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双流县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双流县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双流县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双流县七中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和力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 1 节 牛第一定律 教学计(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的推理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理解牛顿第一定 律;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亮度,理解惯性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 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 象的解释,树立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 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精神;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 用。加俐略理想实验中的逻辑思维提炼,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根据文字表述挖掘其隐含的物理意义(定律的内含和外 延)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可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物理定律时起到引导作用。纠正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直觉认识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气垫导轨、鸡蛋、水杯(含 有食盐水)、木

3、块多媒体及其相关器材和材料,复印导学案。分发导学案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课时安排设置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发,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1 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一块石头,用力才能移动它;马不拉车,车就不 懂,是不是有力才有运动,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 看似简单的问题,曾经困扰了人们近两千年,并由此引 发了科学史上一场意义深远、影响影响广泛的思想革 命,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 究: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1.桌上铺毛 巾,小车放在毛 巾上,推它就此情景源于 学生的生活, 又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以 物

4、理 学 史 为背景,开展 实验,让学生新1.2.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力撤物不停。懂,不推就停; 2.将巾换成自己探究,逐 层分析,科学课教学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 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 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 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后 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 翔;射出枪膛的子弹等等。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 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里?下面用小球来 做个对比实验

5、。实验探究:A.使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吻合,让小球从斜 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B.使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小球从斜槽上同一 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C.使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让小球从斜槽上 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板上滚动的距离。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设疑:若接触面光滑到无摩擦,小球会怎样运动?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玻璃板,或直接 用桌面,把小 车推一下,它运 动一段时间才停 下来。举例通过观察对比 实验,分析实 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 小球滚动的距离 越远。探索。培 养 学 生 分

6、 析观察能力、 物理思维能力 和科学研究的 态度。为 了 引 出 伽 利略的理想实新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 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 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 这个问题的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交流, 大胆猜想运动的物体若 不受力,物体将验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想 象 空 间,发散思维记录数据并课教学1.2.3.伽利略的观点; 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 牛顿第一定律;匀速运动下去。比较,感受伽 利略理论的正 确性。新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 谁的更全面。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二、

7、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状态。设疑: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 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验证?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做不受力。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 确揭示了自然规律。三、惯性与质量创设情景设疑:一个玻璃杯内盛半杯盐水,上面盖一 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 板离杯飞出,鸡蛋却问问地落入杯中,你知道鸡蛋为什 么没有随塑料板飞出吗?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8、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运动得需要很长一段 时;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很难停下来。阅读课本找 出三伟人间 的对话 学生回答问 题:讨论、交流、 回答不受力时,物 体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受力时, 力迫使它改变运 动状态。 不能,因为不 受力作用的物体 是不存在的。鸡蛋由于要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让学生自己 阅读课本,寻 找几位伟人之 间的对话,了 解物理发展 史,同时引出 牛顿第一定 律。为了进一步 加深对牛顿第 一定律的理 解,培养学生 理解问题的能 力。让 学 生 带 着 疑问、好奇心

9、 学习惯性。列 举 生 活 中 与惯性相关的 物理现象并加 以解释,将知课2.对惯性的理解:识学以致用,教学新课教学普遍性:一切物体;无关性:与受力、运动都无关,只与质量有关; 唯一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且质量越大惯 性越大;3.惯性不是力4.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 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循 的一条规律。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研究课题比较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 系。举例说明:汽 车启动、刹车; 人站在匀速行驶 的车厢内竖直向 上跳起,仍落回 原 地 ; 铁 锹 扬 沙。讨论交流: 运动状态的变 化的难以程度与 质量有关?当堂回顾从而使之真正 地建构物

10、理知 识,达到巩固 提高的目的。加深理解培养其科学 素养,陪养其 理论联系实 际、科学探究的能力动手实践【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观点:(3)笛卡尔的观点:2、牛顿物理的基石惯性定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运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 定律。(2)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与质量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

11、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量度。【教学流程图】力推物动力撤物停牛顿第一定律生活实例:有力物动学生探究矛盾:力与物体运动的关实验探究:斜槽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力撤物不停理解理解惯性小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上,我打破习题练习的常规,考虑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内容的灵活性,布置有探索性的研究性课题,将新课探究延伸到课堂之外,体现了课程目标里提高全 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探究的能力。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本节课,我结合教

12、材内容,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以丰富的实验用具及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手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第 2 时 力应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 浮的应用1.轮是采用“空心法”增大可用的浮它是漂浮条件的应用。排水量为 1000 t 的轮船在海水中航行,受到海水对它的浮力为 1107N,同一轮船从海水驶到江水,身会 下 ( 选“上浮”或下沉” )一 g取 10 N/kg )。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 重 来现上浮和下沉的。一艘潜水艇从

13、长江潜行到东海,它 受到的浮力将 变 ( 选“变大”或“变小” )。3.如是一个“孔明灯”模,“孔明灯”的底部有燃烧燃,使“灯”内空气的温度升 高原气体体积 变 ,密 变小 这样就有部分气体从“灯”的底部溢,导致 “孔明灯”整体的重力 变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重力 小 于 ( 选“大于”或“小于” )浮力,“孔明灯”开始上升。4.下各现象中,主要依靠空气力而“飞天”的( D )A.宇员太空行走B.飞机翱翔蓝天C.放筝 D.飞升空5.中饭,妈妈准备为小红烧一碗贡丸,红好奇就站在妈妈旁,她现贡丸刚入锅时是沉 入锅底的而熟了却浮在水面上关于这个过程叙述正确的 D )A.刚锅,贡丸

14、受到的重力小浮力B.刚锅,贡丸受到的重力等浮力C.贡上升过程中浮始终等重力7D.贡浮在水面时浮等于重6.如把实心铁块放入水,铁块将会下,但把它做成铁皮盒,它却能浮在水面上。其根 本原因是 C )A.铁做成铁皮盒子后重力变小B.铁做成铁皮盒子后水的重力大了C.铁做成铁皮盒子后受到的浮变大了D.铁做成铁皮盒子后铁的密度小了7.如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号”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悬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相等B.漂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小 C.上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D.漂时潜水艇底部所受海水压最大综合能力提升练8.轮满载时轮和货物总重 9.810 N,则

15、轮船在海洋航行所受浮力 N,轮船的排水量是 8 t。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 2100 t,载时的排水量是 5000 t,轮船自身质量是 2100 t,它最多装质量为 2900 t 货(9.如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其中说法正确的( B )g取 )。A.图 a 中浸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图 b 中轮在海里航行时与在河里航行时所受的浮力相等C.图 c 中液的密度越大密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8D.图 d 中气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10.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本保,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 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良种沉入水,次种则漂

16、浮于水面很就能完成选种工, 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果盐水的浓度太,则可能 B )A.所种子都漂浮在水面B.只少量次种漂浮C.良漂,而次种下沉D.所种子都不受浮力11.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 旁然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沉在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等其重力B.浮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其重力C.沉在水下上浮,受到的浮逐渐变小D.船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力大于其重力12.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如图所,“跟屁虫”由一 个气囊和腰带组,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

17、游泳连接线是松弛的,气囊漂浮着跟 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可将气囊压入水,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D )A.人重力减小了B.人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9C.气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D.气受到的浮力变大了13.( 南通中考 )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 上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现小瓶的浮与沉。( B )A.用捏大瓶小不能实现悬B.用捏大瓶小内的气体密变大C.盖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瓶下沉D.打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瓶下沉14.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密度计。( 1 )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适量金 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

18、能竖直 漂 在液体,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等 ( 选 “大于”“小于”或“等于” )它的重;( 2 )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图 a 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 H;放到另一液体中情景如 图 b 所,浸入的长度为 。 、 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则 ( 选 “”“2f210 米,则物体离该透镜 的距离 2fuf, 20 厘米u10 厘,所以 u13 米符合题意。 【析】图中看到字是正立、放大的像, A 错凸透镜可以成虚像,可以成实像, B错;此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C 错;此透镜是凸透镜,可以用来作照相机 的镜头, 正确 【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

19、镜头的距离u 和镜头焦距 f 的关系是 u2f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错, 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范 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 A、B 误。C 【解析】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 误;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是远视镜, B 错误;让镜片正对太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大光斑,透镜使光线发散,是凹透镜,是近视镜,C 正确拿着镜 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是远视镜 错误A 【解析】看远处时,眼球晶状体曲度小;看近处时,眼球晶状体曲度较大。 A 【析

20、】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会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见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19像,故正确,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个 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错误。12 【解析】 凸镜对着阳光时, 15 cm 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焦距 f15cm,图中 u40 cm2f,距应该在 倍距和 2 倍距之间,即在 15 cm 到 30 cm 之间,而现光屏离凸透镜 35 cm,因此光屏观

21、察不到清晰的像,A 错;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因此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个凹透镜可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B 正;蜡烛移到 30 cm 刻处,此时 u20 cm ,f 2f ,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错;蜡烛移到 40 cm 刻处此时 u10 cm,uf 时,虚像, 错误选 B.二、13.凸;会聚 14.;缩小;变大发1.5 16.相机;放大镜凹镜焦点;右;倒立三、 18.:如图所示。 【解析】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 变。(第 18 题图)解如图所示。 【析】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22、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第 19 题图)四、 20.(1)10.0 (2)材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 【析】 (1)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2)表中第 、2 次实验数据可知,材料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 较蓝光偏折能力弱,故红光入射时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1)燃 (2)投仪 (3)B (4)虚 (5)B【解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