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_第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_第2页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_第3页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_第4页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教材设问学考点教材探源考向1表达方式的作用(统编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思考探究”改编)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教材设问学考点教材探源考向1表达方式的作用【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根据“细节描写”可知这里已经点出了表达方式:描写。根据“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可知这里要求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还要在原文中寻找对应的例子。在分析作用时还要注意结合题干中所说的“闻一多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

2、,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根据“细节描写”可知这里已经点出了【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下社戏“思考探究”)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统编其他设问】【参考答案】全文有几处出现

3、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参考答案】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江西中考设问】2019.1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

4、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考 向 1表达方式的作用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江西中考设问】考 向 1表达方式的作用【全国视野】2019北京: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2019湖南益阳: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全国视野】【方法指导】(1)分析题干。若题干要求判断表达方式,则根据其判断标准直接判断即可;若要求答其作用,则需根据文章

5、相关内容及其一般作用具体分析;若要求概括表达方式的内容,并分析作用,则需根据其判断标准,在文中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再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及其一般作用具体分析。【方法指导】判断标准表达方式作者情感的抒发,语言一般形象生动抒情作者观点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议论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感受描写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语言一般平实,且具有科学性说明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2)根据具体语段内容判断表达方式或根据表达方式的判断标准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判断标准表达方式作者情感的抒发,语言一般形象生动抒情作者观点(3)明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

6、用。【详见“文体知识梳理5.(2)表达方式”】(4)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具体作用。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描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人物或事物什么特点,叙述了人物的什么经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等。(3)明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详见“文体知识梳理5.(2考向2表现手法(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第二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

7、这是欲扬先抑。第七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教材探源考向2表现手法【参考答案】第二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

8、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统编其他设问】【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 表现手法(2016.15、2012.16第二问)【江西中考设问】2016.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2012.16第二问: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考 向 2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表现手法(2016.15、2012.1【全国视野】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刘白羽的日出写得“一波三折”。请你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特点。2019广东广州: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墨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全国视野】【方法指导】第一步: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看题干中是否提到表现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性句子。第二步: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铺垫、伏笔、照应等。第三步:若是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则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若是没有给出,则需要根据提示性句子进行判断,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方法指导】(1)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 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