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反应器精品课件_第1页
气液相反应器精品课件_第2页
气液相反应器精品课件_第3页
气液相反应器精品课件_第4页
气液相反应器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液相反应器第1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二、气液相界面的传递模型气液相间的物质传递对于气液反应过程速率有重要影响,这种相间传递过程通常可以用传质模型来描述。常见的传质模型有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 第2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1. 双膜模型双膜理论假定气液相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止的膜,即气膜和液膜,两相间的物质传递速率取决于通过气膜与液膜的分子扩散速率。 实际上,很多传质系统中不存在稳定静止的膜。尽管双膜模型不能反映气液相间传质的真实情况,但该模型使用简单。 第3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2.

2、 渗透模型Higbie提出的溶质渗透理论假定物质主要借湍流旋涡运动由流体内部运动至界面,随后在很短时间内又由界面向流体进行不稳态的分子扩散,位于界面的原来的旋涡又被其它旋涡取代,如此反复进行这一过程。根据溶质渗透理论得出的平均传质速率取决于界面上旋涡的暴露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扩散组分穿过界面传递进入旋涡的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第4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其中 为气液接触时间。由于 一般未知,所以溶质渗透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传质系数KC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平方根成下比这一点已由实验证实是正确的,证明溶质渗透理论比双膜理论更能代表两相间的传质机理。 第5页,共15页,202

3、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3. 表面更新模型 Dankwerts通过对溶质渗透理论的修正而发展出表面更新理论。丹克伍茨假定表面单元暴露的时间不同,而质量传递的平均速率取决于各种年龄期的表面单元的颁,平均吸收速率是将年龄期为 的表面分率乘以该表面的瞬时吸收速率,然后将所有表面单元的表达式相加得到。由此得到 (8-2) 第6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其中,为表面更新分率,必须由实验测定。从该式可以看出,KC与DAB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赫格比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虽然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能够反映出气液相间传质的真实情况,但由于气液接触时间 和表面更新分率均不易

4、获得,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会使过程的数学描述复杂化。所以,目前对于很多实际过程的描述仍采用双膜理论,这样可以使过程的数学描述简化,而计算结果的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7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第二节 气液反应宏观动力学如上节所述,气液反应过程是传质与化学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气相反应物从气相通过气液相界面向液相中传递,在液相中与液相反应物进行反应。在液相中反应组分的传递和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是一个并联过程。为了方便起见,采用双膜模型来处理问题。 第8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一、 气液反应过程的基础方程设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进行如下反应根据双膜模

5、型,组分首先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向气液相界面扩散,然后穿过气液界面向液膜扩散;组分则从液相主体向液膜扩散,反应在液相中进行。整个反应过程的各步骤和组分的浓度变化如图8.1所示。这里假设液相组分不挥发,所以不存在组分从相界面向气相扩散的问题。如果气相为纯组分,则气膜不存在。 第9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图8.1 气液反应过程和各组分的浓度分布第10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为了确定液膜内组分和的浓度分布,在液膜内离相界面 处,取一厚度为 的微元体,微元体与传质方向相垂直的表面积为。当过程达到定常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组分扩散进入该微元体和从该微

6、无体扩散出来的摩尔数的差值,应等于其中反应消耗的组分的摩尔数,即 第11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式中 为组分A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如果扩散系数为常数,上式化简为同理,对该微元体作组分的物料衡算,有 (8.3) (8.4) 第12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组分在液相中扩散系数 亦为常数。(8.3)和(8.4)式的边界条件为当l0 时, (设不挥发) , 第13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其中CAi 为相界面处组分的浓度。因为在液膜与液相主体的交界处,即当 时, ,组分向液相主体的扩散量等于其在液相主体中的反应量,即 , 第14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8点6分,星期四式中为单位体积液相所具有的相界面积, 为液膜厚度。如果过程在等温下进行,结合边界条件解(8.3)和(8.4)式,可确定液膜内的浓度分布,进一步可求液相内的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