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基于文本信息获取与概括的综合性阅读 语 文内容索引明晰考情 精准备考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明晰考情 精准备考试卷信息考向与题型卷别选文主题/构成类型第1题第2题第3题2021全国卷粮食安全/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报告、新闻理解分析/选非概括分析/选正概括说明相同的经验全国卷水的密码/连续性文本,科普文理解分析/选非分析评价/选正简要说明几个因素2020全国卷新基建/文字材料三则,新闻理解分析/选非概括分析/选非简要分析二者关系全国卷扶贫攻坚/文字材料四则,新闻、报告理解分析/选非概括分析/选非概括说明共通之处全国卷对话作者/连续性文本,访谈理解分

2、析/选非概括分析/选非简要分析对谈技巧试卷信息考向与题型卷别选文主题/构成类型第1题第2题第3题2019全国卷可移动文化遗产/文字材料二则、图表材料一则,报告、科普文概念理解/选非概括分析/选非分析档案文件受损原因全国卷桥梁建设/文字材料三则,新闻、报告内容梳理/选非概括分析/选非简要分析“为什么”全国卷志愿服务/文字材料三则,报告理解分析/选非概括分析/选非分析“的根据”命题规律1.选文特点。选文一般为当前工农业建设、科技成果、文明文化发展等时代主旋律材料,以主流报刊新闻和报告为主。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涉及三到四则材料;连续性文本有回归趋势。2.题型特点。题型稳定中有变化,两道选择题为四选一形式

3、,其中一道考查“理解与分析”,另一道考查“概括与分析”,偶有涉及内容梳理和分析评价;简答题以归纳概括为主,有时会涉及内容观点的评价和材料的比较;基本不涉及具体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命题趋势。命题保持稳定,考查方式可能更灵活。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连续性文本已回归,要重视访谈、科普文等文体的训练。命题规律1.选文特点。选文一般为当前工农业建设、科技成果、文明文化发展等时代主旋律材料,以主流报刊新闻和报告为主。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涉及三到四则材料;连续性文本有回归趋势。2.题型特点。题型稳定中有变化,两道选择题为四选一形式,其中一道考查“理解与分析”,另一道考查“概括与分析”,偶有涉及内容梳理和分析评价;

4、简答题以归纳概括为主,有时会涉及内容观点的评价和材料的比较;基本不涉及具体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命题趋势。命题保持稳定,考查方式可能更灵活。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连续性文本已回归,要重视访谈、科普文等文体的训练。学科素养1.本部分涉及“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学科素养。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解读文本,分析思想内容和构成要素,迅速、有效地提取、概括、整合多种信息,准确辨识信息特征和正误,能够对多文本信息进行深度理解和思维加工,切实提升思维品质;能够感受实用类文本的语言形式美、思维结构美和人文情感美,能够对相关问题形成理性认识并给出解决办法,正确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

5、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一轮复习要注重准确、快速地把握文本,迅速抓住话题中心并建立多文本之间的关联。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落实好以下环节:一是采用正确的阅读顺序,即“主观题原文客观题”,这种顺序既能避免客观题错误选项“先入为主”,又能第一时间发现主观题的答案素材;二是提高获取文本信息、把握选项和题文比对能力;三是强化主观题的答案组织能力,能够迅速准确地捕获、摘取、整合相关信息。实用类文本体裁范围较为广泛,高中教材必修部分设有三个单元,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新闻体裁,必修三第四单元和必修五第四单元的内容都是科普文章。选修教材主要有四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演讲与辩论和中国民俗文化。这些

6、文章,与全国卷命题所采用的文本基本一致。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要求是:“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等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高考评价体系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关键能力。基础层面:准确筛选、提取信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提升层面:对多则材料的整体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探究层面:运用文中材料,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包含的体裁类型较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高考命题也常常涉及多种类型

7、的材料,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打好基础。连续性文本阅读 全国卷对连续性文本的考查,2016年前主要考查传记;以后基本上是考查非连续性文本,其中2020年考过一次访谈,2021年考过一次科普文。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访谈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的基本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8、果。教材导引短新闻两篇是必修教材中经典的新闻作品,其典型的结构艺术、独特的写作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都值得借鉴品味。请再读作品,思考下列问题。1.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的好处是什么?提示 “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记者的报道意在激起人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暴行者的憎恨,以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视角独特,请简要分析。提示 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

9、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架,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3.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如何将现实场景与新闻背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样写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提示 现实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

10、,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联起来,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4.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艺术和情感内涵。(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提示 本句将现实场景和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从海上来”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管治,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对比性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提示 运

11、用了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没有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3)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提示 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题点必备知识一、消息1.概念消息是

12、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2.特点新内容新颖,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快快捷迅速,时效性强,用速度说话。短篇幅短小,中心明确,用重点说话。活表现方法灵活,活泼生动。3.基本结构消息的基本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也可省略。4.写法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即先说结果,再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先说主要事件,再适当补叙其他相关事件。特殊写法还有悬念式、并列式等。二、通讯1.概念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

13、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2.分类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纪实、见闻、速写、散记、采访札记等。3.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效性、描写的形象性。4.结构(1)纵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2)横式结构。常见的有:空间并列式,即按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群像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对比式,即将正反人物或事件进行对照来凸显主题。(3)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

14、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庞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三、特写1.概念特写即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2.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3.特点生动集中地再现新闻场景或新闻人物。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四、报告文学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2.特点新闻性、文学性。五、访谈1.概念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事件亲历者、知情者或专家,请他们

15、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叫作“访谈”。如2020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就是访谈材料。访谈的对象肯定是人,而访谈的内容可以是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可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人物专访。访谈可分为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几种类型。2.特点(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出访谈的价值。访谈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3

16、)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的专访。3.访谈的技巧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1)开头首先要有礼貌地称呼访谈对象并根据时间、场合表示适当的问候,然后清楚地做自我介绍,同时说明访谈的目的、动机、意义,访谈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及访谈内容的记录方式等。(2)主体访问者根据事先拟定的问卷对访谈对象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直

17、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再进行提问。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问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可以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回答。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3)结尾访谈结束时,应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对方的配合,并记

18、录对方的个人资料。六、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的分类调查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或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2.调查报告的形式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个部分组成。3.调查报告的特点(1)写实性调查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

19、论证。备考关键能力对于连续性的新闻文本,此处我们只讲访谈,其他新闻体裁多出现在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中。一、把握访谈观点四注意1.注意对访谈内容的解读、对回答内容的处理与分析,因为这是获取访谈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2.注意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3.注意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注意访谈的背景以及针对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二、分析访谈的技巧访谈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而言的,因此,访谈的技巧主要表现为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要着重关注提问的艺术技巧。访谈中常见的提问技巧我们在前面已有所了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访谈问题的设计艺术。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1.一组问

20、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3.不同的问题要采用的提问语气往往也不一样。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5.要善于简单地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地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三、访谈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阅读全文,整体把握通读全文,把握访问者和访谈对象所讨论的话题,尤其要注意理解访谈的背景文字,要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基本内容,以及内容的呈现思路。第二步:区分对象,把握问题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阅读提问者所提出的若干问题,形成统领性认识;再阅读受访者的回答文字,把握住受访者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表达的层次

21、性和内容重点所在。第三步:深入内核,分析评价将前两步获取的信息归纳起来,从访谈的问题和内容方面思考主题和意图,从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技巧思考访谈的艺术特色。第四步:辨清题型,针对作答要分辨清楚题目是内容信息的整合还是访谈的艺术技巧,无论哪种题型,都需要观照整体文本,注意问题的前后关联性,不可孤立作答。读文示范(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真题文本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

22、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

23、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

24、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

25、费力”的写作方式?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摘编自对话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读文策略第一步:阅读全文,整体把握阅读时首先看标题(出处),了解访谈话题,然后通过阅读开篇的访谈背景文字,可知本访谈是由文汇报组织的,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进行的关于疫情背景下文学与现实关系的对话。阅读时要顺着钟红明的发问和熊育群的回答来梳理清楚对话的思

26、路层次和内容要点,形成对整个访谈的整体性认识。第二步:区分对象,把握问题文本共有四次对谈,要准确把握钟红明提问的具体内容和四次提问前后的关联性。这一步要注意将获取的信息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评价性判断。钟红明四次发问涉及四个问题,其关键词句依次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概括而言,这四个问题是:写作动机、写作方式、写作内容和文学主张。第三步:深入内核,分析评价熊育群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创作情况在四次对答中得以充分表现,这也得益于钟红明高超的发问艺术。仔细

27、品读四次发问的内容,我们可以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而不是简单、枯燥的“问题”。第四步:辨清题型,针对作答答案来自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读得透才能答得好。真题试做1.下列对材料相关探寻选项信息源,准确解答选择题,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

28、书写的。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答案 D 解析 “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表述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写作中的想象不能背离现实逻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

29、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答案 D 解析 “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也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偷换概念,与原文不符。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灾难,但文中并没有提及人类必须要共同面对“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

30、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解析 这次对谈中钟红明是提问者,他的职责与作用即“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题干中的关键是“如何做到”,这就需要把握所提问题的内容、角度,揣摩、思考所提问题的意图,进而做出恰当的评价。对点训练(2021山西太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记者:在你被译成中文的作品里,我先读了南京安魂曲,之后就是这部通天之路:李白传。虽然两部作品属于不同体裁,但都涉及对大量材料的处理。当然,同样是处理材料,你的取

31、舍,还有使用的方法,很可能是不同的。就这部传记而言,以我看,最是与众不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你详细写了有些传记作者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的李白在老家江油当小吏的经历;二是你只在序里谈到李白诗歌里的月亮意象,在正文里就很少提及,更没做什么渲染,而是偏重分析与李白生平遭际、日常行止相关的诗歌。你在写作时一般怎么处理材料?哈金:我的基本原则是有趣。一开始出版社就强调不要学术著作。如果大量分析李白的诗歌,就可能使叙述松弛下来,对多数读者来说会显得乏味。但传记的核心人物是伟大的诗人,所以我必须要解读他的部分诗歌。这本传记主要是给英语世界中诗歌的爱好者读的。把这个故事讲好,主要还是靠细节,特别是新鲜有趣的细节,

32、同时对这些细节要有自己的看法。记者:你在写李杜相遇,还有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等细节时,显然融入了合理的想象。而南京安魂曲虽然是小说,但因为高度依托于史料,也必然包含某些非虚构的部分。很多人认为,既然是非虚构就得写眼见的真实,融入想象会让写作偏离真实。以我看,写作者对真实的理解,本身就需要在想象中展开,所以想象不可避免,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深度的真实。哈金:英语世界中有“创意非虚构”之说,我倒并不刻意追求非虚构的手法。这部传记中有些地方,不进行适当的虚构,故事就会出现漏洞,比如李杜相会。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几笔带过,一定要写得丰富些,所以我就根据已有的诗文资料做了一些推想。这样做是为了把故事讲好,在现在的

33、非虚构的写法中并不出格。记者:基于材料之于这部传记和南京安魂曲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你看来,材料之于写作,尤其是小说写作,有何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家写作如果过多依赖材料,会更多地产生以分析性见长的匠人的形象,就好像他的写作在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上是打了折扣的。哈金:材料当然重要,就像厨师没有食材,无法做饭,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不一样。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当然小说可以大量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在没有多少原始材料的情况下。但南京安魂曲的情形比较特殊:资料太多,太杂乱,不好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叙述线路。英语文学理论传统中,从浪漫诗人柯勒律治开始就强调想象力的核心是综合能力。降低姿态是写

34、作的一种正确态度,很多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种优越感,比如鲁迅写阿Q正传就是这样。俄国大文学家果戈理就遵从一种谦卑的创作态度,鲁迅非常崇拜果戈理,却没像他那样谦卑地写作。(摘编自哈金:我写的不是文化想象中的李白,而是真实生活中的他,文学报2020年7月)1.下列对材料相关探寻选项信息源,准确解答选择题,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谈到对通天之路:李白传相关材料的处理时,哈金表示他不是要写学术著作,而意在通过新鲜有趣的细节,讲好李白的故事。B.因为通天之路:李白传的传主是伟大的诗人,所以传记必须解读李白的部分诗歌,但又不能大量分析,以免叙述松弛下来。C.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方面,记者发现哈金的南京安

35、魂曲是真实中有虚构,通天之路:李白传是虚构中有真实。D.对用英文写作的创作者哈金的这篇专访,不仅涉及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具体创作经历,也有对哈金写作观念的细微呈现。答案 C 解析 “南京安魂曲是真实中有虚构,通天之路:李白传是虚构中有真实”错。南京安魂曲是小说,应为虚构中有真实;通天之路:李白传是传记,应为真实中有虚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者作为采访者,提问主要围绕哈金在创作时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展开,并认为在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就能写出深度的真实。B.哈金作为创作者,主张根据创作原则对材料进行取舍,可针对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还应该降低姿态面

36、对作品中的人物。C.在谈到想象与虚构的问题时,哈金借助了英语世界中“创意非虚构”的说法,而且记者和哈金对此的看法与其他很多人的看法也是大致相同。D.记者与哈金都认为材料之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记者强调写作不能过多依赖材料,哈金更注重材料的组织运用。答案 A 解析 “认为在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就能写出深度的真实”错。原文是“想象不可避免,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深度的真实”,这并不意味着有想象就能写出深度的真实。3.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认为这篇访谈中记者访谈的技巧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运用比较:访谈中多次提及南京安魂曲与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对比,记者关注作者在不同文学样式的创作时的异同,以引导作者谈自己的创

37、作理念。以身设问:访谈中,记者多次用“以我看”来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记者既是采访者,也是阅读者,双重身份来观照被采访对象的创作,可以更好地激发被采访者的谈兴,使访谈更深入。层层深入:逐步深入的提问,从“怎么处理材料”到“想象在创作中的运用”再到“材料对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科普文阅读继2020年全国卷考查访谈之后,2021年全国卷考查了科普文。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其内容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说明。教材导引动物游戏之谜以生动流畅的笔墨介绍了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相关

38、研究。文章说明的层次结构清晰合理,写法上描写和说明并重,也典型地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请再读作品,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三段列举的动物游戏的事例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 从内容上看,开头三段所选择的动物很具代表性:既有禽类动物又有兽类动物,既有活动于热带的动物又有活动于寒带的动物,既有水生动物又有陆生动物。从手法看,开头三段文字采用描写手法生动描写了各类动物游戏性的动作行为,很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语言上看,一系列描写性的语言,尤其是动词、形容词,既形象地描写了动物的神态和动作,又与后面对动物游戏情景的描写相呼应,为下文的重点说明做了

39、很好的铺垫。2.作为科普文章,本文的科学性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知识准确、真实;思维严密、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总);态度认真,严谨(尊重生命存在,敬畏生命奥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3.科普文的语言,既讲究准确性,也讲究生动形象性。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语言特征。提示 “像船帆似的”比喻尾鳍面积大,非常抢眼,对应“高举出水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鲸鱼用尾鳍游戏的壮观场面。“得意洋洋”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鲸鱼用尾鳍游戏时十分张扬、非常得意的行为。提示 “假说”是科学研究上假设的说法,与已经检验证实的“真理”不同。联系上下文来

40、看,四种说法均属假设,未经检验,亦未证明正确,所以“假说”的表述极为恰当。“究竟”一般用在问句中,表示追究。在本句中,用来加强语气,表示追问真实情况或合理说法是哪一种,非常严谨。题点必备知识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1.分类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2.科学小品的特点 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功能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因此其内容必须合乎科学

41、,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文笔的生动性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通俗易懂。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3.结构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4.写作顺序科普文的写作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5.说明方法科普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

42、画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备考关键能力一、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技巧1.赏析科普文的标题“四关注”关注标题的关键词标题的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分析时一定要将其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关注标题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还要关注引用小故事,化用歌词、古诗等情况。关注读者的接受性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激发读者的兴趣,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科普文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标题为设题点,考查考生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流露的态度、评价。2.分析科普文结构的合理性(1)整体结构的合理性科普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是内容科学性和思维

43、严密性的外在表现,从熟悉到陌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研究到应用,既条理清晰地体现了行文科学严谨的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规律。(2)局部结构的技巧性局部结构的技巧性一般指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作者传达的意图和读者效果来加以理解。3.分析科普文语言“两角度”(1)分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如记叙的曲折生动、描写的精彩等;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如增强知识性、趣味性等;从运用的修辞方面考虑,如文中常见的比喻句、拟人句等;从语言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如口语的活泼、短句的干净利索等。(2)分析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明性从遣词造句

44、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如“如果”“假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基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从所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方面考虑。二、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步骤第一步:关注标题,明确对象通过标题可以知道文章的说明对象及核心内容。科普文的标题往往会点明说明对象,有时也兼有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第二步:浏览文本,整体把握(1)掌握结构特点。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又有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

45、总分式等。(2)理清说明顺序。第三步:细读全文,微观勾勒(1)抓住对象特征。要善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核心内容。划分层次时可重点关注段首句、段尾句以及过渡句。(2)勾勒关键词句。要迅速标画出显示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特点的词句,从中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逐层概括归纳,然后提炼出事物的特征。同时注意标画修饰词(“已经”“将要”“或许”“可能”“都”等)、关联词(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否定词(多重否定的考查)。(3)留意说明方法。第四步:把握文本,领悟内涵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要通过解读文本,关注科学探索的过

46、程,体会蕴含的科学精神,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科普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读文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典题文本衰老过程:随机损害还是基因注定?读文策略第一步:关注标题,明确对象捕捉文章话题,标题显示,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探究造成衰老的原因,注意标题中的标点。第二步:浏览文本,整体把握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段引出文章的话题,是总说。第至段是分说。第段是总说。分说部分又分为三层:第一层(第段):介绍DST假说的观点与依据,第段,提出损伤与修复的关系,第段是DST假说提出的依据。第二层(第至段):质疑。第段提出对DST假说的质疑,认为该假说对节食所带来的寿命延长

47、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第段进一步分析DST假说的缺陷,不仅与节食能延长寿命矛盾,且与进化论学说有抵触。第段总说,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第三层(第段):补充介绍节食能延长寿命的原理。食物会刺激TOR通路,使得动物在早期加速发育并在发育完成后加速衰老;食物越多,衰老越快。第三步:细读全文,微观勾勒读文的过程中,要将那些与衰老过程有关联的关键词句以及显示行文思路的句子标画下来。第四步:把握文本,领悟内涵文章主要介绍“DST”这一假说,表现了对生命体衰老原因的关注和探索,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典题试做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DST认为,

48、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机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伤害,衰老的过程就是损害不断积累的过程。B.DST认为,在自然界中,只有寿命长的动物才会把更多的能量投入到生命的维持、修复上去,它们也往往是更聪明的。C.科学家发现,限制能量摄入,动物不但活得更久,而且活得更健康;节食能使人避免患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D.对DST理论,我们需要包容,更需要质疑,并期待能通过我们的质疑,推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答案 A 解析 “衰老的过程就是损害不断积累的过程”理解有误,原文是从“随机损害与修复”两个方面来讲“动态过程”的,选项说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故此项以偏概全。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49、的一项是()(3分)A.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B.DST解释了衰老的过程,解释了生物体为什么会最终死亡而不是永生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C.DST的理论很漂亮,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绝大部分学者的肯定。D.关于DST的文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所以理解DST是需要一些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答案 B 解析 A项,“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理解错误,依据原文“DST理论更倾向于认为衰老是随机损害的积累,而针对TOR通路的研究则指出衰老很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孰对孰错,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能为我们带来更具说服力的衰老新理论”可知,文中并没有得出“衰老是随

50、机损害累积的结果”之结论。C项,原文无因果关系;另外,“绝大部分学者”于文无据。D项,依据原文“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可知,DST是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3.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怎样的作用?(6分) 本文的标题采用了设置疑问的手法,既交代了文章讨论的对象是“衰老过程”,同时也引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前沿理论,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对点训练(2021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

51、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到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

52、,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水会受到某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

53、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之后,由于水受到了自身的吸引,下面的水也跟着被拉了上去。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下次当你路过一条两边是泥岸的小河、小溪,注意观察一下岸边的泥,被河水打湿的泥会又黑又湿,但是注意,泥土湿润的地方要高于河水拍打的位置。高于水面的泥是颗粒和气孔的混合物,有点像有着纤细壁管的细密蜂巢。河里的水因毛细作用而被向上吸入这些气孔中,结果就是水面以上的泥被浸湿了。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

54、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这意味着,当气压突然降低,比如风暴来临的时候,土壤无法吸附如此之多的毛细水,于是水就会回流到原来的溪流中,从而加大了在风暴天气中出现洪涝的可能性。海面高度会受到潮汐状态的影响,而潮汐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提一种气压。低气压时的海面要高于高气压时,当高气压系统转变为低气压系统,海面通常会上涨30厘米左右。设想你正身处一片你所熟悉的沿海区域,这时你突然注意到海面似乎比你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高,这或许会让你猜测气压一定是大幅度下降了。这又意味着,你不仅能预测到坏天气要来了因为气压表显示气压下降时很可能

55、出现坏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出现洪涝的风险大大上升因为在第一滴雨尚未降落时,所有溪流和河流中因毛细作用而被吸附在岸上的水将会被释放出来。(摘编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许丹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探寻选项信息源,准确解答选择题,不正确的一项是()A.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或者排斥力。B.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水会吸引水、水具有黏性。C.在一个平滑的厨房操作台上倒几滴水,水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这体现出水具有张力这一特性。D.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与土质疏松且含有大颗沙砾的泥土相

56、比,在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泥土中,水向上传输的高度会更高。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原文第二段“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第四段“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到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可知,“弯月面”是水与其他物质接触受吸引形成的现象,而“凸月面”则是液体金属水银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受排斥形成的现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这些语句可以起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

57、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到地面。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D.作者在行文时经常变换叙事的地点,从厨房、小河、小溪到大海,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答案 A 解析 B项,由原文“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可知,作者举例是为了说明“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C项,根据原文“有

58、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可知,该现象体现的是水内部的黏性或张力,而毛细作用是指水会吸附物体往上拉。D项,作者只是从人们熟悉的身边举例,让人们能认识到这些现象,再列举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也同样存在这些现象,但并不能推出“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因为在自然界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是室内无法完全观察到的。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水的纯度因素;泥土颗粒间的气孔因素;气压因素。 传记阅读题点必备知识传记是一种遵循真实性原

59、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叙事性文体。全国卷在2016年前一直考连续性文本中的传记,其后主要考查非连续性文本,传记未考查。1.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叙述人称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沈从文自传。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往往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的性情、品质、成就等,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表达方式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议论各半,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高考考查的人物传记大多属于“评传”。篇幅长短传记又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小传是一种主要附着于著述之中的简短文字,它粗线条、简要地介绍传主的社会

60、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功过事迹等。这类作品篇幅短,也适合作为考试命题的材料。2.文体特征(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3)写法上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上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故传记也有一定的史学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里面;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