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选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

(含答案详解)

(10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请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掩角之势(ji)踽踽独行(yu)纤维(xian)忧心忡忡(chong)

B.疥济一堂(ji)屏气凝神(bing)海古不化(ni)道行极深(heng)

C.郸躅不前(zhi)酩图'大醉(ding)解元(jie)封妻萌子(yin)

D.亘古未有(geng)退避三舍(she)庇护(bi)叱咤风云(zha)

2.请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A.趋炎负势笑逐眼开平心而论川流不息

B.积毁销骨韦编三绝不擅辞令无耻斓言

C.金榜提名岁月蹉院哑口无言源远流长

D.谈笑风生面黄饥瘦墨守成规遥无消息

3.按要求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指

和;“风骚"原来是指《》里的《》和《》里的《》。

(3)在古代汉语中,“江”专指,“河”专指o请你根据文学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

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O

4.下列句子中存谓痼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5.读书与积累。

《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被_________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

试卷第1页,共6页

被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被所杀。还有一个地痞流氓是,被一

所杀。

6.从材料中筛选出两条重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横线上。

按照“限塑令”的规定,自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样,市民

购物只能自己购买购物袋,购物袋的价格自然引人注目。根据报道,在广东一些超市、商场,购物袋的价

格并不便宜,一般在3元至5元/只。在个别商场,一只购物袋竟然达到15元。其他城市购物袋也价格不

菲。

“限塑令”的本意是保护环境,但是动辄几元甚至十几元的环保购物袋显然已经“贵族化”了。如果

环保购物袋不能平民化,就意味着多数人将其弃用,其结果是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推出环保且

廉价的购物袋是当务之急。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网页

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的十几

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时,数以千万计

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

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零

口强”,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的生

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众的

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人们

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

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一边探索一

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试卷第2页,共6页

7.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

8.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9.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

10.第(7)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结合本文,

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二)(14分)

阅读下面题为《拒绝成熟》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一个少年,若是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执拗地与成人争执起来,总是会被人们宽容地冠以“不成熟”

之名。大多数人,也许都体会过在那个“不成熟”的年华里渴望“成熟”的心情吧。但,什么是“成熟”

呢?

②近读丰子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父亲》,记述了他避居乡间时的一段经历。

③一日,门前过一挑担的小鸡贩子,被他的几位孩子围住,异口同声地嚷嚷着:“买小鸡!买小鸡!”

那人见孩子们要鸡心切,便存心抬价,终于没有成交。孩子们哭成一团,对门的大嫂赶忙来劝:“不要哭,

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呢!”她告诉作父亲的,那贩子要的价比市价高一倍还多。于是,孩子的父亲便回

家开导他们说:“你们大家说‘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们下次……”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下

面的话是“里”。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To走笔至此,作者不禁感慨道:”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

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找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④大概以我们的看法,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作者那些将说而未能

说出的教导,则与我们一样地成熟,但作者偏偏为此羞愧。

⑤一位从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总是用红色,因为太阳

并不是红色的。如果观察有偏差,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一致呢?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

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日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的太阳五彩缤纷……

⑥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一个幼嫩的花蕾,比一个成熟的果实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成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这些轨道和习惯之所以如此固定并能

赢得众人,并非是因为它们崇高伟大,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平庸低能的人也能演

习的程式,是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

莫奈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绚烂辉煌的日出,他画了下来,人类终于又拥有了一个不同的太阳。但结果是举世

哗然,讥嘲与诽谤声四起,世代相袭的程式,分享不了这非凡的感受,昏花呆滞的老眼,看不到“太阳每

天都是新的”。对于那些心智麻木、感性迟钝的人来说,作为日出的色彩,有什么比大红色更简单、更省

试卷第3页,共6页

得体会、更能令他们接受呢?

⑦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

⑧记得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交响乐热”排山倒海。我兴冲冲地跟着听讲座、听音乐会,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一天到晚琢磨不完。但越用功,音乐越不入耳,越不入耳,心里越紧张,越紧张,越无感觉,

越无感觉,就越想再多用用功……如此循环,似乎永难入此门了。可是,当我给一个孩子听莫扎特时,他

竟那样沉静、愉快!我终于发现,音乐对于耳朵的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我总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

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这种高雅的世故,反而把耳朵堵得死死的。如

果我像孩子一样地单纯、坦然、放松,音乐自己会找上门来。就像不经意时,会被一阵意想不到的歌声所

感动一样。

⑨世故是一道墙,蛮横地切断了我们与世界的天然联系。当你感官塞滞,性情干枯之时,最好的办法,

便是捉拿心中的世故,把它们完完整整地送走。学识的渊博需要积累,心灵的敏锐却需要回忆——回到你

的童年,接受只有孩子才能得到的祝福。所罗门说:“所有的新鲜事都不过是遗忘了的事而已。”童年并

非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我们身上小住几日,马上又搬到我们的孩子的躯体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童

年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邀请——如果长大成人就意味着走别人安排好的轨道,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不去看看前人没有到过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去旅行?如果灿烂的幻想发出了召唤,为什么不紧紧跟随,

让生活把生命中的精华吸吮干净?

⑩我并非怯于交际。但每次站在孩子面前,都不免慌张——我惧怕他们清澈的目光,他们的纯真,使

我感到了心灵中拥塞着污垢。

(11)成人啊,当你尽心尽意地把孩子培养为成人时,别忘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孩子。因为,只有对

孩子,世界才是敞开的。

11.下面两句话是从(3)段中抽出来的,请联系上下文把这两句话填回原文的横线上。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填序号)

A.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

B.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1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题目中“成熟”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拒绝成熟”?

13.作者在文中写了下面两件事,联系上下文揣摩:用意何在?

(1)(3)段中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们的事。

(2)(8)段中“我"无法感受音乐的事。

14.(6)段“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中的“它们”指的是()

A.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B.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试卷第4页,共6页

C.最平庸的人也能演习的程式。D.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

15.(6)段“人性中的光彩”指的是,与之相反的则是0(可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6.(8)段“这种高雅的世故”指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高雅”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6分)

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完成下列三题。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7.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的诗句是,0

1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19.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8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楚有养狙?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本山中,求草木之实,赋

什一以自奉。率不给,则加鞭槿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用与?”日:“否也,天生也。”目:“非公不得而取与?”

日:“否也,皆得而取也。”目:“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即,众狙皆寤。

③其夕,相与像狙公之寝,破栅毁押,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日: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猴子。②部分:部署分配。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所科与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保狙公之寝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B.使老狙率以之山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吸不给,则加鞭梗焉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吸异二者之为

试卷第5页,共6页

D.言未朝,众狙皆寤既出,得其船

22.翻译句子。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四、作文(40分)

24.作文。

有人说,冰雪消融是春天的开始;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退是进的开始,输是赢的开始。有时候,

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风景;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伟岸的人生。

请以“开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踽踽独行”的“踽”应读施;“忧心忡忡”的“忡”应读chongo

C.“酩酊大醉”的“酊”应读dingo

D.“亘古未有”的“亘”应读gGn;“退避三舍”的“舍”应读sheo

故选Bo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趋炎负势”的“负”应为“附”;“笑逐眼开”的“眼”应为“颜”。

C.“金榜提名”的“提”应为“题”O

D.“遥无消息”的“遥”应为“杳”。

故选B。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李白杜甫《诗经》《国风》《楚

辞》《离骚》长江黄河长江南面黄河北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陟”“臧”“否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会不会……能不能……是提高……”两面对一面,前面是两种情况,后面“提高”是一种结

果。

故选B。

5.镇关西鲁达蒋门神武松西门庆武松牛二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识记能力。

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提到鲁提辖拳打开肉铺的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

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提到武松痛打开酒铺的蒋门神,替施恩夺回酒店;

第二十六回《供人头武二郎设祭》中提到武松为兄痛杀开药铺的西门庆;

第十二回《汴京城杨志卖刀》中提到杨志卖刀之时杀死泼皮牛二。

6.(1)自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2)推出环保且廉

价的购物袋是当务之急。

答案第1页,共9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材料中筛选出两条重要信息,而材料有两段文字,原则上,应该每

段提炼一条信息。

第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指出“限塑令”的规定,即“自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一律

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剩下三句是说购物袋的价格,这是对“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的进一步解说,所以第一句为重要信息。

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说购物袋价格高昂可能会带来的影响,第三句以“因此”

一词提示考生,后面是由前面得出的结果,所以第三句是重要信息,即“推出环保且廉价的

购物袋是当务之急”。

7.近年来,博客在中国快速(迅速)发展。8.加入博客没有条件限制。9.(1)

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2)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

博各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3)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

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10.示例一隼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博客虽然出现

了一些不良倾向,但它的积极意义更大,人们可以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

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要肯定它的存在。

示例二:我认为,博客出现的不良倾向带来了负面影响,可能会使网络变成揭露他人隐私,

恶意攻击他人的垃圾场。所以要加强对博客的管理,使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第二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句为第一部分,指出2004年,中国博客的发展状况是“悄无

声息”;第二、三、四、五句尾第二部分,讲述近年中国博客的疯狂发展,第二句是总说,

指出“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下面三句围绕中文博客站点数量以及中国博客数量两个方面来

展现博客在中国的疯狂发展,据此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内涵的能力。

首先理解“零门槛”的字典意。“零门槛”意思是没有条件要求,入门简单,无任何障碍。

然后结合第三段的语境理解其语境意。结合“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

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可知,这里的“零门槛”是指加入博客没有

条件限制。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答案第2页,共9页

首先确定答案的区域。

由第三段最后一句“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可知,答案在下文。

然后圈出相关的文字并分点概括。

如第四段“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据此可以概括出第

~\点;

如第五段“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据

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

如第六段“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

击”,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先到文中找到博客出现的不良倾向,然后谈论自己的看法。

如最后一段提到“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

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这些都是一部分人质疑博客

的原因,对此,我们可以建议要加强对博客的监管,让它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最后一段也提到“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

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这说明负面因素不会妨碍博客的发展,博客的积极意

义应该是大于其负面的影响。

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中选择其一来谈自己的看法。

11.甲B乙A12.“成熟”意味着庸俗、世故、圆滑。它掩盖了人的真性情,使人失去了

纯真,所以要拒绝这样的“成熟”。(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所以要拒绝这样的“成熟”。)

13.(1)揭示成人的世故和圆滑,即所谓的“成熟”。(2)感叹世故之墙切断了人们与世界的

天然的联系,使人失去真纯和灵性。14.A15.真纯成熟16.我总

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高

雅”是反语,有讽刺意味。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

先看甲处,前面写孩子要鸡心切导致小鸡贩子抬价,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你们大家说‘要买

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们下次……”,由此可知,孩子的父亲是在教孩子说假话,喜

欢的要说不喜欢,看上的要说没有看上,看到好的不可说好;再看乙处,乙处前面说“倘再

答案第3页,共9页

进一步“,可见乙处的内容应比甲处更进一步。

接着分析AB两项内容。

B“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是说“不可说好”“不可说要”,这是不能直

接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而A“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是说“不

好,,,,不要,,,所说与所想截然相反,比B更进一层。据此可以确定:甲B乙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以及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理解“成熟”的含义。

“成熟”比喻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提到孩子的不成熟“为了自己的一

点想法,执拗地与成人争执起来”“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

这些孩子不加掩饰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而第三段也提到“成熟”的做法,喜欢的东西不能说

喜欢,想要的东西不能说要,第六段提到“成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

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这样的轨道习惯让人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变得世故,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而变得圆滑,由此可知,文中的“成熟”意思就是“庸俗、世故、圆滑”。

然后分析为什么要“拒绝成熟”,这自然要到文中找到“成熟”的弊端。

如第六段“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对于那些心智麻木、感

性迟钝的人来说,作为日出的色彩,有什么比大红色更简单、更省得体会、更能令他们接受

呢”,第七段“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由此可知,成熟掩盖了人性中的光彩,让人失

去了纯真,让人变得世故圆滑,所以要拒绝成熟。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以及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先看第三段,找到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的内容。从文中来看,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你们

大家说‘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们下次……”,直接表达欲求会让对方抬价,所

以为了达成目的要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要撒谎,作者以这一内容揭示了成人世界的做

法,展现了成人的圆滑。

再看第八段。“我”兴冲冲听讲座、音乐会,且“一天到晚琢磨不完。但越用功,音乐越不入

耳”,结果给一个孩子听莫扎特的时候,“他竟那样沉静、愉快”,由此发现“音乐对于耳朵的

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而成人“总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

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这种高雅的世故,反而把耳朵堵得死死的”,以此说明世故之

墙把人和世界的天然联系切断了,让人失去了真纯和灵性。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要想找到“它们”指代的内容,需要回归文本,找到这句话所在的位置,然后到上文寻找其指

答案第4页,共9页

代的内容。

“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在第六段,找到前面的句子“这些

轨道和习惯之所以如此固定并能赢得众人,并非是……而是因为它们……,是最平庸低能的

人也能演习的程式,是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前面这句的主语是“这些轨道和习

惯”,这也是“它们”指代的内容,但句中有“这些”,所以还需要继续往前寻找,找到前面一

句“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至此确定,“它们”指代的是“人

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

故选Ao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以及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人性中的光彩”这一短语,然后到语境中找到其指代的内

容。

第六段说“成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这些轨道和

习惯……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这里说成熟的过程掩盖

了人性中的光辉,那么这“光辉”自然属于不成熟的阶段;结合下文“当我给一个孩子听莫扎

特时,他竟那样沉静、愉快!我终于发现,音乐对于耳朵的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如果我像

孩子一样地单纯、坦然、放松”“我惧怕他们清澈的目光,他们的纯真”可知,这“人性中的光

彩”指的就是单纯、真纯、纯真、坦然。而与此相反的自然就是成人的成熟、世故、圆滑。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品味语言的能力。

首先找至上这种高雅的世故”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面。第八段中说“我总想通过音乐来证

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这种高雅的世故”,

由此可知,“这种高雅的世故”指的就是“我总想……,总怕……”这一内容。

然后分析“高雅”一词的表达作用。“高雅”本指高尚雅致,是褒义词,而此处拿来修饰成人的

“世故”,显然是褒词贬用,含有讽刺之意,意思是庸俗。

1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18.①使用比喻,以“明镜”写秋水的澄明和“晚

晴”时的水光敝激,用“彩虹”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

②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

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19.①无人理解的孤寂苦闷。②对谢公的

怀想追慕。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第5页,共9页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诗句中最能体现秋天的诗句。考生可以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秋天

特征性的景象进行选择。

诗歌颈联“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意思是“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

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其中直接以“秋色”点明秋景,深碧的橘柚,微黄的梧桐都是能

展现秋味的景。所以答案就是这两句。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意思是“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

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所写的景是“两水”和“双桥”。

然后结合手法分析效果。这两句是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所见之景:“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

溪源出峰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

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使用比喻的修辞。“双桥”长长

地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

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这也是比喻。

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使“明镜”更为清澈

晶莹。

一个“夹,,字展现两条溪流绕城而过的流动之姿;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本是静

态的桥好似从天上落入凡间,有了动态感;这是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意思是“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眺北楼

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

然后结合《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来理解这首诗歌尾联中的情感。

尾联中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跳,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

于言表,流露出不被理解的孤寂苦闷。

结合《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可知,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眺的命运如出

一辙,临秋登谢眺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诗人追远怀人,思

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所以尾联中还有怀想、追慕谢公

的绵绵情思。

20.种植等候21.B22.(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

差使呢?23.揭示了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迟早要遭到反抗并必然灭亡的道理。

答案第6页,共9页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是狙公种植的吗。“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句意: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俟”,等到,等候。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为”,把……当作;认为。

B.“之”都是动词,到,去,往。

C.“或”,有时;或者,或许。

D.“既”,结束,完;已经,……之后。

故选Bo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为”,表被动,被;“役”,役使。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文章所讲述的故事,然后从故事中把握揭示的道理。

材料共四段文字,第一段写狙公对猴子的剥削和压迫:“赋什一以自奉。”这是不劳而获,亦

即剥削行为。“鞭维”则是压迫。在这种情况下,猴子们都害怕狙公,虽以摘取果实为苦事,

但不敢不依从。这是压迫的表面效果。

第二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小猴子提出的第一、二两个问题可谓前提,第三个问题属于结论,

在这一层中,着重从揭露剥削的角度进行思辨和启迪。

第三段叙述故事的结果:众狙相携入山不返,狙公卒饿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文

中的众狙不再盲从,并非愚昧,它们有了自己的思索与追求。作品的第一层交代的“弗敢违

也”,实际上并不是压迫和剥削的必然后果,而是暂时现象。被剥削、被压迫者一旦觉醒,

就必然会产生像第三断所叙述的反抗行动。

最后一段由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