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优质资料_第1页
自编优质资料_第2页
自编优质资料_第3页
自编优质资料_第4页
自编优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6版块一 今年高考新动向高考新动向新在哪里?动了多少?抓住这些细小的变化,这就是十分关键的最后强化。细节决定成败!新动向一 考查分子与细胞将有新的发展:强调对核心内容的考查,淡化对枝节知识内容的考查;强调对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知识点的考查,淡化对零散知识点的考查,更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命题透视】对核心内容及相关题型加强训练,如:(1)细胞元素与化合物的推断题(2)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分析题(3)侧重图示分析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题(4)酶实验设计和分析题(5)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曲线分析题(6)细胞生命历程为核心的多角度分析题。例1下列有关蛋白

2、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B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核酸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C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直接受DNA分子控制D蛋白质和DNA分子均具有热变性,但蛋白质的热变性是不可逆的【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考中年年涉及相关知识,并且由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可与多个章节联系,成为综合知识的焦点,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需加强记忆和总结,解题时仔细辨析。核酸分为DNA和RNA,组成的碱基一共有5种,A错。核酸中的N元素只存在于碱基,其他部位没有,B错。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不直接受DNA分子控制,C

3、错。选D。例2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仅能使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一类通道蛋白。在离子通道上常具有门,因此又称为门通道。根据门开关条件的不同,大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如图一)。电压门通道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配体门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配体)与相应的通道蛋白(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离子进出细胞;压力激活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图二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先后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各闩通道开放顺序以数字标注)。请分析回答。(1)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性。(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通道X、Y、Z中属

4、于配体门通道的是 。(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的作用是 ,从而使兴奋传导信号类型发生的转变是 。(4)图二中,Na+和Ca2+跨膜运输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5)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细胞的 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 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运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1)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是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解读图二的信息: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细胞膜内正外负的电压差引起电压门通道X打开,Ca2+内流,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使配体门Y打开,Na+

5、内流,由于Na+内流,突触后膜内正外负的电压差又引起电压门通道Z打开,加快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所以X、Z为电压门通道,Y为配体门通道。(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促进了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成了化学信号。(4)题目中说离子通道是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通道蛋白,Na+和Ca2+都经被动运输出入细胞,所以不消耗能量。(5)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膜的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答案】(1)流动 (2) Y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电信号化学信号(4

6、)不需要 (5)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这些题目肯定新 这些题目“新”在凸显高频考点在高考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例题1从多角度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和特性,体现生命的物质性。例题2考查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新颖的图形和流程,体现生命科学的问题从细胞中寻找的观点。 练一练11(2013江苏海安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植物细胞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都能进行脱水缩合反应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但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

7、】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人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将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纤维素构成细胞壁。选A。 2. 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该酶在无氧时没有活性,有氧时能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而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优质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应低于15%)下面为两位同学设计的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相关实验。实验一:验证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无活性材料仪器: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氮气、保鲜袋、充气装置等。实验步骤:预处理:将新鲜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将处理后的荔枝随机分成两等份装入保鲜袋中,并标

8、为A、B。 ;向B中充入足量的空气。将A、B均放置在常温下保存5天后,观察荔枝褐变情况。 结果预测: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材料仪器: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保鲜袋、恒温箱等。实验步骤:略。实验结果:组别温度()褐变面积百分率%12一52.83.2二108.18.3三1510.313.7四2027.223.8五2568.772.3六309895由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 ,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标明坐标含义并绘制曲线。 根据以上两实验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知识,荔枝贮藏的适宜条件为 。【解析】本题考查于酶相

9、关的实验变量设置、实验结果推测以及曲线描述。实验一中,验证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无活性,分成两组,一组设置无氧条件,另一组设置有氧条件。根据提供的材料,向A中充入足量氮气,营造无氧。该题是验证性实验,故结论是唯一的,即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无活性,A中荔枝未褐变,B中荔枝褐变。实验二中,不同温度下,测定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在515内,褐变面积较小,有利于保鲜。依据表中数据描点画图。综合实验一、二可知,荔枝保鲜选择低氧、低温的条件较好。答案:实验一 向A中充入足量氮气 结果预测:A中荔枝未褐变,B中荔枝褐变实验二 褐变面积百分率% 515 (坐标含义及曲线) 低温、低氧新动向二 在

10、命题指导思想上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透视】在遗传与进化中有物理模型建构,经典的科学实验与方法,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最能体现科学、实验特质的部分,同时试题与科研、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是对考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考查的焦点与重点。如:(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等物理模型(2)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科学研究方法(3)以新品种培育为线索,集各种育种方法、突变种类、基因表达等为一体的模块综合题,不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4)经典的遗传定律与遗传图谱,在2013年将以“选取材料有别,呈现形式多样”体现“常考常新,不断创新”的能力立意【例1】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

11、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有有利的),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定点突变能迅速,高准备地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从而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下列有关点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点突变可以利用DNA探针进行检测B点突变引起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C应用点突变技术可培育具有新性状的生物,形成新物种D应用点突变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解析】点突变实质就是基因突变,个别基因的改变一般不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诞生的标记是生殖隔离。选C。【例2】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

12、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一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2)持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遵循的遗传规律有 。(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 ,如果后代出现

13、圆形叶:条形叶= ,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答案】(1)观点三 (2)AaBb、AaBb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A_BbDd(或AaB_Dd或AaBbD_)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自交 7:9或37:2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1)由于题中圆形叶:条形叶=13:3,为9:3:3:1的变形,可能受两对基因的控制,观点一有一定的道理,也可能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只是每个亲本均只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另外一对隐性纯合,两个亲本仅有一对基因的组成情况相同,在杂交时,相当于一

14、对基因自交、两对基因测交,所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与观点二吻合,如AabbDdAaBbdd;后代呈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不能作出不遵循遗传规律的判断,观点三错误。(2)持观点一的同学认为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双杂合子,即AaBb。(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_BbDd(或AaB_Dd或AaBbD_),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除AabbDdAaBbdd外,还可能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4)若观点二正确,则条形叶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Dd(或AABbDd),若用现有材料进行验证,可将上述

15、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自交,子代的总组合数为64(或16),三对基因均含有显性基因的数目为27(或9),则后代中圆形叶:条形叶=(6427):27=37:27或(169):9=7:9。这些题目肯定新例1本题考查突变类型与物种形成。例2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会用遗传学的规律分析推理问题,是高考的压轴题。练一练21.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

16、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解析: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故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当隐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仅对隐性纯合体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显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对显性纯合体和杂合子均起作用。所以,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显性基因不利时和以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正是这个原因,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选C。2.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控制该翅型和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7、(1)假设缺刻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缺刻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 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应该有 果蝇出现。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是否相符: 。(2)布里奇斯认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甲所示实验现象的原因。为证实这一猜 测,科研工作者对表现型为 的果蝇做了唾液腺染色体的检查,显微镜下观察 到如图乙所示联会时 配对的片段,从而证实了布里奇斯的猜测。 (3)从果蝇的眼色性状分析,后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亲代雌性亲本产生了 种类型的配子。从理论上分析图甲所示的实验,子代的表现型应该有 种类型。 (

18、4)从图甲中雌性亲本所产生的配子分析,子代中白眼缺刻个体只出现雌性的原因是:含白眼缺刻基因的X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配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 。解析:本题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遗传定律结合在一起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如果缺刻翅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基因A、a表示,则亲本缺刻翅的雌果蝇基因型XaXa,正常翅的雄果蝇基因型XAY,二者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正常翅的雄果蝇;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子代应有缺刻翅的雄果蝇,但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不符。(2)观察是否是“X染色体片段缺失”,最好选择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的缺刻翅雌性果蝇,观

19、察联会时配对的两条X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判断是否缺失。(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雌果蝇,说明亲本雌果蝇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雄性后代中也应该有两种类型的眼色,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4)图甲子代总只有雌性有白眼缺刻个体,可能是含X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缺刻翅白眼,或者X染色体缺失导致缺刻翅性状,同时缺失的部分包括控制眼色的基因等等。答案:(1)刻缺翅和正常翅 刻缺翅 不相符 (2)刻缺翅 X染色体 (3)两 四 (4)发育成刻缺翅白眼新动向三 在考查内容中,删除了选修模块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增添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0、”【命题透视】微生物与生活健康、现代生物技术联系紧密,其结构与功能与必修知识相联系,此次高考内容的调整,更体现高中生物学科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科学过程。命题可能在以下方面:(1)培养基的配制的基本要素(2)灭菌与消毒的区别及对不同器械的灭菌方法(3)大肠杆菌的纯化方法(4)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应用选择培养基筛选不同的微生物【例1】向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36 h后,统计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培养皿培养基成分菌落数琼脂、葡萄糖35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250琼脂、生长因子0A.该实验采用的是液体

21、培养基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解析:该实验的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该实验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与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和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选D【例2】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

22、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合适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解析:培养过程中,除营养条件要满足需要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是否适宜;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所以,应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要保证样品稀释比例合适,这样才会有更科学的数据;有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所以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选B这些题目肯定新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首次进入江苏命题范畴,试题是全新的,但考查深度不会太高。【练一练

23、3】1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B如果要测定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若图中为对照实验,则其中应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D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上获得单菌落解析:若为对照实验,则中培养基应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中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选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家从 7080 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pDNA聚合酶B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

24、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接种了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解析:热泉 7080 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 细菌脱颖而出,其内DNA聚合酶也是耐热的;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对照组。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营养丰畜,条件更适宜微生物生长。选B。新

25、动向四 关注社会热点,体现试题的学科价值和时代性【命题透视】以社会事件为背景,让考生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尤其重视社会热点和人体健康、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考查。如:(1)厂商用皮革废料生产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制造药用胶囊,致使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最多达90多倍。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蒙牛产品中的黄曲霉素M1超标,黄曲霉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2)警惕烧烤摊滥用嫩肉粉给腐败肉“化妆”与酶知识的结合。(3)以“青嵩素高含量植株的培育”、“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

26、”、“变异性状与变异基因”为背景的试题与遗传与变异、生态等知识的综合。(4)将稳态置于现实情境中,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现出所考查内容的时代特点,关注社会热点并反映生活实际。【例1】癌症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长期服用含铬的毒胶囊癌变的几率会增加B癌症是由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C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含铬的毒胶囊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解析:由于毒胶囊含铬,长期服用含铬的毒胶囊会使癌变的几率增加;癌变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癌变的几率会增加;含铬的毒胶囊是化学致癌因子,可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

27、能而诱发细胞癌变。选B。【例2】右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 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激素)的作用相反。(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 免疫功能。IL-2也能促

28、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 。(3)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解析:应激使下丘脑分泌CRH,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效应器。根据糖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糖皮质激素过多,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以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含量。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所以,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作用相反。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作战部队,病毒感染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所以增强细胞免疫。但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间范围

29、内。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防卫功能,以防卫病原体的入侵,防止感染;功能之二是监控和清除功能,清除机体癌变、衰老的细胞及排斥异体器官。答案:(1)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 (2)细胞 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或防止免疫反应过强) (3)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 【练一练4】12012 年 1 月 6 日,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工作的 Sally Tempie 等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 细胞一干细胞 期刊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神经元和两种骨细胞相比,神经元中自由水所占

30、比例较高 B图中所示细胞全能性有差异,其中f细胞全能性最大 C图中所示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 RNA 不同 D富含脂肪的细胞不含胰岛素基因,用苏丹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物质 解析:认真分析题干及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细胞代谢速率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神经元较骨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所占比例高。图中f细胞为神经干细胞,全能性最大。图中所示细胞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NA相同,形态结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根本原因是RNA不同。富含脂肪的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含胰岛素基因,用苏丹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物质。选D。2云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10头猪蹄发荧光的转基因

31、猪。主要研究过程是:将瘦素基因 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将转基因的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猪卵 母细胞,并培育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最终获得转基因猪。在这一过程中不必进行的是 A将瘦素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拼接,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B培养并筛选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猪次级卵母细胞 C筛选出转基因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转基因克隆胚胎 D给代孕母猪注射环孢霉素A阻止T细胞增殖,以利于代孕母猪接受胚胎解析:胚胎移植过程中代孕母猪对接收的胚胎无免疫排斥反应,所以不需要注射环孢霉素A阻止T细胞的增值。核移植时的受体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转基因过程中要

32、筛选出导入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胚胎移植中要筛选出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胚胎进行移植。选D。新动向五 突出能力考查,凸显以“能力测试”为命题指导高考试题强调以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生物学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根据文字、图表、曲线描述生物知识,运用生物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例1】某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不同NaCl溶液中的渗透表现如下图,其中纵轴表示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红细胞的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将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

33、,单位时间内的水分进出平衡B制备细胞膜,选择的NaCl溶液浓度应低于80mmol/LC对于该哺乳动物来说,其生理盐水的浓度应为150mmol/LD红细胞长时间处于220mmol/L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细胞活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曲线图的理解。在等渗溶液中,单位时间内水分进出细胞平衡,故红细胞的体积不变,即生理盐水的浓度应为150mmol/L。制备细胞膜,须将细胞胀破,根据图示选择的NaCl溶液浓度应低于80mmol/L。红细胞长时间处于220mmol/L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活性难以保持。选D。(2)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最关注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已具备的智力,对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

34、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和提出研究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考生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等,以关注实验理论在具体实验中的应用;运用表格、图像表达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使实验步骤呈现方式多样化。【例2】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无机磷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 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去上清液,藻细胞用无磷BG11培养基洗3次,转入无磷BG11培养基培养10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BG11培养基(磷的终浓度为0.00、0.05、0.50、l.OOmg/L)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束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和培养12d的束丝藻在

35、不同光照强度下每克干重每分钟光合放氧量。结果如以下曲线。分析回答:(1)该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d的目的是 。(2)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 。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 。(3)图2曲线表明了束丝藻的光合速率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增加而 。从发展趋势看,如果继续提高培养液磷浓度,束丝藻光合速率将 。(4)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请推测,在缺磷培养液中培养时,束丝藻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将 。(5)磷元素的缺乏影响束丝藻

36、的光合作用,你认为原因有 。 。(6)当光照强度超过500p.mol光子/(m2.s)时,光合速率不再加快,从束丝藻内部因素看,主要限制因素是 。解析:本题以磷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本题可以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O和C的转移途径、影响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当磷浓度由0.50mg/L到1.00mg/L,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增加。磷属于大量元素,根据图1信息,磷与叶绿素a的合成有关。因此,当用缺磷培养液培养束丝藻时,束丝藻将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水解核酸、蛋白质、生物碱而获得磷,所以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大。磷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从叶绿素a含量、A

37、TP的合成和类囊体形成等方面回答。答案:(1)去除细胞中游离的磷对实验的影响(2)增加 测定多次,取平均值(3)加快 增加不明显(或不再增加)(4)增加 (5)缺磷会影响叶绿素和ATP等的合成 缺磷会影响叶绿体膜的形成(6)酶、色素的含量(3)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的能力目标。一般通过过程图、坐标曲线图或文字给出信息,考查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例3】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I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CDKI是细胞由DNA复制后期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

38、,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淋巴细胞核DNA含量处于右图所示的( )AI阶段BII阶段CIII阶段DIV阶段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信息,根据“CDKI是细胞由DNA复制后期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而HIV感染T细胞引起CDKI失活,细胞因缺乏进入分裂期必需的酶而不能进入分裂期,停留在DNA复制后的阶段;曲线阶段细胞中DNA含量加倍表明细胞完成了DNA复制。选C。(4)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的能力目标。高考试题中的大量试题由对某个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向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转变,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例4】下图是大麦种子萌发

39、过程中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表示有关过程。据图回答:(1)催化过程的酶是 。与过程相比,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2)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图示甲的功能是 。(3)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 ,蛋白质的功能是 。(4)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诱导合成-淀粉酶,其意义是 。解析:本题以赤霉素调节淀粉酶的分泌过程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细胞的结构、赤霉素的分泌部位及作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1)图中是-淀粉酶

40、基因转录形成-淀粉酶mRNA的过程,催化转录的是RNA聚合酶。过程是翻译,翻译过程有U-A配,转录过程中有T-A配。(2)在细胞结构中,甲是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丙是核糖体,其中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3)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GAI阻抑蛋白与DNA结合,阻止了GA-MYB基因的转录。(4)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种子萌发时需要较多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赤霉素有利于打破种子的休眠。答案:(1)RNA聚合酶 T-A(2)丙 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有关(3)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 启动-淀粉酶基因的转录(4)催化大麦种子中储藏的淀粉分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练一练5】1研究人员发现:

41、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抗流感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剂量使用金刚烷等药物,诱发病毒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 B长期使用金刚烷等药物会导致病毒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C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就可以清除病毒 D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本题考查抗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的作用及理解。药物不是诱发病毒变异,而是选择了病毒的抗药性变异个体,导致病毒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故A错、B正确。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往往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才能清除病毒;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H1

42、N1流感病毒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则C、D项均错。选B。2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是所谓的“供体受体琼脂块方法”,利用该实验方法可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方向无关,以下4图可能是属于该实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只要有两组处理即可完成该实验,并得出结论B必须有四组处理才能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C该实验没有对照组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发生在植物体的任何部位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经典实验的掌握。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要验证该理论,必须有四组处理才能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选B。3瘦蛋白又称OB蛋白,是脂肪细胞的ob基因表达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含167个氨

43、基酸的单链蛋白质分子,科学工作者已将人的ob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臂上并研究其作用与遗传机理。(I)ob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_ ,这种碱基排列顺序是ob基因所特有的,即基因的_。(2)在ob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以_为模板转录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翻译时,运载氨基酸的物质是_。(3)科学家发现ob蛋白由167个氨基酸组成,但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却大于501个,主要原因是_(4)对某ob基因型肥胖家系进行调查,发现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中,儿子正常,女儿患有典型的肥胖症,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这个女儿的基因型是_ (用A、a表示),如果其正常儿子与一个患该病的女性结婚

44、,则他们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_。答案: (1)遗传信息 特异性 (2)ob基因的一条链 tRNA (3)mRNA的一端有终止密码子,其不编码氨基酸,且成熟的蛋白质肽链长度一般都小于合成时的长度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2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和遗传定律。 (1)遗传信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基因具有特异性即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2)转录过程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由tRNA负责运载氨基酸。(3)OB蛋白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因此应由mRNA上的167个密码子决定即对应mRNA上的501个碱基,但mRNA的

45、一端上存在终止密码子,而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且成熟蛋白质肽链长度一般小于合成时的长度,因此指导OB蛋白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量会大于501个。(4)由题分析可知,ob基因肥胖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aa,该夫妇所生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l3AA或23Aa,其与患病女性(aa)婚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l3+23l2=23。由于人类的活动,影响到海洋滩涂鸟类的迁徙。右图是长江口的某海滩示意图,该海滩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其中潮问带是指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着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露出的地带。科学工作者在此实施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6年后,互花

46、米草生长面积明显增加。对该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主要植物类型主要分布区域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硅藻低潮区(2.Om以下)海三棱藤草中潮区(1.82.8m)474只/m2互花米草中高潮区(1O3.0m)302.3只/m2芦苇高潮区(2.6m以上)6514.7只/m2(1)各种生物在潮问带不同高度的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2)互花米草的引入,对该湿地中 (植物)影响最大,这是因为 。 (3)右图表示该湿地中三类生物之间的关系。 若表示三者之间能量流动的情况,a、b、c表示能量值,则能确定两者大小关系的是 。 若表示三者之

47、间碳的流动情况,则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 若表示各类生物间的信息传递,b的信息类型是 ,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4)你认为此项生态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简要说明理由。 , 。解析:水平结构是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变化,如地势起伏等,使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段上种群密度存在差异。要提醒学生注意潮间带的含义。互花米草生活区域与海三棱蔍草相似,因此对海三棱蔍草的影响最大。在互花米草区域,昆虫种类和密度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没有答到预期目的。根据能量逐渐递减的原理,c少于b,但与a不好比较。昆虫摄食可能根据花的颜色、气味、叶片的颜色等进行信息传递。本题关

48、键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答案:(1)水平 (2)海三棱蕉草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蕉草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占有相同的生态位),竞争激烈 (3) b和C 有机物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缺一不给分)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4)没有。因为调查表明与海三棱蕉草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种类数与密度减小,鸟类食物减少,因而不能达到“种青引鸟”的目的版块二 哪些题型肯定考无论是理科综合还是生物单科高考,生物试题的题型有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包含文字表述、图像图解、坐标曲线、表格数据、材料信息、实验综合等具体而多样的试题,了解高考题型,才能知己知彼;明确方向,才能百战不殆

49、。冲刺阶段,让我们零距离接触这些肯定考的题型,有助于我们稳操胜券!(一)选择题理科综合考试中选择题每题的分值高,因其答案的唯一性,不像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了解题型和对应的方法是提高选择题得分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题考查的知识属于专题内综合,在同一个题干背景下,四个选项涉及多个类似的知识点,明确题干信息和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突破口。看看选择题中肯定考的题型!1文字表述题例1.适宜浓度的下列物质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是()A.葡萄糖 B.健那绿 C.甲基绿和吡罗红 D.苏丹III解析 该题是典型的文字表述题的形式,题干简洁,但围绕着题干的四个选项包含

50、物质跨膜运输、试剂的使用等。对于这一类试题,逐项排除法是解答该类试题常用的方法,解题的关键就是在题干和选项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逻辑关系,不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即可排除,选出答案。活细胞会通过协助扩散(红细胞)或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故A正确;健那绿染液会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B正确;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在染色前细胞已经死亡,故C错误;苏丹III能够将活细胞中的脂肪染成橘黄色,故D正确。选C。例2博伊特勒的贡献是发现了能够结合细菌脂多糖(LPS)的受体蛋白分子,该受体蛋白分子被称为LPS受体。当病原体入侵时,LPS受体与LPS结合,启动细胞的先天性免疫防线,并导致身

51、体局部发炎,吸引来更多的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PS受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与基因无关 C当 LPS 受体与 LPS结合后,会吸引浆细胞与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D因会引起发炎,说明免疫系统不总是能调节内环境的稳态解析该题以社会热点、科技进步以及对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为背景的文字表述题,解答这类题,需要在阅读题干内容时,从中获取对解题有效的“关键信息”,如该题中“LPS受体”、“启动细胞的先天性免疫防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所问内容,二者相互印证,判断选项。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离不开核糖体,A正确;先天性免疫也受遗传基因控制,B

52、错误;由题可知,LPS受体与LPS结合,启动细胞的先天性免疫防线,所以不可能有浆细胞参与,C错误;引起发炎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清除病原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D错误。选A。2教材图形题例3.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有解析 该题中的物质或结构图均来自于课本,识别四个选项中的物质或结构名称,将它们的功能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答案。AD分别是tRNA、吞噬细胞、细胞膜和抗体。A和D两种物质,B和C是两种结构。A中的tRNA只运输AUG决定的氨基酸(甲硫氨酸),而不运输其他氨基酸,所以其功能具有特异性;而抗体与tRNA的功能有类似之处,也只针对一种物质特定的抗原,所以,物质A和D一样都具有特

53、异性。细胞膜在物质运输方面,具有选择透性,即只有符合细胞需要的物质,这种物质虽然不是一种,但也体现了特异性这一特点。C表示的是细胞膜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理解成特异性),而B可以吞噬“所有”的抗原,没有特异性。选B。例4如图甲是某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细胞呼吸的某些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线粒体,通过结构可以增加生物膜的面积B图乙中的过程和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CC6H12O6不能直接进入图甲所示结构完成图乙中的过程D图乙种的过程只能发生在图甲所示结构中解析本题将线粒体和细胞呼吸过程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解答时要将图中的过程转化教材中熟悉的相关图解。

54、图甲表示的是线粒体,结构是内膜折叠成的嵴,可以增大膜面积。图乙中的过程和是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分解。图乙中的过程表示ATP的合成,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选D。3表格曲线题例5.下表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该区域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草本植物(茅草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D该区域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保持稳定解析解答表格数据题的关键首先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横比较,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引起数据差异的原因

55、,将表格数据与所学知识的对应起来,然后将表格数据转化成文字信息,从而辨析各选项。弃耕的农田发生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乔木种类增多,则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在140年间,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动物类群丰富度也逐渐增加,群落垂直结构越复杂,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不断提高。选C。例6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57。下列各图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有关变化。则A.图1可以表示温度从100降低为35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B.图2可以表示PH从5.7升高为7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C.图3可以表示反应物浓度增加15时,生成物的量

56、与时间的变化关系D.图4可以表示多酚氧化酶浓度降低15时,反应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解析 解答曲线题的关键是明点析线,读懂曲线坐标含义。温度100时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故A项错;该酶最适pH为57,升高pH为7,酶的活性下降,B项错;增加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的量增大,C项错;降低酶浓度,反应速率下降,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D正确。选D。解题模板 选择题的高效审题法(1)找准题眼例1 在患有“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儿童体内,染色体缺失的情况出现在所有细胞内,这说明染色体畸变A在视网膜细胞中发生B首先出现在视网膜细胞,然后延伸到其他细胞C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不出现D从父亲或母亲遗传下来解

57、析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审出题干关键信息“染色体缺失的情况出现在所有细胞内”。由于该儿童体内所有细胞均有染色体缺失,而所有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受精卵也为染色体缺失,再分析受精卵的来源,可知该染色体畸变应源于父亲或母亲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异常,即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而来。也就是说“染色体缺失的情况出现在所有细胞内”,特别是“所有”二字是本题的题眼,找到题眼就找到了解题方法。技巧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在的隐含的题眼。(2)挖出隐含条件例2 某雄果蝇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58、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原因不可能是A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BX、Y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CX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DY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产生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的内容找到解题的简捷条件,即一定是因为性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可能是在减时没有分离的X、Y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产生的另一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最终形成两种不正常的精子;或可能发生在减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性染色体(X或Y)着丝点没有分裂或分裂后没有分离,导致一个精子细胞中含有XX或YY,另一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选B

59、。技巧 快速发生简捷条件,“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注意搜寻有利于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3)反例法判断选项例3 刺激某一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后膜递质的释放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审题时列出题干信息:药物能够阻断神经元间神经冲动的传递,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在施加药物前后不变。在对该题的4个选项进行假设,如果A成立,就没有突触

60、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间相同的结论。同理,对C、D选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答案:B。技巧 反例法判断选项,因为生命现象过于复杂,多样性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在做生物选择题时只要知道一些最典型的例子,大胆地用这些知识去否定一些表述,往往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否定也是一种假设,用这种假设方法推理,有时很容易得出正确。典型的例子有:蓝藻、人体中的成熟红细胞、噬菌体等的代谢特点。(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重头戏,通过对“非选择题”的解答可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表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依据“非选择题”的题干和答题结果可将之划分为: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