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八下文言文文言现象八下部分文言文文言现象by超帅刘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2)寻病终:副词“不久”。舍:(1)便舍(sh)船:离开。(2)屋舍(sh)俨然:名词,房屋,客舍。中:(1)中无杂树:“中间”。(2)晋太元中:“年间”。(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3)处处志之:语
2、气助词,不译。(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为:(1)武陵人捕鱼为(wi)业:动词,作为。(2)不足为(w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此人一一为(wi)具言所闻:读wi,介词,对、向。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向:(1)寻向所志:从前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3)悉如外人、咸
3、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
4、间或时间上的隔绝)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
5、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6、具:通“俱”,完全、详尽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
7、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欣然
8、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小石潭记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
9、鼻子嗅气味。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7佁(y)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9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一词多义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3清:(1)形
10、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n石以为底)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10环:(1)玉环。(如鸣佩
11、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11为:(1)动词,作为。(卷(qu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
12、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特殊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3其岸势犬牙差
13、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核舟记通假字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
14、和零数。)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攀通“扳pn”,扳着。)注音器皿(min三声)罔(wng)贻(y)高可二黍(sh)篛(ru)篷执(zh)石青糁(sn)之髯(rn)不属(zh)诎(q)椎(chu)髻(j)天启壬(rn)戌(x)舟尾横卧一楫(j)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j)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
15、: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圆木)以至鸟兽、木石(树木)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天启壬戌秋日(明熹宗朱由校年号)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启窗而观(连词,然后)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甚至)语:如有
16、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说)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高可二黍许: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定语后置原句:
17、核舟一正确语序:一核舟原句:篆章一正确语序:一篆章原句:为人五正确语序:为五人原句:为窗八正确语序:为八窗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细若蚊足,原句应为:若蚊足细。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其相比者两膝。倒装句表强调。省略句(1)则题名其上,省略
18、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2)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双重否定句(1)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罔,没有;无。(3)罔不,无不;全都。(4)因,顺着;就着。(5)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句型1、判断句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省略:核舟。“盖”,副词,相当于“大概”。)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以上两句用动词“为”表示判断)2、定语后置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3、省
19、略句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各隐卷底衣褶中居右者椎髻仰面居左者执蒲葵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4、固定结构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马说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材”通“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古今异
20、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例: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例:食(s)之不能尽其材。食(s):通“饲”喂养。食(sh):吃。例:策之不以其道。策:古义:马鞭,鞭策。今义:策划,策略。例:虽有千里之能。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1.
2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自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
22、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7.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9.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是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安求其能千里也(它)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不译,补充音节)虽有千里之能(的,助词)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能以径寸之木(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或以为死(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交换)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能够识别、赏识人才的人辱受屈辱骈两马并驾称以.著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空间沉降监测与开发合同7篇
- 2025年度棉花产业环保治理与污染防控合同4篇
- 2025年沙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户外广告牌使用权及维护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杭州二手房买卖合同产权变更与登记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个人工劳务分包合同2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保险合同汇编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房设备安装与智能化节能改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产样板间软装设计定制合同3篇
- 2025年抛光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合同4篇
- 墓地销售计划及方案设计书
-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
- 优佳学案七年级上册历史
- 铝箔行业海外分析
- 纪委办案安全培训课件
- 超市连锁行业招商策划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公司利润质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 工行全国地区码
- 新疆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