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刍议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_第1页
浅谈刍议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_第2页
浅谈刍议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刍议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根底论文关键词:质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理论根底研究方法论文摘要: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受到很多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种焦点的特色。现象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理论、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现代知识论等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理论基矗研究者的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包容被研究的对象世界,而且可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双方处于一种新的、可以互相沟通的历史视域之中才使得理解成为可能,对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主体间性进展有意识的探究成了质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不是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禁忌。在探寻当事人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长期在当地与当事

2、人生活在一起,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自己与对方互相之间是如何影响、互动的,自己是如何理解对方的。四、现代知识论观点现代知识观深受杜威、海德格尔、波兰尼、弗洛姆、斯普朗格等人的影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在于,致力于抑制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寻求抽象、永久、普适的本质的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将人与知识视为孤立的、具有某种先在本质的人与物,其结果是,两者都变成僵硬的存在物,失去了彼此照顾的意义。(12这种知识观可以概括为旁观的知识观、静态的知识观或者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杜威认为,逻辑型知识代表的是较根本的系统知识的成熟的、专门化的开展阶段,因此当孤立地作为起点呈现给学生时,逻辑型知识就无意义,而且在教育上是有

3、害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所传授的内容同个人直接的行为及情感反响的内容融为一体,常犯的错误不在于把重点放在传授的事实和观念上,而在于以这么一种孤立的方式呈现,以致它们不能同直接有关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内容自发联结起来。海德格尔把人看作可能的、在操劳中认识着的“此在,人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本质在于此在自身的筹划与操劳,知识在人的操劳中产生,又成为人筹划将来、实现自身可能性的用具,知识的意义等待人去赋予,知识的力量由此得以表达,而人的可能性也由此得以拓展。波兰尼使用“识知kning一词来统摄理论知识和理论知识,认为现代科学所声称的要建立严格别离的、客观的和正式化知识的观点是具有误导性的,除非理论知识被人

4、“内化并广泛用于诠释经历,否那么它不可能被确立,真正的知识在于能应用它。弗洛姆曾指出“占有生存方式和“存在生存方式在知识领域的区别表现为“我有知识和“我懂得这样两种措辞方式,存在生存方式的至高鹄的就是深化的知识,而占有生存方式那么是大量的知识,存在生存方式把知识看做是消费思想的一部分,而占有式把知识看做是实体性的财产,不与自身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发生联络。斯普朗格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认为:教育即“以环绕个人周围的客观文化材料,使个人心灵的不断介入,得以更为生动、进展。客观的文化材料仅仅作为潜在价值存在,还不产生教育的作用,它要成为教育的过程,必须由文化的承担者来真正加以理解和评价,同时,这种文化必

5、须与具有体验才能的、不断复苏的个人精神“碰撞。总之,杜威、海德格尔、波兰尼、弗洛姆、斯普朗格等人强调知识的主体性、理论性和工具性,可称为参与者的知识观或者动态的知识观。波兰尼说:“知识的获得,甚至于科学的知识的获得,一步步都需要个人的、默会的估计和评价(13而对于每个详细的人来说,客观知识假设不能有选择地转变为个人知识,融入个人的热情、智慧和操劳,就不能成为自己可以自由驾驭的资源。动态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个体性、主观性和活动性,与教育叙事研究的旨趣不谋而合,为研究者使用教育叙事研究观察合作者的个人理论理论或教师知识提供知识论基矗从教育研究的目的分析教育研究不仅是从已然的教育事实中找出实然的教育事

6、理,更要注重从更深更广的知识、历史现实背景中探究教育的应然之理。(14现实的教育问题总涉及个人的活动,而个人的经历积累不同以及个人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个人对问题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外表上或者形式上一样的问题,本质上会因人而异。叙事研究旨在提醒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注重参与者的观点,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因此可以深化探究人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的叙事研究弥补了以往那些无视人类经历的某些特殊层面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叙事研究的兴起不仅意味着它是对教育生活探究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而且也是研究者们的一种生存方式的转变。(15注释:REigeluthharles.TheIperativefrSyst

7、eatihangeinEduatin.NeYrk:EduatinalTehnlgyPubliatin,199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3.姜静楠,刘宗坤.后现代的生存.作家出版社,1998,229-231.Spretnak,.(1991).StatesfGrae:TheReveryfeaninginthePstdernAge.NeYrk:Harperllins.杨寿堪.冲突与选择现代哲学转向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87.Argyris,.Shn,D.A.(1974).TheryinPratie:InreasingPrfessinalE

8、ffetiveness.SanFranis:Jssey-Bass.金健人.中国叙事学开展轨迹及重心转移J.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2.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5.Hlstein,J.A.Gubriu,L.F.(1994).Phenenlgy,Ethnethdlgy,andInterpretivePratie.InN.K.DenzinY.S.Linln(Eds.)HandbkfQualitativeResearh.Thusandaks:Sage,262-26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6.(11)Beker,H.(1967).hseSideAreen?SialPrbles,14,239-248.(12)鞠玉翠.走近教师的生活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