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其营养特性_第1页
各种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其营养特性_第2页
各种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其营养特性_第3页
各种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其营养特性_第4页
各种饲料原料加工工艺及其营养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玉米【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玉 米 (一)概况 玉米(maize corn,学名Zea 1,mays L)为禾木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又名玉蜀黍、苞谷、苞米、苞芦等。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991)及Ensminger(1983)的著述,玉米原产墨西哥或其邻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区,1954年,在墨西哥城附近地下70米深处曾发现估计有8万年历史的玉米花粉粒。在西欧白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有约四五千年的玉米栽培史。1942年哥伦布将玉米带回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叶输入中国,及至清乾隆年间始迅速普及。20世纪90年

2、代末中国的玉米总产量约为1.3亿t,占全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约相当于美国玉米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及小麦而居杂粮之首。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玉米产区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种复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及西北灌溉玉米区,单产以北方春播玉米区最高,闽、湘、桂、云等地区则较低。按籽粒性状特点可分为硬粒型(flint corn)、马齿型(dent corn)、爆裂型(pop corn)、蜡质型(waxy corn)、甜质型(sweet corn)等5种类型,其中以马齿型和硬粒型栽培较普遍。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标准将粮食用玉米按商品属性分为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及杂玉米四类;而将饲料用玉米按其质量指标分为三级,不以表观性状分类(表4-1)。玉米的植株在各种农作物中产量最高,因而还有专用于调制青贮饲料的玉米品种。 (二)玉米的加工贮存在中国北方,春玉米产区中不少地方在玉米收割后即进入冬季,籽粒不易干燥,其籽实中的水分含量往往高达20以上。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霉变质,其中尤以黄曲霉菌的次生性污染为甚。玉米籽实经加工后可得淀粉、种皮、粗粉、精粉、胚芽、胚芽饼、玉米胚芽油、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等产品。(三)玉米的营养特性 马齿形玉米粒断面一般玉米籽实中含粗脂肪约4,有的高油玉米品种可达10,

4、在谷实类中属脂肪含量较高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玉米胚芽中(马齿形玉米粒断面图)。玉米籽实中淀粉含量可达70以上,主要存在于胚乳中,而粗纤维含量则很低,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属能量饲料。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低,质量也差,特别是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畜禽必须氨基酸。因此,在配制日粮时需用饼粕、鱼粉或合成氨基酸加以调配。玉米籽实中所含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大部分不能满足畜禽类的营养需要,必须补充相应的矿物质或微量元素添加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籽粒中所含的磷多以植酸态磷的形态存在,难以被吸收利用。因此,在设计以玉米为主的饲料配方时,应权衡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实际可利用量,全面调整饲料配方。黄玉米中含有

5、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用于喂蛋鸡、肉鸡、奶牛,可以改善蛋黄或奶油的色泽。但对肉鸡肤色或肌色不同地区、国家有不同的爱好,如香港喜黄、日本喜白。因此,养殖业者对黄玉米与白玉米的选择也因地而异。玉米籽实中的总能消化率很高,对猪可达90,粗蛋白质消化率也接近80,各种必需氨基酸消化率多在8590,含量虽低,但消化利用率并不差。(四)玉米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用玉米中规定以粗蛋白质、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总量、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三级,其中粗蛋白质以干物质为基础计算,容重指每升中的克数,不完善粒中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

6、.0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及玉米以外的物质(表饲料用玉米的质量标准)。饲料用玉米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高粱【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高 粱(一)概况高梁(sorghum kaolian,学名Sorghum vulgare Dears)为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蜀黍,茭子,古称“蜀黍”、“蜀秫”、“芦祭”、“芦粟”,尔雅中的“稷”一说即为今之高梁,被列为五谷之一。关于高梁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起源于非洲,而对中国高粱的起源其说不一。在中国曾发现高梁亚属的野生种及出土的炭化高粱,但是否即为中

7、国高粱的祖先,不详。在埃及和印度的古代就盛行栽培。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高梁总产量约7 000万t。盛产国家有美国、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在中国粮食作物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98年,中国年产量约409万t,居全世界第三位,约占全国谷类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第五位。从南到北均可种植,总产量在40万t以上的省份依次为吉林、黑龙江、山西等省。按气候条件及栽培制度可区划为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及南方区;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梁、饲用多穗高梁及帚用高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高梁根据高粱的粒质及用途分为食用高梁及其他高梁两大类,按容重分成3个等级。其他高粱比食用高粱的要求约低一个档次,

8、13等高梁的容重分别为740gL、720gL和700gL。高梁有5个基本族(basic races),即:双色族(bicolor)、几内亚族(guinea)、顶尖族(caudatum)、卡佛尔族(kafir)、都拉族(durra);以及由这5个基本族形成的15个中间族。此外,近年来还有多穗高梁、杂交高梁等栽培种。(二)高粱的营养特性高梁中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及34的脂肪,按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属能量饲料。在谷实类中有效能值仅次于玉米。但高粱和其他谷实类一样,不仅蛋白质含量低,同时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不能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特别是在限制性氨基酸中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及色氨酸含量不及猪、鸡需要量的一半

9、。另从高粱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除了铁以外,所有矿物质也都不能满足猪、鸡的营养需要,在总磷含量中约有一半以上是植酸态磷,同时还含有约0.20.5的单宁,两者都属于抗营养因子,前者阻碍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而后者则影响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能量的利用效率。 (三)高粱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高粱规定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各项指标均以86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表饲料用高粱的质量标准)。 饲料用高粱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小麦(含次粉)【

10、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小麦(含次粉)(一)概况小麦(wheat)为禾本科麦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栽培最广泛的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cum(L)Thell,其次是硬粒小麦(Tdurum Dest)。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至今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还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有亲缘关系的粗山羊草。一般认为普通小麦晚于上述野生种,约在8000年前起源于黑海西部。公元前2000年开始在中国种植,晚于巴基斯坦、希腊、西班牙及印度。在安徽亳州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有炭化麦粒。此外甲骨文中也有“告麦”的记载。是中国古老粮食作物

11、之一。“五谷”有种种解释,但所有记载均将“麦”列入五谷之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小麦总产量约6.7亿t。1998年,中国的小麦总产量为1.97亿t,居世界首位。依次为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在中国小麦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4,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山东、河南两省产量最高,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5。小麦在中国各地均可种植。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海拔3 000m的高寒地区,水、肥、光照条件较好时,每公顷产量可高达5 000kg以上。冬小麦是提高复种指数、调节和平衡种植布局的主要粮食作物。1949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约为1 381万t,平均每公顷单产仅645kg。6070年代为11.

12、5thm2。80年代,再翻一番,增至23thm2。90年代初期,每公顷产量达3.7t,北京、天津、山东、西藏等地可达45thm2。在中国按小麦的栽培制度可区划为春麦区、冬麦区及冬春麦区。春麦区中有东北、北方、西北;冬麦区中有北方、黄淮、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冬春麦区中有新疆及青藏冬春麦区共10个自然产区。黄淮冬麦区总产量最高,约占全国的一半,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冬麦区,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二)小麦与次粉的营养特性 1小麦的营养特性 小麦籽实(颖果)由麦皮(籽实皮)、胚(胚芽)、胚乳等部分组成。其中胚乳约占籽实的82.5,胚芽约占2.7,珠心层及糊粉层约占9.3,上皮约占4.1,交叉层

13、及种皮约占1.4。胚芽中含脂肪12,蛋白质25,胚乳中约含淀粉82。 小麦粒的结构图小麦籽粒属禾本科颖果的结构示意图小麦全粒中含粗蛋白质约14,最高可达16,最低为11,在谷实类中其蛋白质含量仅次于大麦,但从蛋白质质量分析则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较低,特别是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等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在猪、禽需要量以下。小麦的粗纤维含量较低,有效能值仅次于玉米,在能量饲料中属高档配合饲料原料。在谷实类中小麦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属含量较高的品种,优于玉米,在含磷量中约一半是植酸态磷,生物学利用率差。 2次粉的生成工艺与营养特性 又称黑面、黄粉、下面或三等粉等,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磨制各种面粉后

14、获得的副产品之一。之所以称做“次粉”是指提供人食用时口感差,并不意味着营养价值低。次粉与小麦麸同是面粉加工副产品,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制粉程度不同,出麸率不同,次粉的内容差异很大,美国的小麦粉副产品多达8种,而日本则分为大麸、小麸、粉麸及末粉4种产品。中国台湾省有称为“粉头(wheat middling)”的产品,乃面粉厂研磨工艺末段之粉末性副产品,含少量细麸皮、胚芽及面粉,粗纤维含量不超过4。在小麦精制过程中,可得2325的小麦麸,35的粉头,0.71.5的胚芽,其主产品为面粉,供食用。小麦粉、小麦麸、次粉的生产流程无定型工艺,各档次产品多系根据产品或副产品质量规格勾对而成。在小麦制粉过程中,

15、可以生产精粉、标准粉、次粉及小麦麸等不同档次的产品或副产品。果皮含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而胚中富含脂肪影响小麦粉的色泽及其烘焙品质,糊粉层灰分高会增加小麦粉中灰分含量,降低档次。传统的小麦加工原则是充分提取小麦籽粒中的胚乳部分,将麦皮、胚和糊粉层尽可能分离出去。为达到这种目的,一般采用逐步研磨法,即一次研磨紧接着一次筛理称做一道系统。第一道是将小麦粒剥开,获得(带胚乳的)麸片及较纯的胚乳颗粒和面粉,通称第一道皮磨。带胚乳的麸片进入次道皮磨系统后,获得粒度未达到成品规格的较细的胚乳颗粒和面粉,然后进入下一道心磨系统再加工,依次反复进行,根据流程长短和对成品小麦粉质量的要求,可以有3道到9道甚至

16、更多道。每道皮磨或心磨系统都能获得一定比率的粉,根据成品要求,可将各系统获得的全部面粉集中混合成一种小麦粉,或将其中若干系统的粉分别归并,形成不同等级的小麦粉。品质差的面粉难以人档的面粉,即作为次粉销售。目前多用等级粉生成工艺,而传统的次粉生成工艺品用于小型面粉厂或磨坊。 小麦等级粉的生成工艺流程图传统次粉的生成工艺图国际上与次粉类似的产品颇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次粉分为三级。国外无类似产品,大体上德国的小麦饲料粉、日本的小麦末粉质量近似(见下表)。 各国类似次粉内在质量分析名称内涵小麦(wheat bran) 含有少量筛上物(含谷粒、小谷粒、

17、碎谷粒、草籽、糠、泥土、沙等)的小麦种皮部分,一般含粗蛋白质约16%,粗纤维10%以下,粗脂肪4%左右,日本称20目以上者为大麸皮次粉(middling) 由春小麦生成的小麦麸、胚芽细粉及少量糊粉层构成,日本称小麦麸,一般粗纤维在9.5%以下褐次粉(brown shorts) 由冬小麦的小麦麸、胚芽、细粉及少量糊粉层构成,一般纤维在7.5%以下,从小麦全粒中可出7%8%的褐次粉低级面粉(red log) 由春小麦的糊粉层、小麦麸、胚芽构成的细粉,粗纤维含量较少,3%左右,从小麦全粒中可出1.7%4.7%的低级面粉白次粉(wheat shorts)由冬小麦的糊粉层、小麦麸、胚芽构成的细粉,又名w

18、heat middlings ,粗纤维含量较低饲用小麦粉(wheat feed flour) 含有少量小麦麸、胚芽、细末的小麦粉,粗纤维含量在1.5%以下混合小麦次粉(wheat flour middling)小麦麸、筛上物低级面粉的混合物,粗纤维含量在4%左右灰次粉(wheat gray shorts) 褐次粉与低级面粉的混合物,粗纤维含量在6%左右次粉颜色可以从灰白色到淡褐色,容重0.290.54k8几。通常颜色较深者容重小,含麸皮较多,质量也较差。次粉作为饲料嫌细,不利于消化,一般在畜禽配合饲料中不宜搭配过多,但可用于鱼饵料的黏结剂。次粉中约含粗蛋白质14(变动于1118),粗脂肪含23

19、 (变动于0.45.0),粗灰分含23 (变动于0.84.3),无氮浸出物平均含65,变动于5373。同样,次粉中所含有效能值也变异较大,代谢能值与消化能值高的可达13.75MJkg和15.94MJkg,而质差者代谢能(鸡)仅含8.24MJkg,消化能(猪)仅含9.87MJkg,几乎与小麦麸相差无几。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三)小麦与次粉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用仙、麦的国家标准规定,将小麦分为白色硬质小麦、白色软质小麦、红色硬质小麦、红色软质小麦、混合硬质小麦、混合软质小麦及特殊品种共7类。商品小麦的质量标准分为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及春小麦3类,分别按容重分为5级,15级北方

20、冬小麦的容重分别为790g/L、770g/L、750g/L、730g/L和710g/L。不完善粕6,杂质1:5,水分125。北方冬小麦的质量比后两者要求高一个档次。均以3等为中等标准,低于5等者为等外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小麦及行业标准饲料用次粉规定,两者均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各项指标均以87干物质计算,按含量分为3级,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低于3级者为等外品。 饲料用小麦国家标准及饲料用次粉的行业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稻谷(含糙米、碎米)【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

21、库情报网中心稻谷(含糙米、碎米)(一)概况稻谷(paddy)为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上有2个栽培种,其一为亚洲栽培稻(Oryzam sativa L),另一为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 Steud)。前者遍及全世界,而后者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丁颖认为中国的普通栽培稻是由中国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稻作历史在中国约有7000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及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的公元前2700年的稻种,可能是最早的考证。种植稻谷的历史遗迹以太湖地区为最集中,商周时期已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北移至黄河流域。在殷墟出土文物中发现有占卜稻谷丰歉字样。战国时期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唐宋时期已形成早、中、晚

22、各种生育类型,明清时期稻谷两熟制已遍及长江流域及华南沿海一带。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稻谷总产量约为5.3亿t。1998年,中国稻谷总产量约为1.99亿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居世界首位。根据中国的水稻自然条件及栽培制度,可分为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双季稻作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带、西南高原稻作带、华北单季稻作带、东北早熟稻作带及西北干燥稻作带7个稻作带。主产区在华中单双季稻作带,年总产量在1 000万t以上的省区依次为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广西、安徽、浙江等地区。稻谷去壳后剩颖果,俗称“糙米”,糙米去米糠为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生成一部分碎米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中规定,存留在直

23、径为2.0mm圆孔筛,并不足正常整米粒23的称为“大碎米”;通过直径为2.0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为1.0mm圆孔筛上的碎米,称为“小碎米”。每百千克稻谷经机械加工后产出稻壳2025kg,糙米7080kg,碎米23kg。(二)稻谷、糙米与碎米的营养特性 1稻谷的营养特性 稻谷食用或作饲用前均需脱壳。有些饲养技术落后的地区也有不分离稻壳,将稻谷直接粉碎用于饲料者,但大量试验证明,稻壳中仅含3的粗蛋白质,40以上系粗纤维,粗纤维中一半是难以消化的木质素。用于喂猪、喂鸡的可消化养分均系负值,得不偿失,无实际营养价值。稻谷中含有约8的粗蛋白质,60以上的无氮浸出物及约8的粗纤维;如不脱壳,在能量饲料

24、中属中低档谷物。稻谷中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都较缺,不能满足猪、鸡的营养需要。因此,作为能量饲料,一是去壳,二是应考虑用其他蛋白质饲料加以补充。此外,稻谷中所有必需矿物质微量元素都较缺乏,同样地在配料时应作相应的补充。 胚的构造示意图谷粒外形2糙米的营养特性 糙米(roughrice、brownrice)中含粗蛋白质89,略高于玉米,与高梁的含量近似,低于小麦。无氮浸出物含量居各种谷物之首,有效能值也最高,是一种良好的能量饲料。和其他谷实类饲料一样存在着蛋白质含量低,质量差的问题。在矿物质、微量元素中除锰、锌含量较高外,所有必需微量元素都不能满足猪、鸡的营养需要。 3碎米的

25、营养特性 碎米(broken rice)的营养成分含量变异很大,粗蛋白质含量可变动于511,粗纤维含量变动于0.22.7,无氮浸出物可变动于6182。粗纤维含量低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的碎米,其营养价值可与玉米相媲美。碎米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异较大,但即使含量较高的碎米,其中所有氨基酸亦均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 (三)稻谷、碎米的饲料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中将商品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粳稻谷与糯稻谷三类,每类有早稻谷与晚稻谷之分,按出糙率(即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稻谷的百分率)分别分成5等。以3等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5等者为等外晶。籼稻谷的1、2、3、4和5等出糙率分别为79、77、

26、75、73和71;早粳稻及糯榜稻的出糙率分别比籼稻高一个档次,而晚粳稻又按一类地区(华南、华东、西南)、二类地区(华北、西北)及三类地区(内蒙古、新疆)有不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关于饲料用稻谷及饲料用碎米中规定,均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三项质量指标必须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同时规定有相对应的水分允许量作为折算判定质量指标的基础。 饲料用稻谷、饲料用碎米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大麦(含裸大麦、皮大麦)【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大麦(含裸大麦、

27、皮大麦)(一)概况大麦(barley,学名Hordeum sativum Jess)为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通称大麦。系皮大麦或稃大麦(Holdeum vulgate L.,英译barley)和裸大麦(Hvulgare varnudum,英译naked barley)的总称。因用途可分为皮大麦、裸大麦及啤酒大麦,按照穗、轴、每节上的小穗发育和着生形式可分为三棱大麦(Hdistichum)、四棱大麦(Htetrastischum)、六棱大麦(Hhea:astichum)。裸大麦在植物学上属于栽培大麦的变种,因地区不同,又有米大麦、元麦、青稞和米麦等俗称。在中国以及国际上发布的产量数字中,均

28、对裸大麦和皮大麦未予明确分开,统称为大麦。大麦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小亚细亚到中东、埃及、北非、俄罗斯说;另一说认为中国青海、西藏、四川西部是野生大麦起源地之一。在中国,大麦栽培历史悠久。据考证,在青海诺木洪遗址、新疆哈密古墓内及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裸大麦炭化籽粒,在新疆哈密五堡乡的墓葬内,也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青稞穗壳。在殷商甲骨文中也有麦来、麦牟的记载,公元前300年吕氏春秋任地篇也有“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的记载。说明距今5000年前中国先民已在黄河上游和西北干旱地区曾栽培裸大麦。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大麦总产量约为1.7亿t,俄罗斯产量最高,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29、16,依次为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哈萨克斯坦、西班牙等国。在中国,80年代总产量曾达650万750万t,以后逐年减少,1995年,总产量降至350万t。年产在10万t以上的省(自治区)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安徽、云南、河南、湖北等地,约占裸大麦总种植面积的80。根据栽培制度在中国可划分为:1春播大麦区 主要是青藏高原,该区地处高寒,无霜期短,降雨量少,几乎为惟一可生长的作物,上限可达海拔4 750m。一年一熟。2冬大麦区 包括长江流域和云贵高原,该区无霜期长,水热资源丰富,秋播,一年可两熟或三熟。3冬春混播区 包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和甘肃。该地区冬季较冷,但秋播仍能越冬,无霜期

30、较短,水热资源丰富,熟制复杂。将裸大麦炒熟、磨粉、用奶茶调食,称为“糌粑”,是中国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也是酿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大麦芽是青黄不接季节家畜的维生素朴充饲料,常用以饲喂幼畜、种畜和高产奶牛。在北欧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多以大麦作为主要精饲料,并用大麦的有效能值作为评定饲料有效能值的基准。美国用于饲料的大麦约占大麦总产量的60,西欧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则占到7090。中国裸大麦用于饲料的量很不稳定,受酿造业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大。(二)裸大麦与皮大麦的冒乔特性 大麦籽实的横切面裸大麦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皮大麦。大麦中的粗纤维含量都高于玉米,与小麦近似;皮大麦则仅次于稻谷、谷子等。从常规饲料成分看,都表

31、现出了能量饲料特点。但皮大麦的有效能值比裸大麦低0.420.84MJkg。裸大麦与皮大麦在能量饲料中都是蛋白质含量高而品质较好的谷实类,有些大麦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高出玉米1倍以上,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如赖氨酸含量,最高可达0.6,有些品种赖氨酸含量也比玉米约高出1倍。从蛋白质质量的角度看,大麦作为配合饲料原料有其独特可取之处,另外裸大麦与皮大麦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在谷实类中也都属于含量较高的品种。(三)裸大麦与皮大麦的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将商品用裸大麦命名为“米大麦”,又名元麦及青裸(Hul-ess barley)。按容重分为3级,1、2、3级大麦的容重分别为760gL、740gL及

32、720gL。2级米大麦为中等质量,低于3级者为等外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用皮大麦,行业标准饲料用裸大麦中规定两者均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各项质量指标含量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二级品为中等质量指标,低于三级晶者为等外晶。饲料用皮大麦及饲料用裸大麦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黑麦【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黑 麦(一)概况黑麦(rye,学名Secale cereale L)为禾本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作物。一说起源于西南亚阿富汗、伊朗

33、、土耳其一带,以后向欧洲、德国、波兰、前苏联等地迁移;另一说原产欧洲南部。约在公元前400年先在德国驯化以后逐步推向南欧、中亚、小亚细亚等地。有冬性和春性2种,在高寒地区只能种春黑麦,温暖地区2种都可以种植。抗寒耐旱,但不耐高温及湿涝。再生力强,在孕穗期刈割,再生草仍可抽穗结实。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黑麦总产量约2 900万t,俄罗斯产量最高,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依次为波兰、白俄罗斯、德国。中国总产量约几十万吨。(二)黑麦的营养特性黑麦制粉可制成黑面包,供食用。有效能值与小麦近似,介于玉米与高粱之间,常规成分及钙、磷含量与一般麦类相似,量不高而质量较差,铁、锰含量较高,铜、锌含量较少

34、。各类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均较低,在用于配合饲料时应考虑用饼粕类或动物性饲料调剂。黑麦中含有5-n-烯丙基间苯二酚(5-n-alkyl resorcin01)及非淀粉多聚糖类(nonstarchpoly saccharides,NSP5)均属抗营养物质。作为能量饲料,用以替换玉米的量超过50以上时会使增重减慢。用于喂鸡,在日粮中超过25,即降低消化率,使粪便黏稠垂滴(stickydropping),20世纪90年代已开发一些NSP酶制剂,效果良好。 (三)黑麦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国对食用黑麦及饲用黑麦均未制定标准。美国按容重、含杂破损粒等指标将黑麦分为4级(表美国黑麦标准)。黑麦易为麦角所感染,

35、麦角含0.5即可致病,在质检及饲用时须注意麦角病的传人及麦角醇致病。 美国黑麦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燕麦【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燕 麦(一)概况 燕麦穗型燕麦(oat)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世界各国主要栽培品种有六倍体带稃型的普通燕麦(Arena sativa L),其次是东方燕麦(Aoientalis Schreb)、地中海燕麦Abyzantina(CKook)Tell)。最早亚洲的野燕麦或欧亚两洲的野生红燕麦可能是今日燕麦的祖先。中国燕麦的栽培始于战国时期,大粒裸燕麦(Anuda L)起源于中国

36、,是中国燕麦的主要品种。在内蒙古、山西北部种植较多。青海省有些燕麦品种及野燕麦由于在成熟期易于脱粒潜入土壤,可在23年后不断萌发,形成恶性草害,在70年代以后成为消灭对象。在中国可划分为冬性与春性两大生态区,西北、华北、东北为春燕麦区,晚春播种秋收;云南、贵州、四川为弱冬性燕麦区,秋播翌年收获。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总产量约4 500万t,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高粱,居第六位。俄罗斯总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依次为美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法国、波兰、芬兰等国。中国的总产量约200万t,在内蒙古、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栽培的裸燕麦(Arena nuda L)俗称莜麦,多供食用

37、。被裹着稃壳的燕麦子粒燕麦籽粒(二)燕麦的营养特性整粒燕麦中约含稃壳2025,高者可达50,去稃燕麦中粗脂肪含量较高,比小麦约高1倍,但由于脂肪中主要含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与其他谷物相比,不易贮存,带稃燕麦过去多供作马料,效果甚佳。用于喂鸡易发生黏软便(参见非淀粉多糖),效果欠佳。(三)燕麦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国尚无食用燕麦及饲用燕麦质量标准。美国按粒色将燕麦分为白、灰、赤、黑、混合色5种,按容重分为四等。 美国燕麦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荞麦【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荞 麦(一)概况荞麦(back wheat,

38、学名Fagopyrum escm Moench)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甜荞(Fagopylrum esculentum Moench)、苦荞Ftatarium(L.)Gaertn.、翅荞(F.emarginatum Mitissner)、米荞(Fagopyrum sp.)4个栽培种。多数学者认为荞麦原产在中国之北方边缘地区或东北部等。另一说认为原产亚洲西南部湿润山区。北宋时期在中国已广泛种植,至明末,经土耳其和俄国传至欧洲;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总产量约为300万t,前苏联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国及波兰、加拿大、巴西等国。生育期短,抗逆性强。在中国的华北、西北及东北栽培较多。种籽多呈

39、棱形,种壳约占1820,出粉率约7075。(二)荞麦的营养特性风干带壳荞麦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均高于去壳后的荞麦。脱壳后的荞麦中无氮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降低。对猪的消化能可从10.512.2MJkg,与其他麦类相似。矿物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均不能满足需要。荞麦尤其是其茎叶中含有光敏物质,长期饲喂会引起动物的皮肤瘙痒、溃疡,白色动物比深色动物尤为敏感。 普通荞麦的形态各种荞麦的籽粒【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粟(含谷子)【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粟(谷子)(一)概况粟millet in husk,学名Setaria it

40、alica (L.) Beauv.为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原产中国,公元前2700年已列为祭品。起源有二:大粟(Sitalica rctceinascima)源起于中国;小粟(Sitalica race moharia)源起于欧洲。甲骨文中有“禾”的记载,即为粟。尔雅中称为“秫”,古书中称为“粱”。汉以后穗大毛长者为“粱”;而以穗细而毛短者为“粟”。前汉汜北魏齐民要术中称为“毂”。明以后称为“粟”。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粟的总产量约为2 800万t,其中印度总产居首位,约占13。中国其次,年产约500万t,主要产区可分

41、为华北平原区、东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及黄土高原区,多以春播为主,生育期110130d;积温较高的地区也有夏播品种,生育期8590do粟忌连作,易减产,故在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之说。华北平原区的粟产量约占全国总粟产量的一半;山东省总产量居全国之首。粟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谷糠”,主要由种壳、种皮组成,因加工程序不同,“谷糠”的质量差异很大。粟在生长阶段花颖多,常有部分籽粒不能成熟而成为秕籽,加工时与种皮、种壳混在一起,俗称“蒙糠”,可供饲用。粟秸,俗称“谷草”,质地松脆,适口性好,是北方大家畜的主要饲草。谷糠在制醋、制酒等酿造业上常用作辅料。 (二)粟的营养特性 粟的植株粟的穗型粟中的

42、粗蛋白质含量与麦类的含量近似。粟带壳及种皮,粗纤维含量较高,在谷实类中亦属含脂量较高一种。小米具有食味香美等优点,约含粗蛋白质11,粗脂肪4,另外还含有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除作食用外,也是传统观赏鸟类的饲料。但粟与小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都欠佳,单独饲喂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三)粟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粟(谷子)中将商品粟分为粳粟、糯粟及混合粟3类,按容重分为三级,粳粟与糯粟均按容重分级,两者级别相差一个档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粟(谷子)则以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各项质量指标均以86.5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三项质

43、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二级饲用粟为中等质量指标,低于三级者为等外晶。 饲料用粟(谷子)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甘薯【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甘 薯 (一)概况甘薯sweet potato,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 L系旋花科甘薯属中的一个栽培种,是蔓生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薯、红薯、山芋、红苕、地瓜、番薯、蕃茨等。甘薯属块根植物,约有500多个品种,分布于全世界。甘薯的起源有多种考证,以中美洲与墨西哥说为有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人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传至菲律

44、宾,史载明万历年间(16世纪末)传人福建,因其来自异邦,故有番薯之俗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总产量约1.2亿t(鲜重)及至后期略有下降。其中中国的甘薯总产量约占70,年产约8 500万t(鲜重)。其次为印度尼西亚、乌干达、印度、日本等国。在中国甘薯是主要的薯类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与马铃薯、木薯等统称为薯类,故甘薯单独的统计数据均系预测值。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南起海南岛,北及长城内外的各省、自治区,甚至在黑龙江北纬48的地方以及云南、贵州海拔近2 000m处均可种植。按气候条件及栽培制度,可区分为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南方秋冬薯区。四川、

45、山东、河南、安徽及广东等省种植面积都在50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总栽培面积6 200万hm2的60以上。由于不择土质、耐瘠薄,并能抵御风雹灾害,不仅高产、稳产,且具增产潜力。(二)甘薯的营养特性 1高淀粉品种 一般含干物质27,高者可达33,干物质中淀粉含40;粗蛋白质仅含4,不及玉米的一半;粗脂肪含量很低,约0.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远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有效能值含量高,在配合饲料中可作为能量饲料部分代替玉米。甘薯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都很低,但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明显。2副食品品种 糖、胡萝卜素含量均较高,质地细嫩,但总产量及干率均较低。3茎叶用品种 甘薯质量因其品种而异,与茎叶产量无关。黄色

46、品种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差异很大,徐薯2934号,鲜薯中含胡萝卜素1109mgkg,而徐薯18号鲜薯中仅含2.1mgkg,两者相差约50倍。(三)甘薯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甘薯干规定,以粗纤维及粗灰分为质量指标,两项质量指标全部符合含量规定者为合格品。饲料用甘薯叶粉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低于三级者为等外晶,2种饲料的各种指标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饲料用甘薯干及甘薯叶粉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木薯【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

47、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木 薯(一)概况木薯(cassava、tapioca,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木薯属多年生亚灌木或小乔木,又称树薯、树番薯。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及墨西哥东南部低洼地区,散布在南美亚热带、热带地区。据推测现代的木薯品种是印第安人从野生品种中选出,以后由葡萄牙、西班牙人引至非洲。1820年输入缅甸、越南等国,以后又从越南传人中国广西、广东。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木薯总产量以鲜重计约为1.5亿t,非洲产量约占全世界木薯总产量的一半,其中尼日利亚及扎伊尔产量最高。南美洲约占15,巴西产量最高,亚洲约占13。印尼产量最高,在亚洲依次为印度及

48、中国。在中国将有关木薯的产量与甘薯、马铃薯等统一归人“薯类”。因此,无准确的木薯统计数字,据国际粮农组织(FAO)及有关省市的资料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鲜木薯总产量为340500万t。广东、广西约占其中80,福建、云南、台湾次之,贵州、湖南、江西等省也有小量种植。大部分供食用及工业用,部分供饲用。木薯属热带作物,在平均温度20以上的地区生长最佳。当气温降至15时生长停滞,810时便会受冷害。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 0002000mm,但耐旱、耐瘠,在降雨量400mm左右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木薯根分块根和须根。块根呈一头尖圆柱形,皮呈紫、白、灰及淡黄色,肉质白色。块根分表皮、皮层、肉质及薯

49、心4个部分。块根无芽也无潜芽,不能用于繁殖。种子扁长,千粒重为5774g。但种子量少,发芽率低,生产上均采用种茎扦插繁殖。因绝大多数品种中含有氰化物,因此,病虫害少,抗杂草力也强。在平原、山区、丘陵、坡地、熟地、新荒地均可种植,单独栽培或与其他作物间种均可。由于木薯的根系发达,块根延伸能穿透土壤。因此,种植在新垦荒地上有疏松土壤、改良土质的效果。木薯因品种、土壤、施肥和栽培等条件的不同,单产差异很大,每公顷产量从4.5t到45t不等。鲜薯含水分约60(范围5464),一般4kg鲜木薯可得木薯干lkg,每公顷可产木薯干710t。木薯在生长期内枝叶茂盛,可陆续从下部向上采叶饲用。亦可在收获时采其全

50、部叶片,经晒干或人工干燥后粉碎制成叶粉作为配合饲料原料。木薯叶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良好饲料来源。嫩叶经浸水除去氢氰酸后,在非洲尚可作蔬菜食用。(二)木薯的营养特性 1木薯干 晒干后的木薯干中含无氮浸出物78一88,属能量饲料。蛋白质含量低,几乎所有氨基酸含量都远不能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木薯中的铁、锌含量在能量饲料中属较高的品种。2木薯渣 从木薯中提取淀粉后得木薯渣,含水易腐且污染环境。木薯渣脱水后约含粗蛋白质4,粗纤维1116,无氮浸出物6366,钙0.90,磷0.10,质量差参不齐。(三)木薯的有毒成分木薯块根中含有里那苦苷(又称亚麻苦苷,linamarin)及百脉根

51、苷(lotaustraline),这2种生氰葡萄糖苷在常温、-糖苷酶的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丙酮和剧毒的氢氰酸。氢氰酸含量因品种、土壤、施肥、气候和植龄等条件而变化很大。在新鲜木薯块根中,氢氰酸含量可变动于15400mgkg,皮层部比肉质部的含量高45倍。为此,在实际饲用或食用时应注意皮层部分的去毒处理。鲜木薯块根经日晒24天后,氰氢酸含量约降低一半,在75下烘78h后,可降低60以上,在沸水中煮沸15min可降低95以上,用青贮的方法密封1个月亦效果不佳,仅可降低30。 (四)木薯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木薯干中规定以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两

52、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规定,有一项不合格者则为等外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饲料用木薯干的氢氰酸允许量不得超过l00mgkg。一般在饲用前均需去毒处理。 饲料用木薯干及饲料用木薯叶粉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玉米淀粉副产品【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玉米淀粉副产品(一)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生产的玉米约70作为饲料,20直接或间接供食用,10作为工业原料。工业用玉米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作淀粉供制糖、制药等;一是直接发酵制酒(见酒精糟)。制取淀粉有干撞击法与湿去皮脱胚法,前者用于生

53、产玉米面、玉米渣子及玉米食品,后者则主要用于生产淀粉、糖等。用干法每百千克玉米可出玉米胚芽l0kg、粗粉25kg、精粉l0kg、玉米胚芽(俗称脐子)l0kg。每百千克玉米胚芽可产油32kg,出饼约68kg。(二)玉米淀粉副产品的营养特性 1玉米蛋白饲料 玉米蛋白饲料(corn gluten feed)有人译作“玉米麸质饲料”或简称“玉米麸料”,是由玉米湿法预处理的浸出液、取油后的玉米胚芽饼或玉米粕及取淀粉后的玉米种皮等组成的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玉米淀粉的副产品多无固定的工艺及产品规格。因此,其营养成分因玉米浸出液、玉米种皮、玉米胚芽饼(粕)的组成比例及质量而异,变化很大。粗蛋白质含量可变动于20

54、28,粗纤维含量可变动于711。玉米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均明显低于玉米蛋白粉,属中低档能量饲料。 普通玉米淀粉工业及玉米发酵工业副产品的生成工艺示意图2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和玉米麸质饲料完全是两种性质,它是玉米脱胚芽、粉碎、水选制取淀粉后的脱水副产品。有人译作“玉米面筋粉”,属有效能值较高的蛋白质饲料,其氨基酸利用率可与豆饼相媲美。此外,在中国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即“粉浆蛋白”,又称“淀粉醪蛋白”,是将制取淀粉后的粉浆(俗称“泔水”)脱水而成,产量不高,但其蛋白质质量可与优质大豆粕、鱼粉媲美,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5以

55、上。因此,在引用资料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时,应对这类副产品的生成条件及样品描述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再决定取舍。3玉米浸液 玉米浸液(corn steep liquor或corn steep water)是玉米深加工前,用稀酸与防腐剂浸渍玉米粒后的浸渍液浓缩物。生产玉米淀粉前,将玉米在亚硝酸酸性条件下浸渍约2天,使其种皮胚芽淀粉和蛋白质容易分离。一般浸渍液的排放量为原料投入量的1左右。浸渍液中干物质含69。浓缩后的玉米浸液呈黏稠性茶褐色,约含水分50,脱水后的产品中约含粗蛋白质23,粗灰分8。【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小麦麸【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

56、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小麦麸(一)概况小麦麸(wheat bran)俗称麸皮,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产品。食用小麦粉主要由胚乳构成,生产标准粉除胚乳外,还混入部分糊粉层和内、外胚乳层。所以在小麦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精白面粉时其小麦麸的产量相对较多,即出麸率较高;而生产标准面粉时,则出麸率相对较低,但两者的产量并不呈固定的比例。有时用小麦制精白面粉后,再用其副产品生产一部分次粉,这时所产的小麦麸与其相对应的副产品原料比较,出麸率更高。由于制粉工艺和制粉勾兑比例不同,所以出麸率难以一概而论。在一般情况下,小麦总的出麸率约在10以上。按此产出率估计,中国实际用于饲料的小麦

57、麸产量约重1 000万t左右。(二)小麦麸的营养特性小麦麸属于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也高的中低档能量饲料,与米糠近似,但含脂率低,相对地不易酸败。除胱氨酸、色氨酸略高于米糠外,所有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糠麸类中同类氨基酸的含量,其消化(代谢)率也因工艺不同差异较大。为此,用小麦麸作配合饲料原料时,应查明小麦麸的内在质量进行合理利用。此外,小麦麸中所含粗脂肪仅为米糠含脂量的14,粗纤维含量却高于米糠,所以小麦麸的有效能值也明显地低于米糠。由于其适口性好,同时具有特殊的物理性状,在配合饲料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一般用量在10左右,可以改善饲料质地。 小麦籽实的横断面与纵断面常规工艺的小麦麸,无论作为猪饲料

58、或鸡饲料,都还需要辅以高能量饲料才能满足要求。小麦麸中含有丰富的锰与锌,但含铁量差异较大。虽含磷较多,约23是植酸磷,并含有一定量的植酸酶,长期大量饲喂可导致动物瘫痪,不能作为惟一磷源应以另外的方式补给磷源。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加工部门曾开发出了分层碾磨系统制粉新工艺,用此种工艺所得小麦麸可分为头碾麸皮、二碾麸皮及低纤维麸皮3个品种。头碾以果皮为主,出麸率为1.52.0,二碾以内皮层(包括部分糊粉层)为主,出麸率为2.54.0,低碾麸皮则以剩留皮层、部分糊粉层、外胚乳层为主,所产出面粉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面粉,但做为饲用的小麦麸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 (三)小麦麸的饲料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59、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小麦麸中规定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各项指标均以87干物质计算,按含量分为三级,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饲料用小麦麸的质量标准【负责人】熊本海博士【日期】20020625【原料名称】米糠、米糠饼(粕)【副类别】能量饲料【类别】饲料工业原料【资料来源】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米糠、米糠饼(粕)(一)概况 水稻籽实的结构米糠(rhce bran)又称米皮糠、细米糠、米糠,系精制糙米时由稻谷的皮糠层及部分胚芽构成的副产品,在中国农村用土法加工时,一般将部分碎稻壳、碎米、米糠混合在一起,俗称“生谷机糠”,其质量差异很大。稻谷由谷

60、壳、皮层(种皮)、胚乳和胚4部分组成。糠(皮层)由果皮、种皮、外胚乳和糊粉层等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成为糙米的糠层,果皮和种皮称为外糠层,外胚乳和糊粉层称为内糠层。碾米时,在大多数情况下,糙米皮层及胚的部分被分离成为米糠。稻谷加工成食用精白大米时,由于受品种、含杂、水分、籽粒饱满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出糠率不同,一般米糠占糙米重的811。每百千克稻谷可出米糠约6.4kz、稻壳(砻糠)20kg,稻壳与米糠混合,俗称统糠。统糠中的米糠难以估计,但从米糠的利用途径(取油后的饼粕、酿造后的糟渣、农民自产的各种稻谷副产品)分析,中国每年实际用于饲料的米糠的总产量可达1 200万t。(二)米糠及米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