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光现象2020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光现象考点一光的传播A组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9内蒙古包头,1,3分)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答案C“立竿见影”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湖边倒影现象的原理为光的反射,故A错误;小溪清澈见底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树荫下光斑点点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考点一光的传播A组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9内2.(2019湖南长沙,17,3分)“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
2、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D焰火属于人造光源,故A错误;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大于声速,故C错误;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解题关键本题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本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2.(2019湖南长沙,17,3分)“一河诗画,满城烟花”,3.(2019福建,6,2分)光线从空气射到
3、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答案B依题意作图分析,入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反射角也是50,法线垂直于水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所以选B。解题技巧遇到与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有关的题目,都可以通过作图进行解析,这样更直观,不易错。3.(2019福建,6,2分)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4.(2019河北,24,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而形成的太阳“像”;(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选填“深”或“浅”);(3)湖中孔桥的“倒
4、影”,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虚像。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2)浅(3)反射解析(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像”;(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偏浅的虚像;(3)湖中孔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知识拓展树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线通过树叶间的缝隙,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所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易错警示湖水中游动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并进入了我们的眼中,我们按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鱼的位置,实际上看到的是鱼偏浅的
5、虚像。4.(2019河北,24,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5.(2019天津,16,4分)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立竿见影潭清疑水浅一叶障目。其中(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解释。答案折射解析立竿见影和一叶障目属于光沿直线传播,潭清疑水浅属于光的折射。5.(2019天津,16,4分)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1,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
6、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表中。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1,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实验次数1234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505.008.0010.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525.008.1010. 00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相等相等相等相等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 m处移动至3 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
7、,他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答案(1)对称(2)4不变解析(1)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说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2)小明距镜面1 m时,像与小明相距2 m,小明距镜面3 m时,像与小明相距6 m,故改变了4 m。像和物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实验次数1234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505.008.0考点二透镜成像1.(2019四川成都,B2,2分)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
8、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考点二透镜成像1.(2019四川成都,B2,2分)如图,成答案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桥上的灯光照射到水面,反射到人眼形成了桥的倒影,A项错误;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B项正确;桥在二倍焦距外,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项正确;方框离眼睛越远,光线透过方框沿直线传播到眼睛的范围越小,D项正确。易错警示凸透镜成像规律:(1)u2f,fv2f,成倒立
9、、缩小的实像。(2)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u=f,不成像。(5)uf,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桥上的灯光照射到水2.(2019浙江杭州,15,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答案A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C错误;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故B、D错误。2.(2019浙江杭州,15,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3.(2
10、019湖北黄冈,8,2分)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答案人脸缩小解析记录考勤时需给人脸拍照,为了拍照清晰,需要把人脸照亮,摄像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2019湖北黄冈,8,2分)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4.(2019内蒙古包头,9,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2)保持蜡
11、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A.10.0 cmB.20.0 cmC.30.0 cmD.35.0 cm(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4.(2019内蒙古包头,9,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答案(1)15.0(2)变大B(或20.0 cm)(3)平面镜成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解析(1)由题图可知,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50.0 cm-20.0 cm=30.0 cm)等于2f,则凸透镜焦距为15.0 cm。(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另一
12、凸透镜后,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fu2f,成放大的实像,比移动前像变大了;同时可知,更换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变弱了,即焦距变大,又因为凸透镜右侧光具座长度仅有50 cm,即50 cm2f,f25 cm,故应选B。(3)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答案(1)15.0(2)变大B(或20.0 cm5.(2019湖南长沙,35,6分)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 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选填“uf”、“f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
13、(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 cm变为22 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5.(2019湖南长沙,35,6分)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18虚像放大正立210不能成像312实像放大倒立414实像放大倒立516实像放大倒立620实像等大倒立722实像缩小倒立825实像缩小倒立实验物距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18虚像放大正立210不能成像3答案(1)fu2f投影仪(2)靠近解析(1)依表中数据可知,第35次实验中,都
14、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u在1216 cm范围内,f=10 cm,第6次实验中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u=20 cm,可判断得出当fu2f时,凸透镜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幻灯机等。(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 cm变为22 cm时,物距u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远像近像变小,u变大,则v相应变小,成的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v,将光屏靠近凸透镜。解题关键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答案(1)fu2f投影仪(2)靠近解析(1)依表考点一光的传播B组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北京
15、,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错误;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选项正确;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错误;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选项错误。考点一光的传播B组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2.(2018重庆A,3,3分)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B.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C.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答案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等大
16、的虚像,A正确;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列车是实际的物体,B项错误;夜空中的光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项错误;手机拍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D项错误。2.(2018重庆A,3,3分)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3.(2016天津,8,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3.(2016天津,8,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答案B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知,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17、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位置,故作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思路分析“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指出了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先画出法线,再画出平面镜位置。易错警示本题中先画平面镜位置,再画法线的顺序是错误的,画光路图的每个步骤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法线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法线与镜面是垂直关系。答案B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4.(2016天津,15,4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答案31082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由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
18、虚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 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 m。4.(2016天津,15,4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5.(2018湖北黄冈,11,2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答案红大解析根据题图可知,红光的偏折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小,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不同颜色的光偏折程度不同,偏折程度小的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5.(2018湖北黄冈,11,2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考点二透镜成像
19、1.(2018四川成都,B2,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答案D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A错误;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所以B错误;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C错误;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D正确。考点二透镜成像1.(2018四川成都,B2,2分)下列对光2.(201
20、7湖北武汉,12,3分)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这些说法正确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2.(2017湖北武汉,12,3分)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答案C要照全身像,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
21、距变小,由此可知,甲错,乙对;像是人反射的光进入镜头折射形成的,为了让像更亮,应该让人反射更多的光,则应该在两位照相人的前面进行补光,丙错;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这样便于观察,丁对。综合分析本题乙和丁说法正确,故选C。答案C要照全身像,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3.(2018吉林长春,11,2分)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答案缩小凹解析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由于远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故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22、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3.(2018吉林长春,11,2分)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4.(2015河北,25,3分)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凸透镜。 答案放大会聚靠近解析物距为18 cm时,物距大于f小于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矫正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所成像的像距变小了,所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
23、镜。4.(2015河北,25,3分)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5.(2017吉林长春,22,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30 cm刻线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一个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5.(2017吉林长春,22,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答案(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2)
24、投影仪(或幻灯机)(3)近视解析(1)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题中所给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为15 cm,所以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f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数,v=2f;(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4)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易错警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2019浙江温州,10,4分)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3.(2018北京,10,2分)
25、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答案C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A选项错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B选项错误;物距为15 cm,焦距为10 cm,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选项正确;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
26、特点,D选项错误。3.(2018北京,10,2分)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4.(2018广东深圳,15,1.5分)现有一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如果想看一张邮票,则物距的范围()A.大于20 cmB.等于20 cmC.小于10 cmD.大于10 cm小于20 cm答案C看邮票时,利用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选C。4.(2018广东深圳,15,1.5分)现有一焦距为10 c5.(2017天津,11,3分)(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
27、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f1f2 答案BD从图上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像是缩小的,B项正确;乙透镜替换甲透镜后,像向左移动,像距变小,说明乙透镜折光能力更强,所以其焦距小于甲的焦距,D项正确。故选择B、D。5.(2017天津,11,3分)(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6.(2016河南,8,2分)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
28、折光能力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答案B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外界的光线会聚在眼球的视网膜后,说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较弱,所以是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应当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故A项错,B项正确。乙图中外界的光线会聚在眼球的视网膜前,说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较强,所以是近视眼的成因示意图,应当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故C、D两项都错。6.(2016河南,8,2分)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7.(2018辽宁沈阳,9,3分)(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其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下列
29、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B.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等大清晰的像C.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40 cm50 cm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7.(2018辽宁沈阳,9,3分)(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做凸答案ABD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可以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心,A项正确;凸透镜的焦距f=10 cm,当把蜡烛放在30 cm刻度线处时,物距u=20 c
30、m=2f,故在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B项正确;将蜡烛放在40 cm50 cm刻度线之间时,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投影仪;(4)u=f时,不成像;(5)u2f,fv2f,把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此时fu2f,所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故A项正确。知识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u=2f、v=2f,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2f,fv2f,“互换位置”是将原来的物距变成像距,原来的像距变成物距,应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8.(2017山
31、西,16,3分)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2016天津,11,3分)(多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2f,得f16 cm;由f18 cm2f,得9 cmf18 cm,式联立可得9 cmf2f,所以fv时,物体大于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时,物体大小等于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时,物体小于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左
32、缩小凹近视解析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9江苏无锡模拟,6)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0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分钟 40分答案C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
33、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烛焰是最亮的,烛焰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故选C。答案C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2.(2019江苏扬州梅岭中学模拟,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
34、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答案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故像不动,故B错误;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大小将不变,故C错误;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铅笔的像与平面镜也成45角,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2.(2019江苏扬州梅岭中学模拟,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3.(2017广东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答案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养护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外包合同范例
- 代理旗舰店合同范本
- 农户种植水稻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移动招聘考试真题
- 个人债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西安工业大学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企业签订劳务合同范本
- 供热站拆除合同范本
- 兼职技术总工合同范本
- 如何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 2023年污水处理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修订版)
-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 人卫版急诊与灾难医学之呼吸困难教学课件
- 厨房油烟净化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
- 拓扑数据分析理论
- (完整版)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 (完整版)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 国际法与国际争端解决 课件全套 人大 第1-18章 导论、国际法渊源-国际人权法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8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