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一部分,上承太平天国, 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民主政治的尝试, 促进中国近代化;革命精神浩气长 存,反映国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因此本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点;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头追求民族独立和 国家富强的斗争;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从近代化的探究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革命洪流汹涌 澎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革命

2、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展中有着非常 重要的位置;教学重点: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宏大功绩;教学难点:熟识和懂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二、同学分析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高一同学,对辛亥革命既生疏又熟识,熟识,由于辛亥革命耳熟能详,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绽开;生疏,是对于辛亥革命的详细史实和前因后果、历史评价的理性分析欠缺;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 理性思维的才能,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形,调动同学主体性,培育和提高其历史思维才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才能目标】(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南京暂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袁世

3、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育同学从政治、经济、 阶级等角度完整熟识历史问题的才能;(3)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同学独立摸索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才能;【过程与方法目标】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同学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 自己的情感;2、问题探究学问升华:指导同学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学问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同学主动学习历史的爱好,让同学体验历史、思辨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

4、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使同学熟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爱时间,勤奋学习;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连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 世纪中学国社会的一次巨变;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成效是?)200 字1 微课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和微视频孙中山与暂时约法

5、,课前同学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沟通做好预备,同学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才能提高;2 微课程历史评判方法 ,课堂指导同学当堂评判辛亥革命,同学认知评判历史大事的才能提 高;3 引导同学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学问体系,培育同学的归纳建构才能;4 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判,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判,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复习提问: 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体会孙中山临危受命的责PPT 实践有哪些?任感和辛亥革命的重要性探究通过漫画、史料、图片,老师同学为主体,合作学习;PPT、漫画、

6、史料引导每个小组对辛亥革命之同学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展现背景疑难进行探讨;争论解决疑难PPT 老师引导同学总结归纳,互评老师展现辛亥革命之过程中同学回答夺取政权、建立PPT 组图政权、巩固政权中的史实方法指导引导同学学习微课程中华民同学观看后,识记基础知微课程、微视频国暂时约法 和微视频 孙中山与暂时约法 ;分析约法的识,懂得其意义母的、内容、性质及意义探究争论出示材料, 引导同学评判辛亥分组争论,展现成果PPT 革命建构体系老师展现概念图的基本架构同学自主建构概念图研讨疑 难,明确争论疑难题目,必争论,同学争论展现解决疑难PPT 当堂解决个性化疑难同学体会,体验,感受,历史启 示和感悟情感升华

7、七、教学特 色 200 字左 右 1. 微课程前置导学,助于同学的自主学习,同学发觉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 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2. 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治理,并展现,当堂小组评判,可以增强同学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语言表达等才能,在展现过程中的倾听摸索、质疑、判定才能;3. 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同学的创新实践才能,辩证全面的评判历史大事的才能;4. 概念图自主建构学问体系,有助于同学把所学学问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5. 问卷星当堂达标、评判,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以评促学,激发学习爱好,增强合作凝 聚力和同学的成就感;6. 运

8、用微信网络平台,制作对同学的思维进行训练的题目,对同学进行分组,请同学网络上作 答后提交,老师在网络赐予评判反馈;老师对同学学习的评判班评判时间a 同学姓名得分期望改级评判评判内容评分进的地维度视角b c d 方学预备能仔细预习,课前能仔细预备好与本课相关5 4 3 2 的用品能仔细倾听老师的讲课,能仔细倾听同学的生倾听发言和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5 4 3 2 学互动言,倾听时有帮助行为(如记笔记、回应等)5 4 3 2 习能基于老师的预设,主动提问、摸索、沟通,过同学之间有良好的合作意愿与习惯程自主自主学习时间能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学习习5 4 3 2 惯良好,善于发觉学习中的问题;

9、学困生也能主动自学、能针对性自学在学习过程反馈快速、多样、有效,不同层达成次的同学能获得相应的提高,学习目标达成5 4 3 2 率高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925 年 3 月 12 日,一位宏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心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办了郑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护;3 月 12 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岁月,孙中山的宏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 的孙中山熟识到“

10、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唯有“ 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 ,从今,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独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抱负的实现都必需通过革命打 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 中体西用” 的洋务运动惨败,“ 救亡图存” 的戊戌变法遇挫,“ 扶清灭洋” 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查找答案;(二)新课探究过程:一、风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革命的背景(过渡)为什么 20 世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

11、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呢?【设计意图与目的】:让同学带着疑问与爱好,进入学习状态(看教材和老师供应的史料);合作探究一:结合大屏幕供应的材料和图片,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合作探究二:出示清政府的“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材料,探讨革命兴起的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师: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人组建了很多革命团体,这标志着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有哪些革命团体呢?看屏幕摸索:各革命团体在地域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是否有利于革命事业的进展 . 生答: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互不统一,各自分散,这种状况不

12、利于革命的进一步进展;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清朝推行的“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预备了一些条件;3革命学问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为武器,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供应了思想基础;【设计意图与目的】: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缘由,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 然与必定、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同学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 件;师: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进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 资产阶级政

13、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摸索: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统一的机构、纲领、领导、共同的章程)师: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起义繁重打击了 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 1、武昌起义(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2)演示动态示意图,明白辛亥革命的进展概况;2、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 年,孙中山曾骄傲地说,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想 一想,这里的“ 变局” 和“ 创举” 指的是什么?3、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的颁布 出示暂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同学主动探究分析其

14、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阅读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的有关材料,回答疑题:第一章“ 总纲”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次章“ 人民” ,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公平,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 ;“ 人民 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 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 参议院” ,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暂时大总统副总统” ,规定:“ 暂时大总统代表暂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 国务员” ,规定:“ 国务员辅佐暂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国务员于暂时大总统 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

15、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 法院” ,规定:“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摸索: 1 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熟识有何不同?2 其次章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 3 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表达了什么思想 . 答:主权在民、自由公平、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师:(总结并进一步将问题推向深化)暂时约法把人们对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的憧憬由 抱负转变成现实,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那么中国的民主政治命运又如何呢?由此自 然过渡到下一目;【设计意图与目的】:重在引导同学进行自主学习与理性分析,培育同学提取有效信息和论 从史出的才能;4、袁世凯夺取革命

16、果实出示“ 南京暂时政府成立前后的形势” 图,引导同学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孙中山 让位的缘由;【设计意图与目的】:引导同学阅读课文明白史实,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同学利用图表法 简化课本学问,理清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从中懂得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缘由;(过渡)尽管革命党人失去了政权,但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就完全失败了,更不等于说辛亥 革命没有什么意义或是不该搞;由此过渡到下一目;三、中山伟业传千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合作探究: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演示以下四组材料,让同学争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从各种因 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定性及评判辛亥革命重

17、大历史意义;材料 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 等项权益;约法依据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就构建政治体制;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整理回答: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材料 2: 1912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 470 多家,投资近 1 亿元,加上原有扩 建新增资本达 1.3 亿元以上, 相当于革命前 50 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 年为 43 448 马力, 1918 年为 82 750 马力,约增加 1 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显现这种变化?经济工业化;材料

18、3:1915 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剧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 年,军阀张勋拥护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 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整理材料 3 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显现这种现象?复辟帝制不得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材料 4: 1912 年 3 月 2 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一般称呼就曰先生,曰君, 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据材料 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

19、历史功绩: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宏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政体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终止了中国2022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益;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繁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势力;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设计意图与目的】:采纳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且领会历史,感受现实;同 时培育同学对重大历史大事的整体分析与评判才能;(三)课堂小结:(小组活动,每两组挑选以下一个主题进行争论并表达)1、争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

20、,辛亥革命没有转变 中国的历史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成功之处:历史功绩 失败含义: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转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失败的缘由:(1)客观缘由: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缘由:资产阶级的脆弱性和妥协性;2、课堂活动:情境:辛亥革命后 假如我是 ,我的感受是 , 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气都在经受着一次历史性巨变;角色:A工人B 实业家或资本家C革命党人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E 帝国主义F 旧官僚(前清官员)G其他要求:请同学们结成争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 你” 身边的变化和感受,留意小 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

21、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3、课堂活动:以 1911 年 10 月 1912 年 3 月任一重大历史大事为报导对象,以“ 民国的壮 举” 为题,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评论;【设计意图与目的】: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判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同学思维调动起来;比如 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成功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同学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熟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 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熟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小结:(有时间的话播放孙中山片断,并总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中具有重 要的位置,是 20 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

22、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 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聪明与力气;【设计意图与目的】:以此升华主题;加深同学对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进程中所的作用和孙 中山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精神的懂得;(四)教学反思:本课重新整合了教材,理清了历史大事的进展脉络,创设详细的情境,让同学对历史人物有 更深的懂得;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表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显中学历史课程表达公民训练的本质;同时有利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同学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培育,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 以同学为本” 的理念;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3、,熟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课标解读】明白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袁世凯篡 夺革命成功果实等基本史实,懂得对辛亥革命的评判,熟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情分析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高一同学,对辛亥革命既生疏又熟识,熟识,由于辛亥 革命耳熟能详,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绽开;生疏,是对于辛亥革命的详细史实和前因后果、历史评判的理性分析欠缺;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理性思维的才能,在教学中应 创设情形,调动同学主体性,培育和提高其历史思维才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学目标 】1学问与才能:通过本

24、课的学习,使同学明白和把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 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成功果实等历史基础学问,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 过程,把握辛亥革命宏大的历史意义;培育同学的材料分析才能;同学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 学习的才能,逐步养成发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才能;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前探究,培育同学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才能;通过创设情境、材 料分析、牛刀小试、合作闯关、给力大舞台等多种同学活动方式,调动同学的参加;通过比 较分析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化看得见的“ 新” 和未消逝的“ 旧” ,引导同学分析辛亥革 命的成败得失;通过同学对辛亥革命精神的感悟,培育通过反思沟通形

25、成价值判定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精神对今日中国崛起的启示;懂得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感悟辛亥革命【教学重难点】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宏大功绩;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熟识、评判;【教学方法】情境探究、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活动 1依据教材整理 1895-1911 年大事记(形式多样,如漫画、图片、文字); 设计目的:同学动手整理史实,为“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条件” 的教学做预备; 2进入网站查找辛亥革命后的变化(政治、经济、思想、习俗等方面); 设计目的:同学参加,为辛亥革命熟识评判的教学做预备;辛亥革命教学反思这是我

26、在 2022 年“ 深圳训练论坛 训练国际化与基础训练教学改革全国中学高效 课堂案例研修展现邀请赛” 上展现的一堂课,课后听取了专家老师的点评,收成很大,反思 如下;这堂课成功之处:1. 依据课程标准,比较好的突破把握教材的深度、宽度与课时有限、有效落实目标的矛 盾;辛亥革命这一课的内容多、学问点庞杂,在原旧教材是人教版的第三章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下分为四节;现在新课程岳麓版将其浓缩为一节课,对很多大事 40 分钟的课堂有 用较简短的语言叙述,但实际上主要的大事依旧包含在里面;如何在短短的 效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又要求相对完整的学问结构,如何取舍纷杂的学问点?这节课的 目标如何制

27、定,重难点落在哪里?这是备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细细研读课标:“ 简述辛亥 革命的主要过程,熟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我认为背景学问不 作为重点,可利用学案指导同学预习,而“ 过程” 中突出两点,一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一是暂时约法;由于同学弄透了这两点,才能真正“ 熟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的历史意义” ;基于这种思路,明确本课的重点: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的颁 布,辛亥革命的宏大功绩;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熟识、评判;同时对教材重 新建构为:(一)九州风雷动(背景);(二)首义武昌城,民国肇新基(过程);(三)成败后人说(评判、感悟);2. 大量

28、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营造深厚的历史感和探究氛围;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历 史课堂教学效率,培育同学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查找了大量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资 料,在课堂中创设了以下历史情境:课堂导入以两就时政新闻图片“ 国台办:支持两岸共同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 和“ 湖北,斥资200 亿打造武昌首义城” 导入,同时引出本节课主要线索:为什么各界大张旗鼓绽开各种活动?在辛亥革命即将 100 周年之际 , 我们沿着中山先生的脚印 , 重新摸索 : 为什么要革命 .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留下怎样浓重的一笔 .我们今日如何继承辛亥革命的遗产 , 在下一个一百年里如何奋斗 .接着由“ 历史的疑问” ,设置情境,激起探究爱好:一周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清帝国在一次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历史的必定仍是偶然?为了突破“ 中华民国的成立” 和暂时约法这两个重要学问点,设计了“ 暂时加上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