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_第1页
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_第2页
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_第3页
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_第4页
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连接、数据到应用,投资如何选择? 4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物联网:生于数据荒漠的数字绿洲 4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我们应该买什么公司?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连接为先,平台兴起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连接为物联网演进奠定基础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连接层成本降低,助力网络发展 8网络层持续演进,产业互联平台初具雏形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应用百花齐放,降本增效是主要

2、驱动力 17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产业物联网是长期发展方向 17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消费物联网:流量之争、标准之争、生态之争 18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工业物联网:降本增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21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智慧城市:从点到面,垂直场景有望跑出细分龙头 21图表图表 1: 物联网产业链投资机会 4图表 2: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预测 6图表 3: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按类型预测 6图表 4: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 7图表 5:全球物联网行业规模预测 7图表 6: 中国物联网领域主要出

3、台政策 7图表 7: 连接层产业链 8图表 8:MEMS 市场规模及预测 8图表 9:MEMS 细分市场(2019) 8图表 10:全球传感器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9图表 11:全球 MEMS 厂商市场份额 9图表 12:MCU 市场规模及 ASP(左轴)预测 9图表 13:中国市场 MCU 公司市占率 10图表 14:中国 MCU 厂商 10图表 15:全球 LPWA 模组迅速放量 10图表 16:全球 LPWA 模组价格快速下降 10图表 17:全球 LPWA 模组使用场景拆分(2019) 11图表 18:物联网模组收入市场份额(2018) 11图表 19: 物联网各连接类型速率、功耗、时延

4、、适用场景 12图表 20:中国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 12图表 21:全球 NB-IoT 连接数 12图表 22: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变化 13图表 23:物联网平台基本构成 14图表 24: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收入 15图表 25:阿里 IoT 战略 16图表 26:华为 OceanConnect 平台 16图表 27:全球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连接数预测 17图表 28:中国物联网各细分应用规模(2019) 17图表 29:2018-2023 年全球各垂直行业物联网支出复合增速 18图表 30:2017-2024E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规模 19图表 31:天猫精灵应用场景广泛 19图表 3

5、2:华为智慧屏打造家庭智能助手 19图表 33:智能家居管理平台对比 20图表 34: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 22图表 35:物联网赋能电力信息化 23图表 36:中国智慧灯杆建设规模 23图表 37:中国充电桩数量预测 23图表 38:车联网各场景市场规模 24图表 39:可比公司估值表 25连接、数据到应用,投资如何选择?物联网:生于数据荒漠的数字绿洲物联网的诞生源于人对环境认知存在明显短板,而数字化则是改变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人类可以快速建立起对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数字化描摹,从而更宏观和全面地认识外部环境的变化轨迹。在 2G 向 4G 的变迁过程中,这种能力始终求而不得;一方

6、面受限于连接能力无法支撑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另一方面探知外部环境的感知通信模组或设备未能实现规模量产。而 5G 网络的发展明确地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通过庞大的连接支持能力,物联网得以切入城市管理、公共事业、交通、制造、能源等细分产业,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连接端数据与垂直应用解决方案之间的交互。伴随着连接数的增长,物联网生态的应用价值得以提升,差异化的服务将成为决胜因素。因此长期看,我们认为物联网的主要增量价值将落在应用与平台层面,应用端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各领域有机会出现优秀的公司,通过垂直解决方案重塑传统行业;平台层则有望出现新一代科技巨头,连接并赋

7、能数十亿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融合、分析和利用。图表 1: 物联网产业链投资机会15%连接端:数据采集20%网络:通信保障35%平台:连接管理、底层支撑30%应用:数据价值高地云平台MEMS传感器芯片华为(未上市),阿里巴巴 (BABA.O),腾讯(0700 HK),涂鸦智能(未上市)亚马逊(AMZN.O),微软(MSFT.O),谷歌(GOOGL.O),思科(CSCO.O),通用电气 (GE.N), 西门子(SIEGY.OO), IBM (IBM.N),SAP (SAP.N)Broadcom (AVGO.O),博世(BOSCHLTD.NS),意法半导体(STM.

8、N),敏芯股份 (688286.SH)等MCU瑞萨电子(6723.T),恩智浦 (NXPI.O),微芯科技(MCHP.O),中颖电子(300327.SZ)等联发科(2454.W),和而泰(002402.SZ),拓邦股份(300638.SZ),华为(未上市),展讯(未上市) Qualcomm (QCOM.O), Intel (INTC.O),Murata (6981.T), Taiyo (4626.T),Qualcomm (QCOM.O), Broadcom (AVGO.O),Samsung Electronics (005930.KS), Toshiba (6502.T),SanDisk (S

9、NDK.O), Micron (MU.O)中国移动(941 HK),ICT基础设施中国电信(728 HK),中国联通(762 HK),万国数据(GDS O),世纪互联(VNET O)控制器终端运营商工业互联网功率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 (ON.O),NXP Semiconductors (NXPI.O), Diodes (DIOD.O),Rohm (6963.T),士兰微(600460.SH)卓胜微(300782.SZ)等PCB板和而泰(002402.SZ),拓邦股份(300638.SZ),威胜信息(688100.SH)中国移动(941 HK),中国电信(728 HK),中国联

10、通(762 HK),广电国网(未上市)三一重工(600031.SH),博世(BOSCHLTD.NS),宝信软件(600845 SH)工业富联(601138.SH),深南电路(002916.SZ),健鼎科技(3044.TW)智能抄表通信模组无线网络设备智能电网电感/电容/电阻宁水集团(603700.SH),三川智慧(300066.SZ),新天科技(300259.SZ)移远通信(603236.SH),TDK (6762.T),广和通(300638.SZ),Murata (6981.T),日海智能 (002313.SZ),Taiyo (4626.T),有方科技(688159.SH)Sierra Wi

11、reless (SW.TO)华为(未上市),爱立信(ERICB SS),诺基亚 (NOK EU),中兴通讯(0763 HK),三星(5930 KS)威胜信息(688100.SH),国电南自(600268.SH),国电南瑞(600406.SH),许继电气(000400.SZ)车联网代工厂商连接器信太通讯(未上市),佳世达(2353.TW),伟创力 (FLEX.O)Amphenol (APH.N),Tyco (未上市), Molex (未上市)智能家居和而泰(002402 CH),拓邦股份(002139 CH),小米股份(1810 HK),海尔智家(600690.SH)涂鸦智能 (未上市)傲基科技

12、(未上市)四维图新(002405.SH),高新兴(300098.SH), Tesla (TSLA US),Waymo (未上市), Momenta (未上市)城市安防海康威视(002415 CH),千方科技(002373 CH), GQY视讯(300076 CH)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注:%百分比指各环节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价值分布我们应该买什么公司?万物互联是 5G 技术的重要使命,基于人的连接数量及价值在 4G 时代已被挖掘得较为充分,而基于物的连接价值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从连接到应用层,各环节玩家都希望渗透到价值链最高的一环。从投资角度而言,是否具备基于垂直领域的纵深竞争优势、跨行业的横

13、向扩张能力是核心的决策基础。连接为先,物联网爆发的第一波红利。我们认为物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连接数量的快速增长将主导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连接意味着数据流入,也为未来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夯实底层生态。4G、NB-IoT、Wi-Fi 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部分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主要针对消费物联网和公用事业领域,相关政策推动的基础性应用如智能电水气的更新换代和电力物联网的大规模投资带来连接数的放量,如智能家居、智能门锁、远程抄表等。由于技术限制,时延和连接能力有限,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大规模连接应用尚未普及,应用端功能和场景尚未完全开发,行业生态远未成熟。因此,上游芯片、传感器、模组等硬件厂商有望在物联网

14、发展初期享受行业红利;同时设备厂商为数众多、竞争激烈,在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前易受到价格战的影响,欠缺向下游延伸的能力,与后期物联网生态的价值增量关联度较弱。运营商基于网络资源,应关注平台化变现能力。物联网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运营商在其中扮演提供增值服务的角色,相对其传统业务具备更高的议价能力,运营商先天具备网络带宽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政企客户优势,与互联网巨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生态,物联网平台化布局与 5G 网络部署的结合有助于应用端放量,建议关注运营商板块业务转型以及潜在的业务分拆机会。然而,目前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仍停留在管道功能,全方位的技术能力有明显不足。平台竞争呈现马太效应,数据为王

15、,未来有望出现规模庞大的巨头,管理数十亿连接量的设备,完成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平台层的长尾领域也存在局部机会,包括物联网模组赋能、数据云化和分析应用。平台的价值在于为应用方提供通用型解决方案和底层技术支撑,建立统一的规则和系统,便利数据的储存、交互、融合。数据之于物联网平台,相当于流量之于互联网平台,掌握了最广泛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将有能力开发更丰富的功能,增强平台用户的粘性,形成平台天然垄断。从节流到开源,应用层垂直领域打通存量和增量价值。移动互联网本质上由手机+APP 组成,摄像头和 LBS(基于位置服务)两大关键技术构成了背后的技术支撑,赋予手机在语音、短信外新的刚性功能,涌现一批千亿

16、元市值级别的公司。物联网的价值同理,来自于基础通信技术革新叠加新兴技术的双重赋能,在比手机更多元的连接终端上搭载垂直领域应用软件,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创造产业端、家庭端、个人端全新的刚性需求,从而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行业细分来看,物联网作为潜在的庞大网络,规模超过既有的互联网,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垂直行业厂商对细分市场具备长期行业积累,其中技术能力全面的供应商更有希望转型成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短期看,消费升级和政务智能化需求是物联网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长期来看,产业物联网具有更好的增长前景,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发展的主流

17、,衍生出碎片化的应用场景;我们认为在制造、物流、农业、环保、消防、能源、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细分赛道也将涌现优质的标的。连接为先,平台兴起连接为物联网演进奠定基础物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连接数的增长和连接价值的挖掘共同推动物联网的价值创造,联网终端的放量将带动从上游传感器、模组、芯片,到网络、平台、下游应用层的需求,同时,物联网也将贡献重要的数据流量来源,驱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以及产品应用升级迭代。我们认为 5G 技术的发展将助力物联网加速发展,全面颠覆连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深入渗透至垂直产业链,提供更加完善和丰富的应用场景。5G 赋能万物互联基于人的连接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充分挖掘,

18、用户之间的交互催生了社交、游戏、电商等 2C 领域服务的革新;5G 时代,基于物的连接将赋能千行百业,人与设备、设备之间、设备与环境间的广泛连接产生的数据量将指数级增长,物联网能够重新定义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垂直行业应用中产生价值。据 GSMA 预计,截至 2025 年,全球将有 252 亿部物联网设备,传输数据量将达到 79.4ZB;2018 至 2025 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复合增长率约 15.6%,带动物联网连接数据流量的复合增长率达 28.7%。中国的物联网连接发展在全球处于前列,截至 2019 年底,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 亿,占全球的 11.2%。据 IDC 咨询预计

19、,2019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 7,265 亿美元,2023 年将达到 1.1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 10.9%;中国物联网市场持续超过 15%高速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1.6 万亿元人民币。图表 2: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预测图表 3: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按类型预测30(十亿)25.22522.419.72017.114.71512.610.710505.26.37.59.16543210 (十亿)全球物联网连接数2G/3GNB-IoT4G/5G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Ericsson、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4: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图表 5:全球物联网行业规模预测2,

20、0001,5001,000500045%(十亿元)40%35%30%25%20%15%10%5%0%1,2001139(十亿美元)6867425654593783181,000800600400200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速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2024E全球物联网规模资料来源:工信部、前瞻产业信息网、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政策助推物联网加速发展2013 年起,中国开始提出物联网专项发展战略,物联网产业跟随政策起步,呈现明显的顶层设计特点,网络基础设施先于应用创新在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以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偏公共事业类应用发展更为领先。在

21、有利政策驱动下,物联网规模迅速起量。2019年三大运营商的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达到 12 亿户,全年新增 4 亿户;2017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突破万亿,之后持续保持 15%以上的增速。我们认为新一代 5G 网络的升级结合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级物联网应用的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试点,加速物联网渗透百业。时间部门文件主要内容图表 6: 中国物联网领域主要出台政策2013发改委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包含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10个专项行动计划,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2015工信部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推动车联网技

22、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十三五规划将全面落地,加速物联网行业发展,物联网不再局限于小型设备阶2016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段而是进入到完整的智能工业化领域2017工信部物联网十三五规划明确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推动物联网规模应用2017工信部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2017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规定到2017年末,全国NB-IoT基站规模达到40万个,2020年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实现全国覆盖。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2018工信

23、部物联网安全白皮书元,智能信息服务的比重大幅提升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风险和未来展望2018工信部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实现车联网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2018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2019工信部等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2019工信部等关于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2019工信部车联网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

24、暂行)规划了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2020工信部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移动物联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NB-IoT、4G和5G协同发展2020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标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2020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公路自动驾驶技术规范资料来源: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连接层成本降低,助力网络发展我们认为,探讨物联网连接的价值,首先需要区分定义上游传统元器件厂商和物联网应用设备厂商的价值。上游硬件侧承担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和控制的功能,涉及到摄像头、传感器、芯片、通信模组、控制器等环节,国内公司虽起步较晚,近年

25、来逐步崛起,在细分领域国产化率有所提升;但硬件厂商的特性在于随着连接数放量,产品单价呈持续走低态势。图表 7: 连接层产业链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芯片领域迭代加速,向低功耗、低成本、小尺寸、高性能发展。MEMS、MCU 等领域通用芯片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外龙头厂商仍占据高端市场。针对更丰富的衍生场景,专用 MCU、SoC 的出现能够满足定制化开发需求,支持应用层垂直领域的创新。随着算力提升,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可以支撑大规模并行计算,成为万物互联的重要载体,而边缘 AI 芯片的普及也将从时延、功耗、安全上提供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MEMS 传感器市场分散,涵盖光学、声学、压力等细分功能。传统光学、

26、声学领域, MEMS 技术相对成熟,迭代周期较长。射频 MEMS 伴随 5G 终端放量有着较快发展,市场份额达到 19%。在物联网发展初期,联网终端数快速放量,同时成本持续降低,厂商也在从过去手机传感器主导的设计方案切换为更加轻量化、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物联网传感器设计。图表 8:MEMS 市场规模及预测图表 9:MEMS 细分市场(2019)(十亿美元)17.711.611.510.010.9202%1% 5%射频MEMS1510502017201820192020E2025EMEMS市场规模3%3%5%8%8%9%11%19%11%14%压力传感器微麦克风 加速度计 陀螺仪惯性组件 喷墨打印

27、头光学MEMS微测热辐射计磁力仪微流器件 温度传感器振荡器环境传感器其他资料来源:Yole Development,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Yole Development,中金公司研究部从竞争格局看,全球 MEMS 供应商众多,随市场热点的切换,竞争格局持续变化。目前两大龙头博通和博世分别在射频和汽车电子领域领先优势较为明显。根据 Yole Development 最新排名,欧美厂商仍然占据榜首,国内厂商歌尔声学、瑞声科技、SilexMicrosystems(代工厂,2015 年由耐威科技收购)进入行业营收前 30 名,总体来说中国产业链在封装领域具有优势,而设计和制造能力有所落后。相比于汽

28、车电子和消费电子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格局,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中国厂商积极进行国产替代,在局部市场已取得突破。苏州敏芯率先实现了全国产化生产,在硅麦克风、压力、惯性传感器领域全面布局;士兰微、汉威电子、苏州固锝、华工科技等企业也在温度、惯性、气体等特色领域研发出自主产品。图表 10:全球传感器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图表 11:全球 MEMS 厂商市场份额0.400.390.380.370.360.350.340.330.320.31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30%(美元)2%2%3%3%12%12%5%5%4%博通博世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QorvoHP楼氏恩智浦歌尔声学TD

29、K泰科电子英飞凌霍尼韦尔松下Analog Devices其他平均价格3%4%3%3% 4%4%资料来源:IC insights,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Yole Development,中金公司研究部MCU(微控制器单元)市场相对成熟,伴随规模扩张,MCU 的 ASP 呈下行趋势。主要厂商包括英飞凌、微芯科技、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市场份额逐渐集中,目前全球前 5 大厂商占据国内 5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化率较低。国内 MCU 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产能集中在中低端, 8 位 MCU 占比 50%左右,16 和 32 位 MCU 占比分别为 20左右;目前头部厂商在 32

30、 位应用较为广泛的白色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呈现更明确的国产替代趋势。图表 12:MCU 市场规模及 ASP(左轴)预测(十亿美元)(美元)250.75200.70150.65100.6050.550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0.50MCU市场规模ASP资料来源:IC insights,中金公司研究部17%24%6%8%图表 13:中国市场 MCU 公司市占率图表 14:中国 MCU 厂商公司MCU产品应用领域4%5%7%8%7%14%瑞萨电子NXP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 东芝英飞凌 三星电子爱特梅尔新唐科技其他中颖电子8位、32位MCU家电

31、、医疗器械、电表、工控乐鑫科技Wifi-MCU芯片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兆易创新32位通用MCU工控、消费电子、电机设备、汽车电子晟矽微电8位、32位MCU小家电、消费电子、工控灵动微电子 32位MCU工控、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仪器仪表复旦微电子 16、32位MCU仪器仪表东软载波8位、32位MCU白色家电、工控、家电、汽车电子、工业仪表士兰微8位、32位MCU智能家电、工控卓胜微低功耗蓝牙MCU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华大半导体 32位MCU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医疗器械 汇顶科技低功耗蓝牙SoC芯片 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博通集成蓝牙SoC、32位MCU 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苏州

32、华芯8位MCU安防、智能家居、医疗健康中微半导体 8位MCU智能家居、消费电子芯海科技8位、32位MCU智能家电、消费电子华润微电子 8位、16位MCU智能家电、仪器仪表、医疗器械资料来源:OFweek,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模组行业竞争激烈。低功率广域网(LPWA)模组由于成本可控,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放量迅速,推动物联网模组产业走向成熟,据 Techno Systems Research预测,全球 LPWA 模组出货量 2020 年将达 2.3 亿,复合增速达到 24%。实现规模量产的同时,模组价格持续下降,由于新生产商的进入和电信运营商的补贴,2

33、017 到2019 年,全球物联网通信模组价格从 20 美元下降到 5 美元左右,国内价格已与 2G模组价格趋同。今年 5 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 2020 年 NB-IoT 模组成本将向 2G 模组看齐,我们判断模组产品定价空间将进一步收窄,物联网产业链价值将加速由设备层向应用层演进。图表 15:全球 LPWA 模组迅速放量图表 16:全球 LPWA 模组价格快速下降6005004003002001000(百万)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LoRaSigfoxLTE Cat.1LTE Cat.MNB

34、-IoT20(美元)1510502017201820192020ELTE Cat.1(单模)LTE Cat.M1(单模)LoRaNB-IoT(全球)NB-IoT(中国)Sigfox资料来源:Techno Systems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Techno Systems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模组领域,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不仅受益于国内行业景气度较高,出海布局也取得初步成功。2015 年 Gemalto(荷兰)、Telit(意大利)、Sierra wireless(加拿大)和 U-Blox(瑞士)营业收入大幅高于国内厂商,中国厂商份额分散,后期凭借市场资源

35、和成本优势,逐步提振市场份额,营收直逼国际巨头。2017 年日海智能并购龙尚科技和芯讯通,取得规模化的模组出货能力。移远通信、广和通凭借积极的研发投入,与大客户合作定制化模组,打入国内外供应链体系,海外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图表 17:全球 LPWA 模组使用场景拆分(2019)图表 18:物联网模组收入市场份额(2018)17%19%35%智能量表安全29%Sierra Wirelessgemalto Telit15%15%18%物流可穿戴设备其他8%9%9%13%13%ublox移远通信日海智能其他资料来源:Techno Systems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Counte

36、rpoint、中金公司研究部智能控制器厂商有望依托软硬一体智能化解决方案切入智能家居大赛道,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和产业的智能化升级相辅相成,通过面向家电、电机、电源等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使设备具备自动化响应、远程交互等功能,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目前国内以和而泰、拓邦股份为代表的两家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深入布局,为小家电企业推出智能化系列产品。智能电网领域的代表公司威胜信息面向配电侧自动化改造需求推出故障定位和隔离解决方案,其智能网关产品相较通用型网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并拓展至智慧消防、智慧照明等领域。网络层持续演进,产业互联平台初具雏形网络价值的演进使物联网连接出现分化物联网以超大规模的连接作为基础,

37、通过海量机器连接实现过去力不能及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自动化控制,连接终端的放量与网络的更新换代密不可分,NB-IoT、eMTC、LoRa等 LPWA(低功耗广域网)网络在 4G 时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解决方案。2G 网络以话音业务为主,仅支持部分低速的数据业务;3G 网络数据传输速度仍然有限,时延较高。在物联网发展的早期,运营商在 2G、3G 网络的基础上低成本部署 M2M 连接,形成了一定规模,应用范围集中在抄表、物流、资产追踪等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企业级规模连接难以实施。4G 网络下,带宽和连接数上升,物联网的视频传输功能得以被发掘,衍生出视频监控、车载定位、金融支付等应用。2020

38、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推动 2G、3G 逐步退网,建立 NB-IoT、4G、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Cat.1 基于既有的 LTE网络,能够与 NB-IoT 互补,承担移动性、实时性以及中速率(10Mbps)的连接任务和语音通信功能,如车载、公网对讲、可穿戴设备;5G 能够帮助物联网释放在分布化、垂直化、软件定义化网络下的应用潜力。我们认为,4G、5G、NB-IoT、eMTC 等蜂窝网络技术与 LoRa、SigFox、蓝牙等传输技术适配于不同时延、速率、带宽连接需求的场景,技术演进和成本下行将驱动终端加速放量,推动应用端质变。图表 19: 物

39、联网各连接类型速率、功耗、时延、适用场景适配技术场景特性典型应用高速率-10%5G中速率-30%Cat.1低速率-60%NB-IoT文本、音视频信息百万连接,10Mbps文本、语音信息广覆盖,毫秒级时延速率1Mbps文本、数字信息低功耗、低成本速率0.1Mbps远程医疗无人驾驶工业互联共享充电桩移动车载无人零售共享单车环境监测智慧抄表智能家居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完善促进广泛连接,技术标准统一推动终端放量2015 年,NB-LTE 和 NB-CIoT 融合形成 NB-IoT 技术,可直接部署于 2G 到 4G 网络。2016年 NB-IoT 的 3GPP 标准冻结,

40、由华为等公司迅速推广。由于 NB-IoT 流量资费低,运营商最低资费套餐约 20 元/年,运营商模组采购补贴和网络覆盖的完善帮助大量低价值资产接入物联网,促进 NB-IoT 物联网在智慧抄表、智慧停车等公用事业领域以及共享单车、 POS 机等场景快速渗透,驱动连接数增长。截至 2019 年底,国内 NB-IoT 基站超过 130 万个,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 NB-IoT 网络。截至 2020 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 NB-IoT 连接数超过 1 亿,中国电信突破 6000 万,中国移动连接数超过 4300 万,中国联通超过 1000 万。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

41、展的通知,要求到 2020 年底,NB-IoT 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推动 NB-IoT 模组价格与 2G 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 NB-IoT 和 LTE-Cat1 迁移。2020 年 7 月,ITU 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将 NB-IoT 技术纳入 5G 标准体系,作为 5G mMTC 的核心组成,我们认为上层架构的完善标志着 NB-IoT 行业应用创新从技术和网络互联层面统一标准,2/3G 转网将加速 NB-IoT 终端增长。图表 20:中国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图表 21:全球 NB-IoT 连接数(亿)8.85.52.30.5 0.40.9 1.11

42、.2 1.610864202017201820191207%(百万)1006%805%4%603%402%201%0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NB-IoT连接数蜂窝连接数占比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华为、IDC、中金公司研究部5G 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向高连接价值领域发展高性能的网络连接场景,如需要大流量传输的车联网、VR/AR,以及需要超低时延的远程医疗、工业制造,需依靠 5G 技术的发展补足网络能力。我们判断,5G 特性和物联网的结合将催生出消费和工业级 VR/AR、车联网、云游戏、能源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颠覆性的应用场景,并不断推动网络结构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升级。5G

43、 切片网络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赋予网络部署更高的灵活性,通过将 eMTC 和高时延敏感性的关键任务分网络部署,实现最优性能配置,提升网络服务的溢价;大带宽和海量机器通信提高连接数的规模和密度,构建泛在网络平台;高可靠性可以支持敏感性、关键性任务,实现远程控制、实时操作,推动设备自动化平台的发展;随着网络结构复杂化程度提升,NFV/SDN 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使设备的集中管理、可扩展性、灵活部署成为可能。平台底层生态有待整合我们判断物联网价值链的演进,是从点对点的物理连接向平台型大连接,从孤立的短距离网络向云网一体化延展,从垂直行业应用精耕细作横向扩张向其他行业复制,实现真正的生态云连接、数据

44、广流通。以世界前十大市值公司为例,2000 年以后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快速崛起,本质上由于平台具有高度中心化的属性,平台网络从用户到服务都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性效应,一个通过提供大规模标准化服务的平台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流量,然后凭借边际下降的流量成本不断的自我加强。同理在物联网时代,平台连接的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所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数据将源源不断为平台兑现价值。图表 22: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变化123456789102019微软软件苹果 消费电子亚马逊互联网谷歌互联网伯克希尔哈撒韦金融Facebook互联网阿里巴巴互联网腾讯互联网强生医药埃克森美孚能源2018苹果 消费电子亚马逊互联网谷歌互联网微软软

45、件Facebook互联网腾讯互联网阿里巴巴互联网伯克希尔哈撒韦金融JPMorgan金融埃克森美孚能源2015苹果 消费电子微软软件埃克森美孚能源谷歌互联网伯克希尔哈撒韦金融中国石油能源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美国富国银行金融强生医药通用电气综合企业2013埃克森美孚能源苹果 消费电子微软软件伯克希尔哈撒韦 金融沃尔玛零售强生医药通用电气综合企业谷歌互联网雪佛龙能源中国工商银行金融2011埃克森美孚能源苹果消费电子中国石油能源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必和必拓能源荷兰皇家壳牌能源微软软件雀巢饮料食品巴西国家石油能源IBM计算机软硬件2009中国石油能源埃克森美孚能源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微软软件中国移动电信服务沃尔玛零

46、售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巴西国家石油能源强生医药荷兰皇家壳牌能源2007埃克森美孚能源通用电气综合企业微软软件荷兰皇家壳牌能源AT&T电信服务花旗银行金融俄罗斯天然气能源英国石油公司能源丰田汽车汽车制造美洲银行金融2005通用电气综合企业埃克森美孚能源微软软件花旗银行金融沃尔玛零售英国石油公司能源辉瑞制药医药美洲银行金融强生医药汇丰银行金融2003通用电气综合企业微软软件埃克森美孚能源辉瑞制药医药花旗银行金融沃尔玛零售AIG金融英特尔 计算机硬件英国石油公司能源汇丰银行金融2001通用电气综合企业微软软件埃克森美孚能源沃尔玛零售花旗银行金融辉瑞制药医药英特尔 计算机硬件英国石油公司能源强生医药荷兰皇

47、家壳牌能源1999微软软件通用电气综合企业NTT DoCoMo电信服务思科 网络硬件沃尔玛零售英特尔 计算机硬件日本电信电信服务埃克森美孚能源朗讯科技通信设备德国电信电信服务1997通用电气综合企业荷兰皇家壳牌能源微软软件埃克森美孚能源可口可乐饮料食品英特尔 计算机硬件日本电信电信服务默克医药丰田汽车汽车制造诺华医药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在网络的基础上,平台方构建多方协作的桥梁,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的核心。物联网平台 PaaS 层包括设备接入、数据分析、设备管理、规则引擎、安全层,并通过 IoT SDK 与设备连接,搭载应用程序和集成工具,适应于行业特定需求,算力在边、端、云

48、之间合理分配,平台化运营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平台的价值在于,从“端-边-管-云”多层次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是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底层,但由于物联网标准、协议和网络的多样性,使用场景高度碎片化,物联网平台很难出现类似安卓和 iOS 之于手机端的统一操作系统,但也存在整合趋势。目前各平台普遍采用开源模式,我们认为系统研发领先以及物联网生态布局更完善的平台型企业有望占领物联网竞争的制高点,诞生管理亿万级设备量的巨头。图表 23:物联网平台基本构成资料来源:物联传媒、中金公司研究部运营商天然具备网络垄断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通过合作或自建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拓宽自身运营服务的范畴

49、。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探索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商,2010 年在重庆建立物联网基地,2012 年成立中移物联网,2014 年发布首个运营商物联网 PaaS 平台,致力于改善开发者的体验,推动物联网在各行业规模应用。2017 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139”合作计划(1 个 NB-IoT 全新网络、3 个产业联盟、9 个能力应用),是中国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移动 ONENET 平台通过打造接入平台、能力平台、大数据平台,将人工智能、边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共创万物互联生态。中国联通:借助混改优势,中国联通在物联网领域建立了广泛的生态合作关系,扩

50、大业务版图。2017 年 8 月,中国联通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 30 家企业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2018 年发布“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培养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合作。2018 年联通与阿里成立合资公司云粒智慧,在智慧城市、智能政务领域协同探索。2019 年 4 月,联通和华为携手发布 eSIM 和 IoT OS,打造涵盖芯片、模组、网络连接、平台、应用一体的完整端到端方案,开放架构以加速应用开发,将碎片化的物联网数据与连接汇总,发挥更大的平台价值。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在家庭宽带,智能家居领域布局领先。2016 年 7 月联合其他 12家通信企业、科研院所、投资公司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

51、,截止 2020 年 3 月成员超 600 家,拥有 3000+款智能终端、4+X 个物联网核心实验室检测体系、60+物模型,可以覆盖 80 余类场景。在智慧家庭领域,中国电信发挥宽带领先优势,丰富智慧家庭应用,积极拓展泛智能家居产品,布局超高清视频市场,挖掘家居智能化的消费升级红利。图表 24: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收入10(十亿元)987.5中国移动8.8中国联通中国电信765.455.25.04321.412.12.61.42.20.71.51.91.11.302017 2018 20191H19 1H202017 2018 20191H19 1H202017 2018 20191H19

52、 1H20资料来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平台建设贯穿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并随着产品和应用升级在已有的云服务、大数据和网络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栈的技术能力和开放的生态策略成为物联网平台的关键要素。运营商具备网络和资源优势,但在技术能力普遍匮乏,IT 巨头基于在云计算和应用开发上的深厚积累,在物联网平台建设上占有先机,并不断拓展硬件领域的合作伙伴资源,构建了物联网的端到端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生态。阿里巴巴:2018 年 3 月,阿里正式进军物联网,宣布 IoT 是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计划在未来 5 年内连接 100 亿台设备。阿里将自身

53、定位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提供强大的物联网 AI 能力为下游企业提供开放、普惠的物联网连接平台,实现云、端一体的协同计算。阿里云的物联网平台兼容绝大多数的物联网通讯协议,诞生起的基因即是提供平台价值。华为:华为在物联网领域耕耘已久,协同集团业务广泛布局,重视 IoT 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华为 2014 年试水智能家居产品,2016 年推出以 IoT 联接管理平台为核心的 OceanConnect IoT 平台,在通讯协议、操作系统和芯片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合作伙伴简化终端接入和应用开发,并搭建鸿蒙操作系统,横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全场景终端。目前已有 200 多个品牌、50

54、0 多款产品加入华为的智慧家庭互联互通 Hi-Link 协议,包括美的空调、老板抽油烟机、博世洗衣机、欧普台灯等,共同提供整套家庭物联网解决方案。涂鸦智能:涂鸦智能是全球 AI+IoT 开发者平台,为消费类 IoT 智能设备提供 B 端技术及商业模式升级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硬件产品更高的诉求。截至 2019 年 10 月,已服务全球超 18 万名开发者,其中欧美非地区占比逾五成,打造中立的“AI+IoT”产品赋能模式,形成“设备按件收费”盈利模式。图表 25:阿里 IoT 战略图表 26:华为 OceanConnect 平台资料来源:阿里、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华为、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外运营商也

55、在物联网领域积极投入,发展方向从高价值开始,逐步拓展至广连接。据 Berg Insight 调研,中国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 ARPU 显著低于国外运营商,蜂窝物联网连接的月 ARPU 平均为 0.21 欧元,欧洲运营商平均为 0.6 欧元,美国 Verizon 为3.65 欧元。归结原因,中国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和上游价格下探推动低功率广域网的自下而上普及,实现了广泛的连接。国外运营商倾向于从高价值的应用切入,而后逐渐推广 LTE 和 NB-IoT 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产业生态。美国运营商 Verizon 2016 年收购了车联网 SaaS 供应商 Hughes Telematics、Fleetmat

56、ics和 Telogis,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车队管理品牌 Verizon Connect,提供资产监控、视频分析、运行管理等服务,管理车辆数达到 180 万。根据 Barrons 数据,车联网 ARPU可达 30 美元/月。在低功率广域网络上,国外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受制于标准的不统一,NB-IoT、LoRA、Zigbee 等技术各自占有一定份额。随着 NB-IoT 和 LTE-M 网络标准统一,全球连接将会加速规模化,推动应用的创新和落地。国外科技巨头延续互联网平台的打法,针对物联网操作系统深度布局。Amazon 推出适用于微控制器的开源操作系统 FreeRTOS,可以将低功耗的小型边缘设备连接

57、到 AWS 云服务上,并进行编程、部署、安全保护和管理。微软发布了 Win10 物联网版本,主要面向小体积的物联网设备,开发商有充分自由度,为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开发出不同的界面。谷歌推出轻量级操作系统 Fuchsia,适用于低算力的智能设备。三星将自研操作系统 Tizen 广泛用于物联网生态中,既适用于大型产品也满足基础应用的需求。应用百花齐放,降本增效是主要驱动力产业物联网是长期发展方向我们认为物联网的价值创造聚焦于两个核心:以提升效率为手段降低运营成本;以模式创新为手段提升经济效益。2019 年 8 月,微软发布物联网信号报告,对全球 3,000多名企业高管(制造业、零售、交通、政府、医疗领

58、域)的调研,受访者普遍认为两年后物联网由于推动成本节约和增效将为公司带来约 30%的投资回报率。普华永道预计,物联网可以帮助企业每年将总成本降低 3.6%。受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需求的推动,大量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设备早已投放市场实现普及,消费物联网规模复合增速领先于各细分行业。我们认为 5G 技术进步为产业物联网发展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垂直行业应用从试点逐步过渡为规模化部署。5G 的高网络覆盖密度和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为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保障,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下游应用创新带来质的飞跃,支持更及时的车辆密集区域实时车况更新,对远程设备进行更高效监控和快速反馈,对生产环节实时

59、监测快速排查以提高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根据华为预测,2023 年产业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超过消费物联网。物联网应用驱动产业模式创新。传统模式下,物联网为产业提供模块化的数字化升级服务,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取得增值收入。更进一步,5G 和物联网的融合让实时性、高可靠性应用得以实现,物联网能够深入参与产业侧全流程的生产管理和企业决策,优化流程,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最终,产业资源可能面临重新分配,供应链更加柔性,由大型平台聚合和组织上游生产资料和下游需求。不同垂直行业将形成差异化的网络和资源部署,物联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互相迭代,向一体化解决方案纵向延伸,向平台型能力横向复制,持续抬升增值空间。图表 2

60、7:全球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连接数预测图表 28:中国物联网各细分应用规模(2019)160140120100806040200(亿)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消费物联网设备产业物联网设备11%6%6%20%8%13%18%18%工业物联网智能安防 智慧电力 智慧交通 智慧物流 智慧医疗 智能家居 其他资料来源:华为、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29:2018-2023 年全球各垂直行业物联网支出复合增速14.9%13.8%13.2%12.8%10.5%9.1%消费1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