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迷: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 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

2、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我们如何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经过: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 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二、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拟: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 4 5一样图幅的两幅地图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

3、尺 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5、学会采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 6、学会考虑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络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章地球的相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经过:盖天讲浑天讲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道路: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

4、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外表的圆弧形阴影;5当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本初子午线 N 大 180 W E 180 0 S 赤道 大 0大 90S 大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要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 40纬线:又称赤

5、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限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中高 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 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大势: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 无论如何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几人概念:大陆

6、;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 2、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 3、洲界限: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4、绘制海陆轮廓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 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

7、倾斜的陡坡 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地形图的绘制经过: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3、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 4、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 形黄色或棕色山脉,诸多小块黄色丘陵 5、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6、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 7、怎样利用等高线爬山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构成海洋 二、大陆漂移假

8、讲:魏格纳和假讲内容P33 三、板块构造学讲:P351、内容:3点 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3、解释了大陆漂移 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总数:65亿 2、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 命延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1、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四大稠密

9、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严寒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太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1、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种污染和灾祸 2、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就业、寓居、教育、医疗等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缺乏、人口老龄化等 3、对策与出路: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城市人口比重P43 5、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一、人种的概念与种类P45黄色人种

10、、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总数:2000种 二、世界的宗教 第五节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城市和乡村 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4、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各个阶段的外表景观的变化P52图 5、容易构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穿插处;平原和山麓地带 6、民居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53 7、湿热地区双层构造、屋顶倾斜坡形屋、人住上层 严寒地区墙厚窗小、双层玻璃 炎热干旱地区屋顶平平顶屋、窗小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的类型: 2、保

11、护措施:P54第二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四、天气预报:报气温和降水;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五、天气与气候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气温 1、概念与单位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C南半球等温线平直;D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 2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最热月P62、P63 3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3、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日

12、均温除以4,月均温除以月天数, 年均温的计算除以12 三、降水 1、降水的条件:三方面: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 2、降水的类型及区别: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3、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5、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撒哈拉沙漠 6、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2绘制经过: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分析方法:A看气温最高月与最

13、低月及其气温值和年温差 B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季节分配情况、总降水量情况 4特殊值:热带:全年T 20度(16度) 亚热带:最冷月T0度 温带:最冷月T16度寒带:最热月100MM 适中:月R=50MM左右少雨:月R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中考温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温习提纲 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步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二、地球的运动 2、公转示意图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P69 3、地球上的五带 (1)名称2分界限3太阳直射情况4极昼极夜现象5获的光热情况 1、屏障作用:阴坡气温低湿度大,阳坡气温高湿度小 2、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