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

2、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作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

3、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在诗歌风格上,除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外,整体上都偏阴柔,如黛玉的葬花吟。在作诗手法上常引用或化用唐人诗句,如黛玉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化用了白居易的“耿耿残

4、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薛宝钗在牙牌令其四中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引自杜甫的曲江对雨。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指出:“清代学术之盛,为此前所未有,妇女也得沾余泽。”此时期女子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以诗词教育最甚。其原因是女子比较感性,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性相契合。据统计,专门收录清代妇女诗集的作品就有多部,可看出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红楼是明清女子诗教一隅。纵观明清之际,虽然正统礼教观念始终压抑着女子的才情与热情,但是思想进步的大家们,为女子读书而辩护,并亲自任闺塾师,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子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出现了大量以诗才彰显的女子,如有着“林下风者”之誉的黄媛介、江南才女吴藻等,

5、她们著作存世的背后,无疑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选自刘娜中的女子“诗教”,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红楼梦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教的光芒,是明清之际诗歌教育的典范。B.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依然沿用了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C.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是当时富贵人家女子接受诗歌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方式。D.红楼女子的诗教既有贾府读书环境的影响,也有在生活中学习切磋的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以红楼女子的诗教为例,文章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矛盾。B.“香菱学诗”的例子证明了学习交流对女子诗教成长具有促

6、进作用。C.文章从内容、风格和作诗手法等角度阐述了红楼女子的诗歌创作情况。D.清代女性诗人和女性诗集的大量出现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重要证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红楼女子主要以家庭成员之间学习切磋和借签前人诗作的方式来提升创作水平。B.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与女性的心理特性相关,也是女子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C.明清之际,更多女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得益于思想进步的大家们所做的努力。D.红楼女子摆脱了正统礼教观念束缚,因而彰显诗才,表现出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6题。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

7、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

8、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

9、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

10、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

11、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12、。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自然朴实的语言,风趣活泼的方言俚语,与小说人物身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读罢忍俊不禁。B.在描写何爹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时,作者三言两语,就将一位传统老剃匠形神俱备地勾画出来,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C.小说最后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心理、神态和语言,体现了何爹高超的剃头手艺和重情重义。D.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文化有深度的了解,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忧虑。5.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

13、章简要概括。(6分)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7-8小题中的两个句子。(10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14、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

15、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5分)8.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小题。白帝 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6、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诛求:强制征收、剥夺。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诗歌前两联以风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B颔联对句工巧,“高江”对“古木”,“急峡”对“苍藤”,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 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颈联写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D尾联“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 展现一幅经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10诗歌表达了

17、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题,6分)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 ”。(3)登高中写出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18、。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

19、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

20、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2分)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15.小明克服

21、病情,中取得了好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是() (2分)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6.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17.对下列

22、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互相劝酒D.薄言袺之袺: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1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惑而不从师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9.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B./C./ D./20.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诗经是

2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创造社”,参加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C.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后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诗人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情怀。“美人”,

24、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姚鼐,字姬传。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2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2分)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近日,有种说法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离胃癌不远了,而幽门螺杆菌一般通过口腔进入人体,要想预防和杀灭它,就得使用“

25、抗幽牙膏”。幽门螺杆菌确实是I类致癌物,但这并不表示_。胃癌的发生还受遗传、饮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幽门螺杆菌偏爱生长在胃窦部位,牙膏几乎作用不到胃里。所谓“抗幽牙膏”_也谈不上杀菌作用。面对幽门螺杆菌,在治疗上也并非“见菌杀菌”,因为不是每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需要做杀菌治疗。当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对于一些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必须做杀菌治疗;对一些没有胃癌家族史的无症状感染者,_。四、写作(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遵守规矩,又要灵活变通。手拿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

26、“三才之象”。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给自己定位,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就要归于自己的位置。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有就是最好的机遇。筷子标准长度为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是眼、耳、鼻、舌、身、意。其用意是提醒人们,要懂得克制自已,言行举止符合礼节,要控制自己不好的欲望。筷子为两根,合则两利,斗则两败,提醒人们要建立双赢思维。筷子是中国传统工具,体现了中国人博大精深的智慧。以上材料和观点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外国友人写一推荐信,倡导大家运用筷子智慧,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27、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D; A项,“是明清之际诗歌教育的典范”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是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B项,“依然沿用”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体现出对于固有女性德性诗歇教育的反击”。C项,“接受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方式”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启蒙教育提供了方便”。2.A; A项,“文章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矛盾”分析错误,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明清时期女子诗歌教育的发展。3.D3.D4.C项,“因而彰显诗才”强加因果,并且“红楼女子摆脱了正统礼教观念的束缚”无中生有。4.C; 没有心理描写。5.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

28、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6.示例一:不可以删去。情节结构:将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更完整。人物塑造:再一次描写了何爹“张飞打鼓”的刀法,突出强调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而且更突出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表现:“人生最后的极乐”既有对何爹的敬重和赞赏,也表达了作者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尾段深化了主题,隐

29、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惋惜之情。示例二:可以删去。情节结构:三明爹像睡过去了,已经交代了结局,这样戛然而止,余味无穷。人物塑造: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突出了,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了,无须画蛇添足。主题表现:用三明爹的死象征传统文化的没落,这样的结尾更发人深省,让人去思考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原因,去思考如何挽救这些传统文化。7.这些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到被诛杀(的地步),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8.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

30、以不忍心。”;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于营帐之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

31、外决定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这一年,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

32、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这些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到了被诛杀(的地步),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

33、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9 B项,“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分析错误,颔联承“雨翻盆”而来,是具体描写雨景。10. 第一问: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乱世百姓的同情,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第二问: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细节描写,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借景抒情。诗中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手法一分,解说2分。任写两点即可)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