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课件_第1页
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课件_第2页
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课件_第3页
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课件_第4页
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区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陆晓龙提 纲 一、探讨几个问题 二、分区地理教学策略 1、为什么要案例学习?2、既然是案例形式,为什么又要尽可能多地选择学习区域?3、地理案例式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4、为什么不把内容标准全部落实具体指定区域 ?5、选择区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经过选择的“案例”? 6、针对”案例”,我们该如何进行纸质评价? 7、区域内容的组织与地理要素的呈现方式的关系是什么?8、教材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区地理案例学习方式“国家”部分内容标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认识大洲亚洲和欧洲认识大洲非洲美洲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了解地区东南亚认识

2、区域东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印度西亚欧洲西部俄罗斯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极地地区欧洲西部走进国家日本认识国家日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埃及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澳大利亚西半球的国家美国法国巴西巴西美国俄罗斯极地地区巴西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澳大利亚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量、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用实例说明某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根据地图和其

3、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不同教材关于具体区域选择的差异 内容标准及对应案例情况: 2、既是案例形式,为什么又要尽可能多地选择区域? 在区域的选择和内容的编排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课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地选择学习的区域;第二个特点是在内容的编排上由传统的八股式罗列转变到尽量突出区域特征。这样编排的优点是学习接触的区域相对比较多,面也比较广,便于认识某一个区域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八股式的学习令学生厌烦。 其一,初中地理仍以区域地理的学习为主,所以,理应

4、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世界和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其二,虽然强调区域地理的学习以方法学习为主,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难以上升到方法。 分区地理的这种案例式学习在案例的“典型”上存在着歧义,因为通过一个区域的学习,往往并不能解决所有区域相关问题。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有四大要素,分别是: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多个问题呈现及典型的解决方法。认识某区域地势、地形特点总结方法认识某区域地势、地形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分布状况地势海拔倾斜状况(变化趋势)起伏状况学习区域迁移应用结论给出资料 地形图 比较的数据 文字资料 学习用的表格

5、 两个区域地形差异 “标准”的描述上既有过程,又有结果。 分区地理的这种案例学习形式,其要求重在过程的体验和应用,重在方法的总结和迁移。纠结“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等的具体要求? 4、为什么不把内容标准落实到具体指定区域? 区域地理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认识区域并概括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掌握某种区域的划分方法或指标体系,所以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学习哪些具体的区域。 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应该选择哪些区域进行学习,不仅存在不同的标准,情况也在不

6、断变化。特别中国区域的划分和选择,往往涉及各种学术见解,当课程标准选择了某种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就意味着要求学生也要接受或掌握这种区域划分方法,这会把基础教育中的区域学习搞得很复杂。 在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课程标准明确按大洲、地区和国家三种空间尺度分列“标准”。除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的极地地区外,选择区域时建议关注以下方面:中国所在的区域;与中国相邻的区域;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与中国政治、经济等关系密切的区域;反映“标准”相关内容最为典型的区域;选择区域应尽可能涉及各个大洲。 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标准”和“说明”规定,除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省级行政区外,选择

7、区域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选择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并引导学生认识对区域地理研究的重点和视角随空间尺度不同而不同。课程标准在此部分的“说明”中指明所选区域应具有“不同空间尺度”。其二,选择不同性质的区域,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学习“标准”规定的相应内容,从而也使所选区域对“标准”内容和要求具有典型性和说明性。例如,落实偏重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标准”,可以选择自然区;落实偏重于经济地理内容的“标准”,可以选择经济区。其三,注意所选区域具有适当的覆盖面。一方面,由于所学区域数量有限,所以,所选区域的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应具有相对的覆盖面,即尽可能涉及我国各大地区。另一方面,所选区域的组合也要考虑在经济发

8、展水平方面具有相对的覆盖面。5、选择区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选择的“案例”? 区域地理分区与内容标准的条目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世界地理国家部分为例,这部分内容标准比较具体。具体要明确的是: 第一,不是一个国家只对应一个标准,可能对应几条标准;也可能一条标准要通过几个国家的学习来完成。 第二,不能设想一个标准通过一个案例就能解决,需要循环和重复才能达成。需要明确的是: 分析具体国家时,尤其要把主要点找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更明确。 初级阶段要相信教科书,教科书是对课标很好的诠释,相对较好的对应课标要求。要明确教材编写者选择具体区域的意图。鼓励先看课标,但实在弄不清楚,就多从教材分析,对

9、照课标分析,这有利于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实践操作要点: 案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这一标准可以通过几个国家的学习来达成。 案例: 日本的教材内容与“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应关系紧密。 任何学习的最基本支撑都是记忆。记忆是学习中最简单的层次,很多标准的落实是离不开记忆的。如指图说出某个国家的首都,但不知道首都名称又如何说出,其实达成标准时“指图”与“记住”一并打包完成,虽然标准没有提“记住”首都名称,但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不记住是不能达标的。我们学的区域是案例,但同时更是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10、。 针对课标怎么要求就怎么考,按行为动词考两个层面理解。 肯定不能单纯让学生记住海洋名称,必须在图中落实四个海的位置,这是最终目标,但达标的基础是需要记住这些名称的。 针对回避案例记忆性的考查等说法,不现实、不符合区域地理学习的要求。 “我国濒临的海洋”这个知识点课标的具体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考查的方式很多,如:在图中填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名称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什么?我国濒临的四个海是什么?纠结为什么,课标没有明确具体区域的基础知识要求? 出题不容易,组题更难。 纠结 1、理论层面上,教材是重要的区域地理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要求该记忆的还

11、得记忆。 2、死记硬背向与载体和平台紧密结合、注重记忆方法转移。教学应该向侧重能力和思维训练方向转变。 3、分区地理纸质评价试题的组合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命题者要有命题的思路,灵活应对。教教材、用教材教都有实际意义。7、区域内容的组织与地理要素的呈现方式的关系是什么? 分区地理的区域学习内容是地理要素的有效整合,是地理要素在这个区域的综合表现。区域的尺度不同,要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内容也各有侧重。 世界分区中国分区大洲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在地形图上识

12、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量、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量的特点。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麝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量、领土组成和首都。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区域地理要素”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中有不同

13、的呈现方式。 在世界地理中,要素呈现基于不同尺度的区域 :大洲、地区和国家。 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则采用要素性质归类的方式呈现,分为“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和“环境与发展”三个部分。 大洲 要求的要素比较少,只涉及位置、地形、气候、水系;涉及自然地理特征的要素比较多。 地区 自然和人文要素并重,包括主要国家和首都、地形、气候、河流、矿产、旅游、文化等。 国家 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及领土组成、位置、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区域联系等。 如果只选择一个大洲学习,对该大洲材料的组织必须包括课程标准中“认识大洲”的所有“标准”。四个地区可以

14、有不同的“标准”组合。同样,最终四个地区的学习内容要能覆盖全部“标准”。 “国家”学习材料的组织与“大洲”和“地区”是同样的。8、教材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知识结构整体性强 从知识内容来看,每一个划分的区域除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外,还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经济等人文地理知识。划分的区域是地理要素在这个区域的综合表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有与其他部分的知识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整体性、结构性较强的特点。 从认知心理角度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与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识,也包括区域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的理性知识,这些感性与理性地理知识

15、体系要通过分析综合、因果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来构建。因此,区域地理知识本身蕴含着思维能力结构,体现着丰富的智力价值。这从更深的角度反映出区域地理知识能力结构的整体性。 地域性特征典型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区域特征是建立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的,是对一个区域的地理概貌的高度概括。 核心是“人地关系的协调” 地理知识最终要解答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同样离不开“人地”关系这个核心问题。这种“人地”发展关系的结构使区域地理的知识层次上升到要求学生辩证地看待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区域特征的水平上。因此,区域地

16、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区域特征,而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建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上。例如,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的重点是理解各地区环境差异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其中,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就要重视探究如何解决自然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课题。1、立足课标,确立教学出发点和教学思路。2、构建逻辑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3、坚持启发式,注重问题解决,强化学习方法。 分区地理教学策略 1、立足课标,确立教学出发点和教学思路 (位置与范围)区域特征条件(地理要素)区域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地域性制约因素区域特征形成条件分析影响的主要因素差异综合概括自然经济区内区间区内区间反思教学现状: 1、一一罗列型。 2、结论

17、验证型。 3、 学生腻烦,不能突出区域学习的重点,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找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与区域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得不到有效地训练,对区域的学习停留在静止的层面,更谈不上达成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其结果必然是抓不住区域地理教学的本质,教学没有味道。 评课的思考:2.构建逻辑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 学科逻辑的内涵就是通过学科知识结构来加以体现的。知识结构的渗透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一旦确立从区域特征这一教学出发点,具体设计及教学就要以点带面完善知识结构,注意点和面的关系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构建逻辑关系的线索:2、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条件(地理要素)1、地

18、域性区域特征形成条件分析影响的主要因素差异自然经济区内区间区内区间区域特征按要素关系:区域特征与要素间是一种“放射”形线索 中东位置 资源 文化 热点地区 区域特征与要素间是一种“线”形线索 欧洲西部位置 地形 气候 人类活动 日本按要素及特征间联系: 日本这一节的主题包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东西方兼容文化”、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等三个部分,这三个主题分别属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些区域特征可以并列关系寻找其联系,也可以作为其他特征的形成条件。 经济强国地狭人稠,资源匮乏,岛国世界产品中的比重出口创汇原因质疑物美价廉科技教育文化兼容工业分布成本低(加工贸易)火山地震 加

19、工贸易资源少、岛国忧患意识“拿进来、走出去”地震火山兼容文化侵略扩张在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分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意义在于:(1)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完善知识网络。(2)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的依托。(3)初步学会运用地理视角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的整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1)服从学科逻辑关系构建需要、学习逻辑构建的需要。(2)加强形象感知,整体认识区域的需要。(3)联系与差异的选择需要。(4)学科新进展、新技术渗透的需要。(5)乡土内容安排的需要。 教学过程如果忽视了特征与条件及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的构建,其结果有可能导致教学思路是混乱的,知识的呈现是破碎的。同时,教学资

20、源的开发是盲目的,进而导致教学效率就是低下的。3、坚持启发式,注重问题解决,强化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区域学习的5个步骤: 获取事实提出问题建立联系归纳特征巩固应用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身临其境感受特征图像和视频观察感知形成表象对比分析概括推理建立表象间的联系综合联系总结概括结论解释现状预测发展评价“通过

21、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 地理表象是客观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内部印象。它来源于感觉与知觉 。是形成地理概念,知识化地理事物与现象本质属性的基础。例如,学生见到一条河,通过视觉,学生看到了河流的表面特点。当离开了这条河,虽然对河流的知觉过程停止了,但是该河的形象仍然留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河流的形象就是地理表象。只有在学生头脑中有了山的表象,并且是众多山体的表象,才能对这些表象进行比较、分析,并概括出山的本质特征,进而建立“山”的概念。 地理事物的记忆表象具有概括性,它既可反映地理事物的个别形象,也可以反映同一类地理事物的一般形象。因而记忆表象不仅是

22、地理事物形象的重现,而且是关于这一类地理事物的重要的感性知识。例如:在学生经过多次对山的观察后,在他们头脑中形成“山”的形象;不仅可以反映某一个具体山的特点,还可以反映各个山体共有的重要特点,例如山地很高、坡陡难爬、不宜耕作、有很多沟壑等等 。 ()记忆表象。对过去所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脑中重现的形象叫记忆表象。前面例举中,所谈到河流的表象就属此类。 ()想象表象。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的知觉形象经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叫想象表象。 想象表象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也有重要作用。由于很多地理事物是无法为学生亲自感知的,例如极地、赤道的自然景观、国外的文化风光、地球的形状等等,要形成这些地理拿物的表象,

23、除去利用直观教具外,还要依靠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想象表象。如通过我国北方冬季河湖封冻、白雪覆盖的景观,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极地的景观。步骤一:图片创设情境: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步骤二:提供与干旱相关的数据、图片、文字材料等(地表景观、气候资料等),形成表象。步骤三:引导学生发现要素间联系,推理概括与图片中景观的联系。步骤四:归纳景观所在区域环境的突出特征。步骤五:该区人类活动发展方向预测及评价。视频案例日本设计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

24、理概况人手。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属于人文地理概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而心理地图的形成则是地图学习的关键。

25、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是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所以心理地图的形成与积累,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的记忆效率。训练地理思维能力。改变学习方式。心理地图构建的意义: 地图与地理知识可以比喻为“骨”与“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把新学的知识附在这幅骨架上,记忆才会变得更自然、更流畅,记忆的效率才会更高。 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以及工农业的分布等内容记忆很难,如在脑海里存储政区图,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层层叠加落实到图上,用图装载知识,记忆就有了依托,记忆就会深刻持久。 形成了心理地图,习惯把接受的地理信息依托心理地图储存起来,使学

26、生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较清晰准确的形象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的负担就会减小。 构建过程中,不断地绘图、填图、读图训练,学生兴趣浓厚。 心理地图构建,能将广泛的地理事物找到空间分布点,并推理出他们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心理地图越丰富,地理思维越活跃,综合分析能力也越强。依据心理地图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学生心中构建起美国轮廓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湖泊分布图等众多心理地图,经过叠加后,就能综合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优越性。 构建心理地图,使知识与文字信息有机的统一起来,做到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图转换,很好地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构建的策略:仔细观察,学会简化。形成表象,巧记于心。坚持绘制,空间相对。不断叠加,逐渐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