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_第1页
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_第2页
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_第3页
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_第4页
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执法证据及其规则长沙市环境监察支队 冯去非2013年4月18日 1 环境执法从实质上讲,具备与所有行政执法,甚至司法过程一样的特性,这种特性由两个要点所组成: 一是认定违法事实, 二是证明违法事实。2认定违法事实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由此可见,行政处罚最核心的内容是对相对人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只有在正确认定违法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并遵循法定程序,对相对人实施处罚。 3认定违法事实 违法事实的构成要件 违法事实的构成要件是指违法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1、违法事实是违反

2、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2、违法事实的主体是具有责任能力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案例1) 3、违法事实必须是法律规范规定应给予制裁的行为。 (案例2)4证明违法事实 证明违法事实是运用证据,按照有关法定形式和程序,证明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证明违法事实存在的依据是证据。 如何正确的进行调查取证和准确的运用证据,首先必须要了解证据;其次要掌握证据规则;然后才能在实际中运用方法和技巧来获取和运用证据。5一、证据及其相关概念 证据,证据力,证明力。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 证据力是证据材料在法律上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它是被人为赋予的资格能力,与证据的合法性密切相关

3、,具体体现为合法方法、合法形式、合法的来源以及法定的审查程序等几个方面。是证据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证明力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它是证据本身固有的内在的证明能力。证明力与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密切相关,是证据所必须具备的内容要件。6证据的证据力与证明力证据力证明力客观性关联性形式要件内容要件合法性7二、环境执法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指法律以一定方式对证据的明确规定。 分为: 内容规定(证据的法律审查规定) 形式规定(证据的种类及要求)8二、环境执法证据规则 (一)环保行政执法证据规则的法律构成 主要由三方面规定构成: 1、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证据的规定。 2、最高人

4、民法院2000年3月8日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和2002年7月24日公布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关于环境行政执法文书和程序的规定. 9二、环境执法证据规则 (二)环保行政执法证据审查规定 审查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7月2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审查内容: 1、关联性 2、真实性 3、合法性 10(三)环境执法证据的取证、举证规定 1、先取证后裁决原则。 “先取证,后裁决”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时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依照该原则,行政主体只能以

5、其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证据作为证明其行为合法的依据,而不能以事后收集的证据来证明其已作出的行为合法。这一原则在我国行政诉讼领域则演化为“被告不得进行事后取证原则”。 证据规定第六十条第(一)项规定,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11(三)环境执法证据的取证、举证规定 2、举证倒置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12(三)环境执法证据的取证、举证规定 3、逾期举证视为无证。 证据规定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

6、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案例3)13(三)环境执法证据的取证、举证规定 4、补充证据。 证据规定第二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14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证据的种类包括: 书证 物证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当事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现场笔录 15三、环保行政执法证

7、据种类及其要求 (一)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主要是包括当事人在调查询问笔录中所作的陈述和行政违法行为人申辩、听证程序中所作的辩解。 当事人真实的陈述可作为认定案件的直接证据,所以依法取得当事人陈述或调查询问笔录是取证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当事人的陈述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证据之王,最具有证明力。 16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当事人的陈述的取证基本程序: 1、表明身份,出示证件 2、核对身份,告知责任 3、充分准备,突出重点 4、注重形式,讲究方法 5、当场核对,确认签字 (询问笔录)17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2、调查询问笔录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询问人、记录

8、人、其他参加人出现混乱。 (2)被询问人身份没有明确。出现委托代理人的“询问委托” (案例4) (3)询问内容中出现主观推定或者认定,构成诱导嫌疑。 (4)询问内容中涂改或更正没有确认。18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二)、现场笔录 现场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对有关案件的现场、物品进行调查所作的客观记录。现场记录是行政执法过程特有的法定证据,既是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为了适应行政审判的特殊性而设置的,其具有现时性、客观性、真实性。 1、制作现场笔录的要求:(现场监察记录) (现场勘验笔录) (1)由法定的执法主体,即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制怍,不能由他人完战。 (2)

9、应当载明制作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有关案件现场、物品的情况。 (3)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19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2、现场检查笔录常见问题: (1)记录的词语主观性较强: a.使用模糊或不定词语。使用“大约”、“大概”、“估计有”等模糊词语,或“多”、“余”、“左右”等不定词语; b.现场进行主观认定。先入为主,使用“违法”、“非法”、“擅自”等词语,或者直接在现场检查笔录中叙述违法情形; c.以询问笔录代替现场检查笔录。 (2)记录的主体性内容不全面: a.只记录实施现场检查

10、的结果而未记录检查活动的过程。 b.只记录执法人员的检查行为而未记录当事人的活动状况。 c.只记录实施检查的内容而未记录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况。 d.只记录发现物品的数量而未记录其数据来源和获取途径。 c.只记录当事人未签名的事实而未注明其不签名的原因。 (3)填写的辅佐性项目不完整: a.检查时间填写不精确。 b.检查地点填写不清楚。 c.当事人身份填写太简单。 d.执法证号码填写不齐。20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三)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根据委托或聘请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的结论性书面意见。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认定具有重要作

11、用。 其特点是: 1、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科学结论; 2、根据法定程序和科学理论作出的是非分明的结论性意见; 3、鉴定结论只是解决专门性问题,不涉及法律问题。 21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1、鉴定结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 (2)应有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 (3)应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4)应有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5)应有鉴定人的答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22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2、环境监测数据属于鉴定结论。 根据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环境监测报告经环保行政主

12、管部门审查属实,可以作为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环境执法大多需要监测数据为依据,这在污染源监督、排污收费、建设项目管理、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中尤其突出。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执法的重要证据。 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制作和审核环境监测报告,应当增强证据意识,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23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3、运用环境监测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采样单)(1)环境监测采样尽量由环境监测机构进行【1】(2)当事人是否到现场监督取样的争议【2】(3)严格遵循指定证据的法律规定【3】24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四)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情况的自然人就案件的有关情况向行政执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13、。 其特点是: 证人证言是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能够理解作证的法律意义,承担作证的法律后果的自然人所作的陈述; 证人证言的内容是案件有关情况,包括证人直接感受的案件事实和转述他人直接感受的事实; 证人证言是自然人直接向办案人员所作的陈述。 25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提供证人证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载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2)需有证人的签名。如果证人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3)应注明证人出具证言的日期。 (4)应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26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采用证人证言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区别当事

14、人陈述与证人证言; (2)对投诉人(被害人)的陈述应当甄别; (3)证人证言不能成为孤证,证明力低于当事人陈述。 27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五)书证 书证是指文字、符号、图画等所表达的内容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一切物品,包括文字书证、图画书证、影印书证等。 书证具有以下特点: 1、书证所记载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人的意思表示的信息; 2、书证是以其所记载和表达的人的信息来证明案件待证事实; 3、书证是记载内容的表现载体多种多样.不仅仅限于纸张。 28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书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应提供书证的原件,在提供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

15、节录本。按照规定,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 (2)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3)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4)提供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提供外文书证,应当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29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收集书证应当注意的问题: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职权制作或下达的公文或执法文书属于书证,且优于其他书证;【

16、1】 2、所收集的书证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 3、应当高度重视书证的合法性;(形式、程序、方法)30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六)物证 物证是指物体的外形、质量、状态、存在方位、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物品或物质痕迹。 凡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物质痕迹都是物证,包括物品、痕迹、微量物之类。 31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物证具有以下特点: 物证是以其存在之外部特征来证明案件待证事实; 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之外; 物证具有较强证明力。 收集物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提供物证的,原则上应提供原物,在提供原物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与原物核

17、对无误的复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2、如果原数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时,应当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32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收集物证应当注意的问题: (1)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并尽量采用环境监测报告或其他鉴定结论代替物证; (2)在出现多种违法行为并存的情况下,物证可能与其他证据形势共存; (案例5) (3)在违法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直接提取物证,也能直接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 (4)生产工艺中特有的原材料和设备通常是重要物证。33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七)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电子储存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和手段所反映的资料来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证据

18、,包括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及其他资料等。 由于视听资料是用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其产生后也容易被毁损、遗失或修改。 34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收集视听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现场取证材料) (1)应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在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复制件; (2)应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3)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对于外国语视听资料,应同时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文,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35三、环保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其要求 收集视听资料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未经合法程序确认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且有可能导致整个案件被推翻; (2)视听资料不能成为孤证; (3)视听资料中无法确定的内容必须有其他证据支持。36四、在调查取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民事赔偿调解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而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2、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认可的,可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效力。 3、对违法当事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