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组织研究综述_第1页
农民组织研究综述_第2页
农民组织研究综述_第3页
农民组织研究综述_第4页
农民组织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一、关于选题的讲明1选题的背景概述1.1基于研究的传统及其连续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对农民、农村问题的解读是尝试着理解中国社会的一把钥匙。能够讲,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的名人、专家、学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梁漱溟、宴阳初等人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乡村建设理论。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毛泽东1936年在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提问时指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的革命。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首先考察农业、农村

2、、农民问题,并把农村的改革和进展放到经济改革和进展战略的首位。江泽民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然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不管争论或承认与否,当代中国正处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特不是1978年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差不多政策,在全社会引起来深刻的变化,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转型,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社会利益的调整与组合、社会机制波动与转轨、思想观念的连续与变更给宽敞学者提供无比宽敞的研究空间。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一种“绝对的变化”:历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展,我们不可

3、否认地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绝对的提高,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交通、通讯有了坚实的基础,基层的民主政权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现代农民的精神生活和面貌有显著的改观。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一些值得研究和令人考虑的问题。都市与乡村的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农民子女的教育及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及资源,农村社会环境的动荡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农民上访与维权等等。社会转型作为现代化进展的一个专门的时期,加剧“三农”问题的涌现。急速进展中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在中国宽敞而各具特色的基层社会对农民组织造成了如何样的阻碍。摆在我们面

4、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1.2对现实问题的反思 法国闻名学者孟得拉斯(Henri Mendras)在其农民的终结中写到:“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确实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要紧问题”。现时期,我国有农民9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70%,是我国人口最多的阶层。然而专门不幸的是:农民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李昌平曾经如此讲过: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与农民相关的问题农民收入的下降,农民工的边缘化,子女的教育,社会保障,政治权利的实现等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假如用一句经典性的台词来概述这些现象那确实是:农民呀!什么缘故你的名字总是弱者?因此造成这一问题缘

5、故是及其复杂的,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释问题的视角也是多方面的,农民组织则可被用来解释现实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农民工的边缘化,维护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弱化,都能够从农民的组织化视角得到一定的解释。自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组织的进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而农村基层政权是中国政治进展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农民组织的兴盛与进展是否对基层政权的构成挑战?农民组织的进展是否会冲击并阻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基层政权对农民组织的治理和态度如何?两者之间的关系现状到底如何样?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合理的关系定位在什么地点? 1.3对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注和专项研究不足“人类的行动与结构在逻辑上是相互

6、联系的”1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0页。不了解农民的组织状况,如何明白农民的生活?当代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基层社会中的现状或具体表现形式是什?尽管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能够讲汗牛充栋,然而具体到农民的组织专题研究文章不是专门多,且大多数是把农民组织放在专业合作组织、民间组织的框架内进行在研究,对农民组织的进展,大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以温铁军为代表的,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应对市场和国家的政策。二是以贺雪峰为代表,认为不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民组织,建立新的农民组织不仅不能发挥应尽的义务还要会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管学术上的争论如何?不可否置地是:农民组织在中国实行市场化

7、的改革之后的大地上成长起来,农村基层政权对此的态度如何?以及两者的现实关系如何?相关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在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上决大多数的做法是对农民组织进行类型化以后,在选择其中一种类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总体性的农民组织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全国不多见,要紧有南开大学的程同顺,和海南进展研究院,在研究农民组织的问题中存在一个悖论:若以农民组织中的某一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加深研究的深度,然而无法从总体上讲明中国农民组织的整体状况,然而若以总体的农民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必定带来研究的深度不够,或研究对象的分散。如何突破上述研究中的藩篱,造就研究问题上的突破,为此能够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对农民组织进行

8、类型学研究,解决农民组织研究中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上的矛盾。二是对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展现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上的延伸及表现形式。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民政治经济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政策之前应当是理论先行。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研究有理由成为独立而重大的课题。2问题的形成及确立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写到:组织是通向政治权力之路,也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而也确实是政治自由的前提。1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427页。有关农民的组织问题从传统和现实性上看是一个有意义的选题。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问题阻碍到基层社

9、会的稳定。然而,选择什么样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入手是一个难题?在经历了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冲击之下,中国农民组织现状如何?农民组织的进展问题何在?意义何在?趋向又如何?这些疑问促成了对农民组织研究的重视,然而单纯以农民组织为研究的对象,范围太大,且没有研究的切入点,静态的组织研究无法讲明急剧的社会转型特不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的组织变动情况,更难以利用发觉的规律去把握和预测组织进展趋向。历经费改税后时代的农村基层政权提取资源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面对农民组织的自主性活动的加剧,如何处理与基层社会中的活动主体农民及其组织的关系是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且在基层社会的政治场域中,农

10、民组织的实际是以某一种具体的类型农民组织存在的,不同农民组织基于各自的目标与功能与基层政权形成远近不同的政治关系与互动效果。同时,为了幸免农民组织研究中研究对象过小或过大的局面,本文尝试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农民组织做一个分类研究,再分不叙述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现状,建立关系的模型,并预测由此带来的政治后果,最后提出两者关系的学理建议。遵循如此思维逻辑,我们把研究的题目确定为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二、研究目的1通过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显化当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农民组织,促成农民组织的清晰化,并达成对农民组织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为基层政权对农民组织实施的有效治理和合理指导提

11、供依据。 2探究当代农民组织产生的缘故、进展现状、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明确农民组织进展的现实挑战或困境,提出有关农民组织的理论假讲,以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组织建设。3通过当代农民组织与农村基层中政权的互动,展示现时代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内在的缘故,合理进展农民组织,维护农民合法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基层政权的权威,保证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进展。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1 对农民组织的类型学研究,有助于实现方法论上的创新,达成对农民的清晰化认识,并对农民组织的分类治理和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1.2明确农民组织的进展现状,为农民组织的进展

12、提供策略性参考意见,规范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探究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社会中的合理分界。2.现实意义21通过揭示农民组织的进展现状,明确农民组织的进展困境,并基于农民组织的实际状况,提出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具体途径。推动农民组织的建设,切实增强农民组织的内功,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22 为农民组织的主管机构或政府决策机构提供现实的依据,有利于推进对农民组织的治理,实现治理和决策的精确化、科学化,切实保障农民依法结社的政治权利,依法取缔非法组织,实现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正确处理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四、文献研究综述 由于本选题是一个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相关

13、性研究,同时是应用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本选题可直接参考的文献并不多见,只能建立在当前对农民组织和基层政权分不研究的基础上,再应用类型学的方法。类型学研究多见于建筑、美学、文学领域,政治学领域内用类型学做研究的不多见,专门少有现成的研究专著可供参考。类型学的方法论则散见于其他学科之中,当前,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内容要紧集中在对民间组织的研究、农民的组织化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基层政权的历史进展,现实困境,强化途径,对策建议等等方面。至于基层政权的研究,作基层政权历史研究的内容主体聚拢在民末清初,建国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中国的基层政权研究薄弱,资料相对缺乏,农村改革特不费改税后的基层政权的研

14、究更是激起宽敞研究者的兴趣。成为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对农民组织的文献研究综述如下:第一部分:农民组织研究综述(国内部分)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进展中的现实问题。尽管造成中国“三农”问题的缘故是复杂的,认识和解释中国“三农”问题的视角也能够是多方面的。但能够讲,当代农民组织化水平和状况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差不多国策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与完善,特不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阻碍,新世纪新农村建设伟大战略的推行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当代农民组织的研究迫在眉睫,要从全然上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弱势地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解决“三农

15、”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此需要创建、设立、培育和进展能够代表和维护中国农民利益、促进中国政治和经济、文化协调进展的农民组织;中国进展诸方面:包括政治进展、经济进展、社会进展,都离不开农民最大群体组织的进展。中国农民组织建设,逐渐成为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界所日益关注的焦点。 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内容要紧体现在以下方面:农民组织的界定及其分类 现有关于农民组织的研究文章大多并没有明确使用“农民组织”这一概念,缘故对农民组织这一差不多概念的认识尚存在专门大的分歧。当前要紧使用的概念有:农民合作组织、农民自治组织、农民专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介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农村非营利组织

16、、农村非政府组织、农村自治组织、乡村组织、乡村社会组织、农村第三部门、民间社团、农民协会等。因为农民组织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概念,上述如此之多的概念表明研究内容的侧重农民组织的某一方面,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综合性农民组织的差不多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对农民组织的界定大体有如此一些: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了解:1.所谓农民组织,要紧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或者是农民在政府的推动下组织的,然而参与主体要紧是由农民构成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或者完成某种社会保障功能而组成的民间社团。它能够是农民的经济合作组织,也能够是农民的政治利益集团,然而绝对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民间性是

17、它最重要的规定性。1 程同顺等著:农民组织与政治进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2. 所谓农民组织按我的理解确实是指农民为了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 自愿依照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农民组织不同于农村组织(或叫乡村组织)农民组织区不农村组织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民间性与自愿性。农民组织要求其成员必须全部是农民且是自愿参加的,更多地带有社会自组织的色彩。2 项生华:当前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2000年6月。3.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以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那个地点的组织既有行为集团的含义

18、,也包含制度安排的含义。农民组织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自治组织和维护农民权益的政治组织,其中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差不多上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3 高启杰、 蔡志强 、张海森:发挥农民组织在爱护农民权益中的作用:兼论新一代合作社进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作用。A 中国(海南)改革进展研究院农民权益爱护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4.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农民组织定义为:服务农民并以农民为要紧成员的组织。1 中国(海南)进展研究院:中国农民组织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可见,对农民组织差不多概念的认识还存在一

19、定的差不。 至于农民组织的分类,由于观看和分析的角度不同,关于农民组织的分类要紧有如此一些类不。分类一:认为农民组织大体能够分为四类:1.类政权的组织,要紧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具有行政治理和基层自治双重职能的组织。2.合作经济组织,要紧中国乡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需在工商部门登记,有法人资格。3.维权性民间组织,要紧指以维护农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为宗旨的各种自发成立的组织,如打工者协会。4.社会性服务组织,要紧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能提高农民的福利的公益性互益性组织。如老年协会、合作医疗组织等,一般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传统的宗教组织和家族组织也能够归到第4类。

20、2 中国(海南)进展研究院:中国农民组织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分类二:程同顺依据农民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将农民组织分为:政治性的农民组织、经济性的农民组织、基层自治性的农民组织、和社会性的农民组织。并认为中国目前不存在第一类农民组织,我国农民的专业合作经济和社区合作经济属于第二类,村委会属第三类,农民参加的合作医疗组织属第四类。3 程同顺等著:农民组织与政治进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8页。分类三:俞可平立足于农村民间组织的特征,从治理和善治的角度,将民间组织做如下分类,村民委员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属于权力组织,调解会、经济合作社等属于服务性

21、组织;共青团、妇联、人口学校、民兵营等属于附属性组织,要紧附属于党支部。能人会、人口学校、老年学校、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治理工作小组等是临时性的民间组织,其他的则是相对稳定的长期性组织。分类四:聂华林等将农民组织分为:1.类政权性组织, 要紧指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村民治安调解委员会等具有行政治理和基层自治双重职能的组织。2.合作经济组织, 要紧指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协会或专业技术协会、各类经济联合体、合作社之间组建的联合社等组织。3.维权性民间组织, 要紧指以维护农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为宗旨的各种自发成立的组织, 如各种减负协会、打工者组织, 尽管他

22、们大多没有得到政府承认, 但在社会上阻碍专门大。4.社会性服务组织, 如老年协会、扶贫协会、合作医疗组织等。4 聂华林, 高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7期。分类五:李熠煜侧重研究农民的自组织,从非政府组织(NGO)的角度研究了当代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将现在农村中的民间组织分为五种:一种是和官方有紧密关系,具有合法身份的组织,比如共青团组织、妇联等等,二是原有的乡社团体,如花会、香会和庙会、宗族团体等等,有的内部凝聚力相当强,有的尽管是以传统的形式露面,然而在其功用上差不多和原来的组织有所区不。三是新兴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即NGO,农民自发形成的公益性组织。如

23、一些教育基金会、行会组织等等。四是各种宗教组织,有民间宗教也有基督教团体,其中有合法的也有半合法的,也有一些天主教等地下教会组织和非法的宗教组织。五是带有帮会性质的类似黑社会的组织,这类组织在农村有抬头的现象,在有的地点甚至有蔓延的趋势。1 李熠煜:当代农村民间组织生长成因研究 ,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对农民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的差异讲明农民组织这一研究对象和问题在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复杂性和迫切性。也表现出研究者在农民组织这一研究对象上的偏好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总体而言,对农民组织中的经济合作组织研究是重头戏,要紧的方法是经济学的视角, 对农民组织中的政治性组织,研究以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完

24、善为视角,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尚存政治和学术上的疑虑,因而,缺乏对全然性的重大问题的考虑,就事论事局多。 伴随着农村公民社会的成长,从民间社团或 NGO的角度研究农民组织的倾向抬头。但中国地区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性,对一些情况专门的农民组织,比如家族组织、宗教组织、虚拟的农民组织、隐性的农民组织、因突发事件造就的农民组织的关注不够。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及分析理论 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大体有如此一些视角和理论。首先是经济的视角:曹阳以理性经济人来分析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建立的缘故;2 曹阳:当代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理论、托付代理理论也被用

25、于解释农民组织形成及进展。3 狄志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展研究,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7年5月。大体上认为农民组织的建立能够应对市场的风险,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张晓山指出:在产业化经营中进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降低、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风险和获得规模收益;提供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些学者从我国加入WTO以及农民面临严峻挑战的农村经济形势,强调进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黄祖辉(2000)讲明了农民合作的必定性和普遍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经营的家庭特性。其次是文化的视角,孙亚范分析了合作社组织文化,指出合作社文化的基础是人文文化,核心是集体主义,进而指出我国传统

26、文化中一些价值观念制约合作经济组织的进展4 孙亚范:合作组织文化探析,载农业经济2003年第一期。;曹锦清也曾指出农村宗族组织的恢复与进展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之间的存在联系。5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看与考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智军等也认为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缘故,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农民心理有直接的联系。6 王智军、项生华:当前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载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再次是政治的视角,徐旭初有用新经济制度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等理论讲明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多种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1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以浙江省为例,学位论文,浙江大学学位治

27、理学院,2005年4月;程同顺暗示了利益集团理论对改善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参考作用,然而要注意西方的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2 程同顺:利益集团理论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另有许多专家学者从学理上探讨建立农民组织的现实可能性,主张建立反映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如洪大用的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几个问题3 洪大用: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几个问题,载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2年第6期。、陈寄根的建设中国农民协会的探讨4 陈寄根:建设中国农民协会的探讨,载改革与战略1993年第6期。、李修义的关于试办农民协会的若干问题5 李修义:关于试办农民协会的若干问题, 载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6期

28、。一些政治学者从政府过程的角度也主张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朱光磊的当代中国政府过程。6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伍军则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分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7 伍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民组织化研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7年4月。最后,在王绍光等应用社会资本的理论来中国农民的结社情况,并认为公民社会的分析框架限制性过强,导致许多有味而且重要的结社活动被忽略;相反,社会资本视角更具包容性,同意我们把尽可能多的、各种性质的社团都纳入研究视野当中,8 王绍光、何建宇: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载浙江学刊2004年6月。在这一视角下,

29、各种农村民间性组织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这关于改进人们的生活,增加人们的福利更有意义。三、农民组织的特征或现状的描述 对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状况,学界、政界、实业界倒是存在一个不争的共识:即相关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农民组织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农有、农享、农治”是农民组织的全然特征。也是识辨农民组织的依据。基于如此的原则,对农民组织中的“两社”即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学界目前对“两社”问题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这两个组织本来属于农民依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由于历史的缘故,它们实际上差不多演变成了官办、半官办的组织。9 程同顺、黄晓燕: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

30、识与分歧,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农民不认同“两社”是他们的组织,“两社”成员也不承认他们是农民的组织。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对象是侧重于农民的专业经济组织。对农民组织的现状和进展特征能够从类型化的农民组织加以认识,韩俊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治理制度不健全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10 韩俊:一号文件将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展进入新时期,载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4月。黄祖辉等以浙江为案例,概括了农民组织的现状及特征:1从组织进展看,进展速度较快,但覆盖面较低;2.组织创建看,其他力量介入的较多,农民自己组建的较少;3.从产业分布看,以种养业居多;4.从农

31、户分布看,区域跨度较小;5.从服务内容看,以低成本的技术、信息服务为主;6.从资金来源看,要紧以农民自筹和各种形式的混合出资为主。1 黄祖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展的阻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展现状的探讨,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关于村支部、村委会等类政权农民组织,学者认为,它们缺乏草根基础,有行政化倾向:村委会的要紧职责是完成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负责对象是上级政府而不是本村村民,按政府的模式设置机构和职位,酬劳固定化;村支部、村委会等村级组织难以有效爱护和代表村民利益,在家庭经营的条件下,也难以有效贯彻政府意志,实施对乡村的有效治理。2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

32、会发育19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进展困境的反思,载开放导报2004年第6期。关于农民维权性民间组织,由于它们目前都没有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在程序上的承认,研究的学者专门少,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更少。较有阻碍的成果是于建嵘关于农民自发成立的维权组织的论文。于建嵘将此类组织称之为“以法抗争组织”,其要紧有如下几个特点:1. 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成员之间客观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2.具有明确的宗旨,即维护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给予农民的种种合法权益。3.成员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分工。4.具有一定的决策机制。5.具有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3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载中

33、国农村观看2005年第2期。四、建立和进展农民协会必要性的争论 农民组织的建设包含两种最差不多而又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强调加强农民组织的建设,认为“三农”问题能够从农民组织化的问题上得以解释,“三农”问题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组织薄弱有关。另一种认为加强农民组织建设不仅不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反而会成为农民的新负担。前者的代表性人物有温铁军、于建嵘等。后者的代表有贺雪峰等。温铁军提醒注意农民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的区不,因为在他看来现在专门多的农民协会是大款支配的协会。必须加强农民的多种组织建设,以便同农村的两宗组织即宗教和宗族组织争得群众,特不警惕两宗组织对妇女和老人的渗透。4 温

34、铁军: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载党的建设2005年第9期。于建嵘认为,不管从历史和现实都能够证明,农会并不必定是一个革命组织,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时刻是社会利益整合组织和维护秩序组织只要治理得当、组织得体,农会完全能够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纽带,为社会稳定和整合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农村社会的作用,特不是对农村社会的转型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以后农民组织的原则:1.职能分类原则2.农民社团的法人原则3.农会系统和属地化原则4.议行分立设置原则。5 于建嵘: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贺雪峰(2003)认为,在当前农民的

35、原子化状况没有得到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协会可能不仅不能维护农民权益,而且会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恶化农民的处境。1 贺雪峰:什么缘故村委会或农民协会不能维护农民利益,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 关于什么缘故必须大力加强中国农民组织建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李凯中认为建立农民的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在于:1.农民组织是现代农业的促进机制2.农民组织是农村市场化的推进主体。3.农民组织是农民角色转换的服务机构4.农民组织是农村转型过程的稳定机制5.农民组织是转型期间农民利益的维护机制。2 李凯中: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组织化,载求索2

36、006年第12期。换言之,农民组织化的功用在于促农、赢市、治村、维权、转型。3 李凯中:当代农民组织化的差不多使命,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年第5期。不管是适应转型社会的需求依旧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任务,加强农民组织的建设迫在眉睫。李昌平认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权利太小,而农民权利太小的全然缘故在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太底。要想解决严峻的“三农”问题,最全然的措施是让农民组织起来。4 李昌平:后税费时代农民组织建设的两个问题,载于农民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185页。牛若峰等人也表达类似的观点:农民权利保障的核心是农民组织化。5 牛若

37、峰等:中国的“三农”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页。 至于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路径。大体能够通过如此一些手段和途径:一是如何发挥外部力量,特不是政府的作用。山东大学公共治理学院楚成亚教授认为: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农民组织建立需要条件之一:需要来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的外界组织关心,以解决建立组织的初始成本,降低农民的风险预期和解决“搭便车”问题。6 于建嵘等:农民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 差不多从农村改革前的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全面操纵进展到今天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合作社制度

38、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天然的倾向性,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更多地应体现在加强合作社立法建设、制定经济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 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不是过多地介入到农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7 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减少干预是进展农民组织必需的。二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合作社企业家,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是合作经济组织健康进展和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温铁军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通过对合作社骨干进行培训,以及对山东、河北、安徽多个省份的合作社运作情况跟踪调查,深入探讨了合作

39、经济组织的内部发育机制,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1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实践展示,文津出版社2006年版,第25一61页。三是对现有农民组织的规范和改造,以增强农民组织在新时期的适应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切实加强规范指导, 着力在完善“五个机制”上下功夫。1.建立健全组织治理机制。应指导合作组织规范组织形式, 健全组织机构, 以保证合作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2.建立健全民主治理机制。应指导合作组织严格遵守章程规定, 认真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程序。3.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应指导合作组织正确处理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 从兼顾投资者

40、与生产者双方利益动身, 实行按资分红和按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方式, 促使合作各方的联系更加紧密。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应指导合作组织推行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方式。5.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应指导合作组织增强风险意识, 不断强化风险保障措施, 努力提高自身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2 郭军: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进展大连市的实践与考虑, 载红旗文稿2007年第19期。第二部分:农民组织研究综述(国外部分) 就国外对农民组织的研究概况,大体能够从两个方向上来进行认识和把握:一是国外学者对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特不是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二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前者著述极其丰

41、富,而后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要紧散见于对中国社会的总体性研究之中。专题性的论述有限。革命经典作家有关农民组织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农民、农业问题的阐述是基于农民阶级解放的立场,大体体现了如此一些思想:1.农业人口特不是小农阶级本身由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固有的分散性、闭塞性、隔绝性和缺乏主动性、组织性而容易成为现代社会中最稳定、最保守的因素,小农阶级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不人来代表他们。2.农村居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关于他们改善自己的处境极为重。恩格斯指出:农民由于乡村居民所特有的分散性,不能成为有组织的反对力量。他们对政府的全部要求确实是,自己活也让不人活。农村居民特不是农业工人

42、成立自己的组织和农业工人运动的复兴为他们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因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不和工农差不。3.农民阶级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纳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关心。而不能违反他们的意志强行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只能随着时刻的推进而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 ;他们不仅需要改变分配,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4关于以后社会经济组织形式,马克思、特不是恩格斯主张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把合作生产作为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

43、斯依照19 世纪欧洲的经验认为,农业合作社是较为理想的农业生产者的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表现形式。至于农业合作社的形式,他们则主张从实际动身,灵活多样。1 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差不多观点述要,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 年第5 期。列宁在1923年1月的论合作社一文,被认为是列宁关于农民合作,走组织化进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认为,农民组织化进展的具体方式,确实是实行合作社一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我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确实是我们需要的一切”。2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通过数年的探究

44、性实践,列宁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佳途径“这确实是以商品经济为纽带,以农民自觉自愿为前提,以合作互助为基础,从建立供销合作社与消费合作社入手,逐步建立起更高形式的生产合作社,即通过合作制,最终把千百万个体小农引上社会主义道路。3 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6页。关于解决农业落后于工业的现状,斯大林指出出路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出路就在于逐步地然而一往直前地不用强迫手段而用示范和讲服的方法把小的、以至最小的农户联合为公共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利用农业的

45、机器和拖拉机、采纳集约耕作的科学方法的大农庄。4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61页。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差不多原则及其进展 国外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偏向集中于农民合作社的研究。现代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于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等人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殴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造的设想和实践,1844年在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的成立,从而确立了合作经济的差不多原则:1.入社自由2.民主治理3.收益分享4.重视教育5.恪守中立。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将上述的原则列入章程,作为国际合作社的运动指南。5 洪远明: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6、年版,第26-28页。1934年国际合作社增加了限制股金分红的原则,1966年增加了合作社之间合作的原则,1984年增加了资本酬劳有限等原则。1995年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进行了成立100周年的第31届大会,与会代表修订后合作社的差不多原则为:1.自愿与开放的社员资格2.民主操纵3.社员的经济参与4.自治和独立5.教育、培训和信息6.合作社之间的合作7.关怀社区进展。1 张晓山:合作社的差不多原则及其有关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进展研究所: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8687页。尽管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

47、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甚至合作社中的民主治理的理解及实践操作、合作社中公共积存的处理问题尚存专门大的争议,然而其中的一些差不多的原则。用户受益原则(民享)、用户拥有原则(民有)、用户操纵原则(民治)依旧被广泛同意和实践着。这些最差不多的原则对中国农民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依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经济组织进展的概况 此类研究要紧是分国不和地区,大体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介绍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民组织进展状况,要紧有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丹麦、以色列和中国的台湾地区等,一般性的内容包括农民组织的类不、组

48、建原则、功能、作用、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运作机制、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当今世界上的农民组织的新进展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2 杰克尼尔森:农民的新一代合作社,载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2期。四、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 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以来,国外学者获得研究中国农村的机会,也涌现了一些对中国农村政治问题研究的专家,如欧博文、李连江、白思鼎、戴慕珍、史天建、莫宁等人,也涌现了一批代表性的作品。黄宗智在他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一文中论及村级组织是第三组织,并认为村级组织是中国社会政治转变的动力3 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载于中国

49、研究的凡是凡是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杜赞奇借用了“权力的文化社会网络来讲明跨村民间组织的联合从而实现与国家力量之间的互动4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费里曼、毕克伟、塞尔登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了传统的农村政治文化、亲戚与个人的关系网、宗族等地点因素在组织中国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5 费里曼、毕克伟、塞尔登: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国家, HYPERLINK /search/search.asp?key1=%C9%E7%BB%E1%BF%C6%D1%A7%CE%C4%CF%D7%B3%F6%B0%E6%C9

50、%E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张仲礼则通过对中国绅士阶层的深入研究,阐释了19世纪绅士阶层在操纵和组织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独特作用。认定自然村完全被深入基层社会的国家政权和士绅所操纵,结合于上层体系之内。6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 HYPERLINK /gongxue/ 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这些知名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过程中,所涉及中国农民组织的问题上并没有做专题性的论述。因限于国外资料的现状和个人的研究水平,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农民组织的著述只作冰山一角的评析。 第三部分:关于农民组织研究的文献评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就

51、研究的内容而言,体现了如此一些特点:对中国农民组织的总体认识存在专门大的分歧,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一般是选择农民组织类型化后的某一类型农民组织。其中对第一类准政权类正式的农民组织研究内容目前研究最多,大多从村民自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角度切入,专门少从农民组织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第二类组织研究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也较多,并有一些专著出版。以政治经济学视角居多。第三类农民维权组织研究最少,学者涉及专门少,且怀有政治的敏感性。第四类社会性组织研究正处于进展时期,大多是从民间社团或NGO的角度切入。使用整体性农民组织的概念作研究的学者不多。 就研究的视角和分析工具来讲,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居多,以经

52、济视角的分析工具包括理性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制度理论等;以政治的视角包括公共治理,制度变迁等理论;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包括集体行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以文化的视角要紧是社会资本理论。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多数属于中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对农民组织的现状特征、分类、作用、意义进展意义的表述大多雷同。尽管对农民组织化研究的课题和支持基金众多,然而具有阻碍力的分析和论证尚不多见,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大多数的研究缺乏一个核心的分析框架或分析工具,加之具体的案例研究和资料有限,再好的理论论证显得缺乏讲服力,因为中国的复杂国情和地区差异及农民组织研究课题的深入程度,对农民组织的宏观研究意义是值得商榷的,而具体的个案

53、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有利于对整个问题的把握,因为地点特色而具有操作的针对性。 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的共识在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建立和进展农民的组织,存在两种差不多态度的争论,但以支持中国农民组织进展者居多,对经济合作组织的进展态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进展农民的维权性组织,和进展农民的政治利益集团,及是否加强农会建设,学者尚存各自的不同的意见。社会性组织的研究还在进展之中,社会关注的程度有待提高。对进展和完善农民组织的必要性,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建设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爱护农民权益至关重要。也是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于提高和健全农民组织的途径和模式,

54、体现如此一些共识: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组织的支持,包括政策、法律、资金、人员、技术等多个方面。农民个体在新形势下,主体观念的改变、个体素养的提高、组织意识的增强也是进展农民组织的重要方面。分歧在于对待现有农民的再造,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设想。 外国学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不多,要紧集中在对中国农村政治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内容上。目前,具有阻碍力的代表性的专题论著尚未出现。 通过上述的文献梳理,我们能够看出,往常研究的文献能够利用和借鉴之处在于:1.农民的组织化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加强农民组织问题的研究特不显得尤为必要。2.一些研究视角和分析理论工具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借鉴。3

55、.多角度、各层次的研究偏好聚合为达成对中国农民组织的总体性认识提供了平台。4.农民组织的现状描述和对策性建设途径为政府的治理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然而,从文献综述中,我们也能够发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要紧表现在:1.对中国农民组织类型化后的研究,一方面增强了研究的专业性和精深性,然而另一方面,对中国农民组织的总体性状况难以把握,且对一些农民组织的研究领域尚存在研究的空间和空白。如对农民文化组织的研究。2.在研究方法上,缺乏重大的理论创新,以引用和借鉴外国理论为主,造就的印象和结果是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中国社会问题,本土化研究和创新更为迫切。还有一个重要和致命的问题在于:中国农民的组织问题不是单

56、靠某一理论所解决的,用一个或多个理论解释农民组织问题可能是合理的,然而关于中国复杂的国情和具体的组织状况,一些理论尚显单薄。3.对农民组织的研究以理论分析居多,实证研究不足,从理论到对策建议显得缺乏讲服力,案例研究中调查随便、选样随意,案例分析研究缺乏一整套严密的科学程序和方法。4.对农民组织的现状描述、重要性、必要性和对策建议表述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讨论和前瞻性的趋势分析,对当前农民组织中的重大而差不多的问题关注不够。使得对策性建议看起来合理美妙,然而缺乏现实的操作性。雷同表述和重复研究占专门大比重。 第四部分:关于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综述1.研究的差不多内容 对基层政权研究的内容要紧体

57、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政权的历史进展,强调在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史料中发觉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本质属性,探寻其进展规律。如陈吉元等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 1989)蒋伯英、郭若平的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陈益元的专著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 1957) ,但此类研究著述占整体的比重并不大。2.关于基层政权的设置、特征、运作、职能等一般范性的介绍和研究,如张厚安等主编的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丛书,彭向刚的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等。3.基层政权的现状,进展困境与完善,此类研究要紧侧重于实证的调查研究,立足案例研究,描述现状,揭示基层政权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性的对策建议

58、。刘建兰、王宗礼的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等。4.对基层政权体制的改革提出各自的学理设想,对费改税时代后的基层政权的进展趋向进行讨论。如唐锡彤的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周良才的论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阻碍等。2.差不多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在研究基层政权的问题上,存在三种视角:一是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要紧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代表国家的基层政府官僚与代表社会的乡村精英之间的互动关系,侧重探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权威模式的变迁规律。描述了国家借助政权的“官僚化”向乡村社会渗透的过程。实质在于增强国家在全社会调度“权威性资源”的“行政力量。二是市场转型权力整合

59、的视角。把中国的市场转型与政治权力整合放在同一界面的互动进程之中来考察,其核心观点要紧围绕着在市场转型的背景下,政治权力与市场力量的关系如何以及权威本身的结构变迁展开分析的。三是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要紧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指依旧活跃在人们头脑中的适应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分析概念,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活本身,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诸事项的变化。 对基层政权的研究方法要紧有两种:一是以具体案例为基础的微观研究,侧重叙事,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一般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对整体规律的把握深度不够。另一是非个案的宏观研究,侧重宏大叙事,可能是面面俱到,然而缺乏研究的深入和丰富性。3.研

60、究中存在的要紧问题 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存在局限性,多数论著没有突破“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要么将乡镇政权简单地视为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部分,不能认识到乡镇政权与其上任何一级政府组织都大为迥异的特性,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创新不够;而是研究内容上,历史研究比重不大,且连续性有中断,自古皇权不下县,传统的基层政权与新中国的基层政权,存在多大联系?能够讲在此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断层;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和优化,理论设计上的分歧大,缺乏权威性的观点,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对费改税时代后的农村基层政权的进展研究,对策建议离现实中的操作还存在一个遥远的距离。理论与现实相距甚远,讲明理论对现实的基层政权的复杂性认识还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