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_第1页
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_第2页
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_第3页
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_第4页
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阐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步骤: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以吸引读者

2、的注意力。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板书):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我们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板书):自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

3、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但却是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自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自变量不同。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比如两组都应有较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应有正常的适宜的饮食等。不能使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就是说,若实验对象体重减轻,

4、不能是因为饮食不足、工作强度过大或心理郁闷引起的。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无关变量不光要相同,还要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这一原则叫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在上述实验中,总共只有两个实验对象。考虑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这是不在合适的。举个例子,在实验进行中,某名实验对象突然生病,患上了严重腹泻,很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这将使前期的实验毫无意义。因而在上述实验中,应尽可能多地观察较多的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呈现的特例。选择较多的实验对象,排除偶然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种新型药物(不是减肥药)的临床效果,医生们是这么做的:1、选择大

5、量的测试对象,要求涵盖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患病程度的人群。将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这时的分组必须是随机的。提问:为什么要随机分组?答:排除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2、两组在同样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组服用药物,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注意安慰剂的服用量不仅相同,还要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做这种处理?答:排除心理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4、选取合适的观测指标:如可以量化的症状缓解程度,预期寿命的延长等。由此可见,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对象的筛选、观测指标的确认、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必须科学、严谨、周密,这是实验的另一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归纳:我们可

6、以将生物科学实验概括为:(板书):验证(探究)条件A对事件B的影响。其中,我们将条件A视为自变量,事件B视为因变量。(板书):自变量:条件A的有无或自变量的适宜程度。因变量:事件B发生与否可发生程度。因此,对于生物实验也可以描述成这样一句话:验证(探究)某一自变量对某因变量的影响。在实验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板书):1、对照原则:在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通过对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自变量这一种处理因素的不同。3、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处于最适宜的程度。4、平行重复原则:在同样条

7、件下重复实验,以消除偶然误差。5、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案严密、选材合适、实验原理科学无误。巩固提高:阅读“探究酶与Fe3+的催化效率”,回答以下问题: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催化剂的种类;反应速率)实验中除了催化剂的不同外,哪些因素可以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物的量与浓度、反应环境中温度等;使用洁净试管、反应物的量与浓度相同、所处环境相同。)实验中通过什么可以检测的指标来说明催化剂的催化能力?这体现了哪条实验原则?(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与卫生香燃烧的程度;体现了科学性原则)若本实验是为了说明酶的高效性,哪一组是对照组?其目的是什么?(加入

8、Fe3+的一组,通过无机催化剂的较低催化效率来说明酶的高效性。)本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分别体现出何种实验原则?(分别使用不同的催化剂体现出对照原则;严格操控无关变量体现出单一变量原则及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选择新鲜的猪肝研磨液、设置易于观察的观测指标体现出科学性原则。)看过 生物必修一生物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案 的还看了:1.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2.高一生物必修一核酸学案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

9、维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第1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

10、孟德尔做以下简介。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

11、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结合图解,分析总结1.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2.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3.如何通过纯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后代?概述自交、杂交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讲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

12、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讲述: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讲述: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1.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2.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F2呈现31的数量比吗?3.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问

13、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边听讲边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要点,概述显性遗传因子与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说明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概述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要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师生共同解决疑惑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学习。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14、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遗传图解1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图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含义。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反馈、思考中进一步突破难点。课下思考与讨论,有可能的话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设疑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思维,体会孟德尔假说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5、。为下一节课教学做铺垫。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述自己的看法。第2课时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激发探究心理,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学生阅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

16、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17、。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将模拟实验与遗传实验相结合,明确每一实验步骤的真正意义。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记录,统计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体验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理解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

18、。体会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含义。将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大,是满足统计学规律的必要条件之一。”讨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在习作中巩固绘制遗传图解的基本方法。绘制遗传图解,进一步掌握绘制遗传图解的方法,理解测交实验的过程,预测实验结果。自查、纠正错误。

19、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遗传图解2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图解思考讨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完全符合。从而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假说,而且用可见的测交实验的结果,来体现了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规律。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介绍假说演绎法。体验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依据一对相对性

20、状的遗传实验,归纳分离定律。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练习绘制概念图。进行技能训练中的实验设计。归纳本节的相关概念,绘制杂合子、性状分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图。结合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进行育种的实验设计。梳理、建构相关知识网络,培养应用相关原理、概念解决问题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看过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 的还看了:1.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中的无机物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一篇: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

21、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二)制作临时装片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三)染色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

22、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观察临时装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四、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

23、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五、课外练习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 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自学提示:(1

24、)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3、师生归纳总结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提示: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师生归纳总结 系统总结 拓展应用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

25、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 诊断评价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一、实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搭建优化

26、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二、实验目的要求:1. 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三、探究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吸水纸。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3、课时安排:l课时。四、实验探究过程:一、 实验预习探究提纲:(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3、把牙签上附

27、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4、如何正确盖盖玻片?5、为什么制好的玻片要染色?怎样染色?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课件演示,分组实验)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5.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用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投影注意问题)先想一想怎样使用低倍显微镜?再将临时装片放在显

28、微镜下,进行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中所看到的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就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辨认它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七、绘图: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八、交流讨论: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与动物细胞是否相同?与植物细胞有何区别?九、实验总结:多媒体技术与新课改生物实验的整合,不仅能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1、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方法。2、完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9、的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4、培养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材料用具:活鲫鱼、玻璃缸、细线、木板、清水。 实验注意事项: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动作要轻缓,以免使鱼受伤。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假设: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作用。 3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3条大小相当的活鲫鱼分别放入水质水温相同的三个鱼缸里,并标明1、2、3号,然后观察此时鱼在有完整鱼鳍下的情况。 (2)、用细线捆扎1号鱼右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3)、用细线捆扎2号鱼左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4)、再用细

30、线捆扎1号鱼的背鳍和腹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5)、用细线和木板捆扎2号的尾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6)、用细线捆扎2号的臀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4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鱼鳍类型观察结果鱼鳍作用背鳍胸鳍腹鳍尾鳍臀鳍5表达与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后,关于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修改前用剪刀剪掉鱼鳍的方法做实验,这种方法太残忍了。1、使鱼体受伤,得出的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体现不出实事求是的真正内涵。2、对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修改后用细线或木板捆扎的方法做实验避免了上述的不足之处。 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建立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下

31、,怎样上好生物实验课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思想:通过搭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技能目标:采集、饲养蚯蚓。 能力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采集饲养蚯蚓、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蚯蚓的外形、及运动方式 难点:学生实验前的蚯蚓采集与饲养教学方法:步骤:

32、教学导入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学生互动相关知识测评 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实验一周前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35条为宜);预习课本P14P15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蚯蚓的资料。 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吸水纸或纸箱片)、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基本知道了,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你们有哪些发现和疑惑呢?学生提出的问题:-略。今天我们就以教材给我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来进行研究,同学们的问题也可依据我们的方法自己尝试!二、学生活动自学内容1、小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目标和查验实验材料用具。2、认真阅读P14P15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

33、(时间10分钟)3、介绍小组采集蚯蚓的过程、饲养装置的设计。4、经过讨论完成P15 页1、2、3、4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三、教师、学生互动学习1、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记录,介绍实验器材-略 教师总结:采集 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饲养 饲养的容器可选择木箱、鱼缸或花盆,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可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

34、要定时在泥土上洒水,并且投放一些饲料,如枯叶、烂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块等。(有条件的地方,可把蚯蚓放置在装有腐熟猪粪或牛粪的饲养箱内饲养。)学生活动: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小组完成)(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颜色,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认清蚯蚓的头部、尾部、环带所在部位?(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是否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如果有,它有什么作用?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

35、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能否听到“沙沙”声响? 学生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 -略四、完成实验报告册。-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初步掌握鼠妇的生活习性。2、通过探究实验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教学重点:1、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所包括的环节、过程,使学生学

36、习控制实验变量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让学生情感投入,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引导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鼠妇若干,实验报告单(每组一份)。2、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干土、纸盒、纸板(要遮光)、玻璃板(透明)、表、笔,学生自制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在栽培植物时,要根据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来进行管理,才会生长良好,我们还知道种庄稼时,遇到病虫害时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庄稼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可知,

37、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窑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生活的环境因素(教师出示鼠妇),同时也叫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已准备好的鼠妇。教师提问: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环境吗?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二、教师引导分析、从而作出假设:师:你们观察到了鼠妇有哪此行为特征?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归纳后让每小组的一位代表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学生讨论回答:1、当我们一掀开砖头、花盆时、它们会四处逃窜,往别的缝隙里窜,它们似乎很怕光,

38、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教师应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答案,并继续引导: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学生讨论回答:当我们在砖头、石块、花盒下捕捉鼠妇时,它们喜欢的环境阴暗,而且潮湿,还有的同学说:鼠妇的生活环境还会受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师:那么: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作出假设: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思考,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分、气候,也有的说可能是光、温度、人、食物等因素,也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份、阴雨天、或是其它小生物等,学生各抒已见、众说纷纭,此时和大家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共同来验证同学们的假设。虽然大家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在验证时只能一种一

39、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影响,我们为了确认实验结果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之外,温度、湿度等其它条件都相同条件下进行探究。即: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变量,从而可引入对照实验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收集资料,逐步验证: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

40、,青置2分钟后认真观察。3、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统计10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作好记录填入自制统计表格中。 学生自制统计表时间 环境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11分钟明亮阴暗4、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填写实验报告单。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向全班汇报各小组的平均值,写在黑板、实验报告单上,让学生一起分析和思考本小组探究的结果是否与本小组的假设是否相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得出结论后

41、还要通过每小组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反思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五、让学生反馈信息、拓展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就光对鼠妇的影响进行的探究作自由讨论并回答:基中有的小组说: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进行探究,可以提出鼠妇不喜欢光照,它们都喜欢阴暗的环境,也有的小组说: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探究发现,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有些因素(如土壤的湿度)对鼠妇也有影响,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作出答复,再给他们提出问题,哪些是我们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能由你们确定的变量而引起的呢?学生自由拓展问题、讨论、交流后回答:光、温度、水分等

42、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我们是采用设计对照实验,可经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估探究实验?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有吗?教师向学生解释: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可能使用的只数越多,就可以减少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误差。采用10只既能说明问题,也不会增加实验的难度。教师最后告诉大家,通过以上探究性实验可以难影响鼠妇生活的非因素是“光”,除了光以外,许多同学还提出了:湿度、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设计对照实验,同样可以完成这样类似的探究性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材分析:显微镜是初中学生

43、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学生刚开始有浓厚的兴趣,但使用方法繁杂,学生因记忆不牢固而在今后使用时不按一定的程序使用,无法观察到物像,从而失去兴趣。教学中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编成浅显易懂的顺口溜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法:引导、演示、

44、指导。学法:自主、合作、讨论、动手练习。 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自定组长。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看书35页图及阅读课文,指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细胞,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先来了解细胞。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要想了解细胞的结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引出主题:练习使用显微镜。 出示学习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45、。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介绍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擦镜纸等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师: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作用。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课本彩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上台前指认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反光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等。二、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739页,时间5分钟,并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思考题: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4.玻片标本“上”看到的

46、物像是什么?5.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的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 6.如何计算物像放大倍数?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对照书中要求,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二)教师提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学生回答:1、取镜与安放2、对光3、观察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具体说一说操作步骤并演示过程,边演示边叙述。(三)教师演示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强调重点边演示,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四)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按老师要求分组开始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分组: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按步骤动手操作。两人互相纠正指导,教

47、师巡回指导。 提示:可以先观察“上”字玻片。(五)教师提示强调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2. 对光(1)安物镜时,先上升镜筒,最低镜头与载物台4厘米左右,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手指不能扳动物镜,要握住转换器边缘。当有“咔”的声响时,物镜正好对准了通光孔。(2)对光圈:转动转换器,选择光圈(光弱用大光圈,光强用小光圈)(3)对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3观察(1)放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2)调焦:先下降镜筒,物镜接近玻片但

48、不能挨着。注意:镜筒下降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再慢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直到看清物像。(3). 观察:上下左右移动玻片,看像如何移动。 师提问:“上”字看到的像是什么? 生回答:是一个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4. 清洁和收镜师提示学生: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生回答并动手操作:擦拭-转动-下降-放镜-送回原处师强调:先上升镜筒,取玻片,再转动转换器两物镜偏两旁,缓缓下降镜筒到最低处。(六)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前边说过程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正确之处、并纠正。教师再次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七)检测思考题: 1.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一.取镜与安放 二

49、.对光 三.观察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镜头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4.玻片标本“上”看到的物像是什么? (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5.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的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如果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像就向左下方移动;如果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像就向左上方移动。 因为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6.如何计算物像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

50、数越多。(八)学生继续动手操作,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并注意观察,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 显微镜操作要领: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头细观察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九)小组竞赛,限定时间,评出等级。三、小结:学生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是什么?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3、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个数就越多。教师给予评价、肯定,启发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拿到实验室来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第二篇: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目的

51、要求: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方法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二)制作临时装片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

52、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三)染色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观察临时装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四、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

53、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五、课外练习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第三篇: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

54、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

55、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实验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提示: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4、看

56、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实验三动物的绕道取食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

57、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 实施计划: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讨论: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

58、?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实验四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比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 你的假设是:制定计划:你可以参考课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一些侦察蚁先进行侦查,然后大批的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你可以在观察侦察蚁返巢

59、的路上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 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为。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了吗?怎样证实它呢/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将食物放在圈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 在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把纸片换成其它,如树叶或其它物体可以吗? 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 实施计划: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表达与交流: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现象吗?比如,将侦察蚁爬

60、过的众多的纸片摆成一个圈其它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个圈不停的转圈呢?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们听。 讨论: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实验五: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动物。2、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材料工具: 笔、记录本。 方法步骤:观看课文的插图,是一些同学调查的情景,请你参考他们的做法,通过讨论,制定自己的调查计划。 注意事项:该项调查活动可以采取访谈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的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采访时要提哪些问题才能达到你预期的调查目的?写出你的调查提纲。2、想一想在调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