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新抓手拥抱新基建_第1页
内需新抓手拥抱新基建_第2页
内需新抓手拥抱新基建_第3页
内需新抓手拥抱新基建_第4页
内需新抓手拥抱新基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逆周期调控加力,基建被赋予科技新内涵 5二、新基建发力,数字基建与升级基建大有可为 7(一)5G 7(二)人工智能 9(三)大数据中心 12(四)工业互联网 14(五)特高压 15(六)城际交通 17(七)新能源充电桩 19三、政策密集发力,新基建或将加速落地 21四、投资建议及预期相关受益标的梳理 27五、风险提示 29图表目录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图表 1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梳理 5图表 2出口与消费对 GDP 增速拉动效应边减弱 6图表 3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下行趋势 6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图表 4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

2、快速上升 6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图表 5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对比 7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图表 65G 产业链全景图 8图表 72020-2025 预计 5G 连接数 9图表 85G 经济产出预测 9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图表 95G 发展与政策梳理 9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图表 10人工智能产业链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图表 112015-2020 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图表 122015

3、年后人工智能国家层面主要政策梳理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图表 13大数据产业链 12图表 14中美数据生产量对比 13图表 15我国大数据行业规模 13图表 16大数据相关政策汇总 13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图表 17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14图表 182015-2016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亿元) 15图表 19全球公有云服务规模(十亿美元)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图表 20有关工业互联网政策梳理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图表 21特高压产业链 16图表 222008-2

4、018 年累计线路长度与累计输电量 16图表 23国家电网在建与在运特高压线路示意图 16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图表 24有关特高压政策 17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图表 25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产业链 17图表 26城际交通相关政策汇总 18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图表 2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 19图表 28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占比 20图表 292018.11-2019.10 公用类充电桩每月情况 20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图表 30截至 2019 年 10 月,公用充电桩前

5、10 名省市 20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图表 31有关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政策 20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图表 32各省市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基建投资内容 21图表 33新基建预期相关受益标的梳理 27一、逆周期调控加力,基建被赋予科技新内涵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但随着经济规模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基建有了新内涵,未来资本投

6、资将更多转向科技创新领域。新基建是我国建设数字强国和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若能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将极大促进我国信息现代化与科技强国进程。狭义来看,新基建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完善相关产业基础设施,涉及领域包括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广义来看,新基建是对已有生活及工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主要涉及特高压、城际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相关领域。图表 1 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梳理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从三驾马车角度看,加大基建投资或是未来逆周期调控的主要发力点。自 2018 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而基建投资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对经济的驱动效应开始逐

7、渐边际增强。根据最新公布的 2019 年四季度经济数据来看,资本形成拉动 GDP 增长 1.90%,前值 1.64%,连续 4 个季度增长,而消费与出口对GDP 的驱动动能呈现边际减弱趋势。2019 年四季度,消费拉动 GDP 增长 3.53%,前值 3.58%,连续 5个季度下降;出口拉动GDP 增长 0.67%,前值 0.98%,连续 3 个季度下降。所以整体来看,消费、出口、与房地产驱动力均在减弱,1)社会消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根据 wind 一致预期,2020 年 1-2 月社消或将同比下降 2.85%,而从中长期逻辑来看,居民杠杆率的不断抬升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下降都对社会消

8、费的复苏形成压制。2)出口增长的限制条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全球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经济动能趋弱导致商品需求下降,叠加海外疫情发展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出口的内生因素在恶化,此外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将对出口形成较大制约。3)房地产政策并未出现边际放松,“房住不炒”思想保持了政策连续性,虽然 2019年地产投资增速持续较高正增长,但随着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企业收紧的影响逐渐显现,以及疫情对商品房销售的拖累,房地产对经济的正向驱动力将逐渐减弱。图表 2 出口与消费对 GDP 增速拉动效应边减弱图表 3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下行趋势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资料来源:

9、wind,华创证券图表 4 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快速上升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从信用宽松角度看,基建是方向,新基建是结构。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宏观背景下,由货币宽松向信用宽松的传导仍受到一定程度阻碍,从信贷需求产生的角度看,基建、房地产、消费、实体企业是融资需求的主要来源。由于 “房住不炒”政策约束以及居民杠杆难以进一步边际提升,基建与实体企业成为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重要衔接。基建投资对需求端拉动效应显著,且其主要受政府隐性杠杆约束,可操作性较高。而实体企业虽然在经济下行阶段扩张意愿较小,融资需求较弱,但处于生命周期前端的科技成长企业仍存在较强资金需求。所以,新基建就是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

10、降低科技行业融资成本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高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019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强调了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为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条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结构性宽松是未来货币政策主线,新基建涉及的高科技行业或将受益最大。区别于“铁公基”和房地产的传统基建,新基建具有高科技内涵。对比传统基建,新基建在投资领域、投资特色以及投资逻辑上明显区别于以大型建筑为主的传统基建项目。传统基建是为了刺激当前经济的发展,而新基建是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1)从建设

11、领域看,传统基建以铁路、公路等建筑为主,新型基建则以 5G、大数据等新型高科技基础设施。2)从建设特色来看,传统基建多以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为主,能够拉动现有生产需求的增长,而新基建以高科技含量的基础设施为主,能够创造新型发展模式以及新的生产需求。3)从投资逻辑来看:传统基建是通过投资拉动需求,补足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通过增加现有需求刺激经济、保障就业,对冲经济大幅下行风险。新基建是为未来的经济转型奠定基础,通过推动高科技大规模应用,刺激新需求的产生,通过带动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彻底摆脱经济下行的结构性问题。图表 5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对比传统基建新型基建建设领域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型建

12、筑基础设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特高压、城际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高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点重资产,具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建设须耗用大量资产和劳动。能够拉动现有生产需求的增长,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和恢复生产能力。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能够创造新型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能够拉动原有生产需求,还能够创造新的产业。投资逻辑通过投资拉动需求,补足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通过增加现有需求刺激经济、保障就业,对冲经济大幅下行风险。为未来的经济转型奠定基础,通过推动高科技大规模应用,刺激新需求的产生,通过带动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彻底摆脱经济下行的结构性问题。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多

13、重政策利好下,新基建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升。疫情的冲击一方面是对经济周期驱动逻辑的弱化,另一方面则是对政策宽松加速逻辑的强化。中央多次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对科技成长企业形成估值与盈利的双重提升。此外,再融资新规松绑所代表的金融政策宽松周期仍在逐渐展开,市场已经趋于活跃,或将打开科技股估值上限。1)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趋势不变,新基建相关企业尤其受金融政策倾斜。此外,由于新基建与存量经济相关度更小,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更强,利率的下降有助提升企业盈利以及估值。2)政府推出 2020 年万亿投资清单,财政投资或将撬动更大社会投资规模,新基建代表的新

14、经济增量发展前景广阔,直接利好企业盈利增长。整体来看,国内疫情冲击趋向收敛,海外疫情或将更大规模展开,当前市场核心逻辑仍是疫情与政策博弈下的风险偏好变化。经济见底预期弱化叠加政策宽松预期强化,使得风险偏好对于市场预期影响更强,新基建所代表的高科技领域或将迎来戴维斯双升。二、新基建发力,数字基建与升级基建大有可为新基建涉及领域较多,整体来看,一部分是对于信息技术对于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深入改变,主要在数字基建领域,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预计会是重点,这些领域的发展实际上是具有底层技术的深入关联度的,另一个大的部分是对于当前能源与交通领域的进一步升级,特高压、城市轨交、新能源充

15、电桩等预计会是重点。实际上这两大部分是有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基建对于经济社会生活改变的实现,万物互联、智慧生活的状态将会深入到各个领域,随之也会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一)5G5G 产业链可以分为前期网络规划与统筹、中期设备建设、与后期场景应用。5G 网络建设前期规划主要包括基站选址、容量估计、对无线发射与接收设备的参数规划等。规划后要建立各类模型以检验 5G 的覆盖能力、传输能力、及用户体验,模型检验通过后即着手准备中期无线设备的采买与架构。中期建设主要以基站为核心,其中,信号发送与接收涉及射频、天线、PCB、基站滤波器等关键零部件。5G 网络可以承载较大的数据量,因此需要有负责处

16、理和管理数据的中枢网络即核心网(SDN/NFV),核心网络的用户主要是三大运营商,各企业学校等。5G 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运营商、终端设备和生态圈三部分。运营商方面,5G 优势下信息传输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这会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企业合作伙伴。消费者不仅将迎来新一波的手机、PC 换新潮,还会迎来新一波智能终端的换新潮, 5G 或将加速家电、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更全面的服务消费者,实现万物互联。生态圈方面,5G 可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基础设施作用,跨领域合作扩展泛 5G 生态圈图表 6 5G 产业链全景图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从国内角度来看,5G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17、、贡献明显、增长迅速。从连接数量角度来看,5G 未来应用市场空间巨大,蕴含巨大的增长潜力。按照 2020 年 5G 正式投入商用算起,根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数据,2020 年 5G 连接数或将达到 400 万个,到 2025 年连接数或将达到 4.28 亿个,根据预测数据计算 2020 年至 2025 年 CAGR 约为 155。根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数据显示,预计 2020 年 5G 将提供约 54 万个就业机会,2030 年后或将提供 800 万个就业机会,增长近 15 倍。2020 年预计直接经济产出 5000 亿元,2030 年预计直接经济产出 6.3 万亿元,十年间 CAGR 达到近 28.

18、8;预计 2020 年间接经济产 1.2 万亿元,2030 年预计间接经济产出 10.6 万亿元,十年间 CAGR 达到近 24.34。综上,无论从 5G 连接数目、直接、间接经济产出还是就业机会上来看,5G 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经济、就业贡献明显,增长迅速。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用户数量或居首位,市场需求庞大。根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至 2025年全球 5G 用户规模或将达到 13.6 亿,其中中国用户总量或将达到 4.45 亿,预计占全球用户 32.72,居全球之首。余下预计用户数量排名分别是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其中,欧洲用户数量预计 2.03 亿人,占全球用户总量 14

19、.93。由数据不难看出,中国 5G 市场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这或将进一步推动中国 5G 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图表 72020-2025 预计 5G 连接数图表 85G 经济产出预测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华创证券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华创证券政策加持,5G 商用步伐逐渐加快。我国 5G 发展策略研究阶段可追溯到 2013 年,当年 2 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支持产业界成立了 5G 推进组,并于 2015 年与欧盟 5G PPP、美国 5G 联盟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年我国正式进入了 5G 试验阶段。在试验阶段,工信部先后启动了三阶段

20、 5G 实验,于 2018 年实验测试完成,同年三大电信运营商 5G 频谱分配方案完成。2019 年,工信部宣布在若干个城市发放了 5G 临时牌照,同年 4 月北京接通首个 5G 手机电话。2020 年是 5G 投入商用元年,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纵观我国有关政策催化进程不难发现,政策沿袭着策略研究、实验、实践顺序有序推进 5G 部署与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点工程,未来关于 5G 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加大。图表 95G 发展与政策梳理时间事件2013 年 2 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支持产业界成立了 I

21、MT-2020(5G)推进组2017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通知,正式启动 5G 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2019 年 1 月工信部宣布 2019 年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 5G 临时牌照2020 年 1 月工信部为中国广电许可 4.9GHZ 频段 5G 实验频率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G 网络建设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核心层。基础层以算理为依托,主要包括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与云计算三个部分。基础层主要涉及各类基础设备的计算能力,旨在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框架,也为

22、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技术层也被称为算法层,即通用算法技术。技术层在基础层提供的大数据和数据存储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丰富的算法模型,开发出面向不同领域的应用功能。技术层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平台层、认知层和感知层。平台层主要包括技术应用平台;认知层包含对问题的处理技术,例如智能问答、虚拟助手、知识图谱、语义分析等;感知层为仿照人类的感官开发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AR、VR 等。应用层是将技术层已经开发的应用功能向不同领域渗透。依托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与不同的行业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AI+”金融场景可以衍生出主动策略投资、大类资产配置、投资辅助建

23、议、社交跟投、互联网金融等细分领域。AI 与教育的结合将颠覆传统的课堂教育,使教学场景不再局限于书本、图像、音频、视频,而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立体化学习体验。AI 应用在医疗领域将推出电子病历、影像诊断、医疗机器人、精准医疗等智能化医疗服务。除了上述提到的行业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基础层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层技术应用平台、认知模拟和感知仿真应用层向金融、教育、医疗、汽车、工业、互联网服务等行业渗透图表 10 人工智能产业链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十年将进入产业加速普及的黄金时期。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和相关数据

24、的整理,截至 2016 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 112.4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26.3。2017 年市场规模增长到 216.9亿元,同比增长约 52.8,其中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占比最多,分别占总量的 37、22和 16。2018年以后人工智能市场迎来了拐点,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由之前 50以上增长率降到 47.5。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停留在视觉、语音处理这些“技术层”面的应用,而是越来越贴近各行各业,加速“应用层”领域的探索。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越开越贴近生活场景,其中智能机器人占比 20.2,智

25、能金融占比 13.7、智能安防占比 15.8.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化,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700 亿,年增长约 42。图表 112015-2020 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华创证券中国制造 2025首次将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人工智能自此频频出现在政府文件。据统计,2017年政府推出了人工智能相关文件 5 项,2018 年推出相关文件 7 项,2019 年推出相关文献 5 项。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这一词汇自 2017 年起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足以体现出政府对于未来人工智发展的重视。人工智能不仅是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更上升到国家战

26、略层面的重大课题。依照国家政策的指引,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安徽、吉林、贵州等 20 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其他省份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指导性政策和产业工程。其中江苏以出台了 5 条政策位于第一,上海、北京、浙江、辽宁四省推出了 4 项政策紧随其后。2019,北京市依托中关村产业园、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领域单位成立国家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全面发展。图表 12 2015 年后人工智能国家层面主要政策梳理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2015.5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项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2

27、016.3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重点突破创新领域人工智能技术。2016.5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安提出到 2018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2017.3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2017.7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2017.10全国人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3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

28、文化、体育等多项领域推进“互联网+”2018.4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一流人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9.3国务院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2019.8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突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强调了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安全可控等八条原则资料来源:相关政府网站,华创证券(三)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是一种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常规软件工具无法分析处理的、数据规模达到 PB(1024TB)级

29、的、解析复杂多样化数据的数据分析技术。依托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可以为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政府甚至个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大数据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三方面,即数据提供者、技术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产业链的上游是数据提供者。数据提供者不光是指有数据分析处理需求的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关这样可以收集到大量一手数据的部门,还包括以数据为核心业务、可提供海量资源的数据中间商。他们可以提供大量数据,但是缺乏处理数据的能力。他们将数据提供给拥有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技术处理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这些技术提供者构成了产业链的中游。他们提供数据存储、性能报告、数据分析等工具帮助客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当技术提供者

30、无法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时,大数据服务提供者将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背后的价值挖掘,找准问题的解决关键,为客户提供深度数据分析解读服务,服务提供者构成了产业链的下游。图表 13 大数据产业链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5G 等催化下数据量激增,或将激发出新的数据处理需求。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与美国的数据生产量基本持平,但在 2025 年中国的数据生产量或将超过美国,达到 48.6ZB。我国快速增长的数据激发出巨大的数据处理需求。2016年我国大数据行业规模还不到 4000 亿,但是在 2018 年市场规模就突破了 6000 亿。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以每年 3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20 年,大

31、数据行业规模将再次突破新高,或达到 10100 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的市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2015 年我国娱乐数据约占 46,非娱乐数据占比约为 37,生产数据占比 9,物联网数据占比 2。预计 2025 年媒体和娱乐从模拟向数字转变的速度将减慢,图像数据的增长速度也放缓,物联网数据激增,拔得头筹。2025 年物联网数据量或将超过生产力数据,占整个市场的 21。非娱乐图像数据和娱乐数据还是占据市场的主要部分,分别占比 34和 25。图表 14 中美数据生产量对比图表 15 我国大数据行业规模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华创证券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华创证券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

32、首次将大数据作为国家行动计划,奠定了大数据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 2014 年 3 月“大数据”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一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一年内被提及运用6 次,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于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另外,大数据还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计划中屡屡提及。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为了抓住产业机遇,全国 31 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出台大数据相关政策共计 160 条。其中,上海出台了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宣布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北京推出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大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33、,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浙江推出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指出到 2017 年底,初步形成全省统一、共建共享的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图表 16 大数据相关政策汇总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2015.6国务院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2015.8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

34、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6国务院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地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2017.1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2018.7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到 2020 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

35、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资料来源:相关政府网站,华创证券(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逐层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看好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是逐级提供服务的关系。上游提供中游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工业级芯片、控制器、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中游将配件组装,实现不同层级功能。其中中游边缘层主要收集工业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IaaS 层用于解决数据存储和云计算问题;PaaS 层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SaaS 层提供各种场景的解决方案。工业产业链下游是具备上云特点的工业企业,如炼铁高炉、风电、广伏、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工业制造业面临转

36、型问题,促使更多工业企业上云,将大数据、互联网贯穿于工业制造流程链中,对于工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 5G 商用元年到来,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工业互联网化在技术上几乎不存在障碍。总的来看,在 5G 技术与政策支持下,为满足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工业互联网或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图表 17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国际市场规模环比增长率逐年递减,国内市场规模环比增长率逐年升高,工业互联网化或有较大发展空间。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5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为 3653 亿元,2020 年预测工业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约 6970.6 亿元,增长近 2 倍,根据预测数据计

37、算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3.80。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逐年平稳增加,预测数据计算增长率在 2020 年会有小幅下降。从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来看,无论哪种公有云层,其市场规模在近七年内都是逐年稳步升高的,环比增长率却逐年下降。其中 PaaS 每年环比增长率维持在 20以上,SaaS 近年来环比增长率保持在 10以上,IaaS 环比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虽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增长率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致使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对比中国与全球数据来看,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率在下降,而国内市场规模增长率却在上升且增长率还未及世界水平,或许可以推断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图表

38、 182015-2016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亿元)图表 19全球公有云服务规模(十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赛迪顾问,华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借助工业转型升级契机,工业互联网产业加速推进。近年来,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政策支持是紧密而连续的。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奠定了制造业+互联网转型的基础。2018 年-2019 年,关于工业互联网的政策层出不穷,工信部每年都会公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而且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此外,2019 年 8 月十部委联合引发了关

39、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 11 月,印发了有关“5G+互联网”工程的通知。由已发布的文件不难看出,有关政策不仅向工业互联网产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还有意于在发展同时关注安全问题,并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要与 5G 技术相结合。5G 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中的重点项目其影响可见一般。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新基建重点项目,或许可以预测未来关于工业互联网的支持政策将更加紧密而全面,关于该产业的投资或将加码。图表 20 有关工业互联网政策梳理时间事件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 年 2 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

40、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通知2019 年 1 月工信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的通知2019 年 8 月十部委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知2019 年 11 月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2020 年 2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布 2019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建设。资料来源:工信部,国务院,华创证券(五)特高压特高压产业链简单,上游厂商提供零部件,下游企业接受远距离输电,供应商寡头竞争格局明显。特高压是指+/-800 千伏以上

41、的直流电和 1000 千伏以上的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特高压是我国为数不多、世界领先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其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小、效率高等特点。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匮乏,但又有庞大的能源需求,用特高压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需求与资源不匹配的问题。特高压工程分为特高压支流工程和特高压交流工程,直流工程主要包括换流站和输电线路,交流工程包括变压器、电抗器、避雷器、互感器等,处于特高压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提供两类工程建设所需要的零件,例如换流阀,环流变压器,避雷器等。特高压线路建设完成后主要为实现远距离电力转移,而这些需要特高压电力的城市或企业就处于特高压产业链的下游。特高压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优势地位保持

42、稳定,各部件市场中供应商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图表 21 特高压产业链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作为高效电力传输工具、逆周期调节手段,2020 年有望加码投资。根据国家电网数据,2008 年特高压累计线路 640 公里,2018 年累计线路 27114 公里,增长约 42 倍,年复合增长率为 45.45。2008 年累计输送电量 0.77 亿千瓦时,2018 年累计输送电量 11457.77 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37。由于特高压建设周期长的原因,有些年份累计线路或累计输送电量是没有增长的,然而一旦线路建设完成累计输电量提升十分显著。由国家电网在建与在运线路示意图可知,特高压线路终

43、点多集中于中国东部,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对于电力资源需求大,然而自身缺乏电力资源,通过特高压线路的铺设可以高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未来,东部地区仍将维持高速发展,或许可以期待更多条特高压线路的铺设以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此外特高压作为政府逆周期加大投资的调节工具、作为新基建重点工程,2020 年有关于特高压的投资有望增加。图表 22 2008-2018 年累计线路长度与累计输电量图表 23 国家电网在建与在运特高压线路示意图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国家电网过往政策出台少,项目核准与招标不连续,在新政策推进和项目周期共同作用下有望迎来投资高峰。从时间发展来看,明确有关于特高压产业的政策文件

44、并不多,虽然每年特高压项目都有在招标、核准,但从政策层面上来看,相关政策的推出并不连续。近十年来看,特高压产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7-2013 七年间,特高压项目共招标 5个;2014-2016 年 3 年间,特高压项目共招标 8 个,核准 9 个;2017 年招标 2 个,2018 年招标 3 个,由于特高压项目周期长,外加有关于新基建政策的出台,预计 2020 年后将迎来特高压项目招标与核准高峰。图表 24 有关特高压政策时间事件2004 年 12 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提出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战略构想2005 年 2 月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百万伏级交流

45、、+/-80 万伏级直流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2006 年 8 月特高压交流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工程”开工建设2011 年国网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将建设链接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三中三横一环网”特高压网架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特高压。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六)城际交通城市间交通出行将主要以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大部分城际高速铁路设计时速都在 250km/h 及以上,是一种兼具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的优势的交通工具。作为我国新型的交通出行方式,城际高铁线路距离较短、列车班次公交化,可以有效地疏散人口稠密的都市圈

46、或城市群人口,缓解城际交通疏散压力。城际轨道交通是指以城际运输为主的轨道交通客运系统,不单指各种类型的城际铁路线路,还包括城际列车、城际捷运列车等,是一个完整的轨道运输系统。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产业链比较相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列车制造和运营及服务。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铁路、轨道等基础设施的建造工程。中游是列车制造,主要包括具体车辆和车辆供电及信号系统。下游是交通系统的运营和维护,主要是列车的维修保养、线路运营等。图表 25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铁路、轨道建设等 上游下游运营和服务线路维护、公共运营,物流企业,服务及相关中游列车制造车辆制造企业、供电

47、系统、信号系统等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城际交通扩建将成为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改善职住的平衡的有效选择,还可以串联起城市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协调发展。2008 年到 2011 年是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3 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首次突破 1 万公里,2016 年首次突破 2 万公里。我国已经建成北京至天津、南京至上海、广州至珠海等城际轨道交通。京雄城际铁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城市群都规划了城际轨道交通。“十三五”期间我国目标总营业历程为 150000 公里,预计城际线

48、路或将成为支撑线路里程增长的主力。重点城市群间轨道交通建设将加速。城际轨道交通一词在 2006 年交通部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与铁路、民航、城际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以及城市交通体系紧密衔接的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努力构建高效交通运输服务系统和城际快速客货运输系统,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交通支撑和保障。我国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首先出现在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此为起点,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一步步构建中国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构架。

49、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 2020 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实现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快速便捷。图表 26 城际交通相关政策汇总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2016.7交通部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以市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推进都市圈、城市群快速通勤系统建设,提升公交出行快捷性。2017.1交通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与铁路、民航、水路等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运网络,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差异化服务的市场格局。积极培育火车站、机场开往周边区域的中短途道路客运市场,积极发展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尚未覆盖区域的

50、道路客运网络。2017.9交通部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 年)的通知拓展铁路客运信息市场化应用,提升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2018.1交通部、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企业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统筹开通连接枢纽站场的公交专线、夜间班次和定制客运服务2019.5交通部等 12部门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加快城际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为基础,

51、水路运输为补充,民航有效衔接的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城际客运网络。在城市群、都市圈内利用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构建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加快退出跨省 800 公里以上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城际客运供给方式,提升服务品质。2019.12交通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拓展和近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在广东省的统一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时间发布单位政策主要内容的平台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目标是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 1 小时的通勤,2 小时的通达的发展目标。资料来源:相关政府网站,华创证券(七)新能源充电桩中游充电运营商是产业链的核心,政策支持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52、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中游提供元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充电设备元器件、IGBT 器件、功率模块、配电设备与管理设备元器件以及整机设备生产。其中充电机、充电模块为充电核心设备,在成本中占比最高。上游技术门槛较低,市场充分竞争,利润率较低。中游主要搭建充电桩,并对其进行运营和管理,为下游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在搭建充电桩并运营的过程中对资金需求量大,且充电桩选址、运营、维护等也有一定的难度;又因为中游统筹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所以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充电运营商是整个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用户,可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领域的重点关注项目,截至 2019 年,我国

53、公众充电桩保有量达 51.6 万台,新增公用充电桩 12.89 万台,前五个月增长率超过 56;截至 2019 年私人充电桩已配建 70.2 万台,新增超过 22 万台。2019-2020 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指出随着电动汽车用户不断增加,充电+服务模式将不断延生。期待充电服务的进步与多元化给予中游充电运营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图表 27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资料来源:中国储能网,华创证券新能源汽车企业洗牌加速,充电桩平稳增长,或将向二、三线城市移动。2014 年新能源车销量只有 8.39 万辆,而 2015 年销量却暴增至 37.9 万辆,增长 351.73,市场爆发式增长。20

54、16 年增长率骤降至 36.41,而后的两年内增长率逐步升高维持在 60以下,然而 2019 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产量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与增长率“过山车”式的表现不同,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比重近五年来一直稳步提升,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中指出,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 25左右。近年来随着补贴政策的推出与退坡,市场经历了自我出清与调整,或许可以预测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还将继续稳步扩大;此外,随着新基建政策推进,电池、动力电机等技术的突破、产业规划目标的设定等,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或许在未来五年内出现快速的增长。在充

55、电设备方面近 12 个月每月充电桩设备在不断增加,每月环比增长虽有三次比较大幅的波动,但其余月份保持在 2左右。从全国充电桩分布来看,截至 2019 年 10 月份,前十名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北省、湖北省、福建省,多分布在人口众多、发展较快的南方省市,预计接下来公用充电桩将向二、三线省市发展。图表 28 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占比图表 292018.11-2019.10 公用类充电桩每月情况资料来源:中汽协,华创证券资料来源:EVCIPA,华创证券图表 30 截至 2019 年 10 月,公用充电桩前 10 名省市资料来源:EVCIPA,华创证券新能源

56、汽车与充电桩的支持政策具有连续性,财政政策逐渐由汽车转向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方面,2012 年国务院发布 2012-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9 年发布了 2021-2035 年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政策具有连续性,为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同时,2015 年出台了财政支持的政策,既有针对于消费者的财政补助,也有针对于产品的补助。在随后的三年中,财政补贴政策一直不断调整,2017 年科技部发布的通知中增加了惩罚机制,主要针对违规谋补、骗补的行为;2019 年通知中指出地方政府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

57、设、各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可见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部补贴政策不断退坡并转向充电设备。2015 年发布的指南中提到指出“到 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超过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以满足全国 5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发展目标;2016 年 12 月通知中强调了停车场管理企业与开展停车充电一体化建设;2018 年 11 月发布计划中指出力争三年大幅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等。关于充电设备的政策支持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且近年来新能源领域财政支持逐渐转向充电设备,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可以期待未来更多的补贴政策倾斜。图表 31

58、 有关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政策时间事件2012 年 7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通知时间事件2012 年 7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通知2014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 年 4 月工信部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5 年 11 月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的通知2016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居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2016 年 12 月四部委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

59、础设施的通知2017 年 1 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的通知2018 年 2 月四部委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8 年 11 月四部委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2019 年 3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9 年 12 月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资料来源: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华创证券三、政策密集发力,新基建或将加速落地近期中央多次研究部

60、署新基建建设,多省市推出 2020 年新基建计划。2020 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尤其在疫情冲击下,逆周期调控政策更加紧迫,近一个月内多次高层会议均提及相关内容。1 月 3 日,国常会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 月 23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