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熹生平个人简历朱熹(1130.9. 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 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 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颍、程 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 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 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 做官
2、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 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 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 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年少求学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 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郎。朱熹出生时右眼角 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 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 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 问天。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
3、妻子祝 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 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 夫的刘子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 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 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 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勃赐 同进士出身。初入仕途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钱试中等,授左迪功 郎、泉州同安县主簿。绍兴二十三年(1153
4、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 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 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 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 钱。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 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 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 学说的基础。题写的“莺飞鱼跃”四字匾额。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 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
5、事, 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 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 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 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 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 职不就,请祠归崇安。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 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桢。东归乱稿成。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 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
6、民不致挨饿。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 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颍、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 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 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寒泉著述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 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 在五夫创建“社仓”。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 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 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 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
7、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 四字刻石揭榜。乾道九年(1173年),作重修尤溪庙学记,亲书“明伦堂” 制匾悬挂于尤溪县学宫正堂。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模此刻制悬挂。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 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 五月,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今鹅湖书院),陆九龄、陆九渊及 刘清之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 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 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 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 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
8、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 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重建书院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 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躅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 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 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 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弹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 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勒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 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
9、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 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 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 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 度的重要课题。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朱熹,相与讲学白 鹿洞书院。八月,时浙东大饥。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 荐朱熹赈灾,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 了几项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东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 姻亲王淮所嫉,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 状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
10、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 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朱 熹表现出崇高的操守和气节。治学勤政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 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 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 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 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 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 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 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
11、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 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张“正 心”、“任选大臣”、“振举朝纲”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 诏命朱熹知漳州。绍熙元年(H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 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 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 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 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 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即核实田 亩,随地亩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
12、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 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 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朱熹无奈以治子 丧请祠。五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 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祐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震动了朝野,湖 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朱熹临危受命,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 抚,赐紫章服。具有道学家傲骨、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不敢 推辞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此时,瑶民已 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 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因本次
13、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 共同行动,朱熹的招抚遭到了湖北帅王蔺的反对,在蒲来矢押解后, 王蔺主张斩杀以警众。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直接向宋宁宗面 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朱熹到任后,兴学校,广教化,督 吏治,敦民风。朱熹改建、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 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O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九月, 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宋宁宗 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
14、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 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倔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 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还居建阳绍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 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 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党 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 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 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庆元五年(1
15、199年),朱熹己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 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 著述。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 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 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 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 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 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 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少有大志
16、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上何物? ”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 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据 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在10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 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 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 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 圣人为己任”。连环巧问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 日示曰:“此日也。
17、”朱熹问:“日何所附? ”朱松回答说:“附 于天? ”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 ” 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为官正直,体察民情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 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在视察中,朱熹发现“肉食者漠 然无意于民,直难与图事”(文集卷10)。他说:“若此学不 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同上)。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 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 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 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 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
18、为推 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 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这就 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 则可免除利息。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为此, 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 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 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 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鹅湖论学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 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
19、不相同。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 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 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 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 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 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 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5 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 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 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
20、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 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 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 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朱张会讲张桢,字敬夫,师从胡宏,学有专长,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 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朱熹和张桢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 史上最著名的会讲一一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两人的讨论 从太极之理上展开并最终趋于一致。朱、张会讲于岳麓书院,从各 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 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在经过两个月的岳麓讲学后,朱熹在 张械的陪同下游南岳衡山。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 时牵动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览一边唱酬。几天里,他们共得诗 一百四十九篇,合编为南岳唱酬集。下了衡山,从岳宫到精州 一百八十里,朱熹和张械就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电机组拆装合同协议书
- 监理公司合同的补充协议
- 派遣固定期劳动合同范本
- 银行担保人签订合同范本
- 淘宝店铺运营服务协议书
- 生活垃圾代管协议书模板
- 私下将租赁合同转让协议
- 济南机场战略合作协议书
- 聘用协议性质为劳动合同
- 终止造林合同协议书范本
- DB4413-T 52-2024石油化工企业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和评判标准
- 河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 园林绿化施工防台风保护措施
- 同理心在临床
- 教育机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 云南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知识培训
- 踝泵运动课件(20200907193058)()
- 《PFMEA培训教材》课件
- 停车场数据分析与运营方案
- 压力分散型锚索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