尺寸设计如下:7.3卸料橡胶 由模架的结构确定了冲裁结束后板料将嵌在凸凹模上,采用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卸料。由于橡胶允许承受的载荷较大,安装调整灵活方便,采用采用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橡胶作为弹性元件。(1)考虑到模架的结构,选用6个圆筒形
20、的聚氨酯橡胶圈,则每个橡胶圈所承受的预压力F(2)确定橡胶圈的横截面积A。预压量y=0.1A=(3)橡胶的截面尺寸。根据模架的10mm卸料螺钉,橡胶上的螺钉过孔直径d=10mm,橡胶外径D=为了保证足够的卸料力,取D=30mm(4)校核橡胶的自由高度 因为0 x卸料板的工作行程, m7.4卸料螺钉卸料螺钉连接在卸料板和下模座上,中间安装弹性元件。其具体尺寸按卸料螺钉标准。参考文献2表6-20 圆柱头内六角卸料螺钉尺寸(GB2867.6-81)7.5定位零件挡料销和导料销按标准选用,按H7/m6安装在卸料板模板,参考文献2表6-10固定挡料销形式和尺寸 具体参数如下D=4mmd=3mmh=2mm
21、L=8mm八各模板的零件图8.1上模垫板上垫板承接凸模的力,并起到固定凸模的作用,6个M10螺纹孔,4个10的圆柱销孔。截面A上依次为1070的圆柱销孔,4推杆穿孔,M10固定螺钉螺纹孔,1040的圆柱销孔,M10固定螺钉螺纹孔。 8.2凹模固定板 凹模固定板作用是固定凹模,同时固定冲孔凸模。6个M10螺纹孔,4个10的圆柱销孔。截面A上为2个1040的圆柱销孔,对角分布2个1070的圆柱销孔。中间4个4的孔为推杆穿孔。正中间有11的凸模沉孔和8的凸模孔。8.3卸料板 卸料板的作用是将嵌在凸凹模上的板料卸下,橡胶用卸料螺钉固定在卸料板和凸凹模固定板之间,6个M8卸料螺钉孔,中间3个10的挡料销
22、钉孔。中间圆孔35.8为与凸模装配的圆孔。8.4凸凹模固定板凸凹模固定板起到固定凸凹模的作用,凸凹模与固定板按H7/m6配合。A截面依次为10定位销孔,凸模配合孔,M8卸料螺钉螺纹孔,M10固定螺钉螺纹孔。8.5下模垫板 下垫板的作用是承接凹凸模的力,A截面依次为10定位销孔,2个9落料孔,M8卸料螺钉螺纹孔,M10固定螺钉螺纹孔。九装配图十心得体会进过三个星期的努力,这个课程设计也终于告一段落,走在空荡荡的走廊,留下来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我一直也希望能够早点回家,毕竟还是家能给我更多的温暖。只是我自己不愿意将就着下下模板,改改数据,人应该是有原则的。我的专业是材料成型,我的毕业设计是模具设计
23、,我的工作是模具设计,我感觉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了,所以这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点滴都算作我毕业设计的一个前奏,也算是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一点摸索吧。从图书馆借了两次书,一共有九本,用得比较多的有那么三四本吧,其它的或多或少也都用上了,总体觉得现在的一些参考书内容写得有些空,对于一个设计的初学者来说,用起来很头疼。在Auto CAD上开始画制件图是课程设计的开端,然后按照书上的章节一步一步往下计算,遇到的问题确实也有很多,毕竟没有什么经验,很多的数据都需要查阅资料。虽然很多零件或者板块都有行业的标准,可是在细节的地方,确实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无从参考。其实感触最深的还是懊恼自己上课没
24、有多听一点,多学一点。许多问题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有所提及,只是很多时候自己错过了,可是错过了就没有了。当然,这个课程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自己没有发现,一个是自己能力有限,还有准备得也不算太充分,还望老师能够指正,权且把这些问题作为警醒,作为毕设前的一些经验教训,时刻告诫自己对毕设、对未来早作准备!十一. 参考文献1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 李集仁 翟建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指南 李名望 化学工业出版社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廖念钊 古樱菴 中国计量出版社4 冲模设计应用实例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5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王丽娟 国防工业出版社附录资
25、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项目二 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实现目标通过对电机绕组的绕制和嵌线拆除,进一步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掌握绕制嵌线步骤、工艺规范及注意事项,学会正确的使用专业工具。主要内容1.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2.绕组的绕制。3.绕组的嵌放和接线。教学方法1、项目引导法2、启发式教学3、现场教学实施场景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工具PPT、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线嵌线工具总学时12应知绕组展开图原理、步骤和方法;嵌线的工艺方法。应会1.绕组的绕制;2.绕组展开图的绘制;3.应用专用工具嵌线。项目评价总结能否正确绘制绕组展开图,能否绕制绕组,能否熟练嵌线项目实施过程设计项
26、目导入从上一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电机绕组的绕制和嵌线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和设置的。定子绕组的这种绕制和嵌线方法能够有利于电动机内部产生旋转磁场,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绕组的绕制和嵌放是按照什么规律设置的?我们是否可以重新绕制定子绕组并嵌放到电动机内部呢?从而引入本节内容。项目实施1绕线专用工具介绍(实物展示、PPT演示、视频) (1)绕线机。在工厂中绕制线圈都采用专用的大型绕线机。对于普通小型电机的绕组,可用小型手摇绕线机。 (2)绕线模。绕制线圈必须在绕线模上进行,绕线模一般用质地较硬的木质材料或硬塑料制成,不易破裂和变形。 (3)划线板。由竹子或硬质塑料等制成,如图3-6所示,划线端呈鸭嘴形或
27、匕首形,划线板要光滑,厚薄适中,要求能划入槽内23处。 (4)压线板。一般用黄铜或低碳钢制成,形状如图37所示,当嵌完每槽导线后,就利用压线板将蓬松的导线压实,使竹签能顺利打入槽内。 2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PPT演示、模型展示、挂图) 现以4极24槽单层绕组的三相笼式异步电机为例来说明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过程。什么是展开图呢?设想用纸做一个圆筒来表示定子的内圆,用画在圆筒内表面上的相互平行的直线表示定子槽内的线圈边,用数字标明槽的号数,如图38(a)所示。然后,沿1号槽与最末一个槽之问的点划线剪开,如图38(b)所示。展开后就得到如图38(c)所示的平面图,把线圈和它们的连接方法画在这个平面
28、图上,就是展开图。 (1)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步骤。 画槽标号。在纸上等距离地把所修电动机的定子槽画成平行线。因电动机定子为24槽,故画24根平行线代表槽数,并标明每个槽的序号,如图3-9(a)所示。 定极距(分极性)。从第一槽的前半槽起,至最末一槽的后半槽画长线,线的长度代表电动机的总电角度。再按电动机的磁极数来等分,每一等份代表一个极距,相当于180。电角度,然后依次标出极性。极性的排列为N、S、N、S,如图3-9(b)所示。 标电流方向。按照同一极性下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不同极性下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的原则画出电流方向。在图3-9(b)中设N极下各线圈边的电流方向都向上,则S极下各线圈边的
29、电流方向都向下。分相带。将每一极划分为3等份,即60度相带,在图3-9(b)中每一相占两槽;假如第l槽为u相的首端,则l、2、7、8、13、14、19、20槽均属于u相。V相首端应与u相首端相差120。电角度,即5、6、11、17、18、23、24槽均属V相,其他槽属于w相。最后在每一个三等份(即60度相带)上依次重复地标出相序号u、V、w。 分别连接各相绕组。按照采用的绕组类型及线圈节距,安置和连接每相线圈组。在上图中,先将u相的两个线圈顺着电流方向连接成线圈组,再依照电流方向将U相各线圈连起来组成u相绕组,如图3-9(c)所示。根据三相间隔120电角度的原则,U相、V相和W相绕组的首端应依
30、次各移过l20电角度,即移过一个极距的23;如u相首端是从第一槽开始,那么,v相的首端就从第5槽开始,w相的首端就从第9槽开始,再按上述方法将V相和w相的各线圈组串接起来,组成V相和W相绕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相定子绕组展开图,如图3-9(d)所示。图中所示为24槽4极的定子绕组展开图,其极距P为: P=Q2P=244=6(槽) 相应的电度角为180O;U、V相问间隔l20电角度;每极下相占60O相带。 用上述方法画出的各相绕组在定子槽中的位置和所占的槽数清晰明了,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相绕组的连接方式和端部接线的方法,因此展开图是嵌线的重要依据。掌握上述的基本概述及绘制步骤后,就可以着手画展
31、开图了。画展开图时,最好用3种不同颜色的笔来画,这样就能更清楚、更容易地区别各相绕组定子槽内的分布情况、安置位置以及连接方法。(2)绕组的连接方法。三相24槽4极电机的单链绕组有短节距和全节距之分。图310为单层链式短节距绕组展开图。画图时先将u相绕组画出,U相绕组的有效边分别安置在线槽l6、712、1318、1924之中,然后再将各线圈连接起来,如图311所示。可以设定任意一个线槽为U相的首端。 图310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短节距)绕组展开图 同理,W相和V相绕组的安置和连接方法与u相是一样的,只不过w和V相绕组的首端相对第一相绕组的首端依次移过l20的电角度,即移过一个极距的23。
32、如果u相绕组的首端U1从第6号线槽引出,移过一个极距的23,也就是4槽(623)。因此,w相绕组的首端W1应从第2号线槽内引出,V相绕组的首端V1应从第l0号线槽内引出。注意w相绕组的各线圈的连接方向应与另外两相绕组相反,这样可使三相绕组的6根首尾端引出线比较集中,便于和电动机接线板连接。 线圈与线圈的连接方法有反串联和顺串联两种。当每相绕组中线圈组的数目等于电动机磁极数时,每相绕组中各线圈之问的连接次序就是首端接首端,尾端接尾端,即反串联;当每相绕组中线圈组的数目等于电动机磁极数的一半时,每相绕组中各线圈之间的连接次序是首端接尾端,即顺串联。这两种方法是绝大多数电动机同一相绕组中各线圈组问的
33、连接规律。 图312为单层链式全节距绕组展开图。图中每两只线圈连绕成一个线圈组,每相共有两个线圈组,正好等于电动机磁极数的一半,因而绕组的连接为顺串联。这个规律对于任何类型的绕组、不同槽数与极数的电动机都是适用的。 图312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绕组(全节距)展开图3绕组的绕制方法(互动方法、学生参与,现场教学) (1)绕线模尺寸的确定。在线圈嵌线过程中,有时线圈嵌不下去,或嵌完后难以整形;线圈端部凸出,盖不上端盖,即便勉强盖上也会使导线与端盖相碰触而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这些都是因为绕线模的尺寸不合适造成的。绕线模的尺寸选得太小会造成嵌线困难;太大又会浪费导线,使导线难以整形且绕组电阻和端部
34、漏抗都增大,影响了电动机的电气性能。因此,绕线模尺寸必须合适。 选择绕线模的方法:在拆线时应保留一个完整的旧线圈,作为选用新绕组的尺寸依据。新线圈尺寸可直接从旧线圈上测量得出。然后用一段导线按已决定的节距在定子上先测量一下,试做一个绕线模模型来决定绕线模尺寸。端部不要太长或太短,以方便嵌线为宜。 (2)绕线注意事项。 新绕组所用导线的粗细、绕制匝数以及导线面积,应按原绕组的数据选择。 检查一下导线有无掉漆的地方,如有,需涂绝缘漆,晾干后才可绕线。 绕线前,将绕线模正确地安装在绕线机上,用螺钉拧紧,导线放在绕线架上,将线圈始端留出的线头缠在绕线模的小钉上。 摇动手柄,从左向右开始绕线。在绕线的过
35、程中,导线在绕线模中要排列整齐、均匀、不得交叉或打结,并随时注意导线的质量,如果绝缘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若在绕线过程中发生断线,可在绕完后再焊接接头,但必须把焊接点留在线圈的端接部分,而不准留在槽内,因为在嵌线时槽内部分的导线要承受机械力,容易被损坏。 将扎线放入绕线模的扎线口中,绕到规定匝数时,将线圈从绕线槽上取下,逐一清数线圈匝数,不够的添上,多余的拆下,再用线绳扎好。然后按规定长度留出接线头,剪断导线,从绕线模上取下即可。 采用连绕的方法可减少绕组间的接头。把几个同样的绕线紧固在绕线机上,绕法同上,绕完一把用线绳扎好一把,直到全部完成。按次序把线圈从绕线模上取下,整齐地放在搁线架上,以免
36、碰破导线绝缘层或把线圈搞脏、搞乱,影响线圈质量。 绕线机长时间使用后,齿轮啮合不好,标度不准,一般不用于连绕;用于单把绕线时也应即时校正,绕后清数,确保匝数的准确性。4嵌线的基本方法(互动方法、学生参与,现场教学) (1)绝缘材料的裁制。为了保证电动机的质量,新绕组的绝缘必须与原绕组的绝缘相同。小型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绝缘,一般用两层0.12mm厚的电缆纸,中间隔一层玻璃(丝)漆布或黄蜡绸。绝缘纸外端部最好用双层,以增加强度。槽绝缘的宽度以放到槽口下角为宜,下线时另用引槽纸,如图313所示。 如果是双层绕组,则上下层之间的绝缘一定要垫好,层间绝缘宽度为槽中间宽度的1.7倍,使上下层导线在槽内的有效
37、边严格分开。为了方便,不用引槽纸也可以,只要将绝缘纸每边高出铁心内径2530mm即可,如图314所示。我们用0.2mm厚的绝缘纸(复合纸)长度=槽长+52=90+10=100mm,宽度=槽深22=1522=60mm。 图3-13伸出槽外的绝缘 图3-14绝缘的大小线圈端部的相间绝缘可根据线圈节距的大小来裁制,保持相间绝缘良好。(2)嵌线方法。单链短节距绕组的嵌线的方法(线圈展开图参见图310)。 a先将第一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6中,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暂时还不能嵌入1槽中。因为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到线圈十一和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分别嵌入槽2、槽4中之后,才能嵌到槽l中去。为了防止未嵌入槽内的线
38、圈边和铁心角相磨破坏导线绝缘层,要在导线的下面垫上一块牛皮纸或绝缘纸。嵌线示意图如图3-15所示。 空一槽暂暂时不嵌入槽内 时不嵌线 第l号线槽 第3号线槽 (a) (b) 图315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绕组嵌线程序示意图 b空一个槽(7号槽)暂时不下线,再将第二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8中。同样,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线圈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4以后才能嵌入槽3中,如图315(a)所示。然后,再空一个槽(9号槽)暂不嵌线,将线圈三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l0中。这时,由于第一、二线圈的有效边已嵌入槽6和槽8中去了,所以,第三个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就可以嵌入槽5中。接下来的嵌法和第三个线圈一样,
39、依次类推,直到全部线圈的有效边都嵌入槽中后,才能将开始嵌线的线圈一和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分别嵌入槽1和槽3中去,如图315(b)所示。 单链全节距绕组的嵌线方法(线圈展开图参见图312)。全节距线圈的嵌线方法和上面介绍的嵌线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两只线圈连绕一起作为一个线圈组。所以在嵌线时要将第一组的两只线圈的有效边分别嵌入槽7和槽8中,第一组线圈的另外两只有效边暂时不嵌入槽l和槽2中;然后,空两个槽(9、10)不嵌线;再嵌另一组的两只线圈的有效边(4个有效边都可以嵌入槽ll、12及5、6内);然后,再空两个槽(13、14)不嵌线,再将另一组的两只线圈的有效边嵌入槽15、16及9、10中;依次类推,将全部线圈的有效边都嵌入槽内,最后将第一组线圈的两个有效边嵌入槽l、2中。 (3)嵌线的主要工艺要求。嵌线是电机装配中的主要环节,必须按特定的工艺要求进行。 嵌线。嵌线前,应先把绕好线圈的引线理直,并套上黄蜡管,将引槽纸放入槽内,但绝缘纸要高于槽口2530mm,在槽外部分张开。为了加强槽口两端绝缘及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黎职业学院《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京津冀商务论坛(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工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与化学化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齐齐哈尔大学《云计算与时空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维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司法制度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深圳版初中英语单词汇总
-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课件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 骆驼祥子1一24章批注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1年胃肠外科规培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