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雪藻(单细胞绿藻)入侵了南极洲的加林兹岛,导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几厘米深的冰层中,在冰雪融化时会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华。原本绿色的雪藻经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类胡萝卜

2、素等多种红色素,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线辐射、吸收微波热量(温暖周围的冰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发C雪藻入侵提高了当地物种的丰富度,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雪藻对低温、高光照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B可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D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

3、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3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过程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4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方法是( )A多倍体育种B单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5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B若黑藻细胞中叶绿体在运动,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C若细胞中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D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4、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6对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B信号分子合成后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C向含有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的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地海关查获了一批孕妇血液样品。法律规定,严禁私自携带、邮寄人体血液和血液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建立人类基因库,通常应采集_(填“男”或“女”)性的血液样本,原因是血液采集较方便,且_。(2)为研究某些遗传病的基因调控机制,需要获得

5、含有相关基因的样本,科研人员采集血液样本的地点经常选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地区,主要原因是_隔离阻止了_的扩散交流,能更容易获得该基因。(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在_时间段内该种群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18%和1%。8(10分)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HHHhhhTTTttt127160549749(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

6、,判断的依据是_。(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P2在_细胞中表达。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

7、意义是使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9(10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1)图中的抗原A是_,常用的促融剂是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经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之后还需要进行_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

8、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_。(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_技术。(4)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_(至少答两点)。10(10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的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 _ (填高或低)(2)胞体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

9、然后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_, 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预测结果:_11(15分)图所示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单独致病,-2和-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都是_性基因(填“显”或“隐”),可以确定_(填“

10、甲”或“乙”)家族的致病基因在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甲、乙两个家族的遗传病属于_(填“单基因”“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若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图中画出-2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_。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种群的增长曲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J型: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型: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

11、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题目详解】A、种群只有在理想环境下才会出现“J”型曲线增长,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A错误;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环境适宜,空间充足,种间斗争较弱等因素导致,B错误;C、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

12、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以雪藻的入侵为例,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2、D【答案解析】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

13、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题目详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A正确;B、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正确;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而紫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D

14、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熟知课本上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血球计数板的用法是易错点。3、A【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题目详解】A、图中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A错误;B、过程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mRNA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为UCU,

15、而物质aDNA模板链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正确;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正确。故选A。4、A【答案解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二倍体西瓜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西瓜作为母本,然后与二倍体西瓜父本进行杂交,将种子种植后获得三倍体西瓜作为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为父本提供花粉刺激母本植株结出无籽西瓜。【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主要利用了二倍体西瓜被秋水仙素的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的方法。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16、。故选A。5、A【答案解析】本题涉及到细胞的有关内容,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有很多,活细胞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就会失去这一特性,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质不再运动,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只能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说明细胞有活性。【题目详解】A、台盼蓝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膜,只有细胞死亡后,才能进入细胞,所以能够被台盼蓝染色的细胞是死亡的细胞;A错误;B、活细胞的叶绿体能过随着细胞质的运动而运动,所以叶绿体能够运动的细胞属于活细胞;B正确;C、健那绿属于活细胞线粒体专一性染色剂,能够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

17、质接近于无色,死亡细胞的线粒体不能被染上颜色,C正确;D、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所以,活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总结了几个判断细胞是否有活性的方法,这几个方法就是对课本试验的总结,所以关键的是掌握课本有关试验内容,灵活运用课本知识。6、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只有蛋白质或者多肽类信号分子才在核糖体上合成,像性激素、绝大多数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都不是蛋白质或者多肽,A错。神经递质一般都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是胰岛素,它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激素等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会立即

18、失活,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男 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全套的遗传物质(或男性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 地理 致病基因 Y3Y4 【答案解析】对于存在性染色体的生物在测定基因组时应测定每对常染色体中一条和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应测定24条染色体。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隔离均可实现基因不能交流的现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

19、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题目详解】(1)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常染色体相同,而女性只含性染色体X不含Y,男性细胞既含性染色体X又含Y,所以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因此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2)为了得到高纯度致病基因样本,采样地点常选在偏远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阻碍该地区的人跟聚居区以外的人通婚,从而阻止了基因交流,能更容易获得该基因。(3)种群内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18%和1%,说明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81%+18%2=90%,a基因频率为18%2+1%=10%,故对应

20、图示Y3Y4。【答案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掌握相关知识点,准确识图分析,具有一定计算能力是解题的关键。8、基因分离 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 (F2耐缺氮:不耐缺氮3:1) 不符合 以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5 减数 精细胞(花粉) 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 【答案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

21、独立遗传给后代。【题目详解】(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自交后代T_tt31,因此遵循分离定律。(2)由表格信息可知,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如果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正常的分离比是121,因此不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如果基因型偏离是由于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造成的,假设成活率是X,则具有活力的花粉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HhX1,H花粉的比例是X/(1+X),子二代HH比例是1/2X/(1+X)1/12,解得X1/5,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h15,为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测交实验,以子一代为父本,以品种乙(hh)为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

22、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5,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或者以子一代为母本,以品种乙(hh)为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1,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3)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因而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P2在精细胞或花粉细胞中表达。由题意知,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使含有H的精子的成活率低,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意义是使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

23、亲本DNA)更多地传递给子代。【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自交后代的性状偏离比现象推测性状偏离比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预期结果、获取结论也是本题的考查点。9、肿瘤坏死因子-(或TNF-) 聚乙二醇(PEG)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克隆化培养 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动物细胞培养 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用于运载药物 【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

24、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题图分析,单抗制备过程为: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筛选出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规模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典型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

25、诊断试剂,也可用于治疗疾病、用于运载药物,主要是用于癌症治疗、也有少量是是用于其他治疗的。【题目详解】(1)要制备抗TNF-a单克隆抗体需要给小鼠注射肿瘤坏死因子a(TNF-a),即图中的抗原A。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促融,最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完成后,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所以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抗体检测之前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以增加杂交瘤细胞数量。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

26、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3)单克隆抗体典型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之一。故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4)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诊断试剂,也可用于治疗疾病、用于运载药物,主要是用于癌症治疗、也有少量是是用于其他治疗的。【答案点睛】熟知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中各阶段的原理和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K+外流 低 Na+内流 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新的神经冲动

27、(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的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作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 A组神经元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神经元的(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 【答案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题目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