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加工贸易状况_第1页
广东省加工贸易状况_第2页
广东省加工贸易状况_第3页
广东省加工贸易状况_第4页
广东省加工贸易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绪论5一、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6(一)加工贸易成为日益重要的贸易方式6(二)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6(三)加工贸易产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6二、中国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6 (一)外贸依存度过高6(二)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7(三)自主研发能力弱7(四)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71.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72.产业链较短对国内产业带动作用较弱7 (五)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7(六)加工贸易监管体制存在问题81.各部门衔接不紧密,政策不配套82.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83.利用加工贸易走私、骗税的情况严重84.传统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已不适

2、应加工贸易的发展8三、促进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8(一)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进行引导8(二)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原材料采购率8(三)多渠道推进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91.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92.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加强技术效应对产业升级的带动93.加快高技术加工贸易转移94.培养更多高素质贸易人才95.加工贸易的资源和政策适当向农业转移 10(四)促进加工贸易合理布局 101.加强中西部投资环境建设 102.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103.设立出口加工区 10(五)积极推进境外加工贸易发展 11(六)完善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11参考文献 12中国加工贸易

3、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首要贸易方式,大大增强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速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增加了国家的出口创汇,吸引了大量外资,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也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对我国经济腾飞产生阻力。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揭示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诸多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分析和解决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加工贸易

4、现状 问题 对策 A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Abstract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ooster of Chinas continuous export growth and the primary mode of its foreign trade. Not only has processing trade solidified the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out

5、side world, expedi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o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ystem and increase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ceipt, but it has attracted a great amou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augmented employmen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and propelled the upg

6、rading of the whole industry. In a word, processing trade has made conspicuous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Meanwhi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have emerged a lot of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mminently and that, otherwise, would generate a d

7、rag on the takeoff of Chinas econom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unveils a lot of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in the hope that they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sta

8、tus quo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solution绪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壮大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开始兴起,并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日益壮大,从1981年的风毛麟角发展成为了21世纪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强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速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增加了国家的出口创汇,吸引了大量外资,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至今日,国家发展经济的目光已经转到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由以前主要重视数量的增多转移到重视质量的提高上

9、,而我国加工贸易却存在“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操作环节,投入多收益却极低;再加上对于加工贸易产品原产地较为宽松的规定,大量仅经过我国简单加工的产品就获得了中国的原产地资格,引起了贸易摩擦的扩大,挤占了我国的被动配额,降低了政府采购产品中的国货含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它的发展趋势成为了普遍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为代表,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在相当多的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密集,发展加工贸易成了这些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关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志

10、忠、王耀中(2003)用国民经济恒等式从实证的角度对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随着加工贸易的净出口由负值变成正值,其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喻春娇等(2005)以1992-2003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证明了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净出口总额都与我国GDP存在着正相关性,而且加工贸易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的进口的贡献。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张俊民(2005)认为,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需要;是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新形势的需要。杨慧(2005)认为,加工贸易进

11、一步转型升级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以使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利用外部条件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是适应跨国投资新趋势的需要;有利于解决沿海地区“遍地开花”带来的监管问题。岳秀芹(2006)从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它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方面来说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张燕生(2004)认为,要扩大加工贸易活动的领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提升“世界加工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功能,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深层次合作提升外资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档次;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转变等。徐冬青(2005)认

12、为,要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加工贸易企业结构;增强国内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建立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管方式。特别指出的是隆国强编著的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和廖涵编著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是影响较大的。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课题组将加工贸易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分工变动的趋势与加工贸易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加工贸易是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新道路的理论观点。该书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借助加工贸易发展物流配送业务等问题进行

13、了开拓性的研究,同时,对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改进监管体制提出建议。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力图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加工贸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政策调整的原则、目标和方向,并将加工贸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依据加工贸易的特性和系统构成,将加工贸易分成“进口加工出口”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加工贸易的内在运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目前,国外对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的研究相对片面、零散、较少,一般而言都是作为其研究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一部分而进行的。而国内学者对我国加工贸易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很客观的,但大多只是定性分析,缺乏数据支持。

14、所用的数据也过于陈旧,对于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的借鉴作用比较小。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地就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鉴于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一)加工贸易成为日益重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首要的贸易方式。2003 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4 048 亿美元,,突破4 000亿美元,净增1 0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加工贸易出口2 418.5亿美元,同

15、比增长34.4%,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55.2%。加工贸易进口1 629.4亿美元,增长33.3%,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9.5%。全年加工贸易顺差789.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比全国外贸顺差高出 533.8亿美元,为保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占80%,而本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低。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超过75%,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上占比更大,且外商独资进料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增强。民族企业远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这说

16、明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使得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外资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好的东部沿海地区,这导致加工贸易的配套主要是在外资企业间进行,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间,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未来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其发展方向和区域规划会受制于外资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三)加工贸易产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1991年以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主要以发展“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2年以后,随着跨

17、国公司对我国投资的增加,加工贸易的产业特点发生变化,技术档次和分工档次逐步得到提高,加工贸易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达到45.0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明显快于非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二、中国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贸依存度过高我国这些年来的外贸依存度较高,一度接近40%,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传统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并且这种传统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18、中,相当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数量扩张构成的,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局面。在推进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以及出口本身很难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保持稳定增长。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地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劣决定着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再者,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导致我国整个对外贸易出口缺乏增长潜力,发展后劲不足。 (二)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口与出口市场较集中,进口市场以日本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省等国家和地

19、区为主,出口市场则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种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往往容易形成中国与欧美贸易时中方的顺差地位和对方的逆差地位,而对中国来说,这种顺差实质是华而不实的。因为美、日、欧等国将产品全部价值统计为中国对其出口,而不会减去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额,从而出现巨大逆差,引起双边贸易摩擦。 (三)自主研发能力弱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加工贸易领域缺乏核心的研究、设计和生产能力。依据工序分工理论和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增值链条升级的次序应当从低端工序向高端工序延伸,即由最初的原材料供应简单加工组装复杂加工装配零部件配套生产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人才交流、产品研发合作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自有品

20、牌创建一国际营销、物流网络的创建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但我国加工贸易目前的整体竞争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成熟技术)产品或工序上,即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企业自主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中还没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四)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表现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这样的模式必然导致大量进口原材料,这会给国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冲击。另外,加工贸易产品挤占了政府采购中的国产品份额,使通过政府采购来带动民族产业发展大打折扣。由于加工贸易的发

21、展,加上实质性改变的商品原产地确定标准,使得大部分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即导致了“真正的国货”所占份额极少。这都使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2.产业链较短对国内产业带动作用较弱 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数量很大,但基本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主要参与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环节,且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不仅如此,国内虽然有门类众多的配套企业,但因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封闭落后,再加上体制原因,这些企业尚未形成竞争力,国内

22、关联企业也难为加工贸易提供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大量的原材料都从国外采购,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这使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延缓了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五)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 、福建、浙江等沿海开放城市。2007年我国地方累计进出口贸易方式进出口额中,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加工贸易总额近86.%,而加工贸易总额位于后十位的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比重不到6%。加工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

23、失,同时也使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劳动力大量流入东部地区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也难形成中西部地区之间有效的转移与传递机制。(六)加工贸易监管体制存在问题1.各部门衔接不紧密,政策不配套1999年4月,国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意见,这一制度虽然在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推动加工贸易健康发展等方面发

24、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海关、外经贸、银行、税务等有关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不够,在实践中,部门间的政策不一致、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作。2.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对于加工贸易商品,除个别商品外,大多数商品没有许可证配额限制,同时对加工贸易项下进口的料件实行“免、抵、退”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不法分子在假借加工贸易之名进口料件后,又假拟加工贸易合同而不出口,甚至转手倒卖。不法企业钻税收政策的空子,能逃则逃,不能逃也可获得缓税利息。出口退税按计划而不是按出口实绩进行,且手续繁杂,涉及部门也多,且周期长,直接导致大量外贸企业周转资金短缺,

25、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影响了企业正常出口业务,打击了企业出口积极性。另外,在我国,税收政策还存在对加工贸易使用国产料件不利的因素。3.利用加工贸易走私、骗税的情况严重由于加工贸易的管理模式与监管手段仍不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分布范围广,监管部门多,政策协调不力,使得加工贸易成为不法分子走私的重要渠道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贸易秩序。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行走私的手法多种多样,采用虚假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甚至采用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等三假手段,尤其是钻监管和审批的空子进行走私,这是加工贸易特有的问题,在监管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加工贸易走私给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6、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导致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冲击了国内市场,造成了极大危害。4.传统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加工贸易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源,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企业,他们要求“生产零库存、采购全球化、订购网络化”,而原来的以纸质合同为审核单元,分前期申报备案、中期货物管理、后期核销三个环节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需求。三、促进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进行引导加大政策对产业导向的力度,引导外资逐步从传统产业转向

27、新兴产业。在国家统一调整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的地方性产业优惠、区域优惠政策。在基础建设、保险、融资、税收、手续简化等方面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项目以重点支持。加工企业自身也应当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走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坚持在引进新技术时,始终跟踪本行业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鼓励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究开发中心,提高我国自己的科研水平,创出自有的知名品牌。 (二)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原材料采购率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原材料采购率是实现加工贸易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目前,在加工贸易中有相当数量的来料或进料都是国产原料出口香港后又输入内地的

28、。这种“香港(境外)一日游”的现象不仅造成我国海关对进出口额的重复统计,而且对企业来讲还加大了无任何经济意义的运输成本。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加工贸易中国产料件受到税收政策的歧视。此外,加工贸易产品中的国产成分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原料工业技术水平落后,所生产产品不适应加工贸易的质量要求。 要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原材料采购率,可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以出顶进”的政策。对来料加工使用国产料件的业务,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进料深加工结转所用的国产料件的,有针对性地实行“免、抵、退”政策。改变今后我国价格、投资、税收以及贷款的政策导向。目前,阻碍我国的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向上游延

29、伸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体系不完善,无法为一些外资企业提供所需的初级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所以政府应制定适当的鼓励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上游产业发展,并鼓励中西部地区参与到以加工贸易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中来,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以上提及的各种有关政策今后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向下游最终产品倾斜,以此为中上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并由此进一步引导资金投入中上游产业,以便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低价的国内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为使国内企业生产的材料和零件在质量、 规格和成本等方面适应加工出口的要求,国家应扶植企业开发、 试制新产品或向用户提供试用品,有关部门可考虑在

30、新产品试制费、新产品开发费、外贸发展基金中单列鼓励加工贸易本地化基金,简化申请和审批程序。另外,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业务,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增强国内其它产业的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三)多渠道推进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1.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依据产业内分工理论,正确的政策指导目标应该是生产结构高级化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总体方向应选取占领国际产业分工链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重点进入四个领域

31、: 一是向上游产业链推进,重点发展研发和设计产业;二是在中游产业链中精选,从事高价值低物耗产品的制造;三是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促进国际物流配送业发展;四是向适度重型化转变,发展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2.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加强技术效应对产业升级的带动要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简化外来科研人员的进入与留住的手续,降低房地产成本和其他商务运作成本;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研发园区,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集群,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地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以便于研发成果的扩散;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形成高新技

32、术产品加工贸易制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的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3.加快高技术加工贸易转移除了在国家相关政策上给予外商投资引导,属于鼓励类的项目应该免征研发和生产使用设备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享受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关于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企业的所得税规定做出调整,在纳税额度上给予一定的优惠。4.培养更多高素质贸易人才目前,人才问题是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在产业工人中占到40 %,而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全国产业工人的315 %,技师和高级技师则更少,只占全国产业工人的115 %。

33、因此,要有重点地加强对加工贸易人才的培养:应对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大力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如外贸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还应当调整国家教育政策,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5.加工贸易的资源和政策适当向农业转移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大低于进口,而且农产品出口的增速也大大地低于国家整个外贸出口的增速。鼓励农产品加工贸易,一方面,这不但可以发挥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的优势,而且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四)促进加工贸易合理布局1.加强中西部投资环境建设要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前提条件。

34、中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指导、支持和管理,建立和发展高效的涉外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从而完善投资软环境。另外,还要在国家西部开发的良好政策下,利用多种投资方式,改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信的基础建设。2.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了向技术含量高的加工贸易转移的条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使这些地区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中的优势不断衰减。而中西部地区具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比较优势,在某些生产制造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因此,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运用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促

35、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升级,引导和推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做到:1、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优势产业,建立以水力、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能源加工、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2、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使资源优势确实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3、培植中西部特色产业集群,关键是对产业进行专业化整合,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格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行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发展。3.设立出

36、口加工区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转移,并对在出口加工区内经营的企业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放开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简化手续,这不但有利于加大海关监管力度,防范和打击走私,还可以吸引大量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加工贸易质量,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出口加工区的具体步骤应如下:首先,应明确出口加工区的功能,界定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明晰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之间的区别;其次,根据其功能,制定对出口加工区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优惠政策:最后,要慎重选择设立出口加工区的位置。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 ,东南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基础比较好,信息灵通,交通便利,但劳动力成本

37、在逐渐上升。我国中西部地区则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且地域辽阔。因此 ,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设立的出口加工区,要明确分工,体现差异。在东南沿海地区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区。借鉴国外科学工业园的经验,将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成规范的出口加工区,有利于我国通过加工贸易承接国外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在规范监管条件下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从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突破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区,以承接由东南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并且通过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立出口贸易区,使其享受与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规范

38、运作,统一管理,可以吸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五)积极推进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为主,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它作为外经贸工作的一项新兴事业,已成为当前实现国民经济调整和培育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打破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扩大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通过在非洲、中亚、南美等地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加工贸易的最后一道环节转移到当地生产,这对于缓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磨擦也有

39、一定的作用。当前我国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在行业选择上,应以我国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以及服装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在投资主体选择上,应以实力强、管理科学、出口产品有信誉的国内生产企业为重点。在投资方式上,应以企业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和原材料、零部件等实物投入为主,从事散装组装及加工生产为重点。此外,为鼓励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一是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行业政策和规划,简化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的成熟产业,扩大我国成套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二是要拓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领域,在保证金融安全的情况

40、下,为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服务。三是要研究建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为境外投资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服务,对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行业进行协调,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五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的保障和责任法规,理顺国内企业和境外企业的关系,加快海关、税收、外汇管理等相关法规的建设,使我国的境外投资实现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六)完善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加强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及外经贸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海关监管、政府协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的协力共管格局。近年来海关虽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但走私活动仍然猖獗,究其原因,除了走私成本低、利润

41、高外,还有国内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而各监管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政策执行中的脱节,也是走私分子有机可乘进行走私的原因之一。因此,海关要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共同合作,形成打击走私的一张无形的网,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守法经营的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打击走私,才能遏止走私,以形成海关监管、政府协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的加工贸易综合管理机制。对加工贸易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对审批权利应适当下放。对不同监管机构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服务效。目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开始大量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生产和管理方式,这就对海关监管的实效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海关可以建立

42、开放式、人性化网络化的加工贸易对外办事服务平台,健全海关、商检、外经贸、税务和外汇管理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参考文献1 隆国强.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新道路J.国际贸易.2002(12)2 隆国强.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9):3-553 岳秀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4 赵晓晨.利用加工贸易技术扩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6(4).5 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J.宏观经济研究.2004(2).6 漆晓宇,庞 洁.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其发展J.当代财经.200

43、4(2).7 黄锦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形式和特点探析J.经济师.2004(1).8 白帆,隋玉明,王雪玲.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J.北方经贸.2009(7).9 郝洁.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10).10 郭丽. HYPERLINK 1/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9&filename=BFJJ200914029&filetitle=%e6%88%91%e5%9b%bd%e5%8a%a0%e5%b7%a5%e8%b4%b8%e6%98%93%e5%ad%98%e5%9c%a8%e9%97%ae%e9%a2%98%e5%8f%8a

44、%e5%af%b9%e7%ad%96 o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J.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8c%97%e6%96%b9%e7%bb%8f%e6%b5%8e&Value=BFJJ 北方经济.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

45、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BFJJ*2009*14&NaviLink=%e5%8c%97%e6%96%b9%e7%bb%8f%e6%b5%8e 2009(14).11 姚志毅. HYPERLINK 1/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9&filename=GQGA200906050&filetitle=%e6%88%91%e5%9b%bd%e5%8a%a0%e5%b7%a5%e8%b4%b8%e6%98%93%e7%9a%84%e5%8f%91%e5%b1%95%e4%b8%8e%e5%ad%98%e5%9c%a8%e7

46、%9a%84%e9%97%ae%e9%a2%98 o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6%b6%88%e8%b4%b9%e5%af%bc%e5%88%8a&Value=GQGA 消费导刊.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

47、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GQGA*2009*06&NaviLink=%e6%b6%88%e8%b4%b9%e5%af%bc%e5%88%8a 2009(06). 12 龙玲华,周文魁. HYPERLINK 1/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9&filename=XDBY200917043&filetitle=%e6%88%91%e5%9b%bd%e5%8a%a0%e5%b7%a5%e8%b4%b8%e6%98%93%e5%8f%91%e5%b1%95%e5%af%b9%e7%ad%96%e7%a0

48、%94%e7%a9%b6 o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7%8e%b0%e4%bb%a3%e5%95%86%e4%b8%9a&Value=XDBY 现代商业.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

49、leName=CJFDYEARINFO&Value=XDBY*2009*17&NaviLink=%e7%8e%b0%e4%bb%a3%e5%95%86%e4%b8%9a 2009(17).13 李思淼. HYPERLINK 1/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9&filename=RKJJ2009S1104&filetitle=%e6%88%91%e5%9b%bd%e5%8a%a0%e5%b7%a5%e8%b4%b8%e6%98%93%e7%8e%b0%e7%8a%b6%e5%8f%8a%e8%bd%ac%e5%9e%8b%e5%8d%87%e7%ba%a7%e

50、9%97%ae%e9%a2%98%e7%a0%94%e7%a9%b6 o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4%ba%ba%e5%8f%a3%e4%b8%8e%e7%bb%8f%e6%b5%8e&Value=RKJJ 人口与经济. HYPERLINK 1/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

51、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RKJJ*2009*S1&NaviLink=%e4%ba%ba%e5%8f%a3%e4%b8%8e%e7%bb%8f%e6%b5%8e 2009(S1).14 于群,李平. HYPERLINK 1/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SCXH200812010&filetitle=%e6%88%91%e5%9b%bd%e5%8a%a0%e5%b7%a5%e8%b4%b8%e6%98%93%e8%bd%ac%e5%9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