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_第1页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_第2页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_第3页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_第4页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摘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财政本质的不同认识代表着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格局。主流学派的“国家分配论与当前较为流行的“公共财政论等观点,是从各自的角度对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理论上讲,他们都没什么不正确。但从整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利益集团(国家)的角度考察,我们认为,至少我国目前仍应坚持以“国家分配论为指导思想的“一体两翼的国有资产管理形式为主,但不排除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施行“国资委形式。关键词财政本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810.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70(2000)03-0037-04时至今日,财政理论的主流学派仍否认国有资本营运的独立性。他们认为

2、,国家财政既是“管理型的,又是“经营型的,“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这两方面内容,仅是财政的两个组成部分,主体是一个,即以国家为主体,本质是一样的,都反映一定的财政分配关系,只是两者有着不同的活动范围,因此不应完全独立起来对待,以免割裂财政的整体性。这样,“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主体与两翼的关系(其中另一翼是税收),三者构成一个完好的财政体系。本文拟借助于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国有资产管理在财政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一、从制度变迁看财政的本质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理论在财政本质上的代表性认识,最主要的有如下流派:国家分配论、价值分配论、国家资金运动论、共同需要论、剩余产

3、品分配论和再消费前提论等观点(贾康,199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开展,有人提出应将传统占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开展成为“公共财政论。他们认为,财政首先表现为一种分配活动,但就分配论分配显然是狭隘的,但是把财政定义为是国家(或政府)所进展的经济活动,又失之过宽。因此财政除参与分配外,还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财政概念一般可表述为: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及财产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王国清,1999)。归纳目前中国财政理论界的根本格局,大体上可以说是“国家分

4、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等两三个较具影响力的非主流学派间的学术论争。从财政本质的不同认识上,我们不难发现其最根本之处仍在于“利益之争。为此,我们借助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此略加阐述。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那么,或者更标准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互相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它的主要特征是:制度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施行机制三部分所组成。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标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

5、位。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它包括政治规那么、经济规那么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那么构成的一种等级构造。施行机制是制度构成中的关键一环。分开了施行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那么就形同虚设。制度变迁是制度开展的必然规律,它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存在着种种技术和社会的约束条件。对财政本质的不同认识代表了一种制度变迁的趋势,从深层次上讲,财政制度变迁的本质是财政活动中有关各种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制度变迁顺利进展取决两个条件:一是这些改革对利益各方均有好处;二是即使对某一方面可能产生损害,由于一方(如中央政府)承当了这一损失,而不会引起利益

6、冲突,即所谓“帕累托改良。这实际上难以办到,于是就产生了矛盾,需要予以协调。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变革,改革的最大难题是协调存在于“体制摩擦背后的“利益摩擦。因此,对“财政体制改革战略的考虑,应当着眼于如何妥善地解决改革中发生的各种利益矛盾。另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包含着具有不同利益和不同相对力量的行为主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政治过程,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途径完全取决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一致程度和力量的比照关系,任何一组平衡的实际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包括重新安排和界定),总是更有利于在力量上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体集合,力量比照关系

7、超过一定的阈值,必定导致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的变化,从而对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途径直接产生影响。鉴于此,财政本质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在力量上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体(国家)的利益需求,为此,当前学术界产生了围绕“国家分配论的一些新学派,如“社会集中分配论(贾康,1998),这一观点的根本要点是:把财政的本质归于分配政策,把财政分配政策归于经济根底;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线,兼收并蓄其他流派的合理内容,使“国家分配论获得“集大成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坚实而科学的根底;将财政问题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理论经济学

8、的宏大背景中,作全方位的新考虑,在社会消费力、消费关系再消费动态过程中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创新过程中把握财政,进而实现“国家分配论和财政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开展。此外,纵观近几年学术界对“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相当一部分学者为了防止上述制度变迁过程中“体制摩擦背后的“利益摩擦,这些学者采用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各种“分配活动(王国清,1999)。二、财政本质认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影响对财政本质问题的不同认识,代表了对财政体系中不同的利益格局的各种看法。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焦点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否独立运行的问题。仍据上述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由财政本质所反映的国有资产

9、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旧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施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的约束条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的边际本钱等于或小于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代表着有关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调整。赞成国有资产独立营运(即坚持国有资产管理独立性)的学者的主要观点是:国有资产管理与国家财政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范畴,国家作为社会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和权利不应当都由国家财政来行使和兼任。国家财政无法统一国家双重身份的责任要求,国家作为政治权利的代表,要承当三个层次的责任要求:一是保证上层建筑的稳固与开展,即政府生存的要求;二是满足社会福利事业

10、与必要的财政补贴的需要,即社会稳定的要求;三是提供公共设施与根底设施,即为国民经济开展提供根底条件的要求。国家作为财产权利的代表,也要承当三个层次的责任要求:一是监视国有资产经营者对资产消耗的足额补偿,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二是从资产经营者那里获得产权投资收益,促使国有资本的不断增值;三是以资本收益进展再投资,不断壮大国有经济。可见,政权的责任目的是社会效益,财权的责任目的是经济效益,两类目的性质不同,无法同时并重,同时实现,不能由同一部门(如财政)来统一。国家或政府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机构,是政治权利的唯一行使者。由于政治权利是实现阶级经济利益的最强大、最有效的手段,决定着

11、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具有强化运用政治权利的动机,这使得政治权利经常表现出任意性扩张的倾向。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设市场缺乏与政府的随意性扩张行为相抗衡的力量,那必然会经常导致政府的非市场行为力量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的后果,从而使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受到削弱与破坏。比方会出现重财政税收收入,轻国有资产保值补偿的现象,各种形式的以税代利行为还会继续存在。上述观点从理论上讲应该是非常正确的,然而,现实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关系还未理顺,政府职责分工尚不非常明晰,国家在许多场合还不得不采用经济与行政手段并用的方式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从一些资本营运搞得比拟成

12、功的国有集团公司看,假如分开了政府行政手段,兼并、重组等详细的资本运作往往难以深化下去。这与当前我国经济机制的不健全有关,如不同利益集团的互相“摩擦,使得企业的运行本钱很高,借助于行政手段有时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本钱。这说明,至少在现阶段,强调“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活动是与制度变迁的途径一致的,它有助于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以及减少各种本钱(改革本钱和摩擦本钱等)。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政治权利是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并随这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它是由于它本来具有的,即它一经获得便逐渐向前开展了的相对独立性,又反过来对消费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影响。这是两种不相等的力量交互作用:一方面是经济运动,另一方面是追

13、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并且一经产生也就有了自己运动的新的政治权利。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拓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利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通过考察国家及其政治权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衍出国家的阶级统治的本质特征之时,非常强调经济根底对于国家及其政治权利的决定作用,即使国家或政府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有时确实会干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但是,国家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有时不得不借助于行政的力量。这是因为眼前的既得利益对于掌握国家权利的统治阶级来说是最主要的。当然,在经济运行的常态下,较

14、之政治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无疑将居于主要地位,因为这从根本上有利于其政治职能的实现。在这种情形之下,从国家与政府的角度看,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让市场经济尽可能在有效作用范围内运行,从而它有必要而且一般也可以对自身具有政治权利的扩张倾向进展约束。我国近年来进展的政府机构改革,乃至于我国迄今为止的市场改革中的政府权利的逐步下放,正是这一方面的佐证。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应结合国情,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即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究采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形式(简称“国资委形式,含有西方兴隆国家“公共财政的思想)。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仍可采用“一体两翼形式(即是一种

15、以“国家分配论思想为根底构建的形式)。客观地说,这两种形式作为原有体制变革的过渡形式,在接近目的体制的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一体两翼形式刚刚走出原有体制,“国资委形式那么更接近目的体制。而不同地区在理论中选择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式,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经济开展程度和国有资产的相对集中程度有关。在经济开展程度较高、国有资产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承受“国资委形式时,困难和阻力相对较校一些已经设立“国资委的地方,都强调地方政府主要指导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的经济开展程度较高,市场经济开展对政府机构的要求相对明显;在国有经济仍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又是国

16、有资产相对集中的地区。这种情况必然对地方政府主要指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组建“国资委的态度上必然保持积极态度。上海、深圳、武汉、厦门等地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而青岛市与山东盛厦门市与福建省在组建“国资委问题上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其深层原因同样是经济体制程度和国有资产集中程度方面的差异。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区在筹建“国资委的过程中,虽得到地方政府主要指导的重视,但遇到的困难要比上海等地大得多,也说明了这一问题。而目前强调“一体两翼形式更合适本地区情况的省区,在经济发程度和国有资产的集中程度上,大都不如前述省市。由于“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从我们整个国家来看,“一体两翼形式将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政

17、府体制改革过程中撤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重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是与当前的消费力开展程度相适应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国有资产管理原那么由原来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更改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受权经营、分工监视,但其本质“国家统一所有没有改变。从理论上分析,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无论采取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的代理形式,还是采取地方政府高度分散的代理形式,都是不可行的;而采取仅以中央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第一级代理者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代理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形式,会因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增加了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改变已成既成事实的国有资产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等问题

18、,而增加国有资产的管理本钱和体制改革本钱。较为适宜的、综合本钱较低的选择,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同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第一级代理者的形式。但从我国的理论情况来看,由于资本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也正处于改革之中,加之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施行国家与地方分级所有的设想还难以成立,为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目前仍继续实行国务院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是符合国情和现阶段改革实际的。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不健全与标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需要学术界作更新更深化的讨论。注释1邓子基.坚持、开展“国家分配伦.财政研究,1997,(1).2邓子基.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关系之讨论.国有资产管理,1995,(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2.参考文献1贾康.从“国家分配论到“社会集中分配论(上).财政研究,1998,(4).2王国清.公共财政: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开展.经济学家,199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