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1.gif)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gif)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3.gif)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4.gif)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2f588c0ecfc6262afa24e386c4fcfdd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一、古诗词赏析(共22小题)(2021秋靖江市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汽绿杨楼外 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这首词是词人贬官颍州期间所作。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 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 器具。(1)请为词中空缺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备选词语:出、荡。(2)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句话,有人读到一种凄凉与感伤,有人却体味到词人是沉醉 在快乐中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句来分析。(2019秋东城区校级
2、期中)阅读望岳,完成问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钟”“割”都做到了一字传神,请任选其一 作简要赏析。(2)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借登高抒写心绪的诗句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2019秋朝阳区校级期中)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通过塑造 的意境,抒发了将士们、的情怀。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本诗的“长
3、烟落日孤城闭”描写的都是边塞 的独特风光。除了这两首诗外,请再写出一联描写边塞独特风光的诗句。.阅读下面诗词选段,回答后面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1)词的上阕是描写雪景的。前三句总写北方雪景,仔细品读这些词句创造的意境,说 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3)请找出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并说说他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观?(4)高山、平原都是静止不动的,诗人却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在他的眼里,“山” 会“舞”,“原”能“
4、驰”,他为什么这样写?(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你把这三句词改 写成散文。(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 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阅读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蛛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百胆 鱼用 怅零 廓 那 来呼 峰 岁月
5、翻 方博 浪漫(2)这首词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请你找出“看”和“忆”分别领起的具体内容。(3)请你概括这首词上阕或者下阕的大意。(4)上阕写暮秋景色,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色图。请仔细品味,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绘这样一幅图的?(5)结尾三句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
6、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甲】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的两个 人物分别是 和。【乙】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o请概括【乙】诗首联的意思。(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
7、不安的心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0秋惠民县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甲】咏菊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乙】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外:见外。(1)甲诗中说“物性从来各一家”,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一个最能代表菊花“物性”的字。(2)【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 的品性;【乙】词借菊花抒感,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柄迟,万古唯留楚
8、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七律咏贾谊毛泽东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干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将下列诗篇与其内容进行连线。贾生A.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七律咏贾谊B.咏赞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一首诗歌。长沙过贾谊宅C.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讽刺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2020秋韩城市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行路难(其一)
9、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2019秋余干县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问题。鹦鹉曲赤壁怀古元冯子振茅庐诸葛亲曾住,平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其也是英雄了处。【注释】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史书记诸葛亮隐居时,“每晨夜从容,常抱 膝长
10、啸”。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南阳:汉代 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彻:直到。(1)下列对该元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茅庐诸葛亲曾住”写出了诸葛亮的出身。不记得南阳耕雨”表明他忘记了原来的出 处,功成之后未能归去。B.一个“赚”字表明了诸葛亮的出山收获极丰,“赚”到了天下三分和“南阳耕雨”的生 活。C. “笑谈间汉鼎三分”表达了对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战略家的军事政治才能的高度肯定。D.后四句感叹英雄业绩已被长江波涛淘洗一空,只是那些渔夫樵子还偶然谈起。(2)下列对该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支散曲立意翻新,以诸葛亮为追怀
11、对象;并不去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 的出处行藏。B.作者对于诸葛亮“不记得南阳耕雨”不以为然,流露出惋惜之情,这与“赚”字一对 照,就更为清楚。C.全曲以对“渔樵”的善意嘲讽统领,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视与崇敬的态度。D.全曲构思立意奇特而独到,表现了元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而流露出来的低沉情绪。(2019秋牡丹江期中)阅读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木诗写于变史之乱时期。 (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019秋吉安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12、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王潘: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 派王潘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轧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 “下” 一 收*以对比的手法,写出双方实力的强弱。B.颔联先写吴国苦心经营的防守溃败,再写一片黯然的投降结局,从侧面体现了胜利者 摧枯拉朽的气势。C.颈联中的“往事”指的是历代王朝的更替,“山形”指
13、的是西塞山,这里通过具体描 写西塞山的奇伟竦峭表现了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尾联借故垒萧条长满狄花暗喻藩镇割据势力终将走向灭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着重写王潘一方势如破竹的攻势,暗示了后文国家统一的必然。B.诗中既有客观的历史记述,又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和作者复杂的感慨,史、景、情完美 融合。C.这首诗借古讽今,既是对破坏统一,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迎头痛击,同时也借六朝 的覆灭警示骄奢腐败的唐王朝统治者。D.全诗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2020秋永善县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14、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1)诗中“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 “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2)词中划横线的句子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具体阐述。(2020秋嘉祥县期中)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
15、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作者遭遇的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写出餐具的华美与酒食的珍贵,表明宴席的档次很高。“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茫然,与前面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2)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分析一处即可)(2020秋罗庄区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16、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全诗运用了怎样的 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2019秋禹城市期中)古诗词赏析。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第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 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 暮。【注】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张梁(ju),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 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1)从字数看,下面选项和这首词体裁相同的是A.行香子B.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C.沁园春雪D.如梦令(2)前人评论“
17、上阕推一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3)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019秋庆云县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从题材上看,与这首诗相近的是 A.野望B.过零丁洋C.行路难D.商山早行(2)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作简要赏析。(2019秋铜山区期中)阅读古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1)诗的颔联运用了两个 , 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 中的“长精神”三字。(2019秋宝应县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鹿头山过庞土元墓宋陆游土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英雄今古恨,父老岁时思。苍薛无情极,秋来满断碑。(1)请你结合具体的词句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请发挥想象,请用你的语言描绘诗歌尾联的景物画面。(2019秋东海县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
19、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说说这首诗首联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019秋江都区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鹏鹃天北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2)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鉴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2小题)(2021秋靖江市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20、题目。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 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这首词是词人贬官颍州期间所作。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 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 器具。(1)请为词中空缺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备选词语:出、荡。“人生何处似尊前”这句话,有人读到一种凄凉与感伤,有人却体味到词人是沉醉 在快乐中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句来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选择“出,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比起荡字,更加突出了秋 千“以及“打秋千的人”,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使人们好象
21、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 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的身影;同时也符合荡秋千时,秋千在茂 密的树林间时隐时现的情况,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2)我认为词人是沉醉在快乐中的,凄谅和伤感是暂时的。词人虽贬官颍州,但是春景 明媚秀丽,游人欢娱,词人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情不自禁在白发上插上 一朵鲜花,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此刻他忘却了贬官 颍州的烦恼,愿在春醪中沉醉。醉翁亭记亦是他贬官滁州所作,我们不见他的抑郁悲 凉,却感觉到了他的闲适自在,感受到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因此贬官的痛苦, 人生的愁苦在他看来是暂时的。【分析】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
22、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 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 字用得极妙,“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 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 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而“荡”字则没有这种效果。(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 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
23、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肪中宴饮 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此词写出欧 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 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答案:(1)选择“出”,”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比起“荡”字,更加突出了 “秋千“以 及“打秋千的人”,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 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的身影;同时也符合荡秋千时,秋千在茂密的树 林间时隐时现的情况,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2)我认为词人是沉醉在快乐中的,凄谅和伤感是暂时的。词人虽贬官颍州,但是春景 明媚秀丽
24、,游人欢娱,词人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情不自禁在白发上插上 一朵鲜花,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此刻他忘却了贬官 颍州的烦恼,愿在春醪中沉醉。醉翁亭记亦是他贬官滁州所作,我们不见他的抑郁悲 凉,却感觉到了他的闲适自在,感受到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因此贬官的痛苦, 人生的愁苦在他看来是暂时的。译文: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 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 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
25、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2019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望岳,完成问题。(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中的“钟”“害广都做到了一字传神,请任选其一 作简要赏析。(2)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借登高抒写心绪的诗句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 “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 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
26、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示例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 豪情壮志。【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 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 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
27、阴、阳面, 所以说“割昏晓”。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 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 象。(2)本题考查学生拓展迁移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耍结合自己掌握的诗句, 按要求完成。选择能够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即可。答案:(1)“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 集于泰山的情感。“割”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示例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8、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 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 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 者、题目、注解。(2019秋朝阳区校级期中)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29、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通过塑造塞外风景的意境,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 的情怀。(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本诗的“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的都是边塞 的独特风光。除了这两首诗外,请再写出一联描写边塞独特风光的诗句。【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塞外风景壮志难酬思乡忧国。(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所作的诗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首先给人 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 雄气在回荡着。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
30、征途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 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 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理解结合具体诗 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文章主旨。词的上片描写了一系 列的景物,通过边声”“孤城”等词可知写的是边塞的景色,通过下片“家万里归 无计”可看出抒发的是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示例:角声满 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31、紫 答案:(1)塞外风景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 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 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 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 发,流下伤心眼泪。【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2、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4.阅读下面诗词选段,回答后面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1)词的上阕是描写雪景的。前三句总写北方雪景,仔细品读这些词句创造的意境,说 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3)请找出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并说说他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观?(4)高山
33、、平原都是静止不动的,诗人却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在他的眼里,“山”会“舞,原能“驰”,他为什么这样写?(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你把这三句词改 写成散文。(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 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作者通过描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 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词人雪中赋雪的豪迈情怀。(2)“望”字。它统领了以下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句子。(3)作者望见了 “长城
34、”“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作者选取这些景观是因为这些景 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了地域 的辽阔。(4)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作者站得高,看 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 大自然也生气勃勃。(5)这是虚景。一个“须”字表明了这些雪后初晴之景是出自作者的想象。这三句写出 了雪后景象的青朗、娇艳、多姿多彩。例: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 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 装素裹的少女
35、,格外娇艳多姿!(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 满喜悦,豪迈畜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分析】词的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 丽山河。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 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 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解答】(1)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词的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 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通过描写乍暖还寒的
36、北 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体现了词人雪中赋雪的豪迈情怀。(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通过全词可知,“望”字统领下文,引出“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句。(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望”字统领下文,引出“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 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 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 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
37、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意思是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 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山” “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里有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也有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这样写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 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 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5)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媒”意思是等到晴天的时候, 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一个“须”字表明了这些雪后初晴之景是出自 作者的想象,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
38、空的景象, 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 “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 艳丽景象。分外妖烧”,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改写成散文时要结合诗词的意思,再加 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自然的语句进行改写即可。(6)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词的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 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通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 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词人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 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畜发,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
39、热爱。答案:(1)作者通过描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 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词人雪中赋雪的豪迈情怀。(2)“望”字。它统领了以下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句子。(3)作者望见了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作者选取这些景观是因为这些景 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了地域 的辽阔。(4)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作者站得高,看 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 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40、(5)这是虚景。一个“须”字表明了这些雪后初晴之景是出自作者的想象。这三句写出 了雪后景象的青朗、娇艳、多姿多彩。例: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 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 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 满喜悦,豪迈畜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 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 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
41、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 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点评】本题考查诗词的综合阅读能力。这是毛泽东的名篇沁园春雪,解答此题需 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以及写作背景,掌握拟人、对偶、夸张等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对诗词中佳句的赏析方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5.阅读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蛛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百陋3鱼翔xidng怅挈lido廓 厚xi6来峥 zhdng 嶂 r6n岁月稠 ch6u 方遒 qiU浪遏 一2_ (2)这首词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请你找出“看和“忆”分别领起的具体内容。(3)请你概括这首词上阕或者下阕的大意。(4)上阕写暮秋景色,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色图。请仔细品味,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绘这样一幅图的?(5)结尾三句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I) g6 xidng lido xi。 zheng r6ng ch6u qiu 。(2) 一个“看”字,引出“万山
43、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忆”字,引出下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3)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着重借景抒情,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概括了早期革命 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4)选择特定的景物,远近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地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 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5)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分析】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
44、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 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 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对字词读音的掌握以及具体的语境,可知,“百 舸”的“舸”应读“gV, “鱼翔”的“翔应读“xiang, “怅寥”的“寥”应读“lido”,“携来的携应读“xi。”,“峥蛛应读zheng r6n9”,“岁月稠”的“稠”应读“ch 6u”,“方遒的遒”应读“qiU”,“浪遏”的“遏”应读(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通过全词可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 字,总领七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忆往昔、峥嫁岁月稠”,以峥崂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 往昔生活的回忆,一个“忆”字,引出下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 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 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 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
46、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 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 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 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 ”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 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 昔峥竦岁月稠”,以峥竦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 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蛛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一个恰字,
47、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 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4)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上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 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 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 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 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48、5)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 是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浪花挡住疾驰的船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 斩浪的宏伟画面。答案:g6 xidng liao xi6 zheng r6n9ch6u qiii 6一个“看”字,引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忆”字,引出下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3)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
49、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着重借景抒情,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概括了早期革命 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4)选择特定的景物,远近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地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 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5)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 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 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 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
50、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 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 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 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 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 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51、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甲】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的两个 人物分别是 向秀 和 王质。【乙】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贬官。请概括【乙】 诗首联的意思。(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
52、方面的异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甲)向秀 王质:(乙)贬官朝奏夕贬(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愤懑之情。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 “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 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 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 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 推开一步
53、,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 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 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 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 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 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
54、、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 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含义及有关典故的掌握,重在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 赋表示悼念而已。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意思是被贬官,走到蓝关,侄孙韩 湘闻讯赶来,韩愈给韩湘的留言。所以“左迁”是降职、贬官之意。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所以 可概括为“朝奏夕贬”。(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抓住关键诗句分析
55、。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方面的 异同。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甲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现诗人对 世事变迁的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写出了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 襟。乙诗夕贬潮阳路八千”“雪拥蓝关马不前语调悲苦酸楚;“欲为圣明除弊事,肯 将衰朽惜残年”却悲中有壮,表现了诗人的坚强意志,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答案:(1)(甲)向秀 王质;(乙)贬官朝奏夕贬(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愤懑之情。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 “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 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56、参考译文:(甲)左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评】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查重 点。古诗词的考查包括诗眼
57、、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 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 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 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58、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C(2)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分析】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 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 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 篇。【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 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
59、见得没有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闲来”两句连用 两个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重用的渴望。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 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言乘风破浪、云帆 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 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这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 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1) C(2)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参考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
60、,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太行山,但风雪又堆满了山。闲时学太公 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想起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现在)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 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2020秋惠民县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甲】咏菊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乙】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设计类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 超市翻新免租期合同
- 转让合同解除协议
- 机场装修技术人员合同
- 剧院吊顶施工合同
- 2024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执行合同
- 正式版个人借款合同
- 商务楼装修合同
- 叉车租赁合同
- 房产中介市场营销合同范文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机械振动
- 医院医务人员医德考评标准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癫痫病人的护理(课件)
- 2024年WPS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医院培训课件:《如何撰写护理科研标书》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